人体听觉系统中的传音、感音或分析综合部位的任何结构或功能发生障碍,都可表现为听力不同程度的减退,轻者为重听,重者为聋。由于螺旋器毛细胞、听神经、听觉传导经路或各级神经元受损害导致的声音感受与神经冲动传递障碍造成的听力减退,临床上统称之感音神经性耳聋。引起神经性耳聋的因素有哪些?神经性耳聋专科医院如何治疗?一起来看下。
目录
1引起神经性耳聋的因素有哪些
(一)先天性聋 是指出生时已存在的听力障碍。
1.遗传性聋:由于父母双方携带的基因或染色体异常所致的聋,其中有因父母双方之一为聋哑,将其染色体上的显性致聋基因传给子代,即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如果父母双方为正常听力者,但在染色体上均携带隐性致聋基因而使子代发病者,为隐性遗传性聋,或叫做伴性遗传性聋。很多染色体遗传又常常表现出身体其他部位的畸形,如同时伴有心脏、肾脏、神经系统、颌面、五官、皮肤等组织与器官的畸形。临床上有很多综合征,如 Waardenburg(额部日化鼻极增宽)综合征,Kleinwarrderburg伴先天性重度感觉神经性耳聋综合征服内毗外移、瞳孔间距增宽、两眉一线相连、虹膜蓝色(猫眼)发育不全、眼底白斑。
2.非遗传性聋:怀孕3~4个月母亲患风疹、腮腺炎、流感等疾病,或复发性肾炎、肝炎、糖尿病,或使用耳毒性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或分娩时产程过长,难产,产伤,新生儿缺氧、窒息,新生儿核性黄疽、败血症,早产及低体重儿等都可致聋。
(二)老年性聋 这是随着人体的衰老过程而引发的听觉器官的退行性变,与遗传和自身的健康状况有关。高血压、血管硬化、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均可诱发或加重听觉障碍。
(三)传染病源性聋 病因皆源于各种急、慢性传染病所引发的或并发的感觉神经性聋。
对听觉损失严重的传染病有流脑、猩红热、白喉、伤寒、风疹、流行性感冒和腮腺炎、麻疹、水痘等。病原微生物或其病毒可随血液循环进入内耳,破坏其结构,引起单侧或双侧进行性发展或加重的感觉神经性聋。
(四)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聋 引起耳聋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很多,但以血管性疾病所引起的内耳供血障碍为最常见,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
(五)药物中毒性聋 目前已发现的耳毒性药物已达100余种,最常见的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洁霉素、小诺霉素等多种抗生素,还有奎宁、氯奎等抗疟疾药物。这些药物可在妊娠期随胎盘进入胎儿,影响胎儿内耳的发育,也可在各个年龄段致聋。药物对内耳的损害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其损害途径是经血液循环进入内耳,所以药物性聋一般表现为双耳对称,听力损失程度也常常表现为双侧对称,除此特征外,还与用药的剂量、时间,与家族易感性均有密切的关系。儿童期用药量过大、时间过长也常致聋。
查看详情>>2神经性耳聋有哪些表现
常见症状:听力下降、听力消失、发热、头痛、烦躁不安、腹胀、腰酸、乏力 神经性耳聋是指病变位于螺旋器的毛细胞听神经或各级听中枢对声音的感受与神经冲动的传导发生障碍所引起的听力下降甚至听力消失的一种病症。各种以前因素造成听觉神经损害而出现听力下降或者全聋的都属于神经性耳聋。主要是有三种:感音神经性耳聋、传导神经性耳聋、混合神经性耳聋。神经性耳聋的专长临床表现以听力障碍减退甚至消失,患者常自觉耳中有蝉鸣或回荡其他各种周期声响。在安静环境中,患者感觉由于更强烈,明显可伴有发热头痛烦躁、不安、腹胀、腰酸乏力等多种全身再世症状。
神经性耳聋症状由于内耳耳蜗螺旋器发生病变引起的听力障碍称感音性耳聋(临床上还将内、外淋巴及基底膜病变引起的内耳导音性聋亦概括在感音性耳聋中),神经传导径路发生病变引起的耳聋称神经性耳聋。但临床上通常不易鉴别两者间的异点,故常将两者合并称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症状。所以,临床上各种急慢性传染病的耳并发病、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迷路炎、膜迷路积水、颞骨骨折、听神经瘤、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血管硬化或痉挛等引起的耳聋及老年性耳聋均可概括在感音神经性耳聋之中。
查看详情>>3神经性耳聋专科医院如何治疗
一、药物治疗措施
1、一般病例均可进行高压氧舱治疗。
2、静脉用药选择;654-2、前列腺素E1、丹参、纳洛酮、东菱克栓酶等。
3、维生素B1、B6等神经营养药物。
4、高价能量合剂。
对短期内失聪、眩晕明显、耳鸣病人采用大剂量冲击治疗,并用激素治疗。
二、替代疗法
1、助听器:是帮助聋人听取声音的扩音装置。它的主要由微型传音器、放大器和耳机、耳模、电源等组成。助听器种类很多,单供个体用者就有气导和骨导、盒式和耳级式(包括眼镜式、耳背式、耳内式),单耳与双耳等助听器,需经耳科医生或听力学家详细检查后才能正确选用。一般讲,语频平均听力损失35~85分贝者可使用,若两耳损失程度大体相同者可用双耳助听器或将单耳助听器轮换戴在双耳。若双耳听力损失程度差别较大,但都不超过50分贝者,宜给听力较差耳配用;若一耳听力损失超过50分贝,则应给听力较好耳配戴助听器。
2、耳蜗埋植:又称电子耳蜗或人工耳蜗。适用于中青年双侧极度耳聋,使用高功率助听器无效,耳内无活动性病变。X线断层拍片或CT检查证明内耳结构正常,耳蜗电图无反应,鼓岬或圆窗电刺激可诱出脑干反应者。
3、听觉语言训练:仍是最大限度利用残余听力和其他感觉器官来训练发声或讲话能力的措施。两者互相补充,不能偏废。训练应从学龄前开始。宜早应用各种方法(有声玩具、乐器)唤醒幼儿的听觉。发展粗略的辨声能力。用吹风车、吹乐器等方法增加肺活量,延长呼吸,使舌运动灵活,然后用高大清晰的声音,面对聋儿长期耐心地在耳旁逐字逐声的教其发音讲话,借助镜子矫正口形,触摸家长或老师的面颊、喉部腹部等体会发声强弱,高低的关系。
4、局部光波治疗的方法:可调节血管功能,使血流加速,改善内耳血液淋巴循环;加强组织代谢,纠正内耳缺氧状况并能及时排出有害物质,促进耳蜗功能及听功能的改善与恢复。
5、电针治疗耳聋、耳鸣:是脉冲电磁场直接介入患者中耳及内耳,电波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通透性,改善耳蜗供血,有利于恢复耳蜗的正常生理功能。
4如何远离神经性耳聋
一、药物治疗措施
1、一般病例均可进行高压氧舱治疗。
2、静脉用药选择;654-2、前列腺素E1、丹参、纳洛酮、东菱克栓酶等。
3、维生素B1、B6等神经营养药物。
4、高价能量合剂。
对短期内失聪、眩晕明显、耳鸣病人采用大剂量冲击治疗,并用激素治疗。
二、替代疗法
1、助听器:是帮助聋人听取声音的扩音装置。它的主要由微型传音器、放大器和耳机、耳模、电源等组成。助听器种类很多,单供个体用者就有气导和骨导、盒式和耳级式(包括眼镜式、耳背式、耳内式),单耳与双耳等助听器,需经耳科医生或听力学家详细检查后才能正确选用。一般讲,语频平均听力损失35~85分贝者可使用,若两耳损失程度大体相同者可用双耳助听器或将单耳助听器轮换戴在双耳。若双耳听力损失程度差别较大,但都不超过50分贝者,宜给听力较差耳配用;若一耳听力损失超过50分贝,则应给听力较好耳配戴助听器。
2、耳蜗埋植:又称电子耳蜗或人工耳蜗。适用于中青年双侧极度耳聋,使用高功率助听器无效,耳内无活动性病变。X线断层拍片或CT检查证明内耳结构正常,耳蜗电图无反应,鼓岬或圆窗电刺激可诱出脑干反应者。
3、听觉语言训练:仍是最大限度利用残余听力和其他感觉器官来训练发声或讲话能力的措施。两者互相补充,不能偏废。训练应从学龄前开始。宜早应用各种方法(有声玩具、乐器)唤醒幼儿的听觉。发展粗略的辨声能力。用吹风车、吹乐器等方法增加肺活量,延长呼吸,使舌运动灵活,然后用高大清晰的声音,面对聋儿长期耐心地在耳旁逐字逐声的教其发音讲话,借助镜子矫正口形,触摸家长或老师的面颊、喉部腹部等体会发声强弱,高低的关系。
4、局部光波治疗的方法:可调节血管功能,使血流加速,改善内耳血液淋巴循环;加强组织代谢,纠正内耳缺氧状况并能及时排出有害物质,促进耳蜗功能及听功能的改善与恢复。
5、电针治疗耳聋、耳鸣:是脉冲电磁场直接介入患者中耳及内耳,电波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通透性,改善耳蜗供血,有利于恢复耳蜗的正常生理功能。
1、远离噪音
长期处于分贝较高的噪音环境中,会对耳部的听神经,以及大脑中枢听觉神经造成巨大的损害,进而诱发神经性耳聋、耳鸣的产生。严重时,可能导致病人出现全聋。因此远离噪音,是神经性耳聋的预防方法的重中之重。
2、增强自身体质
只有好的体质,疾病才能远离我们。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要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注意日常三餐的饮食调节,注意休息,不要熬夜。
3、保证睡眠
睡眠不足是耳鸣最困扰之事,由于睡眠不足而耳鸣不止,又因耳鸣严重而影响睡眠,如此恶性循环,耳鸣越发严重。患者临睡前忌进浓茶、咖啡、可可等饮料。睡前必须平心静气,即使不能入眠,也可通过闭目养神得到休息,或是通过白天睡眠来补充。
4、讲究卫生,戒除挖耳
耳道孔小洞深,鼓膜很薄,若在人多热闹的环境中用坚硬物,如铁、木、骨等挖耳,常易因碰撞而致耳道外伤,甚至鼓膜外伤,使耳道疼痛、流血、肿胀、或听力减退等,导致神经性耳鸣,因此需戒除挖耳习惯。
5、教育小孩,防止异物入耳
神经性耳鸣对小孩的危害比成人更甚,主要是因为小孩耳道和鼓膜比较薄弱,易受耳病侵害。因此家长应教育小孩勿将玩具、豆类、食品、纸屑及昆虫放入耳道,以免引发外耳道炎,造成神经性耳鸣。若耳道疼痛,听力障碍,甚至流水流脓者,须及时检查,清理耳道。
6、娱乐有节,音量适度
鼓膜很薄,若音量过大,易受损伤,导致神经性耳鸣,并造成耳聋。因此,随身听、MP3、电视机、录音机、音响音量要适度,音调不宜过高或过低。若声音传入耳内,有不适感,甚至耳心疼痛感,或者影响面对面交谈及心烦者,示音量过大,应回避,或减小音量。若长期在噪声环境中作业应戴防噪耳塞,并定期检查听力。
7、饮食方面,“两高两低”
饮食方面如果多加注意,也可有效预防神经性耳鸣的发生。由于神经性耳鸣患者的膜迷路多处于积水状态,内淋巴理化特性多呈钠高钾低,因此,在饮食方面应选用“两高两低”特点的饮食,即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盐饮食,比如瘦肉、鲜鱼、活禽等炖汤频服,亦可多食些水果、韭菜、胡萝卜、芹菜等高维生素的蔬菜瓜果。
5糖尿病可引发神经性耳聋
很多是糖尿病人是在不知不觉中丧失听力的,有的病人则属于突发性耳聋。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并发神经病变者高达60%~90%,主要累及周围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资料表明,当糖尿病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损害波及第Ⅷ对脑神经时,出现听力下降甚至可直接导致神经性耳聋。
糖尿病患者早期即可并发血管病变,尤其是营养神经的小血管(包括小动脉、毛细血管及静脉内膜上皮的肥大增生及脂质沉着)病变,导致这些小血管管腔的狭窄或闭塞,从而引发神经的缺血性改变而损伤神经,继而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此类病变发生于耳蜗,导致神经性耳聋,此种耳聋多为双侧对称性。 病变出现在前庭等部位时,必然引起耳鸣、耳聋、眩晕等。国外学者把糖尿病患者出现的这种耳部症状称其为“代谢性耳病”。
1.积极控制血糖、血脂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除了通过降血糖药物或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外,还应注意饮食、运动及自我监测,严格控制机体总热量的摄入量,调整饮食结构,提高饮食中纤维素的含量,限制每日食盐摄入量在6克以下,限制饮酒;坚持长期、适量、规律、持续的慢性运动;自我监测血糖、尿糖、体重、血脂等,通过对一般人群、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基层医务人员等的教育,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长期良好治疗。
2.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听力损害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症范畴,中医认为消渴症的病变部位关系到肺、胃、肾,以肾为主,而糖尿病伴耳聋患者表现不同程度肾衰所致内分泌功能紊乱、自由基增多、微量元素失调等,同时伴血液流变学改变。因此主要通过补肾法改善内分泌功能、清除自由基,结合活血化瘀疗法防治糖尿病性听力损害。
3.由于糖尿病耳聋的内耳病变的不可逆性
对于糖尿病患者除了着重控制血糖外,更应倡导避免一切加重内耳病理进程的因素。
避免长期接触噪音,少吃饱和脂肪性饮食,预防老年性心血管疾病。一旦发现高频听阈下降,应服降胆固醇药、血管扩张剂及大量维生素A、维生素D及维生素E。耳聋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佩戴适当型号的助听器,使患者能正常地参与社会生活。
4.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生活和工作中既不过度紧张,又不过于安逸,保持乐观向上、不急不躁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