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孕妇都是会出现了胎位不正的情况,我们知道胎位不正最好就不要选择顺产,但是我们对于胎位不正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其实胎位不正我们是有办法可以用来纠正的,只要我们能够纠正了胎位不正,那么我们也就可以采用自然分娩的方式来分娩了,一起看看下文关于怎样纠正胎位不正的介绍。
目录
1胎位不正正常吗
胎位异常一般指妊振30周后,胎儿在子宫体内的位置不正,较长见于腹壁松弛的孕妇和经产妇。胎位异常包括臀位、横位、枕后位、颜面位等。以臀位多见,而横位危害母婴最剧。由于胎位异常将给分娩带来程度不同的困难和危险,故早期纠正胎位,对难产的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胎位不正,但仍希望顺产的准妈妈们,可以听听医生的建议,在产前再做最终的决定,毕竟母婴安全最重要!
胎位不正的发生原因,与胎儿妊娠周数大小、骨盆腔大小与形状、子宫内胎盘大小与着床的位置、多胎次经产妇松弛的腹肌、多胞胎妊娠、羊水不正常、脐带太短、是否有子宫内肿瘤(如子宫肌瘤等)或子宫先天性发育异常(例如双角子宫或子宫内膈膜)等因素有关。但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胎位不正的原因并不一定可以归类,也就是所谓的不明原因。
孕早期出现了胎位不正的问题,一般是通过合理的矫正来解决。在二十七周之前的胎位不正现象,随着胎儿的发育,胎位可以慢慢的调整到正常的位置。如果是已经在快要临产的时候才发现有胎位不正的问题,那么妈妈也是太粗心了,这个时候还是选择剖腹产要稳妥一些。
2矫正胎位不正的方法是什么
准妈妈帮助胎宝宝自行归位的方法
准妈妈可用膝胸卧位的姿势来纠正胎位不正。即准妈妈趴在床上,脸朝侧面,手腕向前伸,膝与膝之间要分开,将胸部和膝盖着地,把屁股抬得比胸部高。如此以来,腹中的子宫腔会稍微变形,胎宝宝便往子宫底的方向移动,这个动作必须反复数次。这种胎宝宝自行归正的方法若从妊娠第28周开始持续到第34周左右,大约会有50%的胎宝宝可以自行把胎位归正过来。
医生帮助准妈妈矫正胎位的方法
医生选好时机,在妊娠第29-34周且子宫处于非收缩状态时,可在超声波检测仪的帮助下,在准妈妈腹部进行不导致危险的操作。在施行用手做腹部转正胎位时,医生不可用蛮力硬性地把胎位扭转过来,这样是相当危险的,而应该用手轻轻抚摸准妈妈的腹部,摸到胎宝宝之后,把胎宝宝的头慢慢推到骨盆腔里,再把胎宝宝的臀部推上去,医生也不可过分用力操作,这样才能取得良好。
通过上面的分享,现在你对于胎位的纠正是不是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那么在怀孕的时候,如果出现了胎位不正常的情况,那就赶紧参考小编的方法,或者是去医院请医生帮助吧!
3准妈妈胎位不正6大原因导致
专家表示,造成胎位不正的原因多数与胎儿的大小,子宫腔大小与形状有关。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原因一: 孕妇的羊水过多,使胎儿在宫腔内的活动范围过大,胎儿能够自由的在更加广阔的空间内活动,活动过大时就会影响到胎位,使胎位变得宽松。
原因二: 多胎、羊水过少等,本来可以孕育一胎的子宫,现在因为多胎或者羊水过少等原因就会造成胎儿在宫腔内的活动范围过小,活动不方便,无法正常活动从而发生拥挤导致胎位不正。
原因三: 骨盆狭窄、前置胎盘、巨大胎儿等,使胎头衔接受阻。无法使胎头有良好的位置,发生挤压等,使胎位不正。
原因四: 产妇腹壁松弛,腹壁松弛会造成腹肌对子宫失去支撑,没有弹性,变得松弛从而导致胎位不正。
原因五: 胎儿畸形、子宫畸形等造成子宫腔的空间发生变化,从而使得胎儿在宫腔内的活动范围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了胎位不正的现象。
原因六: 脐带太短,胎儿获得不了足够的营养,影响胎儿发育,使得胎儿生长过慢,使得活动的空间变大,从而导致胎位不正。
【知识补充】从中医角度,导致胎位不正的原因:
要是气血虚弱与气滞血瘀,临床可见孕妇素体虚弱,正气不足,神疲肢软而无力促胎转正;或因平素过度安逸,或感受寒邪,寒凝血滞,气不运行,血不流畅,气滞血瘀;又因怀孕惊恐气怯,肝气郁滞,气机失畅,而致胎位不正。
各种胎位不正的介绍
●单臀位(单纯的只有屁股先出)
婴儿的身体在臀部折成两半似的,双脚举到头顶上。生产时,由臀部先出来,这种生产方式是臀产中最安全的,因为只要子宫口开的够大,足够让臀部出来,那么就不必担心头部出不来了。
●复臀位(屁股与脚一起先出来)
婴儿有如呈盘腿坐的状态,屁股和单脚一起先出来。虽然这也属于安全的生产方式,但有时只有一脚先出来,就是下面介绍的不全足位。
●全足位(两脚先出)
这种生产方式比起前者,脐带更容易脱出,加速婴儿血液循环的恶化,是胎位不正之中最难生产的类型。
●不全足位(只有一脚先出)
这种形态与前两种状态不同的是,容易提早破水,也因此脐带有时会从子宫口脱出。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子宫壁与婴儿之间的脐带受压迫,将危及胎儿的生命。而且,这种生产方式即使屁股已先出,但子宫口无法全开,致使婴儿头夹在子宫口不易出来,即可能造成难产。
胎位不正会影响到分娩时的难度,甚至会危害到婴儿的健康发育。所以到怀孕8个月以后,宝宝的胎位就应该定下来了。如果胎位不正怎么办呢?下面给准爸爸妈妈支支招。
1、自我矫正法
妊娠28周以前,由于羊水相对较多,胎宝宝又比较小,在子宫内活动范围较大,所以位置不容易固定。怀孕32周以后,宝宝生长迅速,羊水相对减少,此时胎宝宝的姿势和位置相对固定。所以在怀孕32周以后,如果宝宝还是“胎位不正”就基本上等于确定了,当然也不排除极少数胎宝宝来个“意外之举”。所以胎位不正最合适的纠正时间为孕30~32周之间。
准妈妈可以尝试一下和胎宝宝说话的方法哦!“宝宝,头要向下哟,来个前滚翻吧。”经常跟胎宝宝说类似于这样的话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孕妈咪可以一边抚摸腹部,一边跟胎宝宝说话。这处方法并没有科学根据,但和胎宝宝说话,可以使自己精神放松,也可以有效果的。
另外,可采用“胸膝卧位”法,具体操作如下:孕妈妈跪在硬板床上,胸部垫一个枕头,将两手前臂上屈,头部放在床上转向一侧,臀部与大腿成直角。可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5~7天为一疗程,一周后复查。
做胸膝卧位前应自解小便,松解裤带。此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任何条件和设备,只要在家坚持练就行,缺点是练习时孕妈妈可能出现腰酸、头晕、恶心等现象,常不能坚持。
2、外回转术
外回转术是在孕妈妈怀孕8个月以后,胎位不正时所做的运动。
在做外回转术之前,孕妈妈须自行做胸膝卧位纠正运动,其目的是让落入骨盆内的胎儿的臀部或足部能往上浮,以后即可自然的回到正常的位置。一旦膝胸位运动无效,才采取外回转术。
医生会考虑从外部进行倒转,让胎儿来个180度的翻转,然后用腹带把腹部包裹起来,维持头位。具体做法是用手在腹壁上摸到胎儿的头后,把胎儿的头慢慢转到骨盆腔里,再把臀部推上去。当然做这种治疗必须由医生来做,如果自己乱来,弄不好,会导致脐带缠在胎儿脖子上或发生胎盘早剥。
这种运动需要医生、助产士的协助,由于孕妈妈不易在腹部出力,所以应张大口,慢慢地深呼吸,然后两脚彻底弯曲、大开。
外回转术最好在空腹状态下实行,所以在实行之前,应避免进食。
如果外回转术成功,当天适当的系紧腹带下方,2、3天不要洗澡,也不要轻易走动。
假使做了外回转术,仍无法恢复正常胎位的话,就要断然地以不正胎儿自然生产,这样反而比较安全。若轻举妄动,可能造成更大的危险。
3、针灸疗法
胎位不正,一般指怀孕30周后,胎儿在子宫体内的位置不正。正常的胎位应该是宝宝头部在骨盆入口处,面部斜向后,全身微微屈曲呈椭圆形,称为枕前位。除此之外,其余的胎位均为异常胎位,又称胎位不正,常见的有臀位,横位,后枕位,颜面位等。
怀孕28周之前的胎位不正大部分可以自行转为正常胎位,所以早期的异常胎位,可以不予处理,但是28周以后,如果还存在胎位不正,就应该设法纠正。胎位不正在分娩时可引起难产,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危及妈妈和宝宝的生命。
运用针灸纠正胎位预防难产在中国古籍早有记载。《类经图翼》中就指出灸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胎,“一治横逆难产,危在顷刻……急于本妇右脚小指尖灸三壮,炷如小麦,下火立产如神。”
此外,还有记载“至阴,三菱针出血,横者即转直”等,都表明了针灸治疗胎位不正的疗效。针灸治疗一般用于怀孕29~40周的各类胎位异常的孕妈妈,有效率在85~95%左右,针灸纠正胎位不正的疗效确切,并且无任何不良副作用。
现在针灸治疗多采用灸法艾灸至阴穴来纠正胎位不正。至阴穴位于足小指的趾甲角外侧,用艾条直接艾灸的方法,效果显著,在治疗的过程中有些妈妈甚至能感觉到明显的胎动。而且操作方便安全,治疗也可以直接自己在家里进行。
4、36周以后仍然胎位不正怎么办?
上列的疗法如果能够帮助异常胎位转正固然很好,如果转不了也不必紧张,因为现代医学早已经有较先进的方法,保障胎儿和孕妈妈安全。不过,需要在预产期前1~2周住院待产,由医生根据孕妈妈的具体情况决定分娩方式。
到孕36周时,宝宝已经基本成熟,在子宫里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活动上很受限制,此时如果仍然胎位不正的话,孕妈妈一定要提前跟医生沟通你的生产方式,因为临产时能够转到正确胎位的宝宝毕竟只是极少数。
发现胎儿胎位不正时,医生会跟孕妈妈商量如何选择最佳的生产方式,如果经过调整,胎儿转为头位,自然生产方式是首选,如果调整不回来,可能选择剖腹产较为安全,医生会分析利弊,让母亲、家属及医生共同做出选择。
胎位不正的孕妈妈在分娩时,需根据胎儿的体位而决定分娩方式。如果是横位,就要考虑剖宫产了;如果是单臀位,即胎儿只是臀部朝下,双脚上举,并且孕妈骨盆正常,胎儿在5~7斤,不太大,产程进展很快,就可以请有经验的医生或助产士,在充分堵臀的情况下完成自然产;如果是全臀、足先露、膝先露时,即胎儿双脚、单脚、膝关节等在最下面,就必须采取剖宫产完成分娩了。
5、艾灸
根据中医理论及临诊的心得,采用艾灸至阴穴或耳穴压豆法矫正胎位不正是一种安全可靠、简单易行、成功率高、孕妇易接受、疗程短、费用低廉等优点的理想方法。施灸时孕妇松解腰带,脱袜子,仰卧于床铺上,尽量保持全肌肉放松。术者在足小趾外侧,趾旁约0.1寸处找到至阴穴,将艾(中药店有售)点燃端对准该处,以孕妇自温热但不灼痛为度,每次15--20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至胎位正为止。
有些孕妇认为每天两次灸,可采用耳穴压豆法矫正。可到医院针灸有医生将用75%的酒精浸泡过的王不留行籽贴于子宫、交感、皮质下、肝、脾、肾、腹各耳穴上,每次贴一侧耳,3天换一次。
同时孕妇每天配合体位反屈姿势按压耳上压豆处。具体是治疗前排空小便,全身放松,仰卧于床铺上,松开裤带,腰臀部垫一折叠的被褥或一两个枕头,将臀部上抬20厘米左右,并使臀部高于腰部,足蹬床头,与此同时用手揉按压耳豆,每次15分钟左右,并保持上述体位30分钟左右,每日3次,6天后检查胎位,未矫正者继续治疗。
4胎位不正的注意事项
胎位就是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胎儿出生前在子宫里的姿势非常重要,这关系到孕妇能否顺产。胎儿是浸泡在羊水中的,由于胎儿头部比胎体重,所以多是头下臀上的姿势。正常的胎位应该是胎头俯屈,枕骨在前,分娩时头部最先伸入骨盆,这种胎位分娩一般比较顺利。不过,有些胎儿虽然也是头部朝下,但胎头由俯屈变为仰伸或枕骨在后方,就属于胎位不正了。
胎位不正引起的原因有很多:早产、胎儿畸形、羊水不正常、胎儿生长过慢、脐带太短、子宫畸形、胎盘不正常、骨盆狭窄、多胎等。一旦发现胎儿胎位不正,必须详查胎儿与准妈妈的身体状况是否正常。
胎位不正的注意事项
孕妇不宜久坐久卧,要增加诸如散步,揉腹,转腰等轻柔的活动。
胎位不正在许多孕妇怀孕期间都曾经出现过,但绝大部分人到了妊娠末期都能够自行纠正,准妈妈大可不必为此焦虑。
忌寒凉性及胀气性食品,如:西瓜、山芋、豆类、奶类等。
大便要畅通,最好每日大便。
胎位不正该怎么办?
1、横位应做选择性剖腹产。臀位分娩,初产妇多作剖腹产;经产妇,胎儿较小、骨盆够大者,可考虑阴道分娩。
2、膝胸卧位操纠正。孕妇排空膀胱,松解腰带,在硬板床上,俯撑,膝着床,臀部高举,大腿和床垂直,胸部要尽量接近床面。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做l5分钟,连续做1周,然后去医院复查。
3、医生为孕妇施行转向。如果在孕32周-34周时,胎儿仍未转向,医生就要考虑为孕妇实行外转胎位术,让胎儿翻转,使孕妇能顺利分娩,外转胎位术有一定的风险性。操作时,会导致脐带缠绕或胎盘早剥。
4、针对胎位不正,我国有针灸治疗的成功先例。用针刺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每日1次,每次l5~20分钟,5次为一疗程,适用于妇科检查诊断为臀位、横位、斜位的孕妇。
5、作好产前检查,预先诊断出胎位不正,及时治疗,如未转为头位,则需要在预产期前1~2周住院待产,由医生根据孕妈妈的具体情况决定分娩方式。
5为什么会出现胎位不正
早产、多胎、胎儿畸形、胎儿生长过慢、羊水不正常、脐带太短、子宫先天性发育异常、胎盘不正常、骨盆狭窄以及子宫内胎盘大小、附着在子宫内的位置等都与胎位不正有密切关系,但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胎位不正的原因并不一定可以分清。
就各个妊娠时期来说,胎位不正的发生率并不相同,甚至差异相当大。在妊娠前3~4个月内,胎宝宝发育还很小,浮游在羊水中,方位随时在变,在妊娠5个月左右,母亲宫内羊水相对较多,胎儿有充足的活动余地,几乎将近一半左右会发生胎位不正,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胎位不正的比率随之降低。到了妊娠6~7个月左右,胎位不正的比率仅有四分之一左右。在妊娠8个月左右时,大约只有不到10%的准妈妈被诊断为胎位不正,而到了9个月时胎位不正的比率大约只有5%。
产前检查发现胎位不正后,正规机构一般不建议准妈妈采取纠正胎位的方法,而是令胎宝宝自行改变胎位,如果到临产时还是不能改变胎位,争取准妈妈的同意后,就会进行一些恰当的措施来帮助准妈妈分娩,如剖宫产等。但是准妈妈应该先了解自己属于哪种胎位,再选择是否进行一些运动来纠正。
胎位不正虽然可能引起很多孕期危险,但是我们也不用慌张,可以通过与专家的积极配合,再进行适当的辅助运动来纠正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