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祖国医学也在不断的完善。生活中,接触性皮炎是一种常见且多发的皮肤病,它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影响,同时也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了打击。那么,接触性皮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目录
1接触性皮炎症状特点具有哪些呢
一、接触性皮炎导致的原因
接触性皮炎导致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影响是受到一些过敏原所导致的,并且在特定环境下出现的炎症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症状。
二、接触性皮炎有哪些特征
1、皮肤受到局部刺激,并且有挠抓或者身体处于高度敏感的状态,或者还会出现红肿等症状。刺激性不很强的物质如番笕、清洁剂或水则也也许因长期重覆触摸形成慢性的枯燥、脱皮、发红景象。
2、如果出现感染后,会有挠抓等症状,处理不当的话就会感染或者刺激等原因,导致病程为慢性等湿疹。
3、有自觉灼痒或者有全身的反应等,如怕冷,发热等。甚至还会出现恶心,头痛等症状。
4、皮肤受到很大的损伤,并且范围严重而且取决于接触性的种类,性质以及浓度都是很严重的,轻者的话还有充血,轻重不一的表现。甚至还会出现水泡,糜烂等渗出液体。
刺激性触摸性皮肤炎多由刺激性化学物质所形成的,在表皮遭到危害以后出现红肿脱皮或刺痛反响。
2接触性皮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
一般的来说,接触性皮炎是皮肤粘膜由于接触外界物质,如化纤衣着,化妆品、药物等等而发生的炎性反应。
中医学认为,由于禀性不耐,皮毛腠理不密,一旦接触某些物质,如药物、化纤之品、花草等,就会引起邪毒外侵皮肤,郁而化热,邪热与气血相搏而发病;或素体湿热内蕴,复外感毒邪,两者相合,发于肌肤而成。
1.热毒湿蕴起病急骤,皮损鲜红肿胀,其上有水疱或大疱,水疱破后则糜烂、渗液,自觉灼热,瘙痒;伴发热,口渴,大便于结,小便黄赤;舌红,苔微黄,脉弦滑数。
辨证分析:禀赋不耐,热毒湿邪蕴结于肌肤,故起病急骤,皮损鲜红肿胀,其上有水疱或大疱,水疱破后则糜烂、渗液,自觉灼热,瘙痒;热毒湿邪内盛则发热,大便于结,小便黄短;热灼津液则口干;舌红、苔微黄、脉弦滑数为热毒湿蕴之象。
治法:清热祛湿,凉血解毒。
2.血虚风燥,病情反复发作,皮损肥厚干燥,有鳞屑,或呈苔藓样变,瘙痒剧烈,有抓痕及结痂;舌淡红,苔薄,脉弦细数。
辨证分析:热毒湿邪久羁,故病情反复发作;日久耗伤阴血,血虚生风,肌肤失养则皮损肥厚,干燥,有鳞屑,或呈苔藓样变,瘙痒剧烈,有抓痕及结痂;舌淡红、苔薄、脉细数为血虚风燥之象。
治法:清热祛风,养血润燥。
由此可见,中医治疗接触性皮炎,有其独特的特色从根本上治疗该病,对于患者来说,治疗该病,应该要及时,切忌急于求成,以免使得病情加重。
3皮炎疾病的诊断原则
一、皮炎的检查
⒈血液学和血清学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T淋巴细胞(尤其是Ts)减少。血清IgE含量明显增高。
⒉皮肤试验:对某些变应原(如真菌、花粉、毛屑)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常呈阳性。用结核菌素、念珠菌素等作皮内试验(迟发型过敏反应),常为阴性或弱阳性。
⒊皮肤白色划痕试验:用钝器划皮肤,皮肤出现白色划痕(正常人呈红色)。
二、皮炎应与以下病症相鉴别
1、慢性湿疹: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二转为慢性湿疹;亦可开始不明显,因经常搔抓、摩擦或其他刺激,以致发病开始时即为慢性湿疹。其表现为患处皮肤浸润肥厚,表面粗糙,呈暗红色或伴色素沉着,皮损多为局限性斑块,常见于手足、小腿、肘窝、乳房、外阴、肛门等处,边缘清楚。病程慢性,可长达数月或数年,也可因刺激而急性发作。
2、瘙痒病:多见于老年人,常与季节有关,皮损为继发性。
3、扁平苔藓:好发于腕部屈面,前臂、小腿伸侧、躯干等处、皮疹较大,圆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中央稍圆,颜色暗红,淡紫或正常皮色,表面有蜡样光泽,组织病理学有特殊改变。
4、银屑病:皮损基底呈淡红色或暗红色浸润,上被银白色鳞屑,剥离鳞屑后,基底有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全身其他部位常见有银屑病损害。
5、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好发于小腿伸侧面,皮损为高粱料至绿豆大之圆形或半圆形棕色丘疹,密集成斑块而不融合,有蜡样光泽,表面粗糙,触之不平,刚果红皮内试验为阳性。
4皮炎的预防方法
一般而言,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皮肤病、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
生活中,皮炎患者由于瘙痒而抓搔皮肤,引起表皮破损、糜烂,流出渗液,这样一方面会增加细菌和致敏物入侵机体的机会,另一方面,脱落的皮肤细胞、血清渗液等这些自体组织蛋白质,也会成为自身致敏物吸收入血液后加重机体的过敏反应,加重瘙痒。
对于患者而言,平时要避免患感冒,对感冒病毒抵抗力低者,除了加强体育锻炼外,还可使用细胞免疫增强药,以增强对感冒病毒的抵抗力。对日光过敏者,除了需采取避光措施外,还需避免食用黄泥螺、菠菜、灰菜等含光感性物质的食品。
此外,皮炎患者要避免使用各种化妆品,不要贴身穿化纤织物、毛织品,不要使用染发水。避免使用那些抗原性较强的药物,平时要注意忌食蟹、田螺、蛤蜊等贝壳类动物蛋白,因为此类食物含有较高的组织胺蛋白,易使机体发生过敏反应。不要过度清洗皮肤,少用肥皂类清洁剂。避免精神创伤,情绪要稳定。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5接触性皮炎饮食原则
1.山楂肉丁
红花10克油炸后去渣,入瘦猪肉了250克煸炒,再入佐料、山楂30克同炒至熟。佐膳,随量食。功能活血散瘀,滋阴润燥。主治瘀血阻络型接触性皮炎。
2.马齿苋饮
鲜马齿苋250克加水适量煎熬2次,滤汁混合,入红糖适量调味。早、晚各1次温服,1剂/日。 功能祛风除湿。主治风热型接触性皮炎(注:孕妇忌服)。。
3.百合汤
百合、玉竹、天花粉各15克及沙参10克、山楂9克加水适量煮取汁。1剂/日,代茶饮。 功能养阴清热,凉血解毒。主治阴虚血热型接触性皮炎。
4.红糖藕片
鲜藕片300克入沸水中焯过,加红糖10克调味拌匀。佐膳,随量食。 功能益气活血,散瘀通络。主治瘀血内阻型接触性皮炎。
5.国老膏
甘草5千克切段,入锅加净水适量,煎6~7小时后过滤,取汁后再浓缩收膏1.5千克,然后用蜂蜜1.5升调匀,贮瓶。6-10克/次,2次/日,沸水冲服,5-7日/疗程。功能清热解毒,祛瘀消肿,调和气血。主治气血不和,余毒未清型接触性皮炎。
6.韭菜煎
鲜韭菜50克切小段入锅,加清水600毫升煎至取汁。1剂/日,分2次温服。功能解毒,利湿,止痒。主治湿毒较盛型接触性皮炎。
7.荸荠清凉饮
荸荠200克去皮,切碎搅汁。鲜薄荷叶10克加白糖10克捣烂,入荸荠汁中,加水至200毫升。1剂/日,顿服。 功能凉血祛风。主治血热生风型接触性皮炎。
8.清炒雍菜
鲜菊花、鲜金银花各10克加水适量,煎取汁15~20毫升。热油锅,将雍菜400克炒熟,把药汁淋菜上,调味。佐膳,随量食。功能清热凉血,祛风止痒。主治风热外袭型接触性皮炎。
9.花生赤豆枣蒜汤
配方: 带衣花生米90克,赤小豆、红枣各60克;大蒜30克。 制法: 以上诸物加水共煮汤。
功效: 益气养血,除湿解毒。
用法: 早晚分服。
10.金针瓜络蚌肉汤
配方: 蚌肉30克,金针菜15克,丝瓜络10克。 制法: 以上三物,加水适量煎汤,加盐调味。
功效: 益气养阴,清热通络。
用法: 饮汤吃肉,每日1次,连用10日。
11.鱼腥豆带汤
配方: 绿豆30克,海带20克,鱼腥草15克。 制法: 以上三味加水煎汤,去鱼腥草,加白糖适量调味。
功效: 清热解毒。
用法: 饮汤食豆和海带。每日1次,连服7日。
12.绿豆百合薏米粥
配方: 薏米50克,绿豆25克,鲜百合100克。 制法: 将百合掰成瓣,去内膜,绿豆、薏米加水煮至五成熟后加入百合,用文火熬粥,加白糖调味。
功效: 养阴清热,除湿解毒。
用法: 每日1~2次。
13.苋菜蕹菜汤
配方: 马齿苋、生蕹菜各30克。 制法: 上二味加水煎煮,取汁。
功效: 清热除湿,凉血解毒。
用法: 饮服,每日1次。
14.土茯苓大枣煎
配方: 大枣、土茯苓各30克。 制法: 以上二味加水煎汤。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
用法: 饮汤,每日2次。
15.荷叶粥
配方: 鲜荷叶20克,粳米200克。 制法: 将荷叶先煮20分钟,去渣后放入粳米煮粥。
功效: 清热泄浊。
用法: 早晚随量服食。
16.藕节汤
配方: 藕节30克。 制法: 藕节加水煎煮取汁。
功效: 清泻肺热,凉血化瘀。
用法: 饮汤,每日2次,可连用7~10日。
17.芹菜豆腐
配方: 芹菜20克,豆腐30克。制法: 把芹菜洗净切碎,与豆腐共同煮熟,加食盐调味服食。
功效: 清热解毒。
用法: 每日1剂,服食次数视病情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