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脚扭伤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休息一段时间后,肿退了也不疼了,可以正常走路,一旦运动又会痛,而且容易再次扭伤。这是为什么呢? 脚踝扭伤好不了吗?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目录
1踝关节扭伤后应该如何正确处理
首先,自我判断一下扭伤的程度,扭伤时踝关节受到力的大小,疼痛的程度,局部是否有肿胀变色,活动是否受限,关节是否变形等。
轻微的扭伤疼痛不剧烈,或稍休息后疼痛可大幅减轻;局部无肿胀变色;活动不受限或轻度受限,疼痛减轻后受限也随之减轻;关节无变形。此时,只是韧带轻度拉伤痉挛,只需轻轻按揉疼痛最剧烈的位置,转动踝关节,适当休息就可以了。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完全恢复前应避免跑跳等剧烈活动,避免二次扭伤。
稍重的扭伤疼痛剧烈不易缓解;局部肿胀、走路跛行;有时可见皮下瘀血;做受伤部位相反方向动作时,疼痛加剧;休息后不能缓解。此时,韧带已经部分撕裂,应立即冰敷,用冰袋冰敷至肿胀范围缩小或不再扩大,冰袋外可裹一条干毛巾,避免冻伤。然后将肿胀部位加压包扎,踝关节固定在中立位,24小时后可热敷、理疗、轻轻按揉。踝关节固定应不少于三周,半年内应避免激烈跑跳运动。
严重的扭伤,疼痛剧烈,局部迅速肿胀,随后出现淤斑,严重时可有关节畸形,患足无法承重。此时,韧带断裂甚至骨折,应立即冰敷,保护患足立即就医,以免处理不当影响后期疗效。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对疼痛不敏感,症状不典型,容易判断不清,特别是老人和小孩,所以扭伤后应立即就医以免遗误病情!
2脚踝扭伤好不了吗
(一)脚踝扭伤后的及时处理
踝关节扭伤后第一件事该做什么?
处理方法:症状轻者可在伤后施行局部“冷疗法”,越早越好,并抬高患肢,切忌按揉。“冷疗法”能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使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起到止血、消肿、镇痛的作用;抬高患肢可加快血液、淋巴液回流,不至于使血液瘀积于血管损伤处。
处理时,先用弹性绷带将踝关节固定,于伤处外敷冰袋,再用绷带固定冰袋和踝关节。固定约3至5分钟,可先取下绷带,此时受伤部位肿胀尚不明显,可先进行简单的检查。检查的目的主要是确定有无骨折或脱臼的可能及韧带损伤的程度。
检查方法:注意疼痛、压痛点的位置,肿胀的程度,关节是否畸形。应一手握住踝关节上端向后推,同时另一只手握住足跟向前拉,检查活动范围是否变大,和未受伤一侧比较。如只是轻度扭(伤扭伤后能持重站立,勉强走路,说明扭伤为轻度),可继续冰敷并施以压迫性包扎,抬高患肢。如属较严重的扭伤(脚扭伤后足踝活动时有剧痛,不能持重站立或挪步,按着疼的地方在骨头上,并逐渐肿起来,说明可能扭伤到骨头),则应送医院治疗。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冷疗法
冷疗法主要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近年,有人利用局部冷刺激后有反应性血管充血及镇痛解痉的作用,把冷疗法应用于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整个治疗过程。
(1)冷敷法:将毛巾浸透冷水(随毛巾温度上升的情况随时更换),或将冰块装入热水袋或塑料袋内进行外敷,每次20~30分钟;也可用冰块在治疗部位来回移动(冰块按摩法),或将伤肢直接浸泡在冷水中,但时间应缩短。
(2)蒸发冷冻法:利用容易蒸发的物质接触体表,吸收热能而使局部温度降低。常用有烷类冷冻喷雾剂。喷射式喷出的细流应与皮肤垂直,距皮肤30~40厘米,喷射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5~10秒,或皮肤上出现一层白霜即可。需要较长时间治疗时,可用间歇喷射法,即喷射5秒钟后停止20~30秒再进行,但重复不宜超过3次。要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避免皮肤冻伤。
注意事项:伤后尽快使用。要严格掌握治疗时间,注意局部情况,出现皮肤麻木时应立即停止,防止引起组织冻伤。面部损伤一般不宜用烷类喷雾剂。
(二)脚踝扭伤后期处理
刚发生脚踝扭伤时,立即处置的正确与否,与后来痊愈速度有极大的关系,尤其是肿胀的程度,切忌在刚受伤48小时内去搓揉受伤处,因为会越揉越肿!而急性期处置的原则也很简单,只要记住五字口诀即可
保护预防再受伤
休息避免再使用
每隔两小时针对患处作10-15分钟的冰敷,持续24-48小时
可以弹性绷带包扎压迫避免继续肿胀
抬高患处以利消肿
在做完立即的处置后,就应马上找合格的医师诊治,以确定是否只是单存的韧带扭伤,或是合并骨折、脱臼还有其他的软组织受伤。
对于轻度踝关节扭伤,如果已超过24小时,可采用“热疗法”,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有利于肿胀的吸收消散,缓解肌肉痉挛,促进再生修复的进行。
下面介绍一下热疗法
热疗法适合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伤中、后期,慢性损伤。急性软组织伤的早期、高热、有出血倾向者、活动性肺结核、恶性肿瘤等忌用。
(1)热敷法:将毛巾或敷料浸透热水或热醋后放于伤处,无热感时应立即更换,每次敷30分钟左右,每天1~2次,也可用热水袋热敷。
(2)熏蒸法:用配好的药物加水煮沸,将需治疗的部位直接在蒸汽上熏。每次治疗20~40分钟,每日一次,能使药物通过温热作用渗入局部而起到治疗作用。有时也可用稀释的温热药液直接浸泡伤处。
注意事项:防止烫伤,对烫伤和感觉障碍的伤员要注意观察,伤员如皮肤出现红紫或灼痛,应停止治疗,涂以凡士林或硼酸,防止起水泡。
在踝关节复健治疗方面介绍一种相当清楚的过程表说明如下:
踝关节受伤到完全康复共分为七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从受伤到肿胀不再增加为止
第二阶段:从肿胀不再增加至正常走路不痛为止。
第三阶段:从正常走路不痛至肿胀完全消失为止。
第四阶段:从肿胀完全消失至75﹪得踝关节各方向活动度都不痛为止。
第五阶段:从75﹪得踝关节各方向活动度都不痛至恢复75﹪的肌力为止。
第六阶段:从恢复75﹪的肌力至所有各方向的踝关节活动度都完全不痛为止。
第七阶段:从所有各方向的踝关节活动度都完全不痛至恢复100﹪的肌力为止。
复健治疗的方法:
冰敷:用碎冰或冰水装在塑胶袋里,醒着时每4小时敷盖在受伤部位20分钟。
抬高:不需活动它时,就把受伤的踝关节抬高,至少要比腰部更高才有效。
压迫:用弹性绷带包住受伤部位,不可太松或太紧,太松无效易脱落,太紧脚趾会肿麻,妨害血液循环。
拿拐杖:拿拐杖帮忙走路,受伤的脚可完全不着地,或在不痛的范围内略着地支撑体重。但不可以脚趾先着地,因为这样脚板朝下时容易再发生内翻性扭伤,必须像正常走路一样,让脚踵(即脚跟部)先着地,然后才整个脚掌着地。
水疗:
使用‘冷热交替式水疗’,其方法如下:
先将患部浸在摄氏38-40度,不痛的范围内活动4-6分钟。立刻改浸在摄氏10-16度冷水中1-2分钟。再回到热水中活动(如1所述)。如此冷热交替各做5次。
最后一次须浸在热水中。完毕后将患部抬高,活动5分钟,后绑上弹性绷带。以上1-6为一次完整的(冷热交替式水疗),每天做2-3次后,约1-2周可完全消肿。
原则有三:
(1)第一次和最后一次都要浸泡在温水中。
(2)浸在温水中时最好一边活动脚踝,但仍要在不痛的范围之内活动。
(3)浸温水的时间要比浸冷水的时间来得长。浸温水的时间要比浸冷水的时间来得长。
3踝关节扭伤后如何预防距骨骨坏死
伤后立即用拇指指腹压迫痛点止血,趁局部疼痛尚轻、关节两侧肌肉未出现痉挛时,立即做踝关节强迫内翻或外翻试验和抽屉试验,以了解是否韧带完全断裂。若疑有韧带完全断裂或合并骨折时,经加压包扎后送医院处理。
韧带轻度扭伤,应立即冷敷,然后用棉花或海绵置于伤部作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绷带包扎时要注意行走方向,如外侧韧带损伤时,使踝关节处于轻度外翻背伸位。24小时后,可选用外敷中药、理疗、按摩、针灸、药物痛点注射等,3~4天后在保持原固定下练习行走。对韧带部分断裂、踝关节强迫内翻或外翻试验有轻微不稳的患者,经冷敷、加压包扎后,用托板固定3周。2~3天后拆除加压包扎,配合中药外敷、理疗、针灸、按摩等,并继续托板固定,也可采用石膏管型固定3周。
4踝关节扭伤与骨折的症状比较
“扭伤”通常指韧带扯伤或者撕裂,踝关节损伤则可轻可重,取决于哪些韧带遭受损伤。
位于踝骨前外侧的韧带(前踝韧带)受伤,一般只是轻度扭伤。症状为不太剧烈的疼痛、触痛和青肿,踝关节仍可屈曲。轻度扭伤的治疗比较简单:用冷敷以减轻疼痛和肿胀,尔后用绷带扎紧,尽可能休息几天。完全复原可能需要三周之久。
如果前踝韧带撕裂兼有其他踝部韧带损伤,通常会造成严重扭伤。踝关节承受体重,这些韧带起必不可少的稳定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伤处肿胀疼痛更加厉害,而且可能踝关节前后均肿胀疼痛,以致走路或踝关节的任何活动都非常困难。
实际上,严重扭伤完全可能像骨折—样,剥夺伤者的活动能力,伤处往往必须上石膏以利痊愈。拆除石膏后,应该立即开始渐进的锻炼计划,做伸展运动和恢复活动范围的运动,这是重要的。最后还应做增强体力的运动,以恢复关节的灵活性,并帮助防止再受损伤。
有些人自言有一个“靠不住的踝关节”,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那是指连系踝骨的韧带在压力下非常容易受伤,通常是由于以往的韧带损伤没彻底治愈。用绷带绑扎踝关节,有助于预防再次扭伤;穿鞋跟较较粗的鞋子,也有助于减少扭歪踝关节以致受伤的可能。
5踝关节扭伤的诊断和处理
发生原因:大多是因为身体失去重心,落地时踩在别人的脚上或脚被绊时出现。扭伤时,局部会发生关节肿胀、疼痛,严重时甚至造成骨折。
检查方法:注意疼痛、压痛点的位置,肿胀的程度,关节是否畸形。应一手握住踝关节上端向后推,同时另一只手握住足跟向前拉,检查活动范围是否变大,和未受伤一侧比较。如只是轻度扭伤,可继续冰敷并施以压迫性包扎,抬高患肢。如属较严重的扭伤,则应送医院治疗。
处理方法:处理时,先用弹性绷带将踝关节固定,于伤处外敷冰袋,再用绷带固定冰袋和踝关节。固定约3至5分钟,可先取下绷带,此时受伤部位肿胀尚不明显,可先进行简单的检查。检查的目的主要是确定有无骨折或脱臼的可能及韧带损伤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