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异常大量地在肝内蓄积称脂肪肝。目前分酒精性和非酒精性两大类,前者与酒精有关,后者为包括除酒精以外的引起脂肪肝的各种病因,包括金属、药物中毒、遗传性疾病与获得性疾病。哪些因素引发了脂肪肝?脂肪肝有哪些不适?一起来看下。
目录
1脂肪肝有哪些不适
脂肪肝症状
大多数脂肪肝患者无不适表现,轻度脂肪肝,一般病人可能有疲劳感;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于慢性肝炎的症状,如腹部不适、右上腹隐痛、乏力、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重度脂肪肝可有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隐痛,四肢乏力、右肩背疼痛发胀等症状。查体可以发现,肝大、脾大、蜘蛛痣等。
脂肪肝的早期症状
早期脂肪肝多无临床症状。仅有疲乏感,轻度的食欲不振,多于体检时偶然发现。脂肪肝病人常有舌炎、口角炎、皮肤淤斑、四肢麻木、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鼻衄等。一般,如果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嗜酒,的人,发现有无原因的疲劳感或长期的食欲不振,就要怀疑脂肪肝的可能。
脂肪肝的肝肿大
肝常肿大。约90%的肝脏仅可扪及,30%轻度肝肿大,如肝脏贮脂占肝重的40%以上时,可有明显肝大,但为无痛性。由于肝细胞脂肪堆积肿大,压迫肝窦或小胆管时,门脉血流及胆汁排泄受阻,可出现门脉高压症及淤胆。当肝内脂肪沉积过多时,可使肝被膜膨胀、肝韧带牵拉,而引起右上腹剧烈疼痛或压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多,误诊为急腹症而作剖腹手术。
2哪些因素引发了脂肪肝
常见引起脂肪肝的原因有酒精、肥胖(腹围/臀围比值)、糖尿病,其次为营养失调、药物、毒物、妊娠、遗传等。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脂肪代谢异常
长期进食高脂饮食、高脂血症或机体脂肪组织动员增加,引起游离脂肪酸输入肝脏增多;肝脏合成游离脂肪酸增加或由碳水化合物合成甘油三酯增加;脂肪酸在肝细胞线粒体内β氧化减少;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与分泌减少而使甘油一酯转运障碍等。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肝内脂肪细胞与肝细胞之间的动态循环平衡被打破,从而引起肝细胞的脂肪性变。
(二)激素影响
雌激素、皮质醇、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索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可通过改变能量代谢来源,促使碳水化合物转变为脂肪.增加游离脂肪酸的产生,抑制脂肪酸的氧化,减少膜磷脂的形成,增加对致病因素的敏感性等途径来诱发脂肪肝的形成。研究表明,激素加上营养状态的改变,可使肝内脂肪生成酶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强。
(三)环境因素
研究表明.饮食、营养状态、食物污染以及肝炎病毒的感染等因素与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
(四)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损伤
乙醇、肝缺血、胆汁瘀积、铁、铜以及某些药物可引起促氧化物增多和抗氧化物减少,导致氧自由基或反应性氧(ROS)增多,ROS与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发生氧化反应后生成过氧化脂质(LPO)而损伤肝细胞。LPO能抑制抗氧化体系,增加对外源性过氧化物毒害的敏感性。R0s还可以直接氧化肝细胞大分子物质,破坏肝细胞的功能及结构完整性,从而引起脂肪性肝炎。
(五)游离脂肪酸的作用
长期进食高脂饮食、高脂血症或机体脂肪组织动员增加,引起游离脂肪酸输入肝脏增多,游离脂肪酸可加强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园子的毒性,引起生物膜的损伤,导致线粒体的变性、坏死,从而影响肝细胞的脂肪和能量代谢。
(六)肝筛作用改变
肝窦内皮细胞层呈筛孔状结构称为肝筛.它对脂质代谢具有选择性,以维持肝脏组织结构的完整。酒精以及某些药物可破坏肝筛结构帮功能,使从肠道来的大分子脂质如乳糜微粒等未经外周处理直接进入Diss间隙,与肝细胞和储脂细胞充分接触,导致肝细胞大量摄取甘油三酯,引起脂质代谢障碍,从而导致肝细咆脂肪性变。
(七)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无论是酒精性或非酒精性脂肪肝,都存在一定的遗传背景。即有一定遗传倾向的患者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更容易发生肝脏的脂肪性变。
(八)免疫因素
乙醇、肝缺血、胆计瘀积、铁、铜以及某些药物可引起肝脏生成过氧化脂质,而过氧化脂质可诱导肝细胞膜抗原发生变异,产生新的抗原,从而激活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损伤肝细胞。有证据显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因子参与了脂肪性肝毙的病理过程。
3脂肪肝怎么办
1、血瘀型--方法为疏肝养血,活血化瘀。以膈下逐瘀汤为主加减。
全方特点:气血双调,养血破瘀,以降为主,降中有升。
主要药物为:桃仁6克、川楝子6克、元胡6克、五灵脂10克、丹参10克、川芎10克、草决明6克、山楂15克。
2、气滞型--治法为疏肝解郁,行气和中。方当以柴胡疏肝散与逍遥散和方。
全方特点:理气为主,兼有行血,调肝为重,佐以健脾,柴胡为升,枳壳为降。
主要药物为:柴胡10克、枳壳6克、白芍15克、甘草6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泽泻15克。
3、湿热型--疗法为祛湿化浊,清热解毒。方用平胃散加减。
全方要点:行气理气,分利湿热。
主要药物为:苍术10克、厚朴6克、青皮10克、陈皮6克、车前子15克、荷叶20克、泽泻15克、甘草6克。
4、痰瘀型--方法为柔肝养血,化浊消瘀。以旋复花汤和大黄蔗虫丸和方加减。
全方特点:通利三焦,利胆降浊,化痰消瘀。
主要药物为:青黛15克、昆布10克、栀子15克、茵陈6克、大黄10克、蔗虫15克、首乌15克、郁金6克。
中医偏方:
山楂泽泻治脂肪肝
【功能主治】主治脂肪肝。
【偏方组成】生山楂、泽泻各20~30克,丹参、生何首乌、草决明、黄精、虎杖各15~20克,白芍、醋柴胡各10~1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1个月为1疗程。
【加减】若恶心者,加法半夏10克;若腹胀者,加炒莱菔子15克;若吐酸水者,减山楂剂量,加乌贼骨20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脂肪肝患者40例,经用药1~4个疗程后,其中治愈27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1例。
玉米须麦芽治脂肪肝
【功能主治】降脂利湿,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主治脂肪肝。
【偏方组成】玉米须、麦芽、丹参、茯苓各30克,生山楂、何首乌、赤芍、当归、白术各15克,丹皮、青皮、陈皮、柴胡、黄芩、甘草各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20剂为1疗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50例,用药2~5个疗程,其中治愈27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
党参黄芪治脂肪肝
【功能主治】主治脂肪肝。
【偏方组成】党参、黄芪各30克,茵陈35克,连翘25克,苍术、泽泻、丹参、郁金各20克,决明子、法半夏、黄芩、黄连各10克,川军8克,生甘草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
【加减】若肝区胀痛者,加延胡索、香附各10克;若血脂偏高者,加生山楂、何首乌各15克;若转氨酶偏高者,茵陈加量至50克,桅子20克,垂盆草15克;若肝区光点密集,门静脉增宽者,加红花、桃仁各15克,莪术10克;若大便溏者,去大黄,加炒白术、炒薏苡仁各15克
【宜忌】服中药期间,患者忌饮酒及肥厚之品,停服降脂西药。
【病例验证】经用上药2~4个疗程治疗脂肪肝患者78例,其中治愈56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3例。
4脂肪肝的危害有哪些
1、食欲不振:食欲不振是脂肪肝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长时间食欲不振,在排除胃肠疾病后,应考虑脂肪肝的可能。
2、恶心、呕吐、腹胀:脂肪肝若伴有肝功能损害,可伴有恶心欲呕、厌油、上腹饱胀等不适。恶心的症状也可单独出现。
3、疲倦乏力:中度以上脂肪肝可以有倦怠、易疲劳的表现。
4、蜘蛛痣:它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故称蜘蛛痣,经常出现在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膀等部位。直径可从针头大到数厘米以上。检查时用指尖或棉签压迫痣的中心,其呈辐射状的“小血管网”即可褪色,去除压力后又会出现。蜘蛛痣最常见于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但在一些脂肪肝患者身上也可以看到。
5、维生素缺乏症:大多数脂肪肝病人的饮食结构不合理,食物中维生素含量不足,易出现多种维生素缺乏症。临床可见周围神经炎、舌炎、口角炎、皮肤瘀斑、角化过度等。少数人也可有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鼻衄等。
6、内分泌失调:肝脏有灭活雌激素的作用,重度脂肪肝病人可因雌激素灭活减少而出现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勃起功能障碍,女性月经过多、闭经、体重减轻或增加等表现。
7、黄疸: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代谢障碍,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渗入组织,将巩膜、黏膜和皮肤染成黄色所致。脂肪肝时黄疸类型常为肝细胞性,该型黄疸常伴有乏力、倦怠、食欲不振等症状。少数脂肪肝病人会出现轻度黄疸,在肝内脂肪被清除后黄疸即消退。
5运动会导致脂肪肝吗
脂肪肝的治疗需要综合措施,单纯靠药物既不经济有效果不佳,而运动疗法既经济、又随意;既科学、又安全。于是有人认为只要合理运动就不用服用药物。其实这也是个错误的观点,脂肪肝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疾病,尤其是在伴发有糖尿病、肝炎、高血脂、肝硬化等疾病时,单纯靠运动疗法根本无法达到明显的治疗效果,而且运动也无法缓解疾病带来的各种不适症状,因此,必要的时候药物是必须的选择。
运动项目越多越好?
以锻炼全身体力和耐力为目标的全身性低强度的动态运动,即有氧运动,如慢跑、中快速步行(115-125/分钟)、骑自行车、上下楼梯、爬坡、打羽毛球、踢毽子、拍皮球、跳舞、广播体操、跳绳和游泳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浆胰岛素减少,而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激素分泌增加,抑制甘油三酯的合成,并促进脂肪分解。
脂肪肝患者的运动项目应以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为主,但关键是适合自身的情况。如果选择了自身无法承受的运动或过于轻松的项目也是打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的。
运动时间越久越好?
用“强度×时间”表示运动量来看,强度高的运动持续时间要比较短,如果强度低则持续时间就要长,应按照脂肪肝患者的生活背景和肥胖程度考虑时间和强度的搭配。运动量渐增,并做到有恒、有序和有度,每次锻炼时必须完成规定的运动指标。
以步行为例,可从5000步/日,渐增至7000-10000步的步行,进而快步步行,阶段性地增加运动量;可遵循“3、5、7”原则,即每日3000米(30min内),每周5次,每次步行后脉搏与年龄之和为170。
运动量越重越好?
脂肪肝患者应根据运动后劳累程度和脉搏选择适当的运动量,以运动时脉搏加快,运动后疲劳感于10-20分钟内消失为宜。锻炼后如果有轻度疲劳感,但是精神状态良好,体力充沛,睡眠好,食欲佳,说明运动量是合适的。如果锻炼后感到十分疲乏,四肢酸软沉重,头晕,周身无力,食欲欠佳,睡眠不好,第二天早晨还很疲劳,对运动有厌倦的感觉,说明运动量过大,需要及时调整。锻炼过程中如果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运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处理。
温馨提示:
合理膳食每日三餐膳食要调配合理,作到粗细搭配,营养平衡,足量的蛋白质能清除肝内脂肪。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心情要开朗易暴躁。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