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痛风病之后,有的朋友可能会脚脖子疼,这主要是因为得了痛风过后年龄到了脚脖子部位的关节,甚至导致了关节炎症,就会使得脚脖子疼痛。当然,很多人得了痛风过后并不一定连累到脚脖子,比较常见的是年底到我的手指关节,导致我们手指头活动不灵活,甚至僵硬麻木疼痛。
目录
1痛风脚脖子肿吗
无症状期:顾名思义,在这个阶段,可以说患者可以几乎没有任何生理上的不适,唯一能够判定他们患有痛风的指标就是血液中尿酸含量呈持续性或波动性的增高。急性关节炎期:患者常常会在半夜,因为脚趾、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指关节、肘关节等处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而被痛醒。并且患者会发现,这些关节的正常功能有了明显的障碍。测量体温时会发现温度有升高。
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期:发病的关节会出现肿胀、僵硬、畸形,就像石头一样,不对称,大小也不一致。多见于耳朵轮廓、脚趾、手指间等地方。肾病变:90%以上的痛风患者都伴有肾脏的病变,早期表现为偶发性的蛋白尿,随着病情的加重,就会转变为持续性蛋白尿,夜间起夜次数增多,再发展下去就是肾功能不全,甚至会因为肾衰竭而死亡。
一些动物内脏等食品往往含有较高的嘌呤,这些食物是痛风患者要尽量避免的。如果痛风患者摄入了大量的嘌呤,那么嘌呤在我们身体里面代谢之后就会产生尿酸,而尿酸浓度偏高就会析出尿酸盐,正是这些尿酸盐结晶引起了痛风这种疾病。
2痛风的危害有哪些
1.痛风石,一般以耳轮、跖趾、指间和掌指关节处的结石较多见.
2.痛风性关节炎,关节局部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体温在38℃左右。
3.痛风肾病,痛风病理变化,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最终可因肾脏功能衰竭或合并心血管病而死亡。
4.代谢综合征,痛风患者多有代谢障碍,对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5.痛风性尿路结石,尿酸性尿结石多呈泥沙样结石,常无症状,结石较大者则出现肾绞痛、血尿,如结石反复发作时,可引起尿路梗阻和局部损伤,容易合并感染.
6.痛风性心脑血管疾病,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的痛风患者,当病程较长,血尿酸水平较高时,可能有较多的尿酸盐结晶在心肌、动脉壁等处沉积,甚至出现尿酸性心脏病。
3引起痛风的原因
1、遗传
痛风发病与遗传有关,但明确属于遗传性疾病者罕见,仅占1%~2%。例如自毁容貌综合征和糖原积累病I型等。常见的遗传类型是X连锁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多基因遗传等,其中极大多数属多基因遗传。
2、肥胖
肥胖也是痛风最常见的致病因素。痛风常被称为“富贵病严,好发于40岁以上的较为肥胖的中年男性,尤其是不爱运动、进食肉类蛋白质较多、营养过剩的人。且常并发高血脂(高甘油三酯)、高血压病等。因此就痛风的发病来说,肥胖的人高于瘦人,营养过剩高于营养一般的人,中老年人高于年轻人。
3、生活无规律
有些年轻人生活毫无规律,常常是通宵达旦。这种无规律的生活方式,都会打乱人体“生物钟”的节律,代谢失常,加重体质酸性化,成为痛风“青睐”的对象。
痛风患者除需注意饮食,平时还可以多喝御哝降酸搽,有助于体内尿酸的排出,控制和降低体内尿酸水平,对减少痛风发作有很好的帮助。
4五个治疗痛风的简单方法
1、控制每天总热能的摄入,少吃碳水化合物。根据理想体重按休息状态计算,通常每日不超过25~30kcal/kg。② 三大营养素合理分配。在限制总热量前提下,分配原则是:高碳水化合物,中等量蛋白质,低脂肪。其中:碳水化合物:包括蔬菜和水果,应占总热量65~70%。蛋白质:应占总热量11~15%,标准体重时蛋白质供给0.8~1.0g/kg,以植物蛋白为主,动物蛋白可选用奶类及其制品、蛋类蛋白,尽量不用肉类、禽类、鱼类。脂肪:通常40~50g/d,动植物脂肪比例1:1.5 。
2、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多选用牛奶、奶酪、脱脂奶粉和蛋类,它们所含嘌呤少。此外,还要少吃蔗糖、蜂蜜,因为它们含果糖很高,会加速尿酸生成。蔬菜中的嫩扁豆、青蚕豆、鲜豌豆含嘌呤量高,也要限制食用。
3、限制嘌呤摄入。嘌呤是细胞核中的一种成分,只要含有细胞的食物就含有嘌呤,动物性食品中嘌呤含量较多。要避免或禁食动物内脏、虾蟹、浓肉汤、食用菌类、海藻类、凤尾鱼、沙丁鱼、蛤类、豆类及啤酒等高嘌呤类食物。
4、多吃碱性食品,如蔬菜、马铃薯、水果等,可以降低血和尿液的酸度。西瓜和冬瓜不但是碱性食品,而且具有利尿作用,对痛风患者更有利。
5、避免饮酒。酒精具有抑制尿酸排泄的作用,长期少量饮酒还可刺激嘌呤合成增加,尤其是喝酒时再吃肉禽类食品,会使嘌呤的摄入量加倍。
6、辣椒、咖喱、胡椒、花椒、芥末、生姜等调料均能兴奋植物神经,诱使痛风发作,应尽量少吃。
小编提醒:可在医生指导下用降尿酸产品,以尿液的形成代谢排出。特别是能够提高血液及尿液的PH值,将沉积在关节、软组织处的尿酸盐结晶中和、溶解、排出。急性发作期,采用严格低嘌呤饮食。慢性缓解期,建议每周2天按急性发作期膳食安排,其余5天选用中等量嘌呤饮食,忌嘌呤含量高食物。
5痛风发生在哪些人体部位
痛风是属于风湿代谢性疾病的一种,典型的首次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多为单关节炎,以第一跖趾及拇趾关节为多见,其次为踝、膝、肘、腕、手及足部其他关节。急性期多起急骤,常在夜间突发,可因疼痛而醒并且彻夜不能入睡。病情反复发作,则可发展为多关节炎,或游走性关节炎。受累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大关节受累时常有渗液。可伴有发热、寒战、疲倦、厌食、头痛等症状。
脚趾及趾关节是痛风性关节炎好发的部位,其中又以脚拇趾关节为常见,其次为跗、踝、跟、手指关节,再次为掌指关节及腕、肘、膝关节等。较大的关节如髋、肩、骶髂、关节受累机会较少。而下颌、胸锁、脊柱、胸肋等关节发生痛风性关节炎则更为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