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也相当丰富,不过随着而来的就是心血管疾病的频繁发生,而在所有的心血管疾病中动脉粥样硬化是最为致命的,它主要就是因为人们大量吸烟以及不健康的饮食所引发的,那么怎样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呢? 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目录
1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最有效的方法
一、一般治疗
1、合理饮食:饮食总热量不应过高防止超重。
2、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
3、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
4、其他:提倡不吸烟,可饮少量酒。
二、控制易患因素
如患有糖尿病、应及时控制血糖,包括饮食控制。Ⅱ型糖尿病的降糖药物应以不引起高胰岛素血症为宜如达美康等;如有高血压则应给降压药,使血压降至适当水平,如有血胆固醇增高,则应控制高胆固醇适当给予降脂药物。
1、降血脂药物:消胆胺、安妥明、烟酸、藻酸双酯钠。不饱和脂肪酸,如益寿宁、血脂平及心脉乐等。
2、抗血小板药物:阿斯匹林、潘生丁、抵克立得。
2怎样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呢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脂质代谢障碍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进而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病变常累及大中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1.一级预防
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如新鲜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类及其制品)的食物;不吸烟,不饮烈性酒;保持乐观的心态和轻松愉快的心情;40岁及以上人群坚持至少每年体检一次;从儿童期开始,即不宜进食高胆固醇、高动物性脂肪的饮食,也应该避免摄食过量,防止发胖。
2.二级预防
积极治疗与本病有关的疾病,如高血压、肥胖症、高脂血症、痛风、糖尿病、肝病、肾病综合征和有关的内分泌病等。终生使用阿司匹林抗栓,长期或者终生使用他汀类调脂药物,积极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3动脉粥样硬化的需要做哪些检查
1、血脂检查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多有血脂异常,包括血总胆固醇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甘油三酯增高、载脂蛋白A(APOA)降低、载脂蛋白B(APOB)增高、脂蛋白(a)[LP(a)]增高。
2、血管内超声检查和血管镜检查
血管内超声检查和血管镜检查可显示血管壁病变状态及病变所在部位,有助于准确了解病变、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3、X线检查
X线检查可见主动脉结向上方凸出,主动脉影增宽和扭曲,并可见钙质沉着阴影,而主动脉瘤则显示主动脉的相应部位增大,如主动脉造影则显示梭形或囊样的动脉瘤。当然,对于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四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变,通过动脉造影可显示管腔狭窄或动脉瘤病变,显示病变的所在部位、范围和程度。
4动脉粥样硬化的合理膳食
(1)膳食总热量勿过高,以维持正常体重为度,40岁以上者尤应预防发胖。正常体重的简单计算法为:身高(cm数)减110=体重(kg数)。
(2)超过正常标准体重者,应减少每日进食的总热量,食用低脂、低胆固醇膳食,并限制蔗糖和含糖食物的摄入。
(3)年过40岁者即使血脂不增高,应避免经常食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含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肥肉、猪油、骨髓、奶油及其制品、椰子油、可可油等;避免多食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肝、脑、肾、肺等内脏,鱿鱼,牡蛎,墨鱼,鱼子,虾子,蟹黄,蛋黄等。若血脂持续增高,应食用低胆固醇、低动物性脂肪食物,如:各种瘦肉,鸡、鸭、鱼肉,蛋白,豆制品等。
(4)已确诊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严禁暴饮暴食,以免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合并有高血压或心力衰竭者,应同时限制食盐和含钠食物。
(5)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和植物蛋白的食物。在可能条件下,尽量以豆油、菜油、麻油、玉米油、茶油、米糠油等为食用油。
5丙型肝炎与糖尿病人的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据日本研究人员报道,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血清阳性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博士及其同事对进行颈动脉超声波筛查的21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评价。31例病人抗-hcv抗体检测为阳性。与无抗-hcv抗体者(0.94mm)相比,其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更大,为1.03mm(p=0.040)。在hcv抗体阳性病人中各种斑块也更易于出现。
抗-hcv阳性的病人中平均斑块分数明显增高,并且在控制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史和糖基化血红蛋白水平后仍然是一种独立危险因素。
研究小组提示,hcv可能通过增加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和白介素-6来调节其动脉粥样硬化活性。他们总结认为,“目前还需要进行前瞻性、大范围研究来评定hcv感染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