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退行性关节炎手术之后病人肯定是非常的虚弱的,需要及时的补充一些营养,才能够促进身体的康复,那么如何饮食好呢,饮食是一个很重要的保健方法,特别是针对术后的患者来说必要的饮食能够有利于患者的恢复的,下面就详细的了解一下退行性关节炎的术后饮食。
目录
1老年人易患退行性关节炎的4个原因
1、年龄因素
这种疾病的出现和年龄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人到一定的年龄后,骨质也会逐渐衰老。40~49岁、50~59岁和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分别为18%、26%和45%,70岁以上人群中,通过X线片检查,约有70%的老年人患有退行性关节炎的迹象。
2、运动性损伤
老年人由于年岁大了,腿脚不如以前灵活,在平时走路应注意,很容易出现一些意外事故,如路边失足、踏空楼梯会对关节造成直接伤害;运动锻炼要建立在安全有效的基础之上,注意防止意外损伤,否则容易出现局部退行性关节炎,所以要要科学的运动,合理的锻炼。
3、职业因素
某些老年人患病,是因为他们的工作关系,长期反复磨损关节而引发疾病。长期劳损是退行性关节炎的重要发病因素,某些职业劳动以及长期过度使用,往往使关节的正常结构遭到破坏,发生关节软骨缺失、变性,滑膜破坏、滑液消失;关节腔内赘生物形成等病理改变。
4、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因素会影响人们患病外,生活中的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着人们,比如自身免疫性因素、性别因素、肥胖因素、喝酒抽烟等因素、药物因素、细菌病毒感染、积累劳损、体质、有关疾病等,都可能引发退行性关节炎。
2退行性关节炎手术后如何饮食
对于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来说,可通过合理的饮食来补充钙质和维生素,促进骨关节炎的治疗,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多吃含钙较高的食物,以确保老年人骨质代谢的正常需要。老年人钙的摄取应比一般成年人多出50%左右,可以多吃牛奶、蛋类、 豆制品、紫菜、蔬菜和水果,必要时补充钙剂等。
2、蛋白质的摄入应有限度,食物中过高的蛋白质会促进钙从体内排出;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要少一些,以免引起其他病变;还有要低钠饮食,主要是减少食物中氯化钠的含量,避免水潴留。
3、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食物,尽量避免吃海鲜,避免摄入太多的糖分特别是蔗糖,饮食要以清淡为主。
4、对于较瘦的人来说,要摄入适当的热量,保持理想的体重;超体重者应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以利于减轻关节负重。
5、有饮酒习惯者,一定要保持适量,或者不喝。
3左膝退行性关节炎的预防与治疗是什么
其实,引起膝关节疼痛,并不仅限于骨质增生的问题,骨质增生只是关节整体退变的一部分,并不是引起关节疼痛的根本因素,人到中年以后,参与关节运动的肌肉、韧带、软骨、滑膜等组织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当这些退行性改变影响了关节的稳定时,局部的血液循环就会受到阻碍,引起关节的疼痛。中医学将其概括为“不通则痛”。
因此,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恢复关节的稳定性,对于缓解关节疼痛,防止关节退变的发展和加重,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中老年女性发病率高
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多发于体格肥胖的中老年妇女,中年以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常出现代谢紊乱,体内脂肪堆积,肌肉松弛无力的“虚胖”。“虚胖”不仅增加了关节所承受的重力,对关节的稳定和运动也不能起到良好的协调、保护作用。
有人主张通过减肥来减轻膝关节的负荷,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这种愿望固然很好,但不是所有肥胖病人都适合。而盲目减肥,并不能达到减轻关节负荷的目的,相反会加重人体的虚弱,使肢体的营养来源不足,承受重力的能力下降而加速退变。
中医学认为“脾主肌肉”,人体的虚胖、松弛、无力属于“脾虚”范畴。脾虚者,常伴有肝气不调,肝藏血而主筋,“膝为筋之府”“筋主束骨而利机关”。肝血足则筋柔和而关节轻利。所以,治疗应采取健脾益气、养肝柔筋的原则,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使肌肉强壮,肢体强健有力,关节的稳定和灵活才能恢复正常。
慢性期可以适度锻炼
很多人患了退行性关节炎后,对于休息和锻炼的问题不知道如何把握。多练则痛甚,加重关节畸变;多休息,则腿上无力,全身疲乏。
其实,正确、适度的锻炼有助于肌肉筋骨的强壮,这是膝关节稳定的基础;必要的休息有助于关节内无菌性炎症的消除、症状的缓解,这一对矛盾是摆在患者面前的难题。解决的方法是:急性发作期关节肿痛明显者,短时期内应注意休息,避免因活动而加重病情,不利于治疗。
卧床期间做下肢的肌肉收缩锻炼,既可防止肌肉萎缩,也有助于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慢性期或恢复期可以做适当的体育锻炼,运动量和幅度应掌握在不加重关节症状的尺度内,避免突然加大运动量或剧烈运动。耐心细致地做好恢复期的锻炼,根据个体的承受,逐渐加大运动量,切忌急于求成。
平时,应注重膝关节局部的锻炼。方法以拉伸膝部肌肉韧带为主:以弯腰、直腿、钩脚尖拉伸膝关节后侧(腘绳肌和小腿三头肌),以伸腰、屈膝、后扳脚拉伸膝关节前侧(股四头肌和髌韧带)。尤其在远途行走锻炼期间,或上下台阶过多时,做几下前后拉伸,有助于缓解筋骨疲劳,避免膝关节劳损。
《内经》提出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这一理念告诫我们,生活中无论劳动、学习、运动,都应保持适度。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限度,就会为疾病的发生埋下隐患。
预防关节炎注意6点
1.正确估计自身的运动能力,平时少动者应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注意循序渐进。喜爱运动者应持之以恒,避免超负荷运动加重膝关节的磨损。
2.合理饮食,品种多样化,适当进食奶制品、豆制品,重视食疗、保持体质强壮是延缓衰老、防止退变的基础。
3.注意下肢肌肉的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
4.下肢病变或损伤应及时就医,做好康复,不留后患。
5.内服、外治应把握适度,避免杂药乱用,或过热烫伤。
6.要保持乐观平和的心理状态。愉悦的心态,有助于气机的畅行,血脉的流通。《黄帝内经》指出:“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神清气爽,可以减轻身体运动时的重滞感,对避免劳损有积极的意义。
4哪些人容易患关节炎
过量吃海鲜或致关节炎
美国《细胞》杂志刊登了韩国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海鲜和红肉等富含锌的食物易诱发关节疼痛。补锌过量则易导致关节炎。
新研究由韩国光州科学技术院全张秀博士及其同事完成。研究人员检测了来自骨关节炎患者以及骨关节炎小鼠模型的软骨。结果发现,参与调控及响应软骨细胞内锌离子水平的一条分子信号通路可引起与骨关节炎相关的软骨组织损伤。
研究人员表示,在关节炎患者软骨中,一种编号为ZIP8的蛋白水平明显超标。该蛋白质可以将锌送入软骨细胞中,导致软骨组织遭受破坏。这项新研究表明,关节炎患者在饮食方面不宜过多摄入富含锌的三文鱼等海鲜。
肥胖者易患关节炎
肥胖者容易发生膝部内翻畸形,使膝关节两侧间隙负重不平衡,导致膝盖退行性病变。尤其是老年肥胖者,长期积累的劳损和一些微小损伤,可导致软骨下骨的硬化,影响关节软骨对关节负重的抵抗力,导致软骨退变,进而发生骨关节炎。
O型和X型患者更容易得骨性关节炎
专家介绍:老年性骨性关节炎与软骨的磨损息息相关。软骨相当于人体所有关节内几乎都有一个起软垫或避震器作用的“装置”,它弹性极强,覆盖和保护骨头末端,用来应付生活中跳跃、摩擦等动作,随着年龄的增长,软骨会逐渐发生退变、甚至消失。如果双腿出现畸形,无论是内翻还是外翻,都更容易导致膝关节炎。
O型腿患者更容易得内侧膝关节炎,这和内侧负重过大有关,如果是X型腿,外侧负重更大,则容易得外侧骨关节炎。
其他易患关节炎的群体:
1、绝经后的女性,其出现骨关节炎的几率明显高于男性;
2、特殊职业人群,如职业运动员、矿工,长期处于半蹲或蹲位,易引起膝、肘关节骨关节炎发生;
3、长期伏案工作、使用电脑或开车的“久坐族”也逐渐成为关节炎的易患人群;
4、少数骨关节炎患者还有家族史,可能是遗传导致软骨基质中合成酶异常,从而促进骨关节炎的发生。
5、运动不当的年轻人。“年轻人患骨关节炎,主要是由于不科学、不合理地过度运动导致的,尤其是踢足球、打羽毛球等类型的运动员,患骨关节炎的几率更大。”专家说。
5如何判断自己关节炎发作
1、关节疼痛:是关节炎患者为明显的症状,且好发于多处关节,如膝、髋、踝负重关节和颈、腰椎等。发病初期疼痛较轻,很容易被患者忽视,同时呈间歇性,晨起时关节发疆或不适,活动后好转,活动过度时加重。有的老年人上楼时为减轻疼痛,不得不艰难的拽的楼梯扶手上楼,下楼时疼痛更加明显;下蹲或负重时疼痛加剧,休息后会有所缓解。数年后疼痛由间歇性变为持续性,休息时也会疼痛,甚至夜间痛醒。
2、关节活动受限:是关节炎患者又一重要的症状,主要表现在晨起或久坐后起立时,感觉患病关节如膝、髋、手或脊柱等有僵硬发紧感,甚至疼痛难忍,活动一段时间后才可逐渐缓解,这种表现称为“晨僵”。
随病情进展,关节活动范围缩小,休息后也不能缓解。有的患者可因软骨或骨刺碎片脱落,在活动时会突然卡住,只能保持某一种姿势,出现僵硬状态,即关节绞索。严重者出现关节畸形,如膝关节的“O”型腿、“X”型腿,手指关节的“赫伯登”结节,脊柱侧弯等3、其它关节炎的常见表现有:关节局部压痛、关节有摩擦音或摩擦感、关节肿胀并有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