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黏度高,意味着血液浓稠,血流速度缓慢。这种情况通常与很少喝水有关系。有人平时不觉得,但体检抽血的时候才发现血液容易在针管内凝固。血黏度一旦升高,对身体也有一定的危害,容易诱发各种疾病。那么如何才能降低血黏度呢?小编搜集了一些关于如何降低血黏度的资料,给大家做个参考。
目录
1老年人体检须查血黏度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血管壁弹性逐渐减弱,变得狭窄,当其血液内的红细胞的聚集性和变形性、红细胞大小和形态以及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甘油三脂等含量发生改变时,就会引起血税度变化。饮食不当、血脂高、肥胖或使用某些药物,也可成为导致血黏度增高的因素之一。
还有情绪、烟酒嗜好、炎症。创伤、气候、季节以及运动等因素也能影响血液黏滞状态。由此可见,老年人在健康体检时,最好能作血黏度测定。
对于某些老年人常在早晨起床后感到头晕,下蹲时感觉胸闷气短,午餐后即感到嗑睡、突然扭动颈部时出现视物模糊、复视,以及表现有乏力、健忘、听力障碍、恶心、呕吐或共济失调等血黏度高的早期信号者,就诊时更应考虑检查血黏度,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对血黏度增高者,首先要重视自我保健,患者除了在平时多喝开水,合理调节饮食,适度体育运动和保持乐观情绪等综合保健措施外,可在医生指导下,辅助以降血脂药物治疗。
如果血都度增高,并且有血黏度增高引起的临床症状者,则应选用抗凝、降低血黏度的药物进行防治。
2预防血粘稠至少有六招
一、调整食物结构,注意合理搭配
平时提倡低脂、低盐,低糖、高蛋白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物。晚餐不宜多食荤腥厚味食物,平时以素为主,粗细粮搭配。
二、经常饮水
防止血黏度增高,最简易的方法就是多饮水,水对人体非常重要,血液中含有80%的水。水能起到参与人体的化学反应、调节血液的HP值、降低血脂、带走血管壁上的黏稠物等作用。饮水要注意时机,如早晨起床前、每次就餐前饮水,效果特别好。一旦体内水分充足,黏稠的血液可被稀释。
三、合理用药
患有血黏度高的病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有效的对症药物进行治疗,千万不要自作主张擅自买药。
四、重点选用能稀释血液的食物
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食物有黑木耳、大蒜、洋葱、香菇、草莓、菠萝等;具有阿司匹林药用的抗凝食物有西红柿、红葡萄、橘子等;具有调脂作用的有螺旋藻、香芹、胡萝卜、魔芋、山楂、紫菜、海带、核桃等。此外,一些富含卵磷脂的食物如大豆及豆制品、禽蛋、鱼类等,也可使血栓不易形成。
五、戒烟
吸烟能使血液中的氧含量大大减少,烟中的尼古丁也会导致血管收缩,引起不良结果。吸烟者尽早戒烟,有助于防止血黏度增高。
六、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保持愉快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的精神紧张
因为情绪激动容易引起血管收缩,影响血液的流速,会使血浆黏度增高。同时,坚持锻炼身体,多参加一些不激烈的群体活动。促进自身血液循环,从而改善血液的黏稠度。
3如何能降低血黏度呢
1、 人不愧是水做的,在血液中水的比重就高达80%以上,没有水分,血液自然就会变得很粘稠,流动起来很费劲。因此血粘度高的人要保证每天摄入充足的水量,让血液能够稀释一些。
2、 肥胖体质的人一般血脂都是比较高的,而且容易患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等,这些本身就是会引起血粘度增高的因素。要科学制订、实施减肥计划,争取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将血粘度降低下来,罹患其他高危疾病的风险也会降低。
3、 木耳被称为是人体的清道夫,它可以将肠胃、肺中的一些异物吸附清除。不仅如此,常食木耳还可以有效降低血粘度,软化血管,预防血栓的形成。将木耳焯水后与其他蔬菜凉拌,或是拿来炖汤,美味又营养。
4全血粘度偏低的原因
全血粘度降低见于:出血性疾病,如出血性脑中风、上消化道出血、鼻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等。这些疾病的特点是血液粘度降低与红细胞比积的减少成平行关系,是机体失血后组织内水分向血管内转移而使血液稀释的结果。因此,这类疾病又叫出血性低血粘症。
另外,尚有一些疾病,如各种贫血症、尿毒症、肝硬化腹水症、急性肝炎等,也表现有低血粘度,但这类血液粘度降低与出血无关,而与慢性消耗性病理过程有关。因此,这类疾病叫做非出血性低血粘症。
5血液粘稠度高会怎样
1、大量研究证明,许多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脑血栓、高血压病、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先天性心脏病、肺原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高山病、糖尿病、高血脂症、恶性肿瘤。这些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常有血液粘滞度的增加,均与血液粘度升高有关。
2、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其内部各种分子和颗粒之间以及血液与血管壁之间必然会产生内磨擦力,这种内磨擦力就是血液粘度产生的原因。一旦粘度升高,血液流动减慢,大量脂质、脱落的细胞等易沉积在血管内膜上,血中纤维蛋白、血小板等乘机在异物上聚集,使血管腔狭窄,甚至形成血栓,阻碍血液正常流动,使血液粘度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