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在最近几年属于比较高发的妇科疾病之一,患者常会出现腹部的疼痛与周期性的出血现象非常的痛苦,至于为什么会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目前还不是十分的清楚。治疗子宫内膜异位最好的方法就是手术。下面我们就具体来介绍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后的一些保养方法。
目录
1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临床症见:患者盆腔及荐椎部位疼痛,不孕,性交时疼痛感,月红前有淋漓状出血,发病率在不孕妇女中约30至40%。
中医:辨证调治中医认为,子宫异位属于月经不调及不孕症范围,其病因:
1、冲任伏热,真阴不足;
2、阴虚火旺,不能摄精血;
3、湿痰闭塞子宫;
4、血瘀积血闭塞子宫。
2子宫内膜异位术后的保养
术后的饮食禁忌是特别要注意的:
1、可以多吃一些干果。养生行血,核桃温阳,大枣、桂圆益气养血,更为适用。
2、可以多食水果食,经前后亦宜避免。
3、不要吃寒凉食品。行经前后,尤须注意进食过热的汤、菜,生冷食物均属禁忌。
4、少食酸涩收敛之品,易导致瘀气滞血,应予避免。辛温发散,利于行通。
5、少吃肥厚油腻的食物,它们不易于消化。可以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
禁忌
蔬菜之中,油菜、荠菜、苋菜、海带、黄瓜、丝瓜、冬瓜、茄子、韭白、竹笋、莲藕均属凉性,在月经前后少食为好,尤不可生食。田螺、蛤蚌、蟹、鳖偏凉食,宜少食。过于肥厚之肉品忌食。
有益
子宫内膜异位的饮食保养要注意以谷类、豆类、薯类作为主食,均可食用,无需避免。葱白除风散寒,疏通肝经,食之有益。木耳有和血之功,亦可多食。家禽家畜、蛋乳、鱼鲜一般均可食用,气血虚少者用以益气养血效果较好。多吃一些补虚益气食品。可以助气行血,能有缓解疼痛之效。气血虚少者尤为适宜。
子宫内膜异位的患者不要以为自己去医院进行治疗了,就能够完全无忧无虑的了,如果对于自己的饮食完全不顾,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的话,只会让病情再次复发,所以说,术后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好、更快的康复。
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表现
1、痛经:为一常见而突出的症状,多为继发性,即自发生内膜异位开始,以往月经来潮时并无疼痛,而从某一个时期开始出现痛经。
2、月经过多: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量往往增多,经期延长。可能由于内膜增多所致,但多伴有卵巢功能失调。
3、不孕: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常伴有不孕。
4、性交疼痛:发生于子宫直肠窝、阴道直肠隔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使周围组织肿胀而影响性生活,月经前期性感不快加重。
5、大便坠胀:一般发生在月经前期或月经后,患者感到粪便通过直肠时疼痛难忍,而其他时间并无此感觉,为子宫直肠窝及直肠附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典型症状。
6、膀胱症状:多见于子宫内膜异位至膀胱者,有周期性尿频、尿痛症状;侵犯膀胱粘膜时,则可发生周期性血尿。
7、腹壁疤痕及脐部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则出现周期性局部肿块及疼痛。内异症患者流产率也较高。
4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
种植学说(30%):
最早(1921)有人认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系子宫内膜碎片随经血逆流,通过输卵管进入盆腔而种植于卵巢或盆腔其他部位所致,临床上在月经期行剖腹探查时可在盆腔中发现经血,且经血中查见子宫内膜,剖宫手术后所形成的腹壁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种植学说的好例证。
浆膜学说(25%):
亦名化生学说,认为卵巢及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系由腹膜的间皮细胞层化生而来,副中肾管是由原始腹膜内陷发育而成,与卵巢的生发上皮,盆腔腹膜,闭锁的腹膜凹陷,如腹股沟部的腹膜鞘状突(努克管),直肠阴道隔,脐等,都是由体腔上皮分化而来,凡从体腔上皮发生之组织,均有潜在能力化生成几乎与子宫内膜不能区分的组织,因而腹膜间皮细胞可能在机械性(包括输卵管通气,子宫后位,宫颈阻塞),炎性,异位妊娠等因素刺激下,易发生化生而成异位症的子宫内膜,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因属原始体腔上皮,更具有分化的潜能,在激素,炎症的影响下就可分化成胚胎时所能形成的各种组织,包括子宫内膜,卵巢是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最易累及的部位,用化生学说很易解释,种植学说不能解释超越盆腔以外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原因。
免疫学说(25%):
1980年Weed等报道,异位内膜周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巨噬细胞内含有铁血黄素沉着及不同程度的纤维化,他们认为是由于异位内膜病灶做为异物,激活了机体的免疫系统所致,此后,许多学者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等方面探讨内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一、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1、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
2、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功能缺陷:NK细胞是一群异质性多功能的免疫细胞,其功能特征是不需抗体存在,不需经抗原致敏,即可杀伤某些肿瘤细胞或病毒感染细胞,在体内免疫监护中起重要作用。
二、体液免疫功能缺陷
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组织发生的理论还有:①淋巴播散学说,认为子宫内膜可经淋巴道播散,先后有人发现宫旁淋巴结及髂内淋巴结中含有子宫内膜组织,但这一学说的弱点在于区域性淋巴结中央很少见到内膜组织,常发部位也不符合正常的淋巴引流;②血流播散学说,根据文献报道,在静脉,胸膜,肝实质,肾脏,上臂,下肢等均曾发现过异位的子宫内膜,一些学者认为最大可能是内膜经过血流播散至上述组织,器官而致,且曾在兔肺内引起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但有人认为这些情况,虽可能是通过血行播散所致,但局部化生这一因素仍不能排除,因胸膜亦由体腔上皮分化而来,在胚胎期产生胚芽及中肾管时,有可能发生体腔上皮异位于其中,日后组织可化生而在各该部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
不论异位子宫内膜来源如何,其生长均与卵巢内分泌有关,临床资料可以说明,如此症多半发生在生育期妇女(30~50岁占80%以上),且常并发有卵巢功能失调,切除卵巢后,则异位内膜萎缩,异位子宫内膜的生长主要依靠雌激素,妊娠期孕激素分泌较多,异位内膜即受到抑制,长期口服合成孕激素如炔异诺酮,造成假孕,亦可使异位内膜萎缩。
5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检查
常用检查
直肠,膀胱周期性出血,月经期排便疼痛,首先应考虑直肠,膀胱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必要时可做膀胱镜或直肠镜检查,有溃疡时还应取组织做病理检查。
腹壁疤痕有周期性硬结,疼痛,病史中有经腹子宫腹壁悬吊术,剖腹产或剖宫手术者,则诊断亦可确立。
可疑病例经药物治疗有效者亦可诊断。
凡形成局部肿块接近体表者尽可能取组织(切取或用肝穿刺针取)送作病理检查,可以确诊。
B超
内膜样囊肿声象图呈颗粒状细小回声,如囊液粘稠,内部漂浮有内膜碎片时,易与畸胎瘤内脂肪中含有毛发的回声特点相似,即为液内见小细光带,呈平行虚线状分布,有时内部见分隔,将其分成数个大小不等的囊腔,各个囊腔之间回声不一致,常与子宫粘连,而两者边界不清,畸胎瘤则一般囊肿边界清晰,卵巢内膜样囊肿,也易与附件炎块及输卵管妊娠声象图混淆,故应结合临床各自特点加以鉴别,此外,应用阴道探头,使肿块处于高频率声的近场,对位于盆腔肿块性质的鉴别,有其优越性,可确定肿块性质及来源,还可在超声指导下穿刺抽取囊液或活检,以明确诊断。
X线检查:
可做单独盆腔充气造影,盆腔充气造影及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和单独子宫输卵管造影,多数内异症患者有内生殖器官的粘连及与肠曲粘连,异位内膜最易种植于子宫直肠陷凹,故粘连的内生殖器易发生于子宫直肠陷凹,使之变浅,尤其在盆腔充气造影侧位片显示更明显,输卵管卵巢可形成粘连团块,在充拍片或在充气造影显示更清楚,碘油子宫输卵管造影可保持通畅或通而欠畅,往往24小时复查片中可见碘油因粘连而涂抹不佳,呈小团块状或粗细不等的点状似雪花样表现,结合排除其他不孕原因及具有痛经等病史,可有助于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镜:
为诊断内异症的有效方法,镜检所见最新鲜的种植灶呈黄色小水泡;生物活性最强的为大焰状出血灶;多数散在病灶融合成咖啡色斑块,并向深部植入;骶韧带增粗,硬化,缩短;盆底腹膜疤痕形成,使子宫直肠窝变浅;卵巢种植灶多起于卵巢游离缘及其背侧,最初为1~3mm肉芽状灶,渐渐向卵巢皮质发展,形成巧克力囊,表面呈灰兰色,多为双侧,相互连粘,倒向子宫直肠窝,与子宫,直肠及周围组织广泛粘连,Ⅰ~Ⅱ期输卵管无异常,Ⅲ~Ⅳ期卵管跨于巧囊之上,被动延长,呈水肿,蠕动受限,伞部多正常,通畅或通而不畅,做腹腔镜时应做子宫输卵管通液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