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是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外伤或皮肤破损对HPV感染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疣的病程与机体免疫有重要的关系。疣在相对健康人群长期不消退的机制目前尚未清楚,可能与局部或全身的免疫功能低下或产生免疫耐受有关。治疗寻常疣的3种常见疗法有哪些?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目录
1寻常疣的症状
1、好发部位多见于手指、手背、足缘等处。亦可发生于身体表面的任何部位,甚至鼻孔、舌面、耳道内、唇内侧、睑缘,广泛者可累及四肢大部分。
2、临床症状一般表现:病变初期,表现为硬固、突出皮面的小丘疹,呈灰黄、灰白、黄褐或淡黄色,表面粗糙角化。数目不定。初起多为1个,以后可增多至数个或数十个不等。随病程进展,皮损可增大呈斑片状。
3、甲周疣和甲下疣:发生在指(趾)甲周或甲下的寻常疣称为甲周疣或甲下疣。其根部常位于甲廓内,表现为单纯性角化,待侵及皮肤时,才出现典型的赘疣状损害。若向甲下蔓延、使甲掀起,破坏甲的生长,易致裂口。
4、特殊类型:丝状疣,好发于眼睑、颈、颏部等处,为单个细软的丝状突起,长度一般不超过1 cm左右,正常皮色或棕灰色;指状疣,在同一个柔软的基础上发生一簇集的参差不齐的多个指状突起,其尖端为角质样物。常发生于头皮或趾间,亦可发生于面部。常为数个,可经久不消。
2治疗寻常疣的3种常见疗法
凃搽疗法
?(1)旱莲草验方
??止血消疣
?专家意见:治疗寻常疣。
?准备原料:鲜旱莲草花适量。
?自己动手:将鲜旱莲草花放在较大的疣体上,用手指在其上反复揉擦,至有灼热感或微痛感即可,每日2~3次。擦前洗净患处,擦后不要用水洗患处。
??秘诀告诉你
?方中旱莲草味甘酸,性寒,有补肝肾之阴、凉血止血之功。《日华子本草》中载旱莲草:排脓,止血,敷一切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旱莲草有止血、抑菌、镇痛作用。
??熏洗疗法
?(2)乌附木贼方
?清热疏风,解毒祛疣
?专家意见:治疗寻常疣多发:
?准备原料:香附、乌梅、木贼草各30克。
?自己动手:水煎2次,去渣取药液300毫升左右,待温后浸泡皮损处,每日2~3次,连用3~5日。
?秘诀告诉你
?方中香附理气解郁,乌梅外用腐蚀胬肉,木贼草疏散风热。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乌梅有抑菌作用。
?针灸疗法
?(3)针刺法
?专家意见:治疗寻常疣。
??取穴:疣体局部。
?方法:按常规消毒患处。采用0.5~1寸不锈钢毫针(一般可用耳针),左手捏紧疣体基底部,使之苍白,以减轻针刺的疼痛,针尖从疣体的顶部垂直刺人基底部达到酸麻痛感,深度约0.5寸。留针10分钟左右后,将针逆转一圈,15分钟快速出针。拔针后渗出少量血为宜,如无血时可再用双拇指挤压疣的基底部使之出血,然后外贴橡皮膏即可。
3寻常疣会传染吗
疣,就是老百姓俗称的“瘊子”,是皮肤科非常常见的疾病,几乎一半人在一生中都与之“打过交道”。但很多人有所不知,疣是病毒引起的,因此具有传染性。由于疣基本不威胁生命,以往容易被人们忽视。
寻常疣,是由乳头瘤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它主要通过人体皮肤直接接触传染所致。多发生在皮肤暴露处或皮肤经常摩擦的部位,如手指,手背等,寻常疣首先在发病部位表现为米粒至黄豆大小不等的圆形丘疹,表面较硬,顶端可呈花蕊或刺状。颜色多为灰色,污黄色,污褐色,也有表现为正常皮肤颜色。寻常疣初发时可表现为单个疣体,医学多称之为“母疣”,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在母疣周围陆续出现形状相似,大小不等的疣体,医学上常常将这些疣体,称之为“子疣”中医学将寻常疣称之为“千日疮”,一般人称之为“刺瘊”,“瘊子”。意见建议:治疗,外用药物:维A酸软膏,氟尿嘧啶软膏,平阳霉素。内用药物: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中药。 物理治疗,冷冻电灼激光刮除。
4寻常疣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临床特点,好发部位及病理检查,诊断不难。
鉴别诊断
1.疣状痣:始自幼年,常排列成线状,与神经走行一致,表面光滑或粗糙,呈刺状隆起,色淡褐或灰黄,无自觉症。
2.疣状结核:为不规则的疣状斑块,四周有暗红色浸润,组织病理有特异性结核性肉芽肿。
3.获得性脂纤维角化瘤:发生于指(趾)关节附近,表面光滑可有短蒂。
5寻常疣护理
专业护理
1、合理调整饮食。治疗期间要忌食刺激性的食物,尤其是辛辣,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具体细节要遵从医嘱。
2、加强身体锻炼,加速血液循环,有利于体内余毒的排出。
3、不要对患处进行搔抓,不要使患处受伤,防止病毒传染到其它部位。
4、生活用品要与家人分开使用,并进行有效的消毒,防止发生传染。
5、加强对皮肤的保护,可以采用护肤性的保养品,保持水分。
日常护理
1、普及卫生宣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使用患者物品用具,防止间接传染。
2、注意防护,避免外伤及皮肤破损,对皮肤粘膜破损处应妥善处理,防止病毒乘虚而入。
3、已发生扁平疣者,不宜搔抓,应及时到专科医院接受治疗,以免自身接种传播。
4、卫生器具要经常消毒,定人定物,防止交叉感染。身体抵抗力低下者,需加强锻练,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抗病能力。
5、远离紫外线电离辐射。
6、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可做水果面贴。
7、远离激素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