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最幸福的时候是什么,大部分肯定会说,女人知道自己要做妈妈的时候才是最幸福的,可是,在刚要做妈妈的时候也是很痛苦的,不仅要熬到十月怀胎,还要忍受坐月子的艰难,如果在这期间不注意,那对于以后的身体是有危害的,有人坐月子会出汗过多,坐月子出汗过多正常吗?就看以下说明吧!
目录
1产妇坐月子食谱
1、田七红枣炖鸡【配方】鲜鸡肉200 克(去鸡皮),田七5 克,红枣4 粒,姜 1 片,盐少 许。 【做法】红枣用清水浸软,洗净去核,待用。田七切薄片,用水略冲洗,待用。鸡肉拖水 后,洗净,沥干水分待用。把所有材料同放入一个小型炖盅内, 注入适量开水至八成满,以 大火隔水炖约 2 小时,加入调味料,取出,即可趁热饮用。
2、母鸡炖山药母鸡 1 只,洗净,将黄芪30 克、党参 15 克、山药 15 克、红枣 15 克, 置入鸡肚,在药上浇黄酒50 克,隔水蒸熟。1-2 天内吃完。可用于脾胃虚 弱少 乳者。
3、清炖乌骨鸡汤乌骨鸡肉1000 克,洗净切碎,与葱、姜、盐、酒等拌匀,上铺党参 15 克、黄芪25 克。枸杞子 15 克,隔水蒸 20 分钟即可。主治产后虚弱,乳汁不足。
4、栗子冬菇焖鸽【配方】鲜乳鸽 1 只,栗子150 克,冬菇5~6 只,姜 1 片,干葱 1 段, 磨豉酱 1 茶匙,调料( 姜汁、酒各 1 茶匙,盐小半茶匙,胡椒粉少许,上汤或水 1 杯多些,生抽大半汤匙,糖半茶匙,麻油、胡椒粉少许)适量。 【做法】鲜乳鸽剖洗净,抹干,用调味料搽匀鸽身内外,腌约 15 分钟,待用。栗子去壳去皮后,洗净,用滚水煮至七成熟,捞出,沥干水分待用。浸软花菇,去蒂,洗净,沥干水分,待用。烧热3汤匙油,把鸽略煎,跟着爆香干葱、姜片及磨豉酱,溅酒,注入调味料,煮滚,加入花菇及栗子,文火焖约20分钟至材料熟,而汁料收干至浓,上碟,即可趁热供食。
2坐月子出汗多到底怎么回事?
分娩后头几天,产妇出汗都特别多,尤其在吃饭后、活动后、睡觉时出汗更多,医学上称为“褥汗”,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妈妈们不需过分担心。
而产后出汗多的原因,主要是产妇皮肤排泄功能旺盛,正在将妊娠期间积聚在体内的水分通过皮肤排出体外,这其实是产后身体恢复,进行自身调节的现象,不属病态。
另外,产妇进食汤汤水水较多,也是出汗多的原因之一。
褥汗一般在产后1~3天较为明显,于产后1周左右自行好转。但也有持续时间长的,甚至超过一周仍无好转。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加强自身护理,注意卫生。产妇穿、盖要合适,不能捂得过多,被子不要盖得过厚;出汗多时用毛巾随时擦干,产妇内衣内裤也要及时更换;室温不宜过高,冬春秋季在16~20℃,夏季在28℃以下为好,要适当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但最好避免穿堂风,不可冒汗吹风,须防感冒;饮食上避免辛辣致热的食品,多食富于营养的食物。
看过上面的介绍你们知道了吗?坐月子出汗过多正常吗?相信你们应该了解了,也知道了答案,在这期间,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女人的身体是很重要的,如果在做月子的时候不注意,那可以会影响今后的生活的,看似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可是,是很重要的。
3产妇坐月子能吃生姜吗
姜能够有效地治疗肠胃疾病、伤风感冒、风湿痛和恶心呕吐等疾病,并增强人体免疫力,作为产妇,可以食用姜。
产后的女性坐月子时,餐餐以姜醋佐膳,有利体质复原及喂养婴儿,姜水洗浴还可以防风湿头痛。产妇还可以试用姜片煲水洗头洗澡,甚至洗脸洗手,因为姜片可以驱寒,用姜煲水进行洗浴,可以防风湿和偏头痛。
食用姜可以刺激胃粘膜,达到促进肠胃消化,改善胃口,增进食欲的效果,产妇生产,经常会因为疲劳而胃口不佳,从而影响心情,所以产妇吃姜,可以促进消化,改善胃口,增进食欲,从而平缓心情,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生理上的产后恢复。
姜含有丰富的铁元素,每100克姜就含有85毫克铁元素,产妇吃姜,可以补充铁元素,可以补血活血,红润皮肤,避免贫血的症状,维持皮肤,毛发,血管的健康。
姜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产妇吃姜,可以补充能量,补充精力,保持活力,减轻生产带来的疲劳感,克制疼痛感。
姜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产妇生产会流失营养,吃姜可以补充营养,强身健体,促进身体的产后恢复。
但是姜吃多了容易上火,所以产妇在吃姜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分量。养生之道网提醒,阴虚内热的新妈妈不宜食用生姜。毕竟这个属于辛辣的食物,如果喂母乳的话,最好避免。
4坐月子能不能喝米酒
真相:除了“不能喝水,要喝煮米酒”的说法,还有“产后女性用米酒洗澡”的建议。这样的流言实在是让人啼笑皆非。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说辞的荒唐之处。
医学通常将产后6周称为“产褥期”,这与我国传统上的“月子”大部分重合。所谓产褥期,是指产妇的各项身体机能从孕期的高负荷状态回复到相对正常的过程,它主要包括孕期高度扩张的子宫缩小至未孕时的容积;经过自然分娩后的产道恢复至原来大小;分娩时牵拉撕裂的盆底肌肉的愈合和锻炼;产后泌乳、内分泌改变以及其他身体机能的恢复等。孕期由于营养胎儿的需要,女性体内血容量大大超出未孕时(最高时可达未孕时的140%),简单的说,就是体内“血太多”了。分娩后,机体需要通过排尿等方式恢复到正常的血容量,因此产妇生产后往往尿量很多。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产妇不需要喝水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要知道,血容量从大到小的恢复过程,并非海绵挤水那般一蹴而就。体液负荷的逐步减少,是在机体不断代谢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的,而肾脏排出尿液和代谢废物更是受到一系列体液因子的精密调节,在此过程中体液内环境(如PH值,离子浓度)要维持稳定,血容量完全恢复正常的时间将达数周之久。在此期间受到饮食、哺乳、出汗等影响,人体仍时常需要摄入水分以参与代谢,至于何时喝水,喝多少水,则取决于渴感,并无一定之规。同样,饮料、汤和牛奶只要不含对母婴不利的成分,均无需禁忌。
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证明产褥期喝水会导致女性罹患风湿病和神经痛,这种流言看上去更像是望文生义和想象力的结晶。风湿病常与自身免疫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此类疾病虽然病名中有个“湿”字,却与饮水毫无瓜葛,至于神经痛就更是八竿子打不着了。
在进行了一番威吓之后,流言终于祭出了自己的绝招:喝米酒。实话说,米酒的确美味且非常爽口,但这是否适合产后代替水喝呢?
众所周知,米酒是由稻米经发酵后的产物,其主要成分为水、酒精、糖类及氨基酸等。米酒的主要成分为水,此处先不提流言中不能喝水却能喝米酒的道理何在,且说米酒中所含的酒精。我们知道,酒精学名乙醇,是一种中枢神经毒性物质。服用乙醇30-60分钟后即能在血液中检出。酒精可通过被动弥散的方式进入乳汁,含酒精的乳汁会对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造成影响。在当前独生子女的政策下,几乎每个家庭在孕期都对那些危害胎儿和孕妇的潜在因素避之唯恐不及,怎么反倒在哺乳期放纵母婴摄入酒精呢?同理,用米酒洗澡也不可靠,因为酒精也可经皮肤吸收入血。
但是流言似乎对此早有防备:饮用米酒要先用大火煮沸15分钟。好吧这算是一个好办法,在100度的炙烤下,大部分酒精早已先于水分蒸发掉了。那么剩下的是什么呢?是以糖水为主的液体混合物。我国部分地区民间有坐月子吃红糖煮鸡蛋的习俗,这与煮沸后的米酒真是不谋而合,不过在我看来,前者还要更有营养些。处心积虑熬制了这么久,花费不菲去买了米酒,忍着口渴不饮水,大费周章兜了一个圈子回来喝进去的竟还是水,且营养成分还不一定比得上红糖煮鸡蛋,折腾乎?烧包乎?
5坐月子的产后误区
忌不刷牙
很多老一辈的总是叮嘱产妇坐月子一个月不要刷牙,否则“生一个娃,掉一颗牙”。这实质上是反映出孕产妇不注意口腔牙齿卫生的危害。有人错误地理解为产妇不能刷牙,这也是造成孕产妇牙齿脱落的原因。传统习俗认为,产妇刷牙会引起牙痛病,这恰恰与医学科学的道理相反,其实不刷牙,污垢得不到及时清除,会增加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而引起牙痛病。
妇女在怀孕后,由于内分泌的变化,或维生素C的摄入不足,可以有牙龈充血、水肿,容易出血,特别是刷牙时出血。另外,怀孕后牙齿的矿物质往往补充不足,牙齿的坚固性差。这些情况已对牙齿不利,再不注意口腔卫生,使口腔内的细菌增多,在大量细菌作用下,食物残渣中的糖类得以发酵、产酸,导致牙齿脱钙,形成龋齿,不会碰到冷水而留下月子病。
产后宜多喝汤
产后应多补充水分。不过,新妈妈大多乳腺管还未完全通畅,不要太急着喝催奶的汤,不然在产后前两三天的涨奶期可能会痛得你直想哭的。你可以喝一点蛋汤、鱼汤(鲫鱼汤除外,鲫鱼汤催奶)等较为清淡的汤(母乳喂养的婴儿会因母亲食用了较咸的汤而出现嘴唇起泡等现象),但夏季因出汗较多,可在汤中加少许的盐。
产后不能喝水
一些来自台湾的坐月子公司宣传说产后不能喝水,喝了水会引起内脏下垂等后果,但中西医理论方面都没有任何依据。其实只是产后前2周喝水不宜过多,饮水过多会引起水肿,影响产后恢复。
忌生冷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产妇由于分娩消耗大量体力,分娩后体内激素水平大大下降,新生儿和胎盘的娩出,都使得产妇代谢降低,体质大多从内热到虚寒。因此,中医主张产后宜温,过于生冷的食物不宜多吃。如冷饮、冷菜、凉拌菜等,从冰箱里拿出的来水果和菜最好温热过再吃。
爱心提醒:一些凉拌的菜未经高温消毒,新妈妈产后体质较弱,抵抗力差,容易引起胃肠炎等消化道疾病。一些寒性的水果,如西瓜、梨等不宜多食,对于某些脾胃虚弱者,可能引起拉肚子。当然,在夏季可以少量食用,注意量不宜多。
其实产后也可以吃蔬菜,而且要多吃。蔬菜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产后早吃多吃有利于保持肠道通畅,促进产后早日排便,这对产后恢复至关重要,还能避免产后痔疮加重。
忌辛辣温燥食物
因为辛辣温燥食物可助内热,而使产妇虚火上升,有可能会出现口舌生疮,大便秘结或痔疮等症状,也可能通过乳汁使婴儿内热加重,因此饮食宜清淡,尤其在产后5~7天之内,应以软饭、蛋汤等为主,不要吃过于油腻和麻辣的食物,例如特大蒜、辣椒、胡椒、茴香、酒、韭菜等辛辣温燥食物和调味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