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中医称之为阴挺,认为是由于中气不足或肾气亏损,气血失调造成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艾灸治疗子宫脱垂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目录
1?艾灸治疗子宫脱垂的方法
01
气海穴
气海穴的位置:气海穴位于肚脐正下方1.5寸处。
施灸方法:回旋灸。被施灸者平卧,施灸者站于一旁,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20~30分钟。
作用功效:温阳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
02
子宫穴
子宫穴的位置: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脐中下4寸(6横指宽),距前正中线3寸(4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时,先在肚脐下方4寸(6横指宽)处找到中极穴,再向两侧旁开4横指宽处就是子宫穴。
施灸方法:温和灸。被施灸者取平卧位,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20~30分钟。
作用功效:加强子宫的提升收缩能力。
03
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的位置: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3寸(4横指宽)、胫骨内侧缘后方,左右腿各有一穴。取穴时,在小腿内侧,骨踝突出处上方量出约4横指宽处的骨骼后侧边缘就是三阴交,按压时会稍微感觉疼痛。
施灸方法:温和灸。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20~30分钟。
作用功效:益气,活血,通经。
04
关元穴
关元穴的位置:关元穴位于肚脐正下方3寸(4横指宽)处。
施灸方法:回旋灸。被施灸者平卧,施灸者站于一旁,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20~30分钟。
作用功效:固本温中。
辨证加灸
症状子宫脱出阴道口,劳动时病情加剧;小腹有下坠感,四肢无力,气不够用,不爱说话,脸色黯淡,小便次数频繁,带下量多,且颜色发白。
05
百会穴
百会穴的位置:百会穴位于头顶的正中央,左右两耳的连接线与眉间的中心线交会处,用指尖按压有锐痛感。
施灸方法:此穴位需两人配合施灸。宜采用温和灸。施灸时,被施灸者取坐位,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10~15分钟。
作用功效:使阳气旺盛,有升提收摄之功,益气、生血、温中,调治内分泌。
06
中脘穴
中脘穴的位置: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肚脐正上方4寸(6横指宽)处。
施灸方法:宜采用回旋灸。被施灸者平躺,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10~15分钟。
作用功效:使阳气旺盛,有升提收摄之功。
症状子宫下垂,腰酸腿软,小腹下坠,小便次数频繁,到了晚上症状明显,头晕耳鸣。
07
肾俞穴
肾俞穴的位置:肾俞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被施灸者取俯卧位,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钟。
作用功效:疏调气血,增强肛门的约束功能。
08
神阙穴
神阙穴的位置:神阙穴位于肚脐的正中。
施灸方法:此穴位需两人配合施灸。宜采用温和灸。施灸时,被施灸者仰卧,施灸者站或坐于一旁,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在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调和阴阳,调理气血。
2子宫脱垂的4大危害是什么
1、子宫脱垂可导致痛经
子宫后位的形状,犹如一把茶壶,宫颈管好比茶壶嘴,子宫体好比茶壶体。
作为茶壶嘴的宫颈,其位置高于作为壶体的子宫腔,位于宫腔内的月经血难以从壶底经宫颈管排出。要想将壶中的经血排出,只有加强子宫收缩,尽量压缩宫腔容积才能逼出经血。
因此,子宫后位的女性常会因子宫肌的痉挛性收缩而产生痛经。
2、子宫脱垂可导致月经异常
主要表现为月经过多;子宫向后倾倒,常可引起卵巢输卵管向后下方下垂。
卵巢输卵管位置的变异,可引起盆腔静脉扭曲,血流不畅,产生盆腔静脉淤血症,导致月经过多,并可出现腹部坠胀、腰酸背痛,有的女性还可发生性交痛等症状。
3、子宫脱垂可导致不孕
由于子宫后位可牵引宫颈向前上方翘,宫颈指向阴道前壁,使宫颈外口显着高出于后穹窿的精液池,使精液池内的精子无法顺利进入宫颈管,受孕当然难以实现。
4、子宫脱垂可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
经期常需加强子宫收缩,才能迫使经血经宫颈管排出体外。
宫缩加强,必然引起宫腔内的压力增加。在高压作用下,部分月经血有可能经输卵管逆流至盆腔,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
3子宫脱垂的原因
1.分娩损伤
是子宫脱垂发病的主要原因。分娩,尤其是难产、第二产程延长或经阴道手术助产,易造成宫颈、宫颈主韧带、子宫骶韧带和盆底肌肉的损伤,若分娩后支持组织未能恢复正常,就容易发生子宫脱垂。
2.腹压增加
产褥期产妇多喜仰卧,且易并发慢性尿潴留,子宫易成后位,子宫轴与阴道轴方向一致,遇腹压增加时,子宫即沿阴道方向下降而发生脱垂。慢性便秘及咳嗽,腹水或腹型肥胖,都可使腹压增加,促使子宫脱垂。
3.先天发育异常
未产妇发生子宫脱垂者,系因生殖器官支持组织发育不良所致。
4.营养不良
营养严重缺乏可导致肌肉萎缩、盆腔内筋膜松弛,失去对子宫的支持作用。因营养不良造成子宫脱垂者,常伴有胃下垂、腹壁松弛等症状。
5.衰老
卵巢功能减退导致雌激素分泌减少,使盆底支持组织变得薄弱、松弛,易发生子宫脱垂,或是使原来的脱垂程度加重。
4治疗子宫脱垂2个偏方
一、食疗偏方
材料:小公鸡1只,生姜3片,北芪30克,红枣3颗,升麻10克
做法:将公鸡宰杀,去掉内脏清洗干净,将其他药材放到鸡肚子里,然后放入炖盅,加2碗清水,用文火炖上2小时就可以了。
服用方法:喝汤吃肉,每周食用2次,连续服用8次后观察效果。
二、坐浴偏方
材料:五指毛桃60克,益母草30克,枳壳50克,升麻10克
方法:材料加水煎汤,煎好后倒入盆里,待温度差不多的时候坐浴20分钟,每天1次,7天为一疗程。
5子宫脱垂有哪些症状
1、子宫脱垂的患者通常都会有骶部酸痛的症状,尤其是在劳累过后尤为明显,在充分的休息之后便可以缓解。还有不少的患者感到下腹、阴道以及会阴部有下坠的感觉,而且也会在劳累过后加剧。
2、有些患者的阴道内会有球形的脱出物,会在走路、劳动的时候比较严重,在卧床休息后便会自行回缩。很多严重的患者会整天都露在外面,不能回缩。这会因摩擦而出现溃疡、感染等,有的患者还会有出血现象。
3、子宫脱垂的患者,在腹部用力的时候都会有尿液外溢的情况,比如:大笑、咳嗽等。
4、很多子宫脱垂的患者都有月经改变、白带多的现象,这是因为脱垂而影响了血循环,使得局部出现了淤血,从而影响了月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