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很多的意外都是生活习惯不好,对高血压的禁忌不了解,结果使血压在很短时间内增加,造成脑溢血,所以每一个患者都要多了解高血压的禁忌.
目录
1高血压禁忌都有哪些呢
第一禁忌:忌长期食用高胆固醇食物
高血压病患者要控制富含胆固醇的动物脂肪和其他食物 (如蛋黄、动物内脏、鱼籽、虾、蟹黄、墨鱼等) ,这是因为 :
(1)经过动物实验和人类饮食习惯的调查,肯定高胆固醇的食物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系。
(2)进食的数量可直接影响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血液中胆固醇增高后,便容易沉积到血管壁中而发生动脉硬化。
不过,如果是年轻而且症状轻的高血压病患者, 几次测定血液中的胆固醇的数值又都不高, 加上体型也不过于肥胖 , 其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可不必过分限制。但年龄在 40 岁以上的高血压病病人 , 即使血液中的胆固醇的数量不高 , 目前也还没有并发动脉硬化症 , 仍应摒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 荤腥食物(含动物性脂肪的食物) 都或多或少含有胆固醇, 对高血压病特别是动脉硬化的病人是很不相宜的。但也不必视如 " 猛虎 ", 全加禁忌 , 而应该根据血中胆固醇含量水平及是否有动脉硬化等情况 , 适当予以控制。一般应选择每 100 克食物中含胆固醇在100 毫克以下的食物为好。
第二禁忌:忌过量食用肥肉
有些人喜欢吃肥肉, 其理由是肥肉香 , 好咀嚼 , 然而 , 肥肉吃多了对人的身体健康不利。因为肥肉是含有饱和性脂肪酸的动物性脂肪 , 食用过多会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增高 , 胆固醇沉积在动脉内壁上可造成动脉硬化 , 如冠状动脉硬化 , 可引起心绞痛 , 心肌梗塞 ; 脑动脉硬化 , 可因脑缺血而引起头晕、头痛 ; 动脉血栓形成或破裂时 , 可引起脑血管溢血 , 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 ; 肾动脉硬化 , 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病 ; 四肢动脉硬化 , 可引起肢体坏死。另外 , 过多地食用动物性脂肪还可引起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等疾患。老年人容易形成动脉硬化 , 如果特别喜欢吃肥肉 , 就更加速动脉硬化的进展 , 同时 , 消化机能差的人 , 也不适合过食油腻。
第三禁忌:忌盲目减肥
医学界普遍将超重和肥胖确认为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并非所有肥胖者都有高血压 , 但总体上 , 体重越大 , 平均血压也越高 , 而且肥胖本身和高血压一样 , 也是发生心脑血管病的一个危险因素。所以 , 控制体重已经成为高血压病患者降低血压的一个重要途径。据统计 , 每减轻体重 1 千克 , 血压就会下降 1,2 毫米汞柱。
这对于患有高血压病的肥胖者来说 , 无疑是一个福音 , 假如他们能连续累计减少体重 10 千克 , 血压高大有恢复正常的希望。 一般来说 , 肥胖与饮食有密切关系 , 基于这种原因 , 有人为了降压而减肥 , 又为了减肥而盲目地控制饮食。殊不知 , 这样对身体是不利的。因为一旦出现营养不良, 不但血压没法降低 , 反而会引发其他毛病。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例子屡见不鲜 , 就是盲目减肥的结果。
其实 , 除了控制饮食 , 减肥 ( 重 ) 还有三大法宝 : 体育锻炼 , 一定的工作压力和适当的睡眠时间。这些方法无毒副作用 , 花费少 , 只要长期坚持 , 同样也能起到减肥的效果。专家提倡每周进行体育锻炼 3 次 , 每次 20- 30 分钟 , 以体力能耐受及微出汗为宜。对于平时不运动者更应循序渐进。切忌一次过劳 , 半途而废 , 因为这样容易引起反弹。
第四禁忌:忌饮咖啡因
高血压患者应远离咖啡因 , 尤其是在情绪紧张的时候 , 因为压力加咖啡因对高血压有相乘效果。
根据美国高血压杂志发表的一篇报告 , 在情绪处于压力状况之下的时候 , 咖啡因会把血压推高到不利健康的程度。 研究人员在报告中说 , 单是咖啡因就能使血压上升 , 咖啡因再加上情绪紧张 , 就会产生危险性的相乘效果。
他们说,有家族高血压病史的人,也就是所谓的高危险群,在摄取咖啡因后, 血压上升最多。
一般而言,单是咖啡因就能使血压上升 5 - 15 毫米汞柱,比如,原来血压是 120/60 的人,在摄取咖啡因后, 可能上升至 135/75 。血压超过 140/90 时 , 对健康就有不利影响。
研究人员还说,有些人在情绪紧张时喝咖啡,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高血压的危险群尤其应避免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喝含咖啡因的饮料。
另外有些长年有喝咖啡习惯的人 , 以为他们对咖啡因的效果已经免疫, 事实并非如此 , 一项研究显示 , 喝一杯咖啡之后 , 血压升高的时间可长达十二小时。
第五禁忌:忌饮水过多或过少
水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对于高血压病患者 , 水更是具有特殊而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血压病患者本身极易出现血管失去弹性引起的血管壁变 厚 , 血管内腔狭窄 , 以致出现血液循环不良的现象。与此同时 , 一些老年患者的血液本身也变得与年轻时不同 , 红血球与白血球等固体成分占的比率增高 , 尿素与尿酸等代谢产物的排泄不良 , 所以血液粘度增加。
粘度增高的血液勉强地通过动脉硬化血管的管腔 , 容易引起血管堵塞 , 形成脑血栓 , 导致脑梗塞和心肌梗死。
医学认为 , 血液是由 45% 的红血球与白血球成分及 55% 的含有蛋白质、糖、脂肪、矿物质的血清液体成分组成的。除了红血球和白血球的比率增高引起血液粘度增加外 , 血液中的脂质增加 , 也会使血粘度增高 , 影响血液循环。多余的脂肪贴在血管壁上极易引起动脉硬化。
可是 , 减少过多的脂肪需要时间 , 而高血压病患者又不能有效避免动脉硬化 , 惟一可以改变的 , 就是设法使血液保持畅通 , 改善血液循环。
研究表明 , 补充水分是改善血液循环的有效途径 , 因为水可 以稀释血液 , 使血液恢复流畅的状态 ; 反之 , 如果不能及时补充 水分 , 则会进一步促使血液粘度增加 , 从而引起血压升高 , 甚至形成脑血栓。同时 , 人体缺失水分也会使大便干燥 , 容易引起便秘 , 这也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
不过 , 一次饮水过多 , 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增加血液循环量 , 从而引起血压一时性上升 , 所以 , 高血压病患者一天之中应多饮几次 , 每次少饮一点 , 一天饮水总量合计在 1000-1800 毫升左右最好。
第六禁忌:忌饮食中缺钙
钙与高血压也呈负相关。饮食中如果缺钙可以促使血压升高。研究资料表明 , 平均每日摄钙 450-500 毫克者 , 患高血压的危险性是每日摄钙 1400- 1500 毫克者的两倍。研究资料也证明 , 每日补钙 1000- 1400 毫克可以降低血压 , 并可使轻度高血压患者血压恢复正常。
补钙可以增加排钠 , 从而可减轻水钠潴留。补钙有利于防止钠对血压的升高作用。
我国居民膳食中钙摄入量低于西方膳食。约有 2/3 的地区 , 人均每日摄钙不足 600 毫克 , 导致高血压发病率的增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膳食中动物性食品少 , 尤其是奶及奶制品少 , 而以谷类为主。每百克牛奶含钙 120 毫克 , 而每百克谷类含钙为 10-30 毫克。
2高血压的病因
1.遗传因素
大约60%的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目前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所致,30%~50%的高血压患者有遗传背景。
2.精神和环境因素
长期的精神紧张、激动、焦虑,受噪声或不良视觉刺激等因素也会引起高血压的发生。
3.年龄因素
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4.生活习惯因素
膳食结构不合理,如过多的钠盐、低钾饮食、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压升高。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5.药物的影响
避孕药、激素、消炎止痛药等均可影响血压。
6.其他疾病的影响
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甲状腺疾病、肾动脉狭窄、肾脏实质损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嗜铬细胞瘤、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3高血压的临床表现
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常见的是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此时被称为缓进型高血压病。缓进型高血压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高血压的症状与血压水平有一定关联,多数症状在紧张或劳累后可加重,清晨活动后血压可迅速升高,出现清晨高血压,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多发生在清晨。
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这就属于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多会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中风、心梗、肾衰等。症状与血压升高的水平并无一致的关系。
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有关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高血压仅是其症状之一。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可具有其自身特点,如主动脉缩窄所致的高血压可仅限于上肢;嗜铬细胞瘤引起的血压增高呈阵发性。
4高血压的检查
体格检查
1、正确测量血压。由于血压有波动性,且情绪激动、体力活动时会引起一时性的血压升高,因此应至少2次在非同日静息状态下测得血压升高时方可诊断高血压,而血压值应以连续测量3次的平均值计。仔细的体格检查有助于发现继发性高血压线索和靶器官损害情况。
2、测量体重指数(BMI)、腰围及臀围。
3、检查四肢动脉搏动和神经系统体征,听诊颈动脉、胸主动脉、腹部动脉和股动脉有无杂音。
4、观察有无库欣病面容、神经纤维瘤性皮肤斑、甲状腺功能亢进性突眼征或下肢水肿。
5、全面的心肺检查。
6、全面详细了解患者病史。
实验室检查
可帮助判断高血压的病因及靶器官功能状态。
常规检查项目有血常规、尿常规(包括蛋白、糖和尿沉渣镜检)、肾功能、血糖、血脂、血钾、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部X线、眼底、动态血压监测等。
可根据需要和条件进一步检查眼底以及颈动脉超声等。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判断血压升高的严重程度,了解血压昼夜节律,监测清晨血压,指导降压治疗以及评价降压药物疗效。
5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1、改善生活行为。减轻并控制体重;减少钠盐摄入;补充钙和钾盐;减少脂肪摄入;增加运动;戒烟、限制饮酒;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2、血压控制标准个体化。由于病因不同,高血压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用药分别对待,选择最合适药物和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3、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降压药物治疗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应使用推荐的起始与维持治疗的降压药物,特别是每日给药1次能控制24小时并达标的药物,具体应遵循4项原则,即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
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如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肿瘤切除后血压可降至正常;肾血管性高血压可通过介入治疗扩张肾动脉。对原发病不能手术根治或术后血压仍高者,除采用其他针对病因的治疗外,还应选用适当的降压药物进行降压治疗。
温馨提示:
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
高血压(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 90mmHg(12kPa)。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