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去医院的时候检查的时候,医生询问情况的时候。总是感觉最近想吐却又什么都吐不出来。而且经常性眼花看不清楚的样子,头也是经常的晕,很多时候都反应不过来。脖子疼的很难受。却不知道怎么回事。这种病是脊髓型颈椎病。那么脊髓型颈椎病术后需要注意什么?下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目录
1颈椎病的预防
1、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间或工余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2、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习惯,高枕使头部前屈,增大下位颈椎的应力,有加速颈椎退变的可能。
3、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
4、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
5、劳动或走路时要防止闪、挫伤。
6、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定时改变头部体位,按时做颈肩部肌肉的锻炼。
7、注意端正头、颈、肩、背的姿势,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2脊髓型颈椎病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1、需强调如下问题:其一明确脊髓病变的目标椎间,以便手术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其二在狭窄病变中心部位,椎管内没有缓冲空间,对致压病变组织必须揭除或磨除,不能伸入咬骨钳咬除,以免伤害已处于病变状态的脊髓;其三如椎间盘突出病变为破碎型,即软突出(softherniation),应该选择前路减压,切除突出病变,包括游离碎片。
2、鉴于脊髓型颈椎病的病理改变,非经手术难以解除脊髓压迫,逆转和自限的机会不多,如果没有手术禁忌,应该认作是手术适应证。关于手术进路,前路还是后路,范围减压,采取椎板成形以及是否采取融合固定有不同的意见。
3、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时不适合选用上述锻炼,但早期、恢复期或手术后病情稳定期可适当选用。颈椎功能锻炼保健操的操作要领是:速度要缓慢,幅度要到位,呼吸吐纳要相配。
4、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明显者做徒手对抗运动时,可变通锻炼方法,双手交叉握颈上移至后枕部,徒手对抗时双拇指按揉双侧风池穴,具有良好的止晕效果。
3颈椎病的症状
1、颈部症状:
颈项部疼痛,颈部僵硬感、颈部强直、活动受限、颈部肌痉挛、颈活动困难、有捆绑感、“发纣”、颈部胀筋感、“落枕”感等。头部常偏向一侧、抬头、低头困难、旋转困难。
2、上肢症状:
肩部、手臂、背部的麻木、疼痛、运动和感觉障碍、痛觉过敏、有触电感,手指麻木或蚁行感、手部无力、沉重感、持物不稳、震颤麻痹等症状、上肢肌萎缩、肩周活动受限。
3、下肢症状:
下肢可出现放射性痛、冷、麻、凉、或热窜痛、无力、不能站立、不能行走、不能下蹲,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或休息后刚起来加重,少有活动后好转,再活动后又加重。与天气变化有关,遇冷加重,遇热减轻,或不明显等。重则肌萎缩、跛行、功能下降。
4、眼部症状(颈眼综合症):
不能睁眼,只能闭目平卧,眼胀、眼沉、睁眼无力、伴视物不清、视力减弱、眼前闪光、暗点、视野缺损,在颈部过度活动时出现眼痛、眼肌痉挛、一过性失明、结膜充血等症状。
5、头痛:
放射痛、窜痛、麻痛、胀痛、沉痛、热痛、凉痛、局部痛、前额痛、两侧痛、巅顶痛、轻痛、中痛、重痛,重则“碰墙”止痛,甚则呕吐。
6、头晕目眩:
头痛、眩晕、甚则恶心、呕吐、一过性失明伴头昏、头沉等,甚则有欲晕倒的感觉或突然晕倒、过后苏醒、已如常人。
7、记忆力障碍:
记忆力明显下降、丢三落四、到此位忘记做此事、昨天的事情记不清楚、甚则是否吃饭都不能记忆。
8、心脏(颈心症):
心悸、心慌、气短、胸闷、憋气、思想恐惧感、心前区疼痛等颈性冠心病的表现(心电图无相应的改变)。
9、高血压(颈高症):
血压升高、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甚则恶心、呕吐等症状。血压升高、没有规律、忽高忽低、药物降压降之又升、升之又降、或治疗后血压降至过低等。
10、胆囊炎(颈胆症):
腹痛、腹胀、恶心、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肝胆区疼痛等症状。
11、慢性咽炎(颈咽症):
咽部稍有充血或变紫、进食无碍、口干舌燥似有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
12、半身不遂(颈性半身不遂):
单侧肢体偏瘫、麻木、窜胀,甚则口角歪斜、语言功能障碍、穿鞋脱袜困难、行走不稳等,脑CT基本正常。
13、自汗症(颈自汗):
肢体发热、发红、单侧肢体或一个肢体或头部、双手、双足、四肢远端出现多汗,过时自然消退,不定时的发作。
14、无汗症(颈无汗):
肢体发凉、怕冷、单侧肢体或一个肢体或头部、双手、双足、四肢远端出现少汗,甚则全身绝对不出汗,干燥不适,情绪不稳。
15、失眠(颈性失眠):
失眠不能入睡,用镇静药物逐渐加量才能入睡,短时间内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久则影响工作和学习,各种方法治疗效果差。做梦:恶梦、长梦、做事梦、工作梦、交友梦、无规律梦等。
16、根性痛:
此种病状最为常见,它的范围和受累椎节的脊神经根分布区域相吻合。那么必须将它与干性痛和丛性痛相区别开来。和根性痛相伴随的则是该神经根分布区的其他感觉障碍,常见为手指麻木、指尖感觉过敏及皮肤感觉减退等。
17、根性肌力障碍:
前根先受压者相对较为明显,发病早期肌张力增高,但是很快减弱并且出现肌萎缩。它的受累范围局限于相关脊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群。在手部以大、小鱼际肌及骨间肌较为明显。也需要与干性及丛性肌萎缩区别开来,并且应与脊髓病变所引起的肌力改变区分。
18、腱反射改变:
腱反射改变就是受累脊神经根所参与的反射弧出现异常。发病早期表现活跃,相比之下中、后期则减退甚至消失,检查应与对侧进行比较。
4颈椎病的实验室常规检查
1、颈椎X线片:是最常见的颈椎病的检查方法。颈椎病X片常表现为颈椎正常生理曲度消失或反张,椎间隙狭窄,椎管狭窄,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在颈椎的过伸过屈位片上还可以观察到颈椎节段性不稳定。
2、颈椎CT:可更清晰的观察到颈椎的增生钙化情况,对于椎管狭窄、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这也是很好的颈椎病的检查方法。
3、颈椎MRI: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常规作为术前影像学检查的证据用以明确手术的节段及切除范围,对颈椎病的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4、椎-基底动脉多普勒:用于检测椎动脉血流的情况,也可以观察椎动脉的走行,对于眩晕以主要症状的患者来说鉴别价值较高。
5、肌电图:适用于以肌肉无力为主要表现的患者,主要用途为明确病变神经的定位,与侧索硬化、神经变性等神经内科疾病相鉴别,但对检查条件要求较苛刻,常常会出现假阳性结果。这同样是常见的颈椎病的检查方法。
5颈椎病的饮食疗法
一、川芎白芷炖鱼头
配方:川芎15克,白芷15克,鳙鱼头1个,生姜、葱、盐、料酒各适量。
制法:将川芎、白芷分别切片,与洗净的鳙鱼土起放入锅内,加姜、葱、盐、料酒、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炖熟。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用法:佐餐食用,每日1次。
二、炒蛇片
配方:乌蛇1条。
制法:将乌蛇去皮、内脏,洗净,切成薄片。烧热锅,放入油,烧至油七成热时,将蛇片倒入锅内翻炒,至蛇片八成熟时,加盐、黄酒、葱段、姜片,继续翻炒至熟透。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用法:佐餐食用。
三、葛根煲猪脊骨
配方:葛根30克,猪脊骨500克。
制法:葛根去皮切片,猪脊骨切段,共放锅内加清水适量煲汤。
功效:益气养阴,舒筋活络。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用法:饮汤食肉,常用有效。
四、桑枝煲鸡
配方:老桑枝60克,母鸡1只(约1000克),食盐少许。
制法:将鸡洗净,切块,与老桑枝同放锅内,加适量水煲汤,调味。
功效:补肾精,通经络。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用法:饮汤食鸡肉。
五、天麻炖鱼头
配方:天麻10克,鲜鳙鱼头1个,生姜3片。
制法:将天麻、鳙鱼头、生姜放炖盅内,加清水适量,隔水炖熟,调味即可。
功效:补益肝肾,祛风通络。适用于颈动脉型颈椎病。
用法:佐餐食用,隔日1次,可常食
温馨提示:
合理搭配,饮食要合理搭配,不可单一偏食。
本型颈椎病虽较前两型明显少见,但症状严重,且多以隐性侵袭的形式发展,易误诊为其他疾患而延误治疗时机,因此其在诸型中处于重要地位,由于其主要压迫或刺激脊髓及伴行血管而出现脊髓神经的感觉、运动、反射与排便功能障碍,故称之为脊髓型颈椎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