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现在很多的白领都是在办公室内工作,社会越来越电子化,科技化,所以很多的工作都需要在电脑上面完成,这种社会发展的现象,就决定了我们需要长时间的坐立,那么这也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腰椎间盘突出是很常见的脊椎疾病,治疗方法也有很多,那么治疗椎间盘突出的药物到底有哪些呢?
目录
1腰椎间盘突出坐姿和站姿是怎样的
A、站姿:正确的站立姿势是膝关节微屈,自然收腹,挺胸抬头,使身体的重心从耳后的乳突向下经髋关节的中心横轴、第二骶骨前面,到膝关节前部和踝关节前方,落在承重的足上。此时人体的重力线正好通过腰椎椎体或椎间盘后部,可有效地防止髓核再次突出。站立姿势不良,特别是脊柱不正,会造成椎间盘受力不均匀,是造成椎间盘突(膨)出的隐伏根源。正确的站立姿势应该是两眼平视,下颌稍内收,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小腿微收,两腿直立,两足距离约与骨盆宽度相同,这样整个骨盆就会向前倾,使全身重力均匀地从脊柱、骨盆传向下肢,再由两下肢传至足,以成为真正的“脚踏实地” 摘自: 。此时人体的重力线正好通过腰椎椎体或椎间盘后部,可有效地防止髓核次突出。
劳动时应采取的站立体位是:膝关节微屈,臀大肌轻轻收缩,自然收缩腹肌,这样可使骨盆轻微后倾,腰椎轻度变直,减少腰骶角的角度,增加脊柱支撑力,减轻椎间盘的负担。
长时间一个姿势站立是不可能的,可以改为“稍息”的姿势,即一侧脚向前跨半步,让体重放在一侧下肢上,而使另一侧下肢稍加休息,两侧交替。站立不应太久,应适当进行原地活动,尤其是腰背部活动,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劳。一旦发现不良站立姿势应及时纠正,良好的站立姿势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髓核再次突出。 医学教育网
B、坐姿:正确的坐姿是上身挺直,收腹,下颌微收,两下肢并拢。如有可能,最好在双脚下垫一踏脚或脚凳,使膝关节略微高出髋部。如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则应在上述姿势的基础上尽量将腰背紧贴并倚靠椅背,这样腰骶部的肌肉不会太疲劳。另外,不宜坐低于20cm的矮凳,应坐有靠背的椅子,这样可以承担躯体的部分重量,使腰背部相对处于松弛状态,减少腰背劳损的机会。
C、睡姿:人的睡眠姿势大致可分为仰卧、侧卧和俯卧三种方式。仰卧时,只要卧具合适,四肢保持自然伸展,脊柱曲度变化不大。侧卧一般不必过于讲究左侧还是右侧卧位,因为人在睡眠中为了求得较舒适的体位,总要不断翻身,一夜约 20-45 次。俯卧位时胸部受压,腰椎前凸增大,易产生不适感。所以,正确的睡眠体位应该是仰卧和侧卧位。有条件的患者,仰卧位时应在双下肢下方垫一软枕,以便双髋及双膝微屈,全身肌肉放松,椎间盘压力降低,减小椎间盘后突的倾向,同时也降低髂腰及坐骨神经的张力,这样能有效地防止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最佳体位,侧卧一般不必过于讲究右侧还是左侧卧位,以人体感觉舒适为宜。
在上面的文里面我们介绍了一种常见的病症,那就是腰椎间盘突出了,我们知道腰椎间盘突出的危害性非常的大,所以大家要重视这种病症,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腰椎间盘突出坐姿和站姿是怎样的,希望上文介绍的信息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2腰椎间盘突出药物有哪些
腰椎间盘突出的保守治疗方法有药物止痛,按摩和理疗,虽然短期内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但常常是反复发作,其根本,就是作为反向运动,能有效强制人体重心后移,减小腰椎前凸,从而矫正姿势。
腰痛期间不要穿带跟的鞋,任何带跟的鞋都会加重骨盆前倾和腰椎前凸,加重腰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几类西药在临床中较为常用。
(1)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是最常用的镇痛药,作用和缓,用于各种神经痛及关节痛。目前阿斯匹林有多种肠溶剂型,对胃刺激较小。此药禁止长期大量使用,但相对此较安全。胃溃疡患者慎用。
(2)非甾体类镇痛药如消炎痛、布洛芬、消炎灵等,镇痛效果均强于阿斯匹林,消炎及抗风湿作用也较强。它们分别有一些副作用,如头痛、恶心、呕吐、皮疹及胃、肠道反应,对血象及肝、肾功能亦有一定影响,需在医生指导下服 用。为减少不良反应,一些药物出现了新剂型,如消炎痛栓、布洛芬的肠溶缓释剂芬必得等。
(3)中枢性肌肉松弛剂如氯挫沙宗,对缓解肌肉疼痛有一定作用。
(4)对处于急性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因其脊神经根水肿明显,引起剧烈疼痛,甚至继发蛛网膜粘连,可口服或静点类固醇类药物,辅以利尿剂或脱水剂,以消除神经根水肿。
(5)维生素B等神经营养药,也常在一些复方中使用。
文章中介绍了很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药物,但是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是比较保守的治疗方法,主要针对病情不严重的病人。如果腰椎间盘突出比较严重的病人,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辅助中医治疗是比较有效的,比如按摩、推拿、针灸、艾灸、拔火罐等都是可以缓解腰部疼痛的。
3腰椎间盘突出正确睡姿
腰椎间盘突出要怎么睡觉
睡觉姿势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睡眠的质量,而且关系到腰部的保健和全身的健康。
1、仰卧体位可以使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全身肌肉放松,并使腰椎间隙压力明显降低,减轻椎间盘后突,降低髂腰部肌肉及坐骨神经的张力,这种卧姿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或伴有坐骨神经痛症状的其他下腰部疼痛的人最为适合。
2、侧卧位时应将双髋双膝关节屈曲起来,古人说“卧如弓”就是这种睡姿,它可以消除腰部的后伸,避免或减轻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睡觉要注意什么
1、睡硬板床。睡硬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睡眠时,采取侧卧、屈膝姿势会感到更加舒适。
2、注意腰间保暖,尽量不要受寒。避免着凉和贪食生冷之物,不要长时间在空调下,加强腰背部的保护。
3、无论何时,当感到背部劳累时,都应躺下或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休息。
4、不论是处于站立位、坐位或其他任何姿势,都要注意随时支撑后背,特别是长时间坐汽车或飞机时。
5、搬重物时,不要弯腰,而应屈膝,避免身体的过度扭转和猛然用力。
6、如果驼背,在坐位时,应保持膝关节高于髋关节,这样有利于支撑后背,同时足底应能充分接触到地面,否则应在脚下放一小木凳或降低座椅高度。
4六大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
一、体育治疗:
适于早期,骨关节改变不大的,对慢性疼痛效果好。急性疼痛重时应停止或减轻活动量。
二、口服药物治疗:
对该病使用药物治疗的原则是初期治宜活血舒筋,病程久者,体质多虚,治宜补养肝肾,宣痹活络。
三、外用中药治疗:
膏药和中药热敷,药物通过皮肤直达病灶,达到通经引络、散寒祛湿、通窍消炎、消肿止痛之目的。
四、物理治疗:
具体分类较多,可根据病情、设备条件等合理选用如电兴奋、红外线、超短波、超声波、离子导入等方法。
五、正骨推拿按摩:
此法较受患者欢迎,可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循环,促进功能恢复。
六、牵引治疗:
可使椎盘内压减少,小关节间摩擦减少,缓解肌肉痉挛。可在医院或家中进行。
腰椎间盘突出注意事项
1、避免过多过度的弯腰及扭转腰椎,不可长时间进行坐位工作。
2、避免背持重物,减少腰椎的受力。
3、急性期病人少活动,下地上厕所时可戴特制医用腰围,加强腰椎的稳定。
4、急性期和治疗期间宜平卧硬板床。
5、推拿按摩应该到正规的医院骨科和推拿科。
6、注意腰部及下肢保暖,不可贪凉,否则会诱发或加重症状。
5瑜伽如何治疗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是由跌仆外伤,损伤经脉气血,气血运动不畅,或体位不正,腰部用力不当,屏气闪挫,导致经络气血阻滞不通,使瘀血留在腰部而发生疼痛 ,膨出是间盘髓核及纤维环的张力、弹性开始退变,其形态结构仍正常。长期正确的练习瑜伽体式,可以增进人体整体的活力与健康,在众多体式中有以下几种简单易行的体式,可以缓解甚至治愈椎间盘突出问题。
1、在椎间盘突出症急性疼痛阶段,应该采取面朝下的体位俯卧在一张硬板床上。以鳄鱼式进行长时间的休息,减少椎间盘的劳损和神经根的伤,这会使疼痛缓解,促进损伤的愈合复原。
2、当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疼痛减少时,首先应该尝试眼镜蛇式的简化体式——狮身人面像式。目的是放松后背下部所有的紧张。如果出现疼痛,降低自己的身体到俯卧式。
3、半蝗虫式——温和地强健腰肌
步骤:俯卧,下巴的部位触及垫面,双手放体侧。两手握拳,放于髂骨的下方;吸气,右腿缓缓抬离地面,达到能够承受的极致,尽可能保持臀部夹紧,保持5秒。慢慢回位;呼气,放松;换到另一侧。
功效:消除腰骶部疼痛。改善椎间盘错位,增加腰部肌肉的控制力。
4、全蝗虫式——腰背部的强化练习
步骤:开始时俯卧地上,两臂向后伸直;呼气,同时抬起你的头,胸膛,双腿,升离地面;你的双手,双臂和肋骨都应该高出地面之上;只有你的骨盆和腹部区域还应停留在地面上;伸直两腿;把两大腿的肌肉紧张起来,收缩臀部;两臂升离地面向后伸展,这样也可以使上背部的肌肉得到锻炼;有规律地呼吸,并尽量长久的保持这个姿势;逐步将你的胸膛,双臂和头部,最后连双脚也放回地面上;全身放松约数秒钟;重做空上姿势两次。
功效:这个姿势增加对脊柱区域的血流供应。它滋养脊柱神经,增强下背部与腰部范围的肌肉群及韧带。它消除腰骶部的疼痛,脊柱就变得更富于弹性。全蝗虫式有益于骨盆范围各器官。
5、婴儿式——放松脊柱
步骤:双脚并拢,跪在地面上‘吸气脊柱向上延伸;吐气上体向前向下,让腹部靠近大腿,前额放到地面上,把头偏向一侧;双臂放在身体两侧,放松肩部,背部和脊柱。
功效:婴儿式符合人体脊椎的一级弯曲,人在一出生时只有一级弯曲,所以是模仿婴儿时期最为放松的姿势。对于有脊柱疾病的人群能够很好的放松脊柱以及脊柱两侧的肌肉。如果感觉吃力可以将又膝关节微微的分开,这个动作可以作为恢复训练后的休息体位。
6、拱桥式——增强下半身控制力
步骤:仰卧,双腿弯曲达到小腿垂直于地面,两脚分开与髋骨等宽;吸气,慢慢将臀部向上抬起,达到大腿,髋骨,上体躯干在一个平面上;双手十指相扣,用手臂的力量抵压向地面,以使躯干可以抬的更高;如果腰背力量稍弱,可以弯曲双肘,用两手扶住髋骨支撑身体;呼气,松开双手,非常缓慢而有控制的把上背部,下背部,臀部依次落回到地面上。
功效:有效的收紧下背部肌肉群和臀部大腿后侧。起到稳定脊柱,增加核心部位的支撑力的作用。同时内脏器官温和的提升到横隔膜,加速全身的血液循环,以使更多的血液滋养脊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