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脑病这种专业的名词很多人可能都很陌生,相信中风很多人都听过,中风就是肝脑病。肝脑病分为分严重的和轻中度的。轻中度的肝脑病患者可能记忆有些混乱,整个人反应比较迟钝,说话也比较慢。如果是严重的肝脑病,可能会出现昏迷不醒,有生命危险。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关于肝脑病的一些知识。
目录
1肝脑综合征的概念
(一)精神症状
1、意识障碍 有嗜睡、谵妄或错乱状态等,甚至昏迷。
2、精神活动减退 情感迟钝、少动、寡言等。
3、兴奋状态 不安、躁动、叫喊等。
4、智能障碍 少数可有遗忘症、痴呆状态。
(二)神经症状 言语不清、眼球震颤、扑翼样震颤、肌痉挛、肌张力增高等。
(三)实验室检查 血氨增高,脑电图出现特征性三相波。
1、具有急、慢性严重肝脏疾病及广泛的门腔侧枝循环。
2、发现嗜睡或兴奋躁动等,且有扑翼样震颤等症状。
3、排除肾、肺性脑病、糖尿病性精神障碍等。
2肝脑综合征是什么
肝性脑病分4期:1期 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如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言,手抖。2期 意识错乱,睡眠障碍,前期症状加重。3期昏睡期,昏睡和意识错乱为主,但可以唤醒.4期 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
肝性脑病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症,其主要临川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治疗包括:
1、调整饮食结构:高蛋白饮食会诱发肝性脑病,因此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严重肝性脑病的患者要禁止胃肠道摄入蛋白质,采用鼻饲或静脉补充葡萄糖等。
2、减少肠道氨的吸收。
3、促进体内氨的代谢,例如精氨酸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有急性与慢性脑病之分。
发生肝性脑病是一种危重征象,在原有肝损伤相对较轻的急性肝细胞衰竭,经抢救肝脏功能恢复较快的,其脑病预后良好;原有肝损害较重,如失代偿肝硬化,经合理治疗,脑病可暂时缓解,但远期预后不良。因此,在脑病缓解后,要针对原发病的病因治疗,重在恢复肝功能以改善预后。
如果家人或朋友有异常行为时或记忆力不清模糊时 出现幻觉、狂燥,那就有可能患上肝脑综合症了 高蛋白食物会诱发肝脑综合症
所以也要控制这类食物的摄入。而且肝性脑病的治疗重在恢复过程,而不是手术,要养到痊愈为止,不应做完手术就放松。
3肝脑综合征的表现
主要表现为在上腹部肿块、肝区痛、消瘦、食欲减退等肝癌常见症状基础上出现神志恍惚,定向力和计算力减退,嗜睡。昏迷及扑翼样震颤等。其中扑翼样震颤是肝性脑病的特征性表现。1983年中华医学会将肝性脑病分为以下三级:
I级:反应迟钝,无集中能力,失眠,欣快感,性格改变,对周围事物缺乏反应,行为异常,抑郁,嗜睡,失去定向能力。
Ⅱ级:精神错乱,不认人,木僵,昏睡,扑翼样震颤或不自主运动。
Ⅲ级:昏迷,包括深昏迷和浅昏迷。
I级常被忽视,Ⅱ级才被重视,脑电图有助于诊断。
4肝脑综合征的诊断
肝癌并发症脑病的诊断不难,以下几点可作诊断依据:
1、晚期肝癌患者,出现一系列精神、神经异常征象,如意识改变、睡眠到错、扑翼样震颤、昏迷等。
2、可由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破裂出血、继发感染、过量放腹水、大剂量利尿剂的使用。手术创伤、应用损害肝脏药物及高蛋白饮食等原因诱发。
3、合并肝硬化失代偿患者有明显诱因而出现上述症状。
4、血氨增高>59μmol/L。
5、脑电图有明显异常改变,如出现节律变慢,出现β波,两侧同时出现对称的高电压慢波。数字连接、数字标字试验、搭积木试验,签名试验为主,此类试验均有助于早期诊断。
5肝脑综合征的治疗
中医无肝性脑病的名称,可归属为昏迷、昏蒙、癫狂等范畴。有虚实之分。属实者多为痰浊。瘀血。湿热等蒙蔽神明所致,属闭证范围;属虚者多为气血虚耗、阴阳衰竭等致清窍失养,神失所倚,属脱证范畴;然多数病人属于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多年来,中医在本病的治疗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1)湿热蒙蔽
主证:面色晦黯或黄染,腹胀或腹大坚满、脱腹撑急,食欲减退,渐至神志模糊,语言不清,昏不知人,喉中痰声,恶心呕吐,或伴心烦懊恼、身热夜甚、口苦口干,搜黄赤涩,便于或清垢,舌质红或红线,舌苔黄腻或兼灰黑,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涤痰开窍。
方药:清气化痰丸加减。
常用药物:茵陈、大黄、半夏、南星、橘红、竹茹、枳实、瓜萎、白花舌蛇草、半枝莲、七叶一枝花等。伴面目小便黄染、身热、口干口苦者,可加重茵陈、大黄的用量,并酌加金钱草、川朴、黄羊、柴胡等。伴黑便或呕血者加白茅根、仙鹤草、三七粉、侧柏叶、地榆,或加服云南白药。尿少、肢肿者可加车前子、白茅根、泽泻等。腹大如鼓者可酌加大腹皮、泽泻、获苓、猪苓等、车前子、二丑、玉米须等。
(2)痰浊变盛
主证:面色晦黯或黯黄,食欲减退,胸闷腹胀或腹大如鼓,语言不清,昏不知人,恶心呕吐,小便清长,大便清垢,或伴喘息气逆,喉中痰鸣,或伴形寒肢冷,舌质晦黯胖嫩,边有齿痕,舌苔白腻或灰黑,脉沉滑或濡滑。
治法:益气祛疾,化浊开窍。
方药:涤痰汤加减。
常用药物:半夏、南星、陈皮、庆等、积实、郁金、富蒲、竹茹、生姜、厚朴、人参。藿香、苍术等。伴黑便、呕血者可酌加黄芪、白及、乌贼骨等益气收涩之品。伴喘气逆,喉中痰鸣者,可加革裤子、苏子、旋覆花等降气平喘之品。伴形寒肢冷者加附子、肉桂、干姜等辛温祛寒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