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小的时候,有很多问题都是很容易出现,因此家长也都是需要很好的方法进行解决,那小儿厌食是常见到的,这样使得很家长都烦心,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营养不良,同时对成长也都是有着很大威胁,那小儿厌食的定义是什么呢,很多家长也都不是很了解,因此也都是可以进行之选。下面来看看帮妈妈了解和解决幼儿厌食的具体介绍。
目录
1幼儿厌食症怎么治疗
1、幼儿进餐使用的桌、椅、碗、筷等大小、颜色均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否则会因此而影响孩子的进食兴趣。
2、饭前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内不要让幼儿吃任何食品,特别是甜食,如糖果等,这会影响孩子的食欲。
3、饭前应让儿童做些安静的活动,避免过度兴奋。如自己把玩具收好,上厕所,然后用肥皂洗手,等候开饭。岁数较大的儿童应该帮助家长开饭。
4、进餐过程中,要提醒幼儿细嚼慢咽,不能边吃边玩,不能边吃边看电视,要鼓励幼儿多吃,但不要让幼儿过量进食,更不可强迫。若幼儿食欲不振,应该先查明可能存在的原因,然后进行解释或鼓励,不可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幼儿。
5、食品的种类和花样要不断更换,在幼儿食用一种新食品前,可用讲故事、笑话、童话等方式向幼儿讲解新食品的营养价值,对人的生长发育的作用,以及在吃新食品前,不要让幼儿吃其他食物。这样才会增加孩子的食欲。
6、儿童对食物的好恶,常受父母的影响,所以父母应做儿童的榜样,以身作则,不挑剔或批评饭菜不好,不谈论其他儿童的特殊饮食习惯。尤其要避免对健康食物作不利的评论。
(有的母亲过分担心儿童吃得太少,往往在幼儿面前表露出忧虑和愤怒,结果使儿童感觉到吃东西受到压迫,反而影响孩子的胃口。其实儿童的胃口也和大人一样,会有所变化。所以协助儿童进步,大人的机智是很重要的。)
7、家长要发现儿童的进食行为规律。下面是专家们研究出的2~10岁儿童的一般饮食行为,谨为家长们提供参考。
2~4岁。吃饭时喜欢胡闹,喜吃糖果和冰淇淋一类的东西。5~7岁,不喜欢吃红烧的菜和混和的菜,肥肉、肥汁等。喜欢吃素净的食物如瘦肉、洋芋、生菜、牛奶和水果。6岁时开始有爱吃新奇食物的嗜好,7~8岁增加到顶点。以前不喜欢的食物由7岁时开始接受。8岁,讨厌的食物很少,很贪食。9岁,对食物发生浓厚的兴趣,有些儿童在这时期任何食物都能吃,但仍偏爱素净的食物。
2小儿厌食的定义和引起小儿厌食的原因
小儿厌食的定义: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孩子对事物非常感兴趣,食欲非常好,能够很顺利的用餐。而另外有些孩子对吃饭没有兴趣,即使丰盛的美食摆在面前也不感兴趣,这种情况就是厌食。
如果厌食持续时间较长,就会影响小儿身高、体重的正常增长,称为厌食症。
厌食症要与假性厌食做鉴别。
顾名思义,假性厌食并不是真正的厌食,而是家长过分重视孩子的食量,可又掌握不好孩子的食量标准,总以为孩子吃得少。
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
1、每个孩子的胃口都不一样,有的孩子食物吸收利用率高,有的孩子食物吸收利用率低,就是说同样吃了营养成分数量相同的食物,有的孩子营养已能满足自身需要,有的孩子则显不足。所以孩子吃多吃少,不能互相攀比,即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食量,只要孩子身高、体重正常增长,就不算真正的厌食。
2、有些孩子爱吃零食,到正餐的时候,吃饭量就少,这种饮食状态也会影响孩子身高、体重增长,但是也不能视为厌食症。
3帮妈妈了解和解决幼儿厌食
不良的饮食习惯
对于幼儿来说,零食的诱惑十分强烈,在非用餐时间,巧克力、蛋糕和小零嘴满足了他们对于甜味的渴求,同时也填饱了他们的胃,致使血液中的血糖含量过高而没有饥饿感,该就餐时没有胃口,引起餐间饥饿时再次以点心、糖果充饥,就此本末倒置,形成恶性循环。饮食习惯是引导孩子正常进食的最大障碍。
消耗不够
现代家庭受居住环境的限制,幼儿之间交际不如过去频繁。许多儿童沉溺于电视、电脑游戏,被困于小小的空间之中,缺乏足够的户外活动,无法完成高能消耗,自然就不易产生饥饿感。
因生活节奏加快导致的进餐时间紊乱
家长忙于事业,无法正常地为孩子提供饮食,使孩子在有饥饿感时无餐可进,生活方式极不规律。在有些家庭中,家长本身便不愿遵循规则的用餐时间,想吃便吃,误了正餐亦不在意,甚至代之以饼干、面包,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孩子树立了负面的形象。低龄儿童正处于对世界的探索认识的阶段,模仿力极强,在幼儿眼中,父母是最易接触到的模仿对象,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疾病导致儿童厌食
那些患有消化系统疾病或其他慢性病的儿童,一方面是出于身体不适,一方面则因服药影响了胃口,心身的不适又加重其厌食情绪。另外,儿童易患咽喉炎症,进食时的局部疼痛常使儿童“因噎废食”。此外,一些食物过敏反应也会令幼儿即便面对那些非致敏食物时,亦会产生厌食的状况。
精神心理因素
这个因素常常被父母忽视。例如:听任孩子边吃饭边看电视;在吃饭时间批评责骂孩子。而孩子自身的因素,如受到惊吓,过度紧张或兴奋等都会使之对食物有所抵触。还有一些孩子在刚刚入托、入园时因心理暂时无法适应而不愿进食。由于这种心理变化不易察觉,使家长们忽略了孩子的感受,造成孩子进食时的紧张。
儿童厌食,并非无理取闹,学会理解儿童的习惯和心理之后,我们便可以有的放矢,对幼儿厌食问题进行预防和解决。
?为孩子创造一个愉快融洽的进餐气氛,尽量营造出安静舒适的环境以保持孩子精神放松。切勿在饭桌上训斥甚至体罚孩子,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更不要逼迫孩子吃饭,应采取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
?当孩子说“够了”的时候要尊重他们的意见;说“不要”时可拿走食物,少吃或多吃一点其实对孩子并无太大影响。
4宝宝厌食吃什么调理
1、橘皮山楂茶
材料:橘皮15克,焦山楂10克,莱菔子10克。
做法:将橘皮晒干研末,焦山楂和莱菔子也研成粉末,一同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每天1次,2岁以下幼儿用量减半。
2、蜂蜜萝卜汤
材料:白萝卜200克,蜂蜜60克,水适量。
做法:将白萝卜洗净后,切成条状或丁状。锅内烧开水,放入萝卜,待煮沸后捞出萝卜,沥干水,晾晒半日。再把晾干的萝卜放入锅内,加清水,加蜂蜜,以小火炖煮,边煮边搅拌,调匀后,取出萝卜晾凉。饭后给宝宝喝汤吃萝卜,每次10-15克。
5让孩子不再厌食的五大妙招
1、不要强迫宝宝进食
对确有厌食表现的宝宝,如果是疾病所致,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爸爸妈妈要给予宝宝关心与爱护,鼓励宝宝进食,切莫在宝宝面前显露出焦虑不安、忧心忡忡,更不要唠唠叨叨让宝宝进食。如果为此而责骂宝宝,强迫宝宝进食,不但会抑制宝宝摄食中枢活动,使食欲无法启动,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就餐时情绪低落,拒绝进食。
2、避免食物种类单一
速冻肉食品、快餐等食品,不但不新鲜,还难以消化吸收,营养价值不高,经常吃这样的食品,难以诱发宝宝的食欲。父母应该给宝宝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鲜肉。适当吃些诸如玉米、红薯等粗杂食品,可促进肠蠕动和正常排泄,有助于提高宝宝的食欲,促进其消化功能的发育与健全另外,经常变换食物种类,可激发宝宝的食欲。
3、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
成年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睡眠不足时,不但没有食欲,还会感觉恶心。宝宝睡眠不足也会食欲不振。长时间睡眠不足,会严重影响幼儿生长发育,所以要保证宝宝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4、不宜让宝宝大吃大喝
宝宝自制力非常弱,又偏爱饮料、甜食、油腻、色素重的食物,由于冷热混合,没有节制,加上父母的格外宽容,常导致宝宝急性胃肠道疾病发作。
5、不宜多吃洋快餐
洋快餐成了宝宝们的时尚食品,平时的限制也会由于节日的到来而解除。除了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舅姑姨、亲朋好友也会表现一番,带着宝宝光顾洋快餐厅。
洋快餐厅里挤满了儿童,而且越来越低龄化。我看到妈妈和年轻的小保姆带着宝宝吃洋快餐,妈妈只是把宝宝吃剩下的水果派吃了,小保姆只喝了一杯可乐,原来主要是让宝宝来吃洋快餐。洋快餐所含油脂和胆固醇较高,其他营养素不足,经常食用洋快餐的儿童,患肥胖症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儿童。洋快餐只是方便食品,而不是营养食品,偶尔吃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