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婴儿从4个多月开始长牙;有些婴儿却到10个月才开始长牙;有些婴儿长牙时会哭闹,有些婴儿长牙期会发烧……那么宝宝正常情况下是什么时候长牙,长几颗牙?四个月宝宝出牙需要注意什么?婴儿宝宝长牙的时间与规律是什么?下面小编就来带大家看一看吧。
目录
1婴儿宝宝长牙的时间与规律
婴儿出牙顺序
宝宝6、7个月大时,乳牙开始相继萌发出来,但也可能提早到3、4个月,或延后到11、12个月才长牙,通常前牙会有前后6个月的差异,后牙的差异甚至可达1年。
一般来说,宝宝出生后4~10个月开始出乳牙,1岁时萌出6~8颗,2岁至2岁半时出齐,长满完整的20颗乳牙。
婴儿出牙顺序表 宝宝年龄 出牙顺序
5~10个月 上下各长两颗乳中切牙
6~14个月 上下各长两颗乳侧切牙
10~17个月 上个各长两颗第一乳磨牙
18~24个月 上下乳尖牙各长两颗
20~30个月 上下各长两颗第二乳磨牙
婴儿长牙特点
孩子出生时,乳牙长在牙床内,已经做好了长牙的准备。但开始长牙的时期和牙齿长全之前的速度各人差异很大。
曾有统计,平均起来,出生后5个月前开始长牙的占10%、7个月前长牙的占50%、10个月前长牙的占90%。另外,还有俗称“魔牙”的,即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长牙的婴儿,也有生后10个月还未长出牙的婴儿,后者约占1成。
宝宝长牙一般都是门牙或者下面中间的两颗先萌发出来的,但有些宝宝的长牙顺序可能有点不一样。宝宝牙齿的生长次序一般是无关紧要的,如果孩子发育、发展正常,没有特别的疾病,即使开始长牙多少晚些也不必担心,方便的时候可以去接受一下体检。
2四个月宝宝出牙需要注意什么
一.保持口腔清洁
宝宝的牙齿快萌出时要特别注意口腔清洁。方法很简单,即在喂奶或食用其他辅食后喝几口白开水,用以冲洗口腔内残留的食物残渣。切忌让宝宝含着盛有奶液或其他饮食的奶瓶入睡。
二.进行牙床锻炼
快出牙的宝宝会出现经常性流涎、牙肉痒、抓什么咬什么的现象。这时,可以使用由硅胶制成的牙齿训练器,让宝宝放在口中咀嚼,以锻炼宝宝的颌骨和牙床,使牙齿萌出后排列整齐。也可以买磨牙饼,用以促进牙齿萌出。
三.多晒太阳
冬季出生的宝宝,2个月即可抱出户外活动,晒太阳的时间夏季宜在早晨,冬春季可以在午后。应尽量暴露皮肤让阳光直晒,寒冷季节可只露出面部和双手。晒太阳时要注意保护眼睛,可用纱巾或帽子等物遮挡一下。
3 宝宝出牙有必要用磨牙棒吗
宝宝六个月以后,牙胚开始从牙床中萌出,牙胚上面盖着骨头和黏膜,萌出时,骨头会自动吸收,但黏膜的吸收比较慢,很多宝宝就会出现各种不适,比如牙龈肿胀、口水增多。但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从专业牙科医疗角度来讲,暂时不提倡婴儿出牙时使用辅助工具,比如磨牙棒之类。
在乳牙萌出阶段,家长要做的更多的是帮宝宝做好口腔清洁,比如喂食后与睡前,一定要彻底将孩子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及奶垢清理干净—可用专用指套或纱布,蘸取适量淡盐水,清洁牙龈。婴幼儿时期是机体生长发育的初期阶段,由于乳牙牙釉质层比较薄弱,钙化程度较低,再加上口腔卫生难以维护,婴幼儿较成年人更容易患龋病。
从第一颗乳牙萌出时开始,就要带宝宝去做第一次牙齿的常规检查,最迟也要在一岁前检查。一般1—3岁的宝宝每隔3个月就要做一次牙齿常规检查。宝宝2岁左右可使用清水刷牙,而到了3岁左右,就要用专用的儿童牙膏刷牙。
还有一点,家长要特别注意,不少牙齿畸形都祸起后天的不良习惯。比如现在大家都吃得越来越精细,孩子牙齿畸形的情况也增多了—长期吃细软食物,孩子牙齿的咀嚼功能就不能得到发挥,口面部肌肉的功能会减弱,对颌骨的刺激也随之下降。颌骨发育不够充分就会出现一个矛盾,即狭小的颌骨容不下全部牙齿在牙槽骨上整齐排列。此外,过于细软的食物不能对牙齿起自洁作用,所以也很容易诱发龋齿。所以家长应有意识让孩子多吃粗粮、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像黄瓜、胡萝卜、玉米、芹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4宝宝磨牙棒的好处
1、磨牙棒有软硬的选择,材质安全,可以很好的按摩宝宝的牙龈,促进宝宝牙的萌出。
2、咀嚼磨牙棒,可以保证宝宝颌骨的正常发育,可以让宝宝自己练习抓握来按摩摩擦不舒服的部位,缓解不适感,也避免了宝宝抓咬别的不卫生的东西。
3、强健牙床,提高咀嚼能力。多种易消化配方,多种蔬果组合,提供丰富纤维,有益宝宝身体健康。
5宝宝长牙时吃什么
2颗牙期在4-8个月,可吃马铃薯泥、蛋黄泥等。
4颗牙期在8~12 个月,可吃肉泥、豆腐等。
6~8颗牙期在9~13个月,可吃水蒸蛋,蔬菜等。
8~12颗牙期在13~19 个月,可吃易消化的粥类。
12~20颗牙期在16~20个月,可吃米饭、面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