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脑中风这种疾病,它的主要发病群体是老年人,因为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身上往往伴随着很多其他的疾病,很多都是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那么老人突然中风是什么原因呢?老人中风有什么表现呢?如何防治老年人中风呢?快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1导致老人中风的原因
中风病人中有85%发病时的年龄在50岁以上,并且随着年龄增大,中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显然与以下因素有关。
首先是与老年人几乎普遍患有动脉硬化有关。在老年人的年龄增长过程中,由于生理原因和血脂增高等病理原因的交互作用,动脉硬化不知不觉地发生了。老年人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几乎是100%,只有发生早晚的不同与轻重程度的差异而已,并且一般来说年龄越大的病人其动脉硬化的程度也越严重。
其次与老年人易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有关。高血压与心脏病病人经常出现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糖尿病病人易于导致血液粘滞增高,这些都是中风发生的重要因素。
再次与老年人难以避免常见的中风诱因有关。中风虽然以动脉硬化为发病的病理基础,而老年人动脉硬化发生率达100%,但并不是每一个老年人都患中风,这与某些中风诱因有关。例如:嗜烟、饮酒、性情急躁、脑力紧张、大便干结、屏气用力、寒凉刺激、嗜卧少动等,这些因素都是中风发病的常见诱因,都可能引起血流与血液方面发生某些改变,从而诱使中风的发生。
从以上可以知道,老年人之所以容易出现中风,与老年人普遍患有动脉硬化,多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难以避免中风诱因的影响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之中,有的是可以控制的,有的是可以避免的,如果能够在医师的指导下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就能够避免、推迟或减少中风的发生。
2老人中风的表现
老人中风是很危险的事情,但大多数人却不知道如何判断老人是否有中风的危险。下面是厦门武警警备区医院院长吴贵勋一些经验总结,发出来供大家了解。
握住别人的手,怎么也放不开。
高血压的人,如果在和别人握手之后,很难放手,这是典型的强握症表现。它是大脑额叶缺血所致,为中风的一种先兆。
一天到晚睡觉,一点精神气都没有。
患缺血性脑血栓病者,80%发病前5~10天会出现哈欠连连的现象。另外,嗜睡往往在中风发生前的6个月或者1年就出现了,轻者饭后困顿、不睡不行,重者昼夜嗜睡,全天24小时睡个不停。
这个时候如果能针对血脂、血黏度、血压等方面进行调理,有可能避免中风发生。
舌头出现疼痛。
舌头如果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疼痛,多是微血管的炎症反应所致,与血粘度增加有密切关系。
喝水总发呛。
这种现象是咽神经受损所致。这种咽喉部位的麻痹,很可能是中风的早期征兆之一。这个时候如果能及时检查脑血管异常,做出防范措施,可以避免中风的发作。
总是闻到别人闻不到的味道
这种现象多表现为闻到臭味,或者其它异常味道。此时,除了患者外,别人闻不到。该现象一天出现好几次。这可能是大脑皮层海马回之处出血或者缺血所致,是中风的先兆。
血压暗示血栓状态
血压突然持续升高到200/120mmHg以上时,是发生脑血栓的前兆;
血压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时,是形成脑血栓的前兆。
高血压病人鼻出血
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一种危险信号。数次大量鼻出血,再加上眼底出血、血尿,这种人可能在半年之内会发生脑血栓。
步态异常
如果老年人的步态突然变化,并伴肢体麻木无力时,则是发生脑血栓的前兆信号。
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可能还伴有眩晕。若1~2天反复出现5次以上眩晕,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一扭头就晕倒
一扭头就感觉到眩晕、头痛,过几分钟之后又恢复正常。这种现象是因为,转头可以引起颈部动脉的扭曲,加重动脉狭窄,造成脑部供血不所致。它也是一种中风的前兆。
3老年人预防中风的方法
老年人,由于年龄的不断加大,自身的免疫力逐年下降,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容易导致中分现象的发生,作为老人和子女本身我们该如何有效地避免中风呢?让我来告诉大家几招老人预防中风的方法吧,希望大家认真的听,相信一定会对您有帮助的。
老人预防中风的方法
中风的人群大多都是因为喝酒而导致的,所以要预防中风的话首先要先把酒给戒了,酒精可以在很短的时间让我们血液里面的血脂浓度迅速升高,阻碍我们血管。让我们的血液不顺畅而中风。
中老年人要多做一些运动,例如跑步、爬山、踏青等运动,多做运动可以促进我们血液的循环,还能帮助我们的肠胃蠕动,这样可以保证畅通的排便,否则便秘用力的话也会导致中风。
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经常跟别人聊天,释放自己的情绪,不要压力情绪导致情绪激动,人一激动就会让血压迅速的飙升,导致中风瘫痪。
注意气候的影响。特别是老年人,在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风,在这种时候更要防备中风的发生。
多吃果蔬多做运动,不易得中风。一个个体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营养摄入和健康地体育运动才能避免中风情况的发生。
4老年人中风需要注意什么
在电视上,总是会看到非常多的老年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出现中风的问题,情节严重者,还会造成突发性的失明,或是复视,口齿不清楚,肢体麻木、无力、活动障碍,半边面部麻木,头晕,站立不稳等。而且发作的时间非常的短暂,一般是不会超过,1小时的,5-20分钟,一般就可以看出的,最长的也不会超过一天24小时!
无论是“小中风”,还是严重的中风,其病因、危险因素和病理改变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小中风”患者尽管症状轻、发作持续时间短,但其脑血管的损害状况并不见得比大中风患者要轻。更为关键的是,“小中风”的复发率很高。也就是说,“小中风”容易“一发再发”,而一旦再次发作,就可能不是“小中风”,而是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大中风”了。“大中风”一旦发生,除少数脑梗死患者在起病4.5小时内可以接受溶栓治疗外,其他任何治疗都只能起到一定的对症、支持作用,疗效非常有限。
特别提醒:与毫无预兆就发生严重中风的病人相比,“小中风”患者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获得了一次“亡羊补牢”的机会。临床上,不少老年人在出现疑似“小中风”症状时,常因为“不想给家里人添麻烦”、“晚上去医院不方便”,或者自认为“睡一觉就会好”,而没有及时去医院就诊,白白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把“小中风”拖成了半边肢体完全瘫痪的“大中风”。在此提醒广大中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抽烟、饮酒者,一旦出现突发半边肢体麻木、无力,一眼失明或复视,口齿不清,走路不稳,头晕,一过性意识丧失等症状,一定要立即去医院就诊。
由于在生活中,很多老年人,都觉得自己的老了,有时在走路,吃饭或打麻将时,突发半边肢体麻木、活动不灵便,或出现头晕、站立不稳等,经过休息后,都会好,就都不会去重视这个问题。老人们为了不给自己的子女带来麻烦,都不会和自己的孩子说!所以在这里我建议各位老人,只要一发现不舒服,请及时和家人说明,以免病情严重,小钱不出,要出大钱啊!
5老年人中风后运动康复如何做
中风又称脑卒中,医学上叫做脑血管意外,它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之一。中风有不同的类型,在老年人中主要为脑出血和脑血栓两种类型。中风病人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以偏瘫最为多见。大家是否知道在生活中如何进行中风老人的康复运动呢?
脑出血的主要症状为突然神志昏迷,一侧肢体瘫痪。脑血栓的发病比较缓慢,主要症状为一侧肢体瘫痪和不能讲话,大多数神志不丧失。根据出血及血栓发生的部位不同,每个病人还有不同的症状。
在中风病人的恢复期及早进行体育疗法,对病人的康复十分重要。它可以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防止或减轻肢体的畸形和挛缩;同时可改善全身状况。
当中风患者的病情稍稳定后,就可进行瘫痪肢体的被动活动,关节活动的幅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一旦发现瘫痪肢体有微弱动作,就应鼓励病人作主动运动,进而练习在床上坐起和坐在椅子上。
待病人能够离床下地,即可开始实行恢复期的体育康复治疗,着重训练行走能力,并努力恢复上肢的功能。今介绍一套分阶段的练习方法如下。
第一阶段,练习的目标是初步恢复独立步行的能力
1.分腿站立(扶桌椅或不用扶)。身体轮流摆向左侧和右侧,使体重轮流落在两腿上,注意训练患褪负起身怀全部或大部分重量(腿伸直,脚掌子放):重复10—20次。
2.扶持站立,患腿向前后踢动,①患腿轻轻提起离地,伸膝向前踢出,足保持背屈位;②还原;患腿屈膝向后踢出,足保持踪屈位;①复原。重复8—10次:
3.扶持站立,原地踏步10—20次。注意患腿提起,尽量不要让髋关节外展外旋。
4.在扶持下向侧方步行。先向健侧方向移动5步,冉向患侧方向移动5步,回到原来位置。重复2—10次。
5.在他人扶持下向前方步行,距离逐渐增力口:
6.浊自扶平行杆向前步行。
7,独自扶三足拐步行。
8.独自扶手杖步行。
9.独自在室内步行,不用手仗,
在病人已经胜任第一阶段的活动后,就可进行下面的第二阶段的练习(每项练习的次数逐步增加),以进一步恢复独立步行的能力。
1.扶持站立,练习弓箭步。左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弓步,右腿膝关节伸直成箭步,复原。左右交替,
2.扶持站立,两脚分开。蹲下,然后起立。蹲下的幅度逐步增加。
3.扶持站立,原地高抬腿踏步。患腿提起时髋关节不要外展外旋。
4.平地独立步行,步态要正确。
5.扶楼梯扶手上下2级楼梯。
当病人已能较好地完成第二阶段的活动时,就可进行第三阶段的练习,使步行能力恢复或接近正常。练习内容包括高抬腿步行,室内绕圈走,缓慢步行和较快步行相交替,平地远距离步行,扶楼梯扶手上下楼梯等。在各种步行练习时两臂要配合腿的活动,协调地摆动。运动量开始寸要小,以后根据身体情况逐步增加。
在上述训练下肢行走能力的时期内,还应该进行上肢功能训练。鼓励病人积极活动上肢各关节(开始时在健侧上肢帮助下练习)?包括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如上肢前举、上举,后伸、侧平举)、肘关节屈伸活动、前臂旋转活动、腕关节的屈伸和内收外展活动、掌指关节和手指的屈伸活动(如握拳和放开、用拇指端分别接触其他四指端)。当手的功能初步恢复时,要进一步练习精细动作,并配合作业练习如打算盘、砌积木、打结解结等,使手的功能恢复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