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疾病一直都是人见人厌的一种疾病,患上了皮肤疾病人会在精神和肉体上遭受巨大的打击,因此,皮肤病是需要重视起来的,而皮肤疾病当中脂溢性皮炎是比较严重的一种,当中比较轻微的是季节性脂溢性皮炎,这种疾病对于人们的生活影响是非常大的,需要人们高度的重视,那么季节性脂溢性皮炎怎么办?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目录
1脂溢性皮炎患者的饮食事项
专家表示,脂溢性皮炎的饮食是要有根据的,不能说患者想吃什么就吃社么。因为患者在治疗期间营养流失很大,所以在日常中一定要注意合理的营养摄入。患者朋友最好吃低盐的食物,应用皮质激素或有肾脏损害的患者易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故要低盐饮食。脂溢性皮炎患者由于肾损害常常导致蛋白质流失,会引起低蛋白血症,因此必须补充足够的优质蛋白,可多饮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蛋、瘦肉、鱼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尽量少食用或者不食用具有增强光敏感作用的食物,如无花果、油菜、紫云英、黄泥螺以及芹菜等。还有磨菇、香菇等蕈类及烟草也会诱发脂溢性皮炎,所以禁止食用。
除以上之外,患者还应少吃脂肪类食物,因为患者在康复期间活动量大大减少,如果还照平常摄入高脂肪量的饮食,则可能会出现消化问题;另外,脂溢性皮炎患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易引起类固醇性糖尿病及柯兴综合征,故要适当控制饭量,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应多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
查看详情>>2季节性脂溢性皮炎怎么办
季节性皮炎症状分为夏季皮炎与冬季皮炎,夏季皮炎多见于30岁以上的年轻人,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30℃以上)作业的人,女性多于男性。皮肤损害主要在四肢的伸侧,特别是小腿前部的皮肤更为多见。皮疹初起表现为针头至粟米粒大小,密集的红斑、丘疹和丘疱疹,常对称分布。
患者自觉瘙痒和灼热感。由于剧烈的搔抓,常引起抓痕、血痂和色素沉着。季节性皮炎症状的病情轻重和气温湿度有密切关系。
气温越高、湿度越大,持续天数越长,病情越严重。当天气变凉后,皮肤损害会很快消退而痊愈。冬季皮炎此种季节性皮炎症状主要见于老年人皮肤,特别是小腿、前臂和手部发生以干燥和发裂为突出表现的湿疹样皮炎。病表现为皮肤烦躁,或有少许柔软而细薄鳞屑,皮肤皱纹清楚,局部温度稍低。因反复搔抓可出现湿疹样皮疹,以丘疹为主,水疱、糜烂或渗出较少。
3患上脂溢性皮炎的原因
?1、遗传倾向性及家族发病聚集性。经大量研究表明,脂溢性皮炎有遗传倾向性及家族发病聚集性。当家庭中某一成员患脂溢性皮炎,则其他成员的发病率增加,有5%-12%的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发病;同卵双生同胞的脂溢性皮炎发病一致率为25%-70%,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子的1%-3%;某些人种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人种,如黑种人的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的3倍。
?2、雌激素的作用。脂溢性皮炎好发于中青年女性,育龄期女性的发病率比同龄男性高9-13倍,但青春期前和绝经期后女性患病率低,仅略高于男性。正值育龄期的中青年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远高于一般人群。通过大量的研究证实,雌激素对脂溢性皮炎的发病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抑制细胞免疫和增加自身抗体的形成。
??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在脂溢性皮炎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约40%的病人暴露于阳光或紫外线中,可见面部蝶形红斑加重,或出现新的皮损,或使全身症状加重,这种现象称为光敏感。磺胺类、四环素等药物因为能诱发光敏感,所以会增强紫外线的效应。含有补骨脂素的食物,如芹菜、无花果等具有增强脂溢性皮炎病人光敏感的潜在作用。
?4、病毒感染。脂溢性皮炎发病与病毒感染有关。在脂溢性皮炎病人的肝、脾及白细胞组织中提取出C型病毒抗原,并在肾小球、血管内皮和皮肤损害部位发现类似包涵体成分,但至今尚未从脂溢性皮炎病人组织中分离出C型病毒。
查看详情>>4脂溢性皮炎护理
专业护理
1、生活中要注意调节饮食,多吃蔬菜,限制多脂、多糖饮食,忌食辛辣、酒等刺激性食物,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及局部搔抓,生活有规律,保持足够睡眠。
2、药物内服治疗。可用维生素B6、B2或复合维生素B,烟酰胺等。瘙痒剧烈可用止痒镇静剂如抗组胺药,炎症明显或继发感染可用抗生素如四环素或红霉素。
3、外用疗法以去脂、杀菌、消炎、止痒为治疗原则,常用的药物有脂平消、脂溢康、硫磺、雷锁辛、煤焦油、水杨酸、硫化硒、咪唑类等,可按不同部位不同发病情况选用不同剂型。
日常护理
1、注意饮食:因脂溢性皮炎的发生与消化功能失常,以及食糖类、脂肪类食物过多有关,因此,患者应禁止饮酒,少食辛辣、鱼虾海鲜、牛羊肉、狗驴肉等刺激性及油腻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
2、每晚用温水涂少量硫磺香皂或硼酸皂洗脸。清除面部油腻,清洁皮肤。
3、需耐心坚持治疗,不要滥用药物,特别是激素类药物。
5脂溢性皮炎诊断鉴别
诊断
脂溢性皮炎临床上变化多端,有的进展缓慢,反复发作,有的可局限于头部,有的分布于其他部位或全身,由于瘙痒,搔抓可造成红皮病,毛囊炎,疖肿,淋巴结炎等,亦有处理不当而引起接触性皮炎或湿疹样变。
在皮脂溢出区出现油腻鳞屑性黄红色斑片,边界清楚,自觉瘙痒,慢性经过,诊断较易。
中医病机及辨证:中医认为该病为先天禀赋异常或过食膏粱厚味,湿热内蕴,兼感风邪,郁于肌肤,湿热上蒸(油性脂溢)所致,或饮食不节,导致气血亏少,血虚而燥,肌肤失养(干性脂溢)而成。
鉴别诊断
1、头面部银屑病损害分散成片状,境界分明,鳞屑很厚,触之高低不平,头发不脱落,短发聚集而成束状,重者损害可连成大片,扩展至前发际处,侵及前额数厘米,刮去鳞屑有薄膜现象(即将鳞屑刮除,其下为一红色发亮的薄膜)及出血现象(即轻刮薄膜可出现散在小出血点),薄膜现象和出血现象是银屑病损害的重要特征。
2、玫瑰糠疹好发于颈,躯干,四肢近端,呈椭圆形斑疹,中央略带黄色,边缘微高隆起,呈淡红色,上附白色糠秕样鳞屑,初起为单个损害,称为母斑;母斑渐大,直径可达2~5cm或更大,有时可有2~3个母斑同时出现,1~2月后陆续出现较小的红斑,发生于躯干处,皮疹长轴与皮纹一致,一般4~6周可自行消退,不复发。
3、体癣损害边缘隆起而狭窄,境界清楚,有中央痊愈向周围扩展的环状损害,瘙痒明显,患者往往有手足甲癣的病史。
4、红斑性天疱疮主要分布于面,颈,胸背正中部,开始在面部有对称形红斑,上覆鳞屑及结痂,颈后及胸背部红斑基础上有水疱出现,破裂后形成痂皮,尼氏征阳性,(即在疱顶施加压力,即可见疱液向周围表皮内渗透;牵拉疱壁之残壁,引起周围表皮进一步剥脱;更为重要的是外观正常的皮肤也一擦即破)。
5、酒渣样皮炎不累及头皮部位,眉毛及鼻唇沟不是好发部位,多有长期外涂激素制剂的用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