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脸上有红斑是过敏吗?新生儿脸上出现红斑,其实是一个很常见的新生儿现象,家长在生活中应该要注意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另外,新生儿身体抵抗力比较差,多发疾病,家长都应该要懂得怎么做好这方面的护理工作,脸上有红斑是过敏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目录
1宝宝有一顶帽子叫摇篮帽
什么是“摇篮帽”?
“摇篮帽”又称“乳痂”,医学上又称为脂溢性皮炎,是宝宝1种常见的皮肤问题,通常在宝宝出生的几个月里发展,主要表现为头皮上出现鳞片状或片状的淡黄色油腻斑块。通常对头皮有影响,但有时也会影响宝宝的面部或腹股沟处。
“摇篮帽”的原因是什么?
目前确切的病因还不清楚,可能是由于宝宝在目前子宫内时,受到母亲激素的刺激,使皮脂腺过多分泌,并产生过多的皮脂腺油性物质,并且有凋亡的皮肤细胞帖在头皮上,就形成了”摇篮帽“。
家族中有”湿疹史“的宝宝更容易出现”摇篮帽“
尽管”摇篮帽“看上去不好看,但通常对宝宝无任何危害,也不会引起宝宝疼痛,通常会自行好转,一般仅持续几个月的时间,在宝宝1岁前大多会自行消失。
家长需要做什么?
如宝宝斑块不多,宝宝又无抓搔,家长也能接受这种皮疹(不觉得难看),那就不需要处理,耐心等待即可。
家长也可以尝试用一些植物油(比如橄榄油)或凡士林涂抹在斑块局部,使”乳痂“软化,涂抹数小时或干脆等一夜后就可用软毛的牙刷或刷子轻轻的刷掉头皮上的软化的“乳痂”。也可以尝试用一些宝宝的洗发水给宝宝洗头,以预防乳痂的再形成。
但要记住,千万不要强行的把“乳痂”揭掉,因有可能导致局部出血及宝宝疼痛。
什么情况下需要带宝宝看医生?
家长如果尝试上述方法后没有缓解,或宝宝身体的其它部位也出现“乳痂”,那就带宝宝看一下医生。
医生一般做什么检查,如何治疗?
一般不需要做什么检查,医生根据典型的斑块就可以诊断,有时医生会建议给宝宝用一些抗真菌的洗发水,如身体其它部位也出现脂溢性皮炎,医生会开一些激素的药膏就行治疗。
可能的并发症有哪些?
“乳痂‘多会自行好转,不会合并其它问题。
2婴儿脸上有红斑是过敏吗
新生儿脸上有小红点、小红斑,一般称为新生儿红斑。新生儿红斑是一种新生儿常见的现象,又叫新生儿过敏性红斑,以前叫新生儿中毒性红斑,发生率在30%~70%之间。多见于足月新生儿,早产儿比较少见。
新生儿通过乳汁吸收了某些致敏源,或来自母体的内分泌激素导致新生儿红斑的发生;二是新生儿皮肤娇嫩,皮下血管丰富,角质层发育不成熟,当宝宝从羊水浸泡的子宫来到干燥的环境,受到外界的刺激,皮肤可能会出现红斑。
对于这两种解释,不少人认为兼而有之。爸爸妈妈可将新生儿红斑看作是一种新生儿的生理现象,临床也证实大多数新生儿红斑无需特殊治疗。
当新生儿脸上有红斑后,家长要作好以下几件事:
1、家长要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要检查给孩子穿的衣物是否柔软、舒适和刺激性小。
2、检查包被是否过多,如果包被太多的话,会引起新生儿皮肤血管扩张,容易发生红斑。
3解决宝宝红屁股谨记4字诀
什么是新生儿红臀?
“你的宝贝有红屁股吗” ? 别发呆,这说的就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红臀。顾名思义,就是臀部皮肤发红,症状轻的仅表现为表皮微红、表面干燥;严重的会有明显的皮肤糜烂,有渗出液,还可能伴有红色丘疹、水疱。除臀部外,兜尿布的其他部位,像会阴部、下腹部、大腿等处也容易发生类似症状。
为什么会发生红臀现象?
长时间接触浸湿的尿布是红臀的根本原因,所以红臀也被称为尿布疹。另外,不同个体的易感性不同,红臀的发生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部分宝宝可能合并局部真菌感染,可加重红臀症状。
如何预防红臀?
保持皮肤干爽清洁是预防和治疗红臀的关键。具体措施包括:
1)要选用清洁细软、吸水性强的尿布,可为纯棉布,或一次性尿片。
2)尽可能在尿湿后立刻更换尿布;每次大小便后,应用温水洗净屁股,擦干后可涂上5%鞣酸软膏,可以起预防红臀作用。
3)注意尿布的清洁卫生,必须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合格一次性尿片。若重复使用布尿片,应及时将尿布用肥皂清洗并用开水烫洗,冲洗净肥皂后,在太阳下晒干后再用;在阴雨天,可用熨斗烫干,这样可避免病菌感染。
得了红臀怎么办?
已发生红臀的新生儿,千万不要用肥皂水洗屁股。如果皮肤局部已经有渗出时可以湿敷,干后涂上含有0.5%新霉素的炉甘石搽剂或0.5%新霉素氧化锌糊剂。
案例BOX:宝宝老是有红屁股现象,我们有时给他用纸尿布,有时用布尿布,尿布换得很勤,可为什么还有红屁股现象,应该怎么护理呢?(佳佳?宝宝?1个月)
比较下来,虽然十大问题都很令新生父母头疼,但经过专家讲解,各种问题并不都像我们想象得那么恐怖。只要我们弄清楚了各种问题的处理技巧,宝宝会在我们的温柔敏感的关爱下健康成长。
解决宝宝红臀的4字诀
面对宝宝问题的4字诀,帮助爸爸妈妈行走江湖:
1 松――放松心情,绝大多数的宝宝都很健康,不要为了一点事情就草木皆兵。
2 细――细心观察宝宝的身体表现,可以更快的了解到宝宝的需要和问题的症结。
3 广――不要闷在家里这个信息圈子,多看看科学的育儿杂志,从好的渠道获得准确的知识。
4 忍――因为是新手,所以面对的都是一些措手不及的事情,多准备一些忍耐心能帮助我们成功。
4三岁前宝宝听到词汇越多智商越高
3岁前孩子听到的词汇越多越好吗?“孩子在3岁前听到父母或照看者说话越多,学习能力越强。”这是真的吗?唠叨爸爸&啰嗦妈妈真能对宝宝起到这种益智功效?母婴专家指出,3岁前孩子听到的词汇越多 智商越高。
针对这个问题,堪萨斯大学对罗德岛州普罗维登斯市中的42个家庭进行了研究,每月记录下每个家庭1小时亲子活动的内容并对其进行分析,这些亲子活动可以包括父母表扬孩子的次数、亲子之间谈话内容是否积极等。
在这些家庭的孩子9岁时,研究人员又调查了他们在学校的表现情况。
这个研究发现,在接受救济金的家庭中,孩子只能听到600个词/时,而在工薪阶层家庭,孩子能听到1200个词/时,如果爸爸妈妈是专业人士,孩子能听到2100个词/时。等到这些宝宝年满3岁,将最好的专业人士家庭宝宝与最差的接受救济金家庭的孩子进行比较,发现接受救济金家庭的孩子会少听3000万个词。经智力测试结果发现,3岁前的孩子从父母或者照顾他们的人口中听到的词汇越多,智商就越高,上学后成绩也就更好。而看电视却没有这种益智功效。
5四个神招数谨防宝宝语言饥饿
四妙招谨防宝宝“语言饥饿”
宝宝通过语言表达内心的想法,感受身边的世界。他们通过语言将直觉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概括思维,通过语言来认识他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语言是帮助宝宝顺利建立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儿童早期语言发展受到阻碍,则将对儿童其他方面的能力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和阻碍。语言的重要性绝不容忽视。
情境再现:
小鹿已经3 岁多了,但是却只会发一些简单的音节,一句完整的句子都不会说。经医生检查,发现小鹿的听力和神经系统都没有什么问题,声带也发育正常,只是词汇量严重缺乏。询问父母平时在家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结果发现,小鹿在家人的宠爱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东西,根本不用说话,只要手一指妈妈就会给她拿到面前。听完小鹿妈妈的介绍,医生说:“孩子身体没什么问题,问题在你们父母这儿。孩子根本没有使用语言的必要,她怎么还能学会说话呢?”
分析:忽视语言交流,“语言饥饿”导致孩子不能开口讲话
孩子说话比较晚,父母往往都从孩子身体上找原因,以为孩子得了什么病,可是却没有想过,其实是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比如小鹿想要什么只要手一指,根本不用说话,父母就会把东西拿到她面前,在这样的家庭中,小鹿不需要学习和使用语言,通过行为就可以达到效果,语言就被忽视了。外加父母和家里的老人将更多的注意力关注在孩子物质生活的保障上,忽视了与孩子的语言交流和沟通,这对孩子语言发展、认知发展等都是严重的损害。
建议:防止孩子“语言饥饿”的方法
锻炼宝宝语言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父母多与宝宝交流,鼓励宝宝使用语言表达,给宝宝创造丰富的社交环境。父母可根据宝宝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活动,最重要的是,不能忽视宝宝的语言发展和需求。
方法一:对于年纪小一些的宝宝,睡前故事是培养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讲睡前故事,爸爸妈妈需要注意,一定要让讲故事的过程变得有趣。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如果能同时调动宝宝的各种感官,如眼睛、耳朵、双手等,就会很好地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刺激智力发育。但切记,睡前故事的内容要慎重选择,最好选择一些轻松、简短的小故事,千万不要选择那些悬疑或情节过于跌宕的故事。这样不仅不能有助于宝宝安静地入睡,反而会让宝宝过于兴奋,或者导致宝宝做恶梦,影响睡眠。
方法二:对于稍微大一些、有一定语言能力的宝宝,爸爸妈妈可以试着让宝宝复述故事。
爸爸妈妈挑选一些简明、好记的小故事,通过生动、丰富的语言及肢体动作,讲述给宝宝听。听完故事后,鼓励宝宝用自己的语言将故事复述出来。如果宝宝语言能力还不够,可以邀请宝宝扮演故事中的某一个角色,然后由爸爸妈妈与宝宝一起完成故事的复述。
方法三:讲述经历过的事情也是很好的方式。
每天晚上,爸爸妈妈可以鼓励宝宝说一说一天经历的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可以和爸爸妈妈分享。同时,爸爸妈妈也可以和宝宝分享自己一天在工作中遇到的有趣的事情。通过亲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仅锻炼了宝宝的语言能力,同时能够有效促进亲子关系。
方法四:对于年龄再大一些的宝宝,爸爸妈妈则可以利用他们的兴趣,锻炼语言能力。
比如猜谜,词语接龙,益智类游戏,角色扮演等等。当然,经久不衰的方法就是富有韵律的儿歌,让宝宝跟着妈妈念儿歌,同时还可以加入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或者在屋子里边走边唱,这些活动都会让宝宝既体会到游戏的快乐又帮助他们发展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