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急性心肌梗死发作以后,想要彻底治愈难度是非常大的,因此日常生活当中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出现非常重要。急性心肌梗死会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一些有着高血压、糖尿病的人群需要特别注意,同时还需要注意预防血栓情况的出现。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一些预防心肌梗塞的办法。
目录
1急性心肌梗死预防指南有哪些
心肌梗死后必须做好二级预防,预防心肌梗死再发。患者应采用合理膳食(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心态平衡。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β阻滞剂,他汀类调脂药及ACEI制剂,控制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定期复查。
对公众及冠心病患者应普及有关心肌梗死知识,预防心肌梗死发生,万一发生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除上述二级预防所述各项内容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过度劳累
尤其避免搬抬过重的物品。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可能诱发心肌梗死。
2.放松精神
愉快生活,对任何事情要能泰然处之。
3.洗澡时要特别注意
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冠心病程度较严重的患者洗澡时,应在他人帮助下进行。
4.气候变化时要当心
在严寒或强冷空气影响下,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所以每遇气候恶劣时,冠心病患者要注意保暖或适当防护。
5.要懂得和识别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并给予及时处理
心肌梗死患者约70%有先兆症状,主要表现为:
(1)既往无心绞痛的患者突然发生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的患者发作突然明显加重,或无诱因自发发作;
(2)心绞痛性质较以往发生改变、时间延长,使用硝酸甘油不易缓解;
(3)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或明显心动过缓或过速;
(4)心绞痛发作时伴气短、呼吸困难;
(5)冠心病患者或老年人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或晕厥等情况时都应想到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上述症状一旦发生,必须认真对待,患者首先应卧床,保持安静,避免精神过度紧张;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喷雾吸入硝酸甘油,若不缓解,5分钟后可再含服一片。心绞痛缓解后去医院就诊。若胸痛20分钟不缓解或严重胸痛伴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晕厥,应呼叫救护车送往医院。
2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1.心理治疗:平时病人精神上要保持舒畅愉快,应消除紧张恐惧心情,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激动。并避免过度劳累及受凉感冒等。因这些因素都可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2.饮食宜清淡:要吃易消化、产气少,含适量维生素的食物如青菜、水果和豆制品等,每天保持必需的热量和营养,少食多餐,避免因过饱而加重心脏负担,忌烟、酒。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和巧克力等,有心功能不全和高血压者应限制钠盐的摄入。同时正确记录出入水量。
3.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一旦发生,首先庆让病人安静平卧或坐着休息,不要再走动,更不要慌忙搬动病人。如给平内舌下含硝酸甘油片不见效而痛未减轻时,应观察病人脉搏是否规律,若有出冷汗、面色苍白和烦躁不安加重的情况,应安慰病人使之镇静,去枕平卧,有血压表的可以测量血压。然后可请卫生站或地段医院医师出诊,初步处理平稳后再转送医院治疗。如病人发生心脏突然停跳,可在其胸骨下段用拳头叩击,进行胸外挤压及人工呼吸。
3急性心肌梗死的家庭抢救措施
家属不要慌乱搬动病人、背负或搀扶病人勉强行走去医院,而应让病人慢慢躺下休息,尽量减少其不必要的体位变动。并立即给予10毫克安定口服,同时呼叫救护车或医生前来抢救。
在等待期间,如病人出现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心跳加快等情况,此时应让病人平卧,足部稍垫高,去掉枕头以改善大脑缺血状况。如病人已昏迷、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家人且不可将其抱起晃动呼叫,而应立即采用拳击心前区使之复跳的急救措施。
若无效,则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直至医生到来。人工呼吸的操作要领:病人仰卧,面部向上,颈后部(不是头后部)垫一软枕,使其头尽量后仰。挽救者位于病人头旁,一手捏紧病人鼻子,以防止空气从鼻孔漏掉。同时用口对着病人的口吹气,在病人胸壁扩张后,即停止吹气,让病人胸壁自行回缩,呼出空气。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约12次。吹气要快而有力。此时要密切注意病人的胸部,如胸部有活动后,立即停止吹气。并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让其呼出空气。
4急性心肌梗塞的病因
一、恶性肿瘤发生心肌梗死的原因可分为2个方面
1.与肿瘤本身的发生,发展有关如嗜铬细胞瘤分泌太量儿茶酚胺,CTCI。作甩于肾上腺素能受体引起以心血管系统为主的病变。CTCL心肌病变是CTCL_对心肌的直接毒性作用,并可间接收缩冠状动脉而影响心脏。对心肌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心脏中间碘苯胍(MIBG)的蓄积。心肌呈心肌炎改变,包括心肌肥厚、水肿、增粗、退行性变、出血及炎症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等。此外,还有高白细胞白血病,大量原始细胞、幼稚细胞阻滞、填塞小血管;白血病细胞浸润心肌小血管,引起组织水肿、出血,可致小动脉痉挛;急性白血瘸幼稚细胞胞浆颗粒中富含大量促凝物质,化疗药物杀伤大量的臼血病细胞。使细胞大量溶解,释放多种促凝物质,使血循环内凝血活性增高,处于高凝状态。再如,浆细胞病所致高黏滞血症影响冠脉供血,堵塞冠脉,诱发心肌梗死。
2.与恶性肿瘤治疗相关的心肌梗死。例如,胸部肿瘤的外科手术及肺癌、食道癌根治术可诱发心肌梗死的发生。放射线直接损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斑块破裂;大剂量放疗引起心脏小血管广泛损伤,导致心肌组织供血不足,加之放疗对心肌的直接损伤,出现心肌急性坏死;放疗还可以直接造成心脏损伤。放疗后可以增加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尤其在有其他危险因子存在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则明显增加。据报道,放疗引起的冠状动脉粥样病变多发生在左主干和右冠状动脉近端。平均照射剂量为41.7 Gy,动脉粥样硬化平均出现在放疗后16年。化疗药物直接损伤心肌血管,血管内皮胶原暴露,致血小板聚集、管腔内血栓形成,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诱发心肌梗死。
二、心肌梗死发生的常见诱发因素
凡是各种能增加心肌耗氧量或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的体力或精神因素,都可能使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诱因如下。
1.过度劳动 做不能胜任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的体育活动、连续紧张的劳累等,都可使心脏的负担明显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短时间内缺血。缺血、缺氧又可引起动脉痉挛,反过来加重心肌缺氧,严重时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2.激动 有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的。
3.暴饮暴食 不少心肌梗死病例常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4.寒冷刺激 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这就是医生总要叮嘱冠心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的原因,也是冬春寒冷季节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5.便秘 便秘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但其危害性却没得到足够的重视。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所以,造一问题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要保持大便通畅。
三、发病机制
由于上述病因造成冠状动脉狭窄和供血不足,且相应的侧枝循环尚未能建立,此时一旦出现冠状动脉闭塞,血流完全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急性心肌梗塞。
导致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的原因,95%是由于冠状动脉管腔内的血栓形成,少数为持续的冠状动脉痉挛。一段时间内对血栓形成是导致冠状动脉闭塞的原因或是其结果存在着争议,溶栓治疗的成功为前者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血栓多发生在严重冠状动脉狭窄处,在血栓形成之前,先有不同程度的斑块破裂,暴露内膜下的胶原,引起局部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启动了血栓形成和冠脉痉挛。多数血栓形态是分层结构,证明血栓是由多次反复成积而成。斑块破裂引起的快速形成的血栓是否发展为完全闭塞冠状动脉,取决于斑块破裂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内源性溶栓效果之间的力量竞争。如原有狭窄超过75%,常发生完全闭塞,如狭窄小于75%,仅3%发生完全闭塞。
冠状动脉闭塞最常累及左冠状动脉的前降支,引起左心室前壁、心尖部、下侧壁、前间隔和二尖瓣前乳头肌梗塞。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闭塞引起左室侧壁梗塞,若冠状动脉解剖为左冠优势型,则回旋支闭塞还可以引起左室下壁、正后壁及室间隔后部梗塞。右冠状动脉闭塞引起左室下壁、正后壁及室间膈后部梗塞。若闭塞位于右冠近端第一右室分支前,则伴发右心室梗塞。窦房结动脉及房室结动脉大多数起源于右冠状动脉,少数起源于左冠回旋支,其血流受阻时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等。单纯右心室梗塞及左、右心房梗塞少见。
心肌梗塞常从心窒壁的心内膜下和中层开始,向外层心肌发展。梗塞累及心室壁的全层或大部分者,称为透壁性心肌梗塞。如梗塞仅累及心室壁内层,不到室壁厚度的一半,称为心内膜下心肌梗塞。近年有人提出急性心肌梗塞的病理改变有四种类型:真正的心内膜下心肌梗塞;非透壁性,或称心外膜下心肌梗塞(梗塞超过室壁厚度的1/3,但未贯穿全层);混合性心肌梗塞(在非透壁性心肌梗塞的基础上有局部小范围透壁梗塞);透壁性心肌梗塞(梗塞贯穿心肌全层)。
梗塞发生后,心肌坏死通常于4~6小时内完成,梗塞灶完全愈合需5~8周,并形成瘢疤。瘢疤广泛者,由于其弹性较差,可在心腔内压力的作用下局部向外膨出形成室壁瘤。严重的透壁性心肌梗塞可引起心肌破裂,包括心室游离壁破裂、室间隔穿孔或乳头肌断裂。
急性心肌梗塞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左心室功能障碍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严重者在临床上可引起明显的心力衰竭及休克。
四、病理生理
冠状动脉闭塞20~30分钟后,受其供血的心肌即因严重缺血而发生坏死,此称为急性心肌梗死。大块的心肌梗死累及心室壁垒层,称为透壁性心肌梗死;如仅累及心室壁内层,不到心室壁厚度的一半,称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在心腔内压力的作用下,坏死的心壁向外膨出,可产生心肌破裂,或逐渐形成室壁膨胀瘤。坏死组织在1~2周后开始吸收并逐渐纤维化,6~8周形成瘢痕而愈合,称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病理生理的改变与梗死的部位、程度和范围密切相关,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障碍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包括心肌收缩力减弱、顺应性减低、心肌收缩不协调、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心排血量下降、血压下降、心律增快或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可导致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
5急性心肌梗死如何诊断
急性心肌梗塞时,典型的临床症状并不难识别,大多表现为显著的心前区成胸骨后疼痛,疼痛多表现为绞窄式、紧缩样、压迫感,伴有恶心、呕吐等,持续时间长,一般均超过15分钟,含化硝酸甘油休息均不能缓解,如果又有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尤其要警惕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
中老年人的急性心肌梗塞症状多不典型,无疼痛或疼痛不剧烈的患者,应注意下列情况:凡40岁以上的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大汗淋漓、脉搏弱、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时,应考虑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高龄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端坐呼吸、咯粉红色泡沫痰或咯血等心力衰竭表现,或者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而无其它原因可查者,也应考虑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高血压病患者突然血压显著下降,尤其同时伴有心力衰竭者,也应想到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
对疑似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要及时做心电图检查,并注意追随观察和对比如果能作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沉、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等检查,对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塞更为有益。
温馨提示:
少食多餐,以清淡,容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为主,多吃新鲜蔬菜,瓜果,瘦肉,鱼类,豆制品等。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