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喜欢在宝宝的辅食里面添加辅食,营养学家表示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有的宝宝却不适合吃蛋黄,甚至会导致过敏,一些家长在孩子蛋黄过敏的初期没有发现,导致情况加重,使宝宝身体承受很多痛苦,那么,宝宝蛋黄过敏都有些什么反应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给宝宝垫纸尿裤正确的方法
·有的妈妈怕纸尿裤被宝宝蹭掉,总喜欢紧紧包裹住宝宝的小屁股。殊不知,这样不但会勒坏宝宝的双腿,限制下肢活动,令宝宝感到不舒服,还会降低纸尿裤的透气性能。宝宝皮肤娇嫩,包裹太紧会摩擦宝宝大腿内侧,造成皮肤破损感染,女宝宝还会引起外阴炎和尿道炎。
·当纸尿裤变得沉甸甸了的时候,证明里面已经达到饱和,妈妈应及时给宝宝更换新的纸尿裤,以免尿液散发出来的热量和有害物质刺激宝宝皮肤。
·纸尿裤用到七、八个月大的时候,可以定时给宝宝把尿了。既可以让宝宝的屁股通通风,透透气,又可以训练摆脱纸尿裤。
·宝宝睡觉的时候,妈妈多给宝宝翻翻身,不要长时间采用同一睡姿,尤其不要长时间仰卧,这样身体会长时间直接压着纸尿裤,导致宝宝臀部和背部体温过高,汗水、尿液所产生的湿气和热气会导致宝宝皮肤产生尿布疹。
·有的妈妈为了减少纸尿裤的更换次数,喜欢在纸尿裤上垫一层一次性的尿布湿,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尿布湿的表层大多采用的是塑料薄膜,透气性能非常差,极容易引起尿布疹。
2宝宝吃蛋黄过敏什么反应呢
一:宝宝吃鸡蛋过敏的症状
鸡蛋、牛奶都属于大分子蛋白,容易引起过敏,所以宝宝添加鸡蛋类辅食一定要注意预防宝宝过敏,如果宝宝是过敏体质,妈妈就更加要注意了。吃鸡蛋过敏的话,一般的表现是嘴角红,或者身上起疹子或红块这类,有的宝宝吃了不适应的话,也可能出现消化不良,出现拉肚子的情况,添加鸡蛋的话,最好是从蛋黄加起,先吃四分之一个蛋黄,观察宝宝适应了再加多一点,蛋清容易引起过敏,建议一岁以后再吃蛋清。
二:如何预防宝宝蛋黄过敏
从少量逐渐增量: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的婴儿,到5个月时就应该添加蛋黄以补充体内铁的需求.但开始添加时不要把一个蛋黄都喂完,最好是从每天4分之一个蛋黄开始,观察几天,如果没有消化不良等反应,可继续增量,增至2分之一个,然后一个。蛋白等孩子到一岁以后再喂。
3入夏谨防毒虫蛰伤宝宝
入夏,谨防毒虫蛰伤宝宝
毒虫1号:刺毛虫 俗称“八角毛”或“洋辣子”,生活在各种树木、草地上。刺毛虫爬到宝宝皮肤上,其毒汁进入皮肤,会引起皮肤损害。 伤处表现 受害部位皮肤发出大量黄豆大红色疹子,疹子中间有针头大水疱,患处皮肤有瘙痒、刺痛、灼热感,这就是“刺毛虫皮炎”。 急救措施 妈妈迅速用橡皮膏粘去患处的毒毛,然后涂搽炉甘石洗剂。
毒虫2号:隐翅虫 亦称翘屁股,常出没于山林中、居家环境、矮树林;夏天的傍晚,尤其是灯光下最多。 伤处表现 皮肤被隐翅虫爬过处奇痒难忍,其毒液还会使皮肤起泡、溃烂、流水。 急救措施 当隐翅虫落到宝宝身上时,妈妈千万不能用手去拍打,应将其弹开或用嘴吹开、用扇子扇开。另外,傍晚带宝宝外出时,不要让宝宝穿颜色鲜艳的衣服。
蜜蜂、黄蜂 雌蜂腹部有分泌蜂毒的毒腺,毒刺还会发生折断而留在皮肤内。 伤处表现 蜂螫伤多见于面部、颈部或手背等暴露部位,小宝宝皮肤被蜂
螫伤后,局部会红肿得很厉害,中央常有一个由毒刺刺入而形成的针尖大暗红色出血点,小宝宝会有烧灼痛和刺痒。 急救措施 小宝宝皮肤如果被蜂螫伤后,妈妈要检查有无毒刺埋在皮肤里面,如果有毒刺埋在皮肤里面,可用镊子将毒刺拔出;或者用酒精消毒皮肤后,用消毒过的针头将毒刺挑出,然后外搽10%氨水或者10%碳酸氢钠溶液(俗称小苏打溶液)。
蜈蚣 俗称“百脚虫”,喜欢躲藏在阴暗潮湿的墙角、砖缝或者水沟等处。 伤处表现 毒爪刺入人体皮肤时放出毒汁,使局部皮肤发生红肿,毒爪刺入处有两个暗红色点,小宝宝会感到烧灼痛和刺痒,患处附近的淋巴结发生肿大。 急救措施 被蜈蚣螫伤后的治疗方法与蜂螫伤相似,但蜈蚣的毒爪不会断落在皮肤内。
贴心小贴士:如何避免毒虫伤害 ·尽量避免宝宝在潮湿的地方玩。当宝宝进行室外活动时,妈妈一定注意保护,在树底下不要呆太久。 ·宝宝的衣服、毛巾毯等,尽量不要晾晒在室外,尤其不能晾晒在树底下。 ·宝宝皮肤被昆虫螫伤,除了局部皮肤反应外,如果还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中毒症状,比如:烦躁不安、精神萎靡等,就要及时到医院的皮肤科就诊,切不要仍然呆在家里而延误病情。
4抱宝宝的最好方法是怎样的
抱孩子的姿势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和抵抗力有很大影响。用左手抱婴儿是最好的姿势。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婴儿离开母体,呱呱坠地,便生活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这时非常需要母亲的温暖和爱抚。所以婴儿生下来24小时就应睡在母亲的怀抱中,以加强母婴之间肉体和精神上的接触。
同时,还因为父母亲的心音对婴儿的健康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父母的应该用左手抱着婴儿,紧贴在左胸,孩子便能清楚地倾听父母有节奏的心音。这样做可以促使婴儿产生一种安全适应感,减轻不安和烦躁,所以婴儿哭闹就很少发生,对婴儿的身心发育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婴儿的体重增长也快,发育较迅速。
还需指出,不少年轻的父母抱婴儿总喜欢摇摇晃晃,以为这样做婴儿更容易入睡,其实这样做对婴儿十分有害,容易造成“婴儿震荡综合症”,所以,抱婴儿时千万不要摇晃,更绝对禁止将婴儿抛向空中,或抓住婴儿双手双脚使劲摇晃。
由此可见,经常抱婴儿,正确地抱孩子,是何等重要。当然任何事情都不能绝对,有些母亲过度溺爱孩子,总把孩子抱在手上,不让他们独立自主地活动,这是十分有害的,它往往会使孩子过度依赖父母,限制了孩子独立性的发展。总之,对于孩子,该抱就抱,不该抱就不抱,这要凭家长的理智判断。
5宝宝哭闹时不要急于将其抱起
许多父母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当孩子嚎啕大哭时,有人会严肃地“告诫”你,这个时候不要去抱小孩,因为会养成孩子依赖的习惯。此时心中难免挣扎,看着哭得面红耳赤的宝贝,到底是去抱抱他、安抚一下他不安的情绪,还是不理会他呢?
据医师分析,1岁以前孩子的哭是一种运动,而且他们需要父母来满足生理需求,并快速做出反应才能建立信任感与安全感,所以,这个年龄的孩子可以多抱一抱,以满足他的生理需求。
等孩子过了1岁之后,当他渐渐会说话、会表达时,就要问清楚哭闹的原因,坚守应有的尺度,这样才不会让孩子把哭闹作为要挟大人的“武器”。
宝宝哭闹的时候不要急于将其抱起来,这样会让宝宝养成一种依赖的习惯。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句话是针对于婴儿时期以后的宝宝而言的,对于出生不到一年的小宝宝来说,他们的内心本身就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适当的拥抱可以让他们获得一种安全感,对其心理成长是有益的。而当宝宝到了婴儿期以后,家长们就要注意了,此时宝宝再出现哭闹的现象,一定要弄清楚原因,是否满足宝宝的需求要根据其合理程度而决定,坚守原则和底线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