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健康百科 >正文

新生儿吐奶有痰怎么办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越来越多的年轻妈妈们,对于照顾孩子方面大家的知识非常的缺乏,特别是新生儿出生之后,对于外界环境的不适应,加上孩子的肠胃还没有发育完善,就会造成出现新生儿吐奶的现象,而且有的呢,则是会出现新生儿吐奶痰。新生儿吐奶有痰怎么办?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目录 怎样防止新生儿吐奶 新生儿吐奶有痰怎么办 新生儿吐奶的原因 新生儿吐奶如何护理 新生儿吐奶正常吗

1怎样防止新生儿吐奶

  1、选择适合大小的奶嘴

  奶嘴孔如果过小,孩子就要用力吸吮,从而导致空气与奶汁被一起吸了进去,也容易引起吐奶;但如果奶嘴孔过大,孩子吸吮时就容易被呛着而引起剧烈的咳嗽。所以,在选择奶嘴时,我们要考虑到奶嘴孔大小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2、把握正确的喂奶姿势

  新手妈妈们给宝宝喂奶时,一定要把宝宝抱在怀里, 让宝宝的身体与水平线处于45°角左右的倾斜状态,胃里的奶液就会很自然地流入小肠, 这样就会大大减少吐奶的概率。妈妈们千万不要图省事,让宝宝平躺在床上吃奶,这可是预防宝宝吐奶的大忌哦。

  3、喂奶时不要太急

  注意不要让宝宝吃的太急,如果奶胀、喷射出来,会让孩子感到不舒服。

  4、帮助宝宝拍背、打嗝

  给宝宝喂完奶后,把宝宝竖直抱起靠在肩上,轻拍宝宝后背,让宝宝通过打嗝排出吃奶时吸进胃里的空气,一般轻拍5分钟左右就可以了。这可是防止宝宝吐奶的最好办法哦。

  5、掌握好每次的喂奶量

  为了防止宝宝吐奶,妈妈们还可以采取“少量多次”的办法,就是每次喂奶量要减少到平时的一半左右,不过喂奶次数可以适当增加。

  6、宝宝吃完奶不宜马上仰卧

  喂奶后,最好把宝宝竖抱在身上20 ~ 30 分钟, 不要急着把宝宝平放在床上。把宝宝放在床上时,先让宝宝侧卧一会儿,然后再改为仰卧。

2新生儿吐奶有痰怎么办

  拍背法

  可在小儿痰咳不出来时应急使用,帮助排痰。

  具体操作是:在患儿咳嗽的间隙,让患儿侧卧或抱起侧卧。家长一手五指稍屈,握成空手拳,轻轻地拍打患儿背部。拍左侧向左侧卧,两侧交替进行。拍击的力量不宜过大,要从上而下,由外向内,依次进行。每侧至少拍3-5分钟,每日拍2-3次。拍背法不仅能促使患儿肺部和支气管内的痰液松动,向大气管引流并排出,而且可促进心脏和肺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支气管炎症的吸收,使疾病能早期痊愈。

  饮水法

  让患儿多饮水,尤其是23度左右的凉开水,对咽喉部有良好的湿润和物理治疗作用,有利于局部炎症的消除。咳嗽发势的患儿,常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可加重呼吸道炎症和分泌物稠度,使之不易咳出。多饮凉开水能使黏稠的分泌物得以稀释,容易被咳出,利于止咳和祛痰。同时,凉开水还能改善血液循环,使机体代谢所你生的废物或毒素迅速从尿中排出,从而减轻其对呼吸道的刺激。

  蒸气法

  将沸水倒入一大口罐或茶杯中,抱起孩子,使其口鼻对着升起的水蒸气并吸放,可使痰液变稀利于咳出,还可减轻气管与支气管黏膜的充血和水肿,减少咳嗽。但千万要小心烫伤,避免发生意外。

  药物法

  不要随便服用止咳药,以免抑制咳嗽中枢不利于排痰。痰少黏稠不易咳出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用氯化铵、桔梗、远志等祛痰药;痰多黏膜难咳出者,用必咳平、痰易净、α-糜蛋白酶等;痰白黏者,宜用半夏露、杏仁止咳糖浆、有条件时应用超声雾化吸入。中药川贝炖雪梨,也有利于化痰止咳,可取梨1个,将头部切下作盖,挖出核心,放放冰糖10克、川贝末6克,盖上梨头部,放碗内上火蒸熟,食梨饮汁。

3新生儿吐奶的原因

  第一、生理性胃部解剖位置决定

  因为新生儿的胃是水平的,并且通俗的讲胃的入口处比较松弛,并且胃容量小,所以容易溢乳。

  婴儿的胃并非与幼儿以及成人那样下垂,像一个皮水壶一样。而是呈水平位。这样就会令孩子的胃容量变小,食物储存功能小,食物也就容易返回到贲门处。由于上述种种因素的存在,即使在正常情况下,因进食过多,吃奶后立即平卧,乳汁也容易冲开贲门,经食管返至口腔,造成吐奶。

  此外,新生儿的喉头位置相对来说要比成人的高,再加上他们含乳的姿势还没有熟练掌握,从而导致吃奶时空气容易与奶汁一起吸入胃部,所以当孩子打嗝或身体晃动时,吃进去的奶也就比较容易被吐出来了。

  婴儿的消化道功能在3个月以后逐渐发育成熟,所以3个月前的宝宝容易出现吐奶现象,特别是新生儿时期,3个月后这种吐奶的现象就会不药而愈。

  第二、吃奶时吞进空气也会导致婴儿吐奶

  宝宝吃奶的时候或者哭闹过度吞入大量空气也会导致吐奶。空气进入胃后,因气体较液体轻而位于上方,容易冲开贲门而出,同时也会带出一些乳汁,这样就引起漾奶。

  第三、消化不良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婴儿吐奶

  可以引起婴儿吐奶的疾病有:发烧、上呼吸道感染、肠道的一些感染、肠梗阻、肠套叠、神经系统的一些病变(脑膜炎)、消化道一些畸形(如先天性幽门肥厚、环形胰腺)等。

  小儿内科性疾病所致的呕吐通常还会伴有一些特殊的症状。如颅内压高压引起的呕吐常常呈现非常特殊的喷射性的状态;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常有发热、流涕、鼻塞、咳嗽等症状;败血症和脑膜炎常有反应差、精神萎靡、拒食、不动、黄疸等症状;肺炎常有发热、呼吸急促、口吐泡沫、发绀等症状。

4新生儿吐奶如何护理

  一般而言,宝宝从半个月大时开始吐奶,一般在两个月大时最严重,三个月大后慢慢减少吐奶的次数,宝宝半岁后吐奶现象就很少了。新生儿吐奶有些是喝太多的奶了,宝宝会将多余的分量吐掉,有些是把喝入胃里的空气排出来的时候带了奶出来。

  1、上身保持抬高的姿势

  一旦呕吐物进入气管会导致窒息。因此在让孩子躺下时,最好将浴巾垫在孩子身体下面并要保持上身抬高。如果孩子躺着时发生吐奶,我们可以把孩子脸侧向一边。

  2、吐奶后,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状况

  在孩子躺着时要把孩子头部垫高,或者索性把孩子竖着抱起来。吐奶后,孩子的脸色可能会不好,但只要稍后能恢复过来就没有问题。另外,根据情况可以适当地给孩子补充些水分。

  3、补充水分要在呕吐后30分钟进行

  孩子吐奶后,如果马上给孩子补充水分,可能会再次引起呕吐。因此,最好在吐后30分钟左右用勺先一点点地试着给孩子喂些白水。

  4、吐奶后,每次喂奶数量要减少到平时的一半

  在宝宝精神恢复过来,又想吃奶的时候,我们可以再给宝宝喂些奶。但每次喂奶量要减少到平时的一半左右,不过喂奶次数可以增加。在宝宝持续呕吐期间,我们只能给宝宝喂奶,而不能喂其他食物,包括辅食。

  5、新生儿吐奶从鼻子出来

  家长要护理好吐奶的宝宝,尽量避免宝宝吐奶从鼻子里出来,如果奶水从鼻子里出来,也及时把宝宝抱起来,清理宝宝鼻子,让宝宝呼吸通畅。

5新生儿吐奶正常吗

  吐奶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判断新生儿吐奶是否正常,首先需要弄清楚宝宝是病理性吐奶,还是生理性溢奶,病理性吐奶是不正常现象,生理性吐奶是正常现象。病理性吐奶的量比较多,可发生在喂奶后不久,或半小时以后,吐奶前孩子有张口伸脖,痛苦难受的表情。生理性溢奶则量少,多发生在刚吃完奶时,一般吐出一、两口即止。

  新生儿吐奶后,什么情况下需要看医生?

  只要宝宝没有表现出不适,也没有减少体重,或者出现大量频繁呕吐、颜色发绿、哭闹咳嗽等等异常现象,就不必看医生。但宝宝吐奶后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却是需要多加留意的。在呕吐得到缓解后,如果宝宝还有精神不振、只想睡觉、情绪不安、无法入睡、发烧、肚子胀等现象,则可能是生病了,应该看医生。

标签:儿科,小儿内科,新生儿内科,

喜欢就赞一下

相关推荐

    一:内蒙古镶嵌轴承技术百科问题1:无油轴承真的不需要加油润滑吗?内蒙古镶嵌轴承答:无油轴承是指轴承可以在无油或者少油的情况下正常工作,而不是指完全不需要加油,任何产品如果维护保养做得好,都能够更好的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就像汽车长期不保养也能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56)

    一:贵阳纺织机械轴承技术百科问题1:纺织机轴承要求核载是国家标准吗?答:有的,比如材料上有GB2685-81标准,尺寸上有GB2688-81标准,还有一个纺织机械行业标准FJ173-79。含油轴承,即多孔质轴承(PorousBearing)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42)

    一:tailift数控冲床技术百科问题1:数控折弯机模具有什么用途?尽量详细点谢谢谢谢了,大神帮忙啊_百度知tailift数控冲床答:A,纵观数控折弯机模具,产品广泛用于国内外数控冲床与折弯机,如:AMADA天田、MURATA村田、金力、T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42)

    一:水过滤滤芯生产厂家技术百科问题1:净水机配件厂家介绍水过滤滤芯生产厂家答: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净水机配件厂家。净水机的种类多,有PP棉滤芯净水机、活性炭净水机、超滤净水机等等,大家可以肯定自家净水机配件的型号和规格,货比三家后,再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44)

    一:哪里有卖泡沫包装技术百科问题1:泡沫包装软纸哪儿有卖答:建材城和房屋装修卖场肯定有。他那种都是买捆的你要是要不了那么多,就可以问那种室内工艺品店要一些。希望能帮到你。问题2:请问东莞市区哪里有卖泡棉泡沫等包装材料的地方答:东莞,樟木头,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43)

    一:兰州erp进销存软件下载技术百科问题1:免费好用的进销存软件有哪些?兰州erp进销存软件下载答:dyysoftcom)进销存软件各种功能全面、系统稳定、数据准确、报表齐全。它集进货、出货、调拔、库存、财务等管理等等功能于一起,可以有效帮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