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桥的这种病朋友们,在生活当中几乎没有听到过,那么接下来的这篇文章,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有关于心肌桥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无论是年轻的朋友们还是中老年朋友们,大家都要预防治疗自己的身体健康,防止出现,疾病的发生。
目录
1如何区别心肌病和心肌炎
心肌病的致病因至今尚不明确,通常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还容易与一些心血管疾病混淆。按照临床症状心肌病可分为三种:扩张型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性心肌病。其中以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较为常见。而心肌炎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变。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对发病率不断增加。病情轻重不同,表现差异很大,婴幼儿病情多较重,成年人多较轻,轻者可无明显病状,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下面就具体的介绍一下心肌病和心肌炎。以便大家更好的区别症状。
心肌病与心肌炎相同点:
心肌病与心肌炎都是人体的免疫力下降,风寒湿侵犯机体,由表及里侵犯心脏。发病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心慌、胸闷、气促、咳嗽、纳差、而且活动后加重。检查时都需要对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房颤、心包积液、肺淤血及双下肢浮肿等症状进行进一步确诊。症状轻微者都可采用中药治疗。
心肌病与心肌炎不同点:
心肌病的发病年龄30-50岁,发病原因尚未清楚,少数病人有家族史和遗传史,一般可能与营养、感染、代谢、妊娠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心肌损害而导致心功能不全为主要特点疾玻检查:心脏彩色心动图可以确诊。
心肌炎的发病年龄儿童及青年,50岁以上患者罕见。发病原因: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心肌急性或慢性,局限性及弥漫性炎症改变,使心肌发生水肿,变性和坏死的病理改变,发病早期有上呼吸道。
心肌炎的感染症状:发热、鼻塞、流涕。急性暴发型心肌炎感染后1-2周内猝死的原因是:病毒直接侵犯心脏有关。所以心肌炎轻者无症状,重者可发生猝死。早期诊断,心肌酶学,心电图确诊。治疗早期除用营养心肌外均用中药治疗较理想。
以上就是对心肌病和心肌炎的区别的介绍,它们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在疾病发生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小心谨慎区别对待。希望以上的内容会对您有所帮助,如有更多项要了解的请仔细我们的在线专家,专家会为您更全面的解答。
2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对有症状的心肌桥及心肌桥处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可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 收缩期壁冠状动脉受压引起的心绞痛,对β-受体阻滞药和钙拮抗药,如维拉帕米(异搏定)和地尔硫卓可能有效。
2.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难以控制者应行手术治疗。有两种术式,即心肌桥切除术及冠状动脉搭桥术。
(1)心肌桥切除术:适用于表浅型,在常温全麻下找到心肌桥,予以切除,彻底解除对冠状动脉的压迫,恢复其远端血流。单纯型心肌桥切除术者很少,往往与冠状动脉搭桥术同时进行。
(2)冠状动脉搭桥术:适用于纵深型或合并动脉硬化性狭窄者。可在常温全麻下、常温体外循环下或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移植材料可用自体大隐静脉或乳内动脉。
冠状动脉某一段走行于心肌内,把这一段心肌称为冠脉肌桥。心脏收缩期肌桥部位引起肌桥部位冠状动脉狭窄血流受阻。根据收缩期狭窄程度,可分为3级,小于50%为1级,常无症状,狭窄50%--75%为2级,可有心肌缺血和心绞痛,狭窄大于75%为3级,多有心绞痛症状。
1级无须治疗,2级选用被他受体阻断剂(例如被他乐克)和钙通道阻断剂(例如合贝爽),减轻压迫。3级主张释解手术或介入支架治疗。
了解了心肌桥街道的方法,生活当中朋友们要积极的面对自己的病情,特别是经常会出现,虚弱免疫力低下的朋友们,很容易会造成各种病情的发生,大家要积极的治疗以及,预防身体的健康。
3谨防心肌炎转化为心肌病
大量的病例及病理分析证实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如病情反复波动 ,进行性加重会使心肌发生不可逆的病理转变 ,就可转化为心肌病。心肌病与心肌炎的预后转归截然不同 ,一般来说 ,心肌炎是可以治愈的 ,而心肌病因其病理改变呈现进行性恶化难以逆转 ,预后很差 ,因此防止转化成心肌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部分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度过急性期后 ,尽管典型心肌炎症状已缓解 ,但病毒对心脏的损害持续发展 ,心脏逐渐扩大 ,发展为室性、房性心律失常或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脏病理亦证实 ,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肌活检组织中 ,心肌炎检出率为 67%。为此 ,积极防止病毒性心肌炎转化为心肌病是非常重要的。定期到医院检查身体 ,对一些可以引起心肌病的早期治疗 ,尤其当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有心悸、胸闷等不适时应马上到医院检查 ,不能掉以轻心 ,一旦发生心肌病需及时进行必要处理。
4心肌桥的诊断方法
心肌桥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解剖畸形。病因冠状动脉的心肌内段,尤其左前降支的心肌内段,在收缩期可受到挤压,多在中年以后才出现心肌缺血的症状。病因是冠状动脉的心肌内段,尤其左前降支的心肌内段,在收缩期可受到挤压,多在中年以后才出现心肌缺血的症状。心肌桥的主要诊断鉴别方法为:
一、检查
1、冠脉造影
若发现冠脉收缩期狭窄或合并舒张期松弛延迟现象,则提示有心肌桥存在。但冠脉造影只能检出那些对冠脉血流产生显著影响的心肌桥。心肌桥的检出与其长度、肌桥纤维的走行方向、心肌桥与相关动脉间的组织有关。有些心肌桥由于其近端的冠脉几乎完全闭塞或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固定性狭窄限制了冠脉的血流灌注而掩盖了其收缩期狭窄,或由于血管痉挛的存在,造影很难发现。冠脉造影常不能发现心肌桥处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2、冠脉内多普勒检查
发现心肌桥部分冠脉血流速度在舒张早期显著升高呈一峰值,很快又下降,继之呈一平台,直至收缩期再次下降。峰值的出现是由于冠脉内最大灌注压的存在,并相应出现血管面积的持续减小,导致心肌桥两端出现显著的压力阶差,当心肌桥舒张期松弛时,两端压力阶差消失,血管面积迅速扩大,血流速度也很快下降。
3、血管内超声
可发现心肌桥近端冠脉内常有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冠脉内多普勒探得冠脉内血流储备减少。
二、诊断
心肌桥的诊断除了临床症状及相应的心电图改变以外,仍然有赖于冠脉造影及冠脉内多普勒和超声检查。
心肌桥的诊断比较困难,表浅型因无症状或症状轻而难以确诊,即使是冠脉造影也只能检出那些纵深型心肌桥。在尸检及冠脉造影中心肌桥检出率有如此大的差别。
温馨提示: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冠状动脉及其分支通常行走于心脏表面的心外膜下脂肪中或心外膜深面,当一段冠脉被心肌所包绕,该段心肌称为心肌桥,该段冠脉称为壁冠状动脉。心肌桥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病局部因素有关,也可能引起心肌缺血。心脏收缩时被心肌桥覆盖的这段冠状动脉受到压迫,出现收缩期狭窄,而心脏舒张时冠状动脉压迫被解除,冠状动脉狭窄也被解除。
5心肌桥的症状
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冠状动脉及其分支通常行走于心脏表面的心外膜下脂肪中或心外膜深面,当一段冠脉被心肌所包绕,该段心肌称为心肌桥,该段冠脉称为壁冠状动脉。
心肌桥的主要症状
壁冠状动脉与肌桥冠状动脉起源正常,并无异常通道等先天性畸形,有的心外膜冠状动脉近端或中段被浅层心肌覆盖,经一段短距离后又暴露于心肌外。被心肌覆盖的冠状动脉段称为壁冠状动脉或管道内大冠状动脉,覆盖于冠状动脉上的浅层心肌称为肌桥。
壁冠状动脉也可见于左对角支或左钝缘支。壁冠状动脉段一般不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但壁冠状动脉近端易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由于肌桥近端管腔内压力高于正常冠状动脉内压力,并高于主动脉内压力。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壁冠状动脉管腔在心脏收缩期明显小于舒张期,轻者管径在收缩期为舒张期的60%——70%,重者仅为25%以下,甚至完全闭塞。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资料显示,123例壁冠状动脉收缩期管腔为舒张期管腔25%以下者18例(14.6%),特别是心肌肥厚的患者在收缩期管腔受压显著。收缩期管径小于舒张期25%者,201铊(201Tl)运动心肌灌注显像及冠状静脉窦起搏代谢产物均显示有心肌缺血。大多数冠状动脉灌注是在舒张期,单纯收缩期受压引起心肌缺血的原因可能壁冠状动脉张力不正常或痉挛,有些有症状的患者可能冠状动脉受压延长至舒张早期或伴有左室肥厚过量的心肌耗氧所致。
心肌桥的临床表现与分型密切相关。
1.表浅型
因心肌桥薄而短,对冠脉血流影响较小,多数可无心肌缺血症状及相应的心电图改变。
2.纵深型
因心肌桥厚而长,对冠脉血流影响大,而出现心绞痛,心电图出现心肌缺血的ST-T改变。如果心肌桥并发冠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或斑块脱落,即可能出现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及相应的心电图改变。心肌桥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时更易出现心肌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