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健康百科 >正文

易被误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人们往往忽略了自己平时站、坐、行和劳动的正确姿势,长期使用不良姿势而没有及时纠正过来,容易发生颈痛、头痛、腰痛等疾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腰腿痛疾患之一,常发生于20—50岁青壮年,男多于女。腰椎间盘突出症如何日常护理保健?

目录 腰椎间盘突出症如何日常护理保健 易被误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间盘突出的易患人群 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检查诊断

1腰椎间盘突出症如何日常护理保健

  1、在疼痛期间,平卧硬板床休息,注意劳逸结合,待症状缓解后也不宜作伸腰、弯腰、持重物、急转、猛蹲起等动作。

  2、坚持腰背肌及腿部的锻炼,增强腰背肌力,及脊柱的稳定性。

  3、外出活动或工作时戴好腰围,保护腰部,长时间坐办公室人员,要放松腰部,适当活动腰部。平时搬重物时动作宜慢,弯腰时不宜太猛烈。

  4、注意饮食调理,进食补肝肾壮筋骨之食物,如狗肉、羊肉等滋补食物。忌肥腻燥热辛辣食品。

  5、天气变化注意保暖,卧室及工作环境,空气清新,保持整洁,通风干爽。

  6、加强锻炼身体,提高机体素质,如散步、晨运、打太极拳等。

  7、保持正确的站、坐、行、劳动姿势。

2易被误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1、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此症状。患者自觉腰部持续性钝痛,平卧位减轻,站立则加剧。突发的腰部痉挛样剧痛,难以忍受,需卧床位息,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2、下肢麻木多与疼痛伴发,少数患者可表现为单纯麻木,有少数患者自觉下肢发冷、发凉。主要是因为椎管内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所至。间歇性跛行的产生机理及临床表现与腰椎管狭窄相似,主要是由于髓核突出的情况下可出现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病理和生理学症状。

  3、腰腿痛病史较长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合并有后关节的退变和骨质增生。一方面腰椎间盘突出及退变致椎间隙变窄、椎间盘松弛;另一方面,上关节突的骨质增生可使椎间孔进一步狭窄,增加神经根受压机会。

3腰间盘突出的易患人群

  1.年龄方面:本病多发于25-50岁的人群,占整个发病人数的75%以上,虽然这个年龄段是人的青壮年时期但,是椎间盘的退变已经开始了。

  2.性别方面: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男性。这是由于男性在社会工作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比例大于女性,腰椎间盘负荷亦长期大于女性,从而导致男性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会也较多。

  3.职业方面:本病为常见病、多发病、广泛地存在于各行各业中,以劳动强度较大的行业多见,此外,长期处于坐位工作的人员亦有相当大的比例患病。

  4.环境方面:长期工作或居住于潮湿及寒冷环境中的人,比较容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据统计,长年从事矿井井下作业的人患本病的比例较高。

  5.其他方面: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否与遗传因素有关呢?目前尚没有最后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某些腰椎先天性发育不良的人,如脊柱侧弯、先天性脊柱裂患者等,同时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会也较多。

4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

  1、腰部疼痛

  多数患者有数周或数月的腰痛史,或有反复腰痛发作史。腰痛程度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影响翻身和坐立。一般休息后症状减轻,咳嗽、喷嚏或大便时用力,均可使疼痛加剧。

  2、下肢放射痛

  一侧下肢坐骨神经区域放射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常在腰痛消失或减轻时出现。疼痛由臀部开始,逐渐放射亚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有的可发展到足背外侧、足跟或足掌,影响站立和行走。如果突出部在中央,则在马尾神经症状,双侧突出则放射可能为双侧性或交替性。

  3、腰部活动障碍

  腰部活动在各方面均受影响,尤以后伸障碍为明显。少数患者在前屈时明显受限。

  4、脊柱侧弯

  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脊柱侧弯。侧凸的方向可以表明突出物的位置和神经根的关系。

  5、观麻木感

  病程较长者,常有主观麻木感。多局限于小腿后外侧、足背、足跟或足掌。

  6、患肢温度下降

  不少患者患肢感觉发凉,客观检查,患肢温度较健侧降低;有的足背动脉搏动亦较弱,这是由于交感神经受刺激所致。须与栓塞性动脉炎相鉴别。

5腰椎间盘突出症检查诊断

  一、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除中央型引起椎管完全阻塞者可出现蛋白含量增高、潘氏试验及奎氏试验阳性外,通常均属正常。

  2、其他化验 诸如红细胞沉降率、康华反应、类风湿因子、胶状金试验等化验检查,主要用于对其他疾患的鉴别诊断。

  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临床症状或体征即可作出正确的诊断。主要的症状和体征是:

  1、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2、在腰4-5或腰5骶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3、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X线片可排除其它骨性病变。

  三、影像学检查

  近年来用于腰椎间盘疾患诊断的影像学技术进展较大,其中包括X线平片、椎间盘造影、CT、超声波、磁共振及脊髓造影等。在一般情况下,普通X线平片即可达诊断目的,困难者则需采用磁共振(或参考超声波及CT检查,但其确诊率较低)。非不得已,不轻易选用脊髓造影。

  1、腰椎X线平片

  (1)腰椎后前位片(正位):多显示腰椎侧弯征,椎间隙宽度于病变早期多无改变;如病程较久,则显示椎间隙狭窄,并于椎体边缘有各种形态的骨刺出现。棘突的偏移虽较常见,但不一定有什么意义。

  (2)腰椎侧位片:其诊断价值较前者更为重要。

  ①多数病例腰椎生理曲线消失,尤其是急性发作者。

  ②椎体型中的前缘型可于侧位片上显示典型的三角形骨裂征等(图5)。

  ③椎间隙狭窄及椎体边缘骨刺形成表明病程较长。

  ④椎间盘钙化(罕见)或脱出的髓核钙化(稍多见),主要在侧位片上显示。

  (3)腰椎斜位片:主要用于除外下腰椎椎弓断裂及腰骶(或骶髂)关节病变。而在单纯椎间盘脱出症患者多无特殊所见,因此,诊断明确者勿需摄此片。

  2、CT检查 应用CT检查脊椎与椎管内病变在临床上已广泛开展,分辨率相对为高的CT图像,可较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脊膜囊受压移位的形象,同时可显示椎板及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肥大、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并可以三维技术重建椎管与根管的立体形态。从影像学角度来看,本病在CT图像上的主要改变有以下几点(图6):

  (1)椎间盘后缘变形:正常情况下,椎间盘后缘与椎体骨性断面的边缘平行;在髓核突出的患者,椎间盘后缘有一局部突出。根据局部改变的形态与性质,可区分椎间盘膨出、突出或脱出(破裂),前者为退行性变的早期表现,后两者则属中、后期改变。

  (2)硬膜外脂肪消失:正常情况下,腰椎区域,尤其是腰4~5和腰5~骶1平面,硬脊膜囊通常有丰富的硬膜外脂肪,硬膜外透亮区的形态和大小对称。当椎间盘破裂时,脱出的髓核可以替代低密度的硬膜外脂肪,在椎间盘破裂的平面上,两侧对比观察,密度并不对称。

  (3)硬膜外间隙中的软组织密度增高:突出或脱出髓核的密度高于硬脊膜囊和硬膜外脂肪,硬膜外间隙中的软组织密度阴影代表突出的碎片(大小和位置)。当碎片较小而外面有后纵韧带连着时,其软组织块影与椎间盘影相连续。当碎片已破裂到后纵韧带外面,且与椎间盘失去连续性和从纤维环破裂处游离时,可出现分离状影像。根据椎间盘破裂的部位,软组织密度可能位于中线或后外侧缘,若破裂完全发生在外侧缘,则软组织密度位于椎间孔内。当突出的碎片较大时,在病变椎间盘平面以外的层面上也可显示软组织密度。根据碎片游离方向,可能位于椎间盘下方的椎体后缘,或紧靠椎弓根的侧隐窝内;亦可能位于椎孔内,颇像增大的神经节。

  (4)硬脊膜囊变形:硬脊膜及其内容物的密度低于椎间盘。在上部腰椎区域,整个骨性椎管全部由脊膜囊占据。脊膜囊缘和椎间盘边缘之间由于密度差的关系,分界清楚。当椎间盘突出时,硬脊膜囊也可变形。在下部腰椎区域,硬脊膜囊并不充盈整个骨性椎管,也不与椎间盘后缘接触,仅当椎间盘突出相当大,足以将硬膜外脂肪堵塞并压迫脊膜囊壁时,光滑圆形的脊膜囊轮廓才出现变形,突出的碎片可能压迫神经根;亦有少数病例并不引起脊膜囊变形。

  (5)神经根鞘的受压移位:在正常情况下,神经根鞘在硬膜外脂肪对比下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其位于骨性椎管的后侧、椎弓根的内侧,在椎弓根稍下方的平面上,当碎片向骨性椎管后侧突出时,将根鞘向后推移,根鞘与突出的碎片常无法区分,这本身就是神经根受压的一种征象。

  (6)突(脱)出髓核的钙化:髓核突(脱)出时间较久者,可逐渐形成钙化,并在CT检查中出现相一致的改变。碎片与椎间隙边缘可以相延缓。

  (7)CTM检查技术:CT检查技术对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准确率为80%~92%。由于CT检查对患者的X线照射量小,可列为基本无害的诊断手段。此外,用水溶性造影剂做脊髓造影与CT检查结合(CTM),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在CTM检查时,上述征象更为明显。在大多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受椎间盘压迫的神经根和硬膜囊在同一平面。游离型椎间盘脱出则可发生于椎管内的其他部位。

  3、磁共振(MRI)检查 MRI的出现,可以说是影像学中的重大进展,是非侵入性和无放射性损害中以往任何检查手段都无法相比拟的,其对人体组织结构的影像显示,较之CT检查更为确切和真实。

  MRI图像上所表现的信号,大体上分为高、中、低三种强度。通常,在T1加权条件下,骨皮质、韧带、软骨终板和纤维环为低信号强度;富有脂肪组织的椎体、棘突等骨松质则表现中等信号(由于含多量骨髓组织之故);椎间盘介于前两者之间。脂肪组织为高强度信号,脊髓和脑脊液次之。T2加权对椎间盘组织病变显示更明显,在T1加权图像上显示较低信号,T2加权反而加强。由于T2加权脑脊液信号强而发亮,致使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膜囊时的显示更加清楚。

  MRI检查对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同层面的矢状面影像及所累及椎间盘的横切位影像,可以观察病变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及其与硬膜囊、神经根等周围组织的关系。

  MRI检查除了可以获得三维影像用于诊断(阳性率可达99%以上),更为重要的是此项技术尚可用于定位及分辨“膨隆”、“突出”与“脱出”(图8),从而有利于治疗方法和手术入路的选择(作者建议对“脱出”者选择后路摘除术,而“突出”者以前路手术为佳)。

  4、超声波技术 自20世纪70年代Porter先后两次报道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情况后,国内亦开展了此项研究。该技术是利用超声波测定腰椎椎管管径,而椎管管径的大小牵涉到是否产生根性症状。但在应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腰椎及腰骶部的三叶形椎管尚难以表现出来。目前,MRI及CT技术已普遍开展,少有再选用此项技术者。

  5、脊髓造影 自CT、磁共振及数字减影技术应用以来,已使脊髓造影在临床上的应用大量减少。尽管其对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病变定位帮助较大,但由于其副作用,当前均主张慎重选用,对非十分必要者切勿滥用,并应以选择非离子碘造影剂为前提(图9)。

  视髓核突(脱)出的部位不同,在影像学上可显示根袖缺如(侧型为多)、根袖尾部充盈不全(多为外侧型)、硬膜囊受压(中央型)或硬膜囊伴根袖受压(中央旁型)等形态。

  6、椎间盘造影 由于穿刺技术及药物给患者带来的反应较大,且阳性率受多种因素影响而难以如实反映出病变的客观情况,因此,目前已不再受临床医师欢迎,故不赘述。

  7、硬脊膜外造影 分腰前路和腰后路两种途径将造影剂注至硬膜囊外观察、推断椎管矢状径、硬膜囊及根袖受压情况等。其影像判定与脊髓造影相似,目前已很少应用。

  8、其他 如椎静脉造影、腰骶神经根造影及骶管造影等,虽各有特点,但亦有其一定局限性或因操作技术上的困难而多处于探索阶段。

标签:外科,骨科,脊髓脊柱外科,腰椎病,

喜欢就赞一下

相关推荐

    一:包装泡沫如何技术百科问题1:包装泡沫可以回收吗?谢谢答:由于从业人员不稳定、流动性大、安全意识淡薄,在回收加工生产的过程中,容易带来环境污染。从生态环境部门的角度来看,按现有规定,对此类个体流动商户的监管难度较大。泡沫利用的价值:(1)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46)

    一:植绒厂家技术百科问题1:纸张对联静电植绒,大红绒毛起球发白,回收毛多,是什么原因?厂家说这是晴答:起球、发白、回收毛多,这种情况说明里面含有大量棉绒成分,棉绒很轻,植绒回收利用率不高,而且在产生大量回收毛的同时,由于棉绒本身是弯曲的,经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47)

    一:广州轴承石家庄到1号天然橡胶技术百科问题1:2022年天然橡胶会涨到30元每公斤吗答:有可能。截止2022年4月28日,天然橡胶成交价格为26元每公斤,并且呈现逐月递增的趋势,因此在2022年年内涨到30元每公斤是有可能的。不过投资有风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58)

    一:济南单列角接触轴承技术百科问题1:角接触轴承为什么要成对使用?济南单列角接触轴承答:角接触轴承其实也并不一定是成对使用。角轴承又叫向心推力轴承,结构是轴承滚柱与轴线成一定角度,由此就同时产生了向心力和轴向的力,也就能起到定心和承载的作用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44)

    一:怎么做无纺布袋技术百科问题1:无纺布手提袋的生产工艺答:无纺布袋一般是采用丝网印刷工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丝印”,这一直也是很多厂家比较常用的印刷工艺。一般都人工印,所以工艺上的颜色控制不好控制,所以涌现出许多新的无纺布印刷方式,这里介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40)

    一:好的焊锡丝技术百科问题1:好的焊锡丝和差的有什么区别答:焊锡丝有无铅和有铅两种,金属成分不一样,用起来也有差别。还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焊锡丝,推荐阿尔法和双智利焊锡丝,前者品牌好但价高,后者性价比超高。1、焊锡丝含铅和不含铅的区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