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面瘫的发病原因,很多的人对于面瘫都不是很了解,其实这是一种较为高发的疾病,会产生一些较为大的危害,所以生活中也是应该注意了解面瘫的原因,从原因进行预防,下面就是关于神经性面瘫原因的有关介绍。
目录
1神经性面瘫的原因及注意哪些
1、一些疾病是会造成面瘫,发生一些疾病,猪蹄早期的治疗。约百分之四十的面瘫感染性病变多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带状疱疹被激活引起。另外脑膜炎、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猩红热、疟疾、多发性颅神经炎、局部感染等均可引起。这是常见的面瘫的病因之一。
2、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注意较为积极的治疗的方式,明确面瘫会产生的一些原因。约百分之三十,常常因为耳后受凉、疲劳及面部受风引起。这是非常常见的面瘫的病因。
3、神经面瘫的原因另一方面就是由于外伤引起的,要注意原因。因受伤引起的面瘫也是很常见的原因之一。比如事故造成的头面部颅底骨折、颞骨骨折、面部外伤、外科手术及以及面神经分布区神经毒性药物的注射如酒精、青霉素及肉毒素等药物也在面瘫的病因中是比较常见的。
2面瘫要注意吃什么
一、面瘫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1.补充钙及维生素B族元素,对面神经疾病都有帮助。钙不仅能对骨骼和智力有益,还能促进肌肉及神经功能正常,由于面神经疾病患者主要是面神经传导障碍而导致肌肉萎缩,所以补钙很重要,排骨、深绿色蔬菜、蛋黄、海带、芝麻、水果、胡萝卜、西瓜、奶制品等都富含钙质。
2.维生素B族元素对面神经疾病也有帮助,如B1、B2、B12等。维生素B族富含于下列食品中:香菜、番茄、冬瓜、黄瓜、木瓜、苹果、菠萝、梨、桃、西瓜、杏、柿子、葡萄。维生素B,能够帮助神经传导物质的合成,所以应该适当进补。
二、面瘫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面神经麻痹病人不宜吃辛辣油腻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大葱、大蒜等,这类食物辛温燥热,易化火伤阴,而有些面神经麻痹病人是由中耳炎或脑膜炎等疾病引起的,辛辣食物或吸烟喝酒会加重中耳炎等原发病,从而加重继发的“面神经麻痹”病情。油腻食物如肥肉、油煎、油炸食品、年糕、糍粑等,这些食物质性黏腻,不易消化,容易助湿生痰,阻滞经络,而本病有些病人是因风寒侵袭,阻滞经络所致,油腻食物不利于疏散风寒,以致于面神经麻痹久治不愈。故不宜食用。
希望患者不要有心理压力,有一个正确的心态,积极治疗,循序渐进,切勿急躁。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加强面瘫的饮食保健作用,注意调理。
3神经性面瘫治疗怎么办
面瘫生成的原因就是面部中风,从而导致面部血液循环不畅。造成面部缺血,缺氧引起面部神经麻痹、发炎、甚至坏死。使面部肌肉,不受大脑控制产生松弛下垂。 它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平常人们所常说的面瘫,在多数情况下是指面神经炎而言。因为面瘫可引起十分怪异的面容,所以常被人们称为“毁容病”。
中医治疗方法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以针灸治疗,并以手法为主,治疗过程中不加用药物或电针。法则:祛风通络。处方:合谷、太冲、牵正、颊车透地仓,地仓透颊车,风池,下关,迎香,承浆或颊承浆。每次选三或四穴。加减法:眼睑不能下合、露睛流泪者,加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透鱼腰。耳后痛者,加翳风。味觉减退者,加廉泉。手法:平补平泻,抽针法。操作:合谷,太冲,风池针用泻法,下关,牵正,迎香,平刺,采用平补平泻法,阳白向下平刺透鱼腰,地仓向颊车平刺,颊车向地仓斜刺,并采用抽针法,使面肌向后抽动,留针20分钟。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法。
自我按摩治面瘫 本病治疗除根治原发病外,主要疗法为针灸、理疗、按摩、药物等,自我按摩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现将具体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1.准备,取卧床位者枕好;若坐位者头靠墙壁,患者思想集中排除杂念,按摩前先做热敷或中药煎汤桂枝9克,防风9克,苏叶9克浸湿毛巾热敷,谨防药液误入眼内。
2.轮刮眼睑,以两手食指及中指的罗纹面为术端,分别从眼内眦向外均衡刮上下眼睑各50次,然后轻揉眼皮20-30转。
3.指擦鼻翼,以两手食指罗纹面为术端,分别从鼻根两侧向下擦至鼻翼两旁迎相穴50次,在该穴处轻按揉1-2分钟迎香穴在鼻翼旁开0.5公分,指端按压由轻渐重,可治口角歪斜,鼻塞之症。
4. 点捻四白穴,该穴在眶下孔凹陷处,瞳孔直下,以食指为术端捻四白穴,边捻边渐施压力,持续1-2分钟。
5.掌揉颊车,地仓穴,以同侧手之大鱼肌紧贴病侧颊车穴咀嚼肌,边揉边移至地仓穴口角旁开0. 5公分,往返50次。
治疗时注意面部保暖,莫受冷风吹,忌冷水洗脸,不食刺激性食物,每天按摩1-2次,对治愈面瘫大有裨益
4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的区别
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俗称"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不受年龄的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面神经麻痹分为中枢型和周围型.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均属于面神经病变的定位诊断,二者均具有面肌运动障碍,只是病变部位不同,其病因也有差异。
中枢型面瘫为核上组织(包括皮质、皮质脑干纤维、内囊、脑桥等)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对侧颜面下部肌肉麻痹。从上到下表现为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侧,即瘫痪面肌对侧),不能吹口哨和鼓腮等。多见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和脑炎等。
周围型面瘫为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同侧全部面肌瘫痪,从上到下表现为不能皱额、皱眉、闭目、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露齿、鼓腮、吹口哨,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对侧,即瘫痪面肌对侧)。多见于受寒、耳部或脑膜感染、神经纤维瘤引起的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此外还可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
现代中医对面瘫病的含义系指西医的面神经麻痹,其中医的正名应称为"口僻",面瘫是口僻的习用名,二者意义相同。本病多由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以突发面部麻木、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痿病类疾病。虽然现代将面瘫归于痿病类,但也指出了其病因为外风入中,故与古代将其归于风门也是一脉相承的。但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面瘫与中风有本质区别。 现代中医对中风病的含义系指西医脑血管意外,分为出血中风和缺血中风。
关于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区别有哪些,希望大家能详细的了解下。因为即使是同一种疾病不同的分类治疗起来也是需要不同的方式的,只有详细的认识下才好在遇到的时候做出即使的判断并更好的治疗疾病,也是让自己长一下知识。
5面瘫简易自我按摩方法
1.准备。取卧床位者枕好;若坐位者头靠墙壁。患者思想集中排除杂念。按摩前先做热敷或中药煎汤(桂枝9克,防风9克,苏叶9克)浸湿毛巾热敷。谨防药液误入眼内。
2.轮刮眼睑。以两手食指及中指的罗纹面为术端,分别从眼内眦向外均衡刮上下眼睑各50次,然后轻揉眼皮20-30转。
3.指擦鼻翼。以两手食指罗纹面为术端,分别从鼻根两侧向下擦至鼻翼两旁迎香穴50次,在该穴处轻按揉1-2分钟(迎香穴在鼻翼旁开0.5公分)。指端按压由轻渐重,可治口角歪斜、鼻塞之症。
4. 点捻四白穴。该穴在眶下孔凹陷处,瞳孔直下。以食指为术端捻四白穴,边捻边渐施压力。持续1-2分钟。
5.掌揉颊车、地仓穴。以同侧手之大鱼肌紧贴病侧颊车穴(咀嚼肌),边揉边移至地仓穴(口角旁开0. 5公分),往返50次。
温馨提示: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贝尔麻痹,俗称“面瘫”,“歪嘴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