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资料统计,老年人贫血患病率在男性约为30%,在女性约为17%,且近年来,老年人贫血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老年人贫血的特点是发生较为缓慢、隐匿,常被其他系统疾病的症状所掩盖,因此易被忽视或误诊。有很多老年人就是因为出现贫血没有及时治疗,导致了其他疾病的发生。专家提醒,防治老年贫血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目录
1老人容易贫血的5大原因
1、造血功能衰退
人的血液成分是在不断更新的,红细胞大约能活100多天,白细胞只能活几天、十几天。血细胞更新换代的任务主要靠骨髓的造血功能来完成。人的造血功能也随着人的老化在衰退,骨髓中能造血的红骨髓逐渐退化为不能造血的黄骨髓,到80岁时仅为壮年期的30%。
2、造血原料不足
由于老年人牙齿咀嚼不力、胃肠消化欠佳,造成营养不良,造血所需的蛋白质、铁、叶酸、维生素B12等原材料就会缺乏。
3、生血因子减少
胃老化,胃分泌的内因子不足,影响维生素B12吸收;老人睾丸素分泌减少,红细胞生成素随之下降,导致血红蛋白不足,都会导致贫血。
4、抑制因素增加
老人接受的环境污染增加,特别是老人病多,用药亦多,而不少药物都有抑制造血的副作用。最容易引起造血障碍的药物有细胞毒药物,抗菌素特别是氯(合)霉素、解热镇痛药、抗惊厥、抗糖尿病、抗甲状腺药、抗肿瘤药和免疫抑制剂等。
5、血液破坏加速
免疫器官衰退,免疫功能失调,失去自我识别能力,往往把自身正常的血细胞当成异己,加以破坏,结果造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老年贫血及其预防
一、缺铁性贫血
老年人多有多年饮茶习惯,长期饮浓茶可使食物中铁沉淀影响胃肠吸收造成缺铁性贫血。另外老年人多有溃疡病、痔、肝硬化、萎缩性胃炎等慢性出血也会造成缺铁性贫血。故老年人宜饮谈茶,有消化道疾患者应早期治疗,此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手段。
二、巨幼细胞性贫血
由于缺齿、义齿及烹调过度导致叶酸、维生素B12缺乏。老年人千万不能因牙齿不好而煮菜太烂,可以切得碎一些,平时多吃绿叶菜与水果以预防巨幼细胞性贫血。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多有继发原因,特别是乱用药、接触汽油、苯等有毒物质。
四、老年贫血的特点
老年人由于皮肤色素流着贫血不易被发现,由于反应迟无贫血症状。在100例患者中有30例就诊于其它科室,有的表现头晕,有的表现心前区疼痛,有的表现精神错乱、懒散、淡漠、忧郁、易激动、幻觉等,其实这些均是老年人贫血的特殊表现。当贫血纠正后症状会消失的。
五、督促用药
贫血患者不痛不痒,特别是老年人忘性大,超高龄老人(大于80岁)更是经常忘记吃药。作为儿孙们应经常提醒。
据悉,血液病是一组以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燕赵医院血液病科,汇集中西医专家,技术力量雄厚。他们运用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治疗了大量疑难病症,其中大部分血液病病人得到了康复,不仅在国内外患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而且也给血液病治疗创建了新思路,同时在血液病预防与护理方面也颇有心得,提醒老年朋友注意身体健康,定期检查身体,做好防护工作,防患未然。
3贫血病入如何进行家庭护理
贫血时血红蛋白浓度减少,红细胞输送氧的能力降低,组织器官处于缺氧的状态,随之发生的是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限制体力活动可以减产机体的耗氧量而起保护作用。所以一般贫血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重度贫血有心慌、气短症状时应卧床休,待好转以后再逐渐增加体力活动。
在饮食方法应该注意加强营养,给予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饮食,包括肉类、禽蛋类、豆制品、乳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加注意的两个问题是改进烹调方法和纠正病人不良的饮惯煨煮蔬菜,许多维生素会因持续高温被破坏。有此病人偏食会造成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不足。应帮助他们改掉这些不良习惯。
大部分贫血病人都不需要住院治疗。因此,需要家庭给予更多关心、照顾和重视,保证病人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要帮助病人积极配合医生的诊治。有的病人只想吃点“补血药”改善一下,不愿根治原发病以彻底治愈。比如患有子宫出血的病人不愿意去妇科检查;患有痔出血、子宫肌瘤的患者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等,都无法达到治愈贫血的目的。对此,需要家人给予细心的劝解。此外,由于发现贫血而未加重视,终因原发病恶化不治,酿成惨痛教训则更为遗憾。因为有些恶性病的最早症状可能只有贫血,如果早期以贫血为线索积极就医,就会早发现、争取更好的结局、甚至治愈。
注意病人的用药问题,由于贫血的病因多种多样,没有一种药能作为通用的“补血药”治疗各种贫血病人,所以不要乱用“补血药”。即使是服用中药补血或补养药,也应该经过中医生辨证施治,对症下药。对市售的一些补血药,因大多有多种成分,应该知道其中的成分后,咨询医生后决定能否使用,不要盲目服用,以免又浪费药品,增加开支,也没治好病,甚至会有不良反应。另外,也要避免滥用可能损害骨髓的其他药品和化学品。
4患有贫血冬季如何锻炼
人体血液里的红细胞是负责输送氧气与二氧化碳的“运输工”,它们通过装备在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又叫血色素),去结合氧气或二氧化碳,为身体组织和器官输送新鲜氧气,同时及时把组织、器官里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走。前面已经讲过,正常人的红细胞数量,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男性为400万个~550万个;女性为350万个~500万个;血红蛋白含量,每100毫升血液中,男性为12克~16克;女性为11克~15克。倘若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这些标准,就患上了贫血症。
因为患了贫血症,说明血液里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比正常人少,也就是负责运输氧气与二氧化碳的“运输工”比正常人少。每当进行运动量大的剧烈体育锻炼时,身体里的新陈代谢变得非常旺盛,能量消耗增加,组织与器官的需氧量明显增大,特别是与运动密切相关的肌肉组织,每一平方毫米大小的肌肉里,大约有400根毛细血管,平时仅开放30根~270根,运动时大量开放,数量要比平时多出20倍~50倍,目的是让肌肉能增加氧气的供应。面对明显增加的需氧量,应该有足够的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来完成任务。可是,患贫血症者恰恰就是这些“运输工”显得不足,不能充分完成供氧及输出二氧化碳的任务。结果身体就面临缺氧的局面,人会出现头昏、恶心、心跳、气短等现象,反而对身体健康不利。
但是患贫血症的人,并非不能从事体育锻炼;在配合治疗贫血症的同时,可以从事运动量不太大的体育锻炼,例如短距离慢跑、散步、广播操、气功、太极拳等,以不产生头晕、目眩、心跳、气短、耳鸣、恶心等症状为限度。事实上,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改善食欲,有利于贫血的治疗。
5贫血的人不要吃什么
1、不能饮浓茶:茶叶中的鞣酸易与低价铁结合,形成不溶性鞣酸铁,阻碍铁质吸收.
2、不能喝咖啡。
3、不能食用大蒜:大蒜含较多挥发性物质,过多食用会抑制胃液分泌,使血红蛋白、红细胞减少,加重贫血。
4、不能喝牛奶:牛奶铁含量很低,而钙、磷含量较高,体内的铁质容易和牛奶中的钙、磷结合生成不溶性含铁化合物,使体内铁量更显不足。
5、少食碱性食物:碱性环境不利于铁质吸收,胃酸缺乏也会影响食物中铁游离和转化,因此贫血患者尽量少食用碱性食物,如馒头、荞麦面等。
6、此外,贫血患者往往同时存在消化功能紊乱,不易消化的食物尽量少吃,这类食物有花生、核桃、杏仁、韭菜、蒜苗、洋葱,以及没有煮烂的各种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