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同男性一样面临着事业与家庭的双重压力,过度的操劳,使眼袋早早的就找上了门。针灸现在越来越受年轻女性的欢迎,怎样消除眼袋呢?对经常熬夜的人来说是一直深受关注。不想再用那些名贵的护肤品了,烧钱又没有效果,怎样消除眼袋好呢?中医针灸法,选对穴位不仅可以健胃还能去眼袋。那就试试中医针灸的方法吧。
目录
1中医针灸调气色
中医针灸调气色:新式技法,应用广泛手段多
针灸美容的手段很多,针刺、埋线、走罐、贴耳穴等都属于针灸的范畴,针对患者不同的目的,可以采取不同的针灸方法。比如治疗黄褐斑、雀斑、色素痣时,可以通过针刺治疗。而祛皱和瘦脸时,采用较多的是埋线和走罐的方法,面部嫩肤也可以采用走罐的方法。在治疗不同的病症时,多种手法配合使用会有更好的效果。
中医针灸调气色:情况不同,治疗方法有差异
针灸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它到底是什么原理?一言以蔽之,针灸美容主要是通过调节气血的运行、调节脏腑的功能来达到美容的目的。按照西医的理论,是促进微循环、改善细胞代谢,促进代谢废物的排出,调节内分泌。
针对目前应用比较多的针灸祛黄褐斑和痤疮,中医认为痤疮是由于肺、胃部有热,肝经伴有淤热,不能得到宣泄淤积于内形成的,因此治疗时采取排毒、泄热的方式。而黄褐斑是由于情致淤滞、舒泄不通形成的,因此治疗时须采取舒肝解淤的方法。其他如祛眼袋、祛色素痣、祛皱等,也须根据不同的病情特点和患者个体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法。
中医针灸调气色:选择针灸细节问题莫忽视
选择针灸美容时,一些细节也不容忽视。首先,针灸时的体位对于疗效的发挥非常重要,有条件的话患者应尽量选择卧位,因为卧位比较舒适耐久,可以减少晕针的现象出现。同时,患者在针灸时应保持舒缓的心态。针灸时,还要注意针灸器具是否经过严格消毒,条件允许的话,最好采用一次性器具。
此外,针灸美容并非人人适用,个别有其他疾病的患者盲目进行针灸可能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首先,过敏体质的人比如针刺后过于敏感或对酒精过敏的人,一般不适合针灸美容。其次,有皮肤病或溃疡的患者也不适合针灸美容。再次,孕妇禁用针灸。最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以及自发性出血的人最好不要进行针灸美容,以免造成生命危险。
2中医针灸健胃去眼袋
中医把眼袋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先天性属遗传,获得性是由于眼睑皮肤长期受到不良刺激,如不正确按摩、爱流眼泪、常画眼线等,最终导致眼睑皮肤松弛并萎缩。其治疗方法是:接通电源,针灸相应穴位如太阳、鱼腰及阿是穴。电流会引起眼睑肌肉明显收缩跳动,加速局部脂肪分解,收紧松弛的眼睑。
针灸法去眼袋不失为一种安全、稳定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尤其适合于单纯眼轮匝肌型的“假性眼袋”。
中医还认为眼袋的形成与人体的脾胃功能有着直接的关系,尤其是脾脏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肌肉功能和体内脂肪的代谢。从实际经络经穴的解剖来看,眼袋产生的位置又恰好是足阳明胃经发起之处,因而启动胃经穴,平时对胃经的穴位诸如足三里、丰隆等穴长加按摩,提高脾胃功能,对消除眼袋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
3中医针灸有哪些治疗作用
调和阴阳
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来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对于这些脏腑经络功能失常的病理变化,运用针灸方法则可以调理阴阳,补偏救弊,恢复阴阳相对平衡,促进阴平阳秘,保持精气充沛,形气相合,神气内存。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经络腧穴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实现的。例如:胃火炽盛引起的牙痛,阳热偏盛,治宜清胃泻火,取足阳明胃经腧穴内庭,针刺泻法。
寒邪伤胃引起的胃痛,属阳邪偏盛,治宜温中散寒,取足阳明胃经腧穴足三里和胃之募穴中脘,针刺泻法,并灸。
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属阴虚阳亢证,按着“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的原则,治宜育阴潜阳,取足少阴肾经腧穴太溪,针刺补法;取足厥阴肝经腧穴行间,针刺泻法。
脾阳不足引起的慢性泄泻,属阳虚阴盛,治宜温阳散寒,取足太阴脾经腧穴阴陵泉等穴,针刺补法,并灸。
由于阴阳之间可以相互化生,相互影响,故治阴应顾及阳,治阳应顾及阴,在调和阴阳时,常采用“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方法,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运用募穴、背俞穴来调养脏腑的阳气和阴气。
扶正祛邪
疾病的发展过程,是正气和邪气的相互斗争的过程,正邪力量消长决定疾病的发展和转归,邪胜于正则病情加重,正胜于邪则病情减轻,因此,扶正祛邪是保证疾病趋向良性转归所不可缺少的。针灸治病,就在于能够发挥其扶助正气,祛除邪气的作用。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针刺手法和腧穴配伍来实现的。例如:
在刺灸方面,针刺补法和艾灸都有扶正的作用;反之,针刺泻法和刺血疗法都有祛邪的作用。
在腧穴配伍方面,膏肓俞、气海、关元、命门等穴,多在扶正时选用;十二井穴、十宣、人中等穴,多在祛邪时选用。
如见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的虚脱证,治宜回阳固脱,急取关元、神阙,大艾炷灸之,并取足三里,针刺补法。如见高热神昏,烦躁口渴,脉洪大而数的外感温热证,治宜泻热开窍,取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再取大椎、曲池针刺泻法。
扶正与祛邪,方法不同,但二者相互为用,相辅相成,既可先祛邪后扶正,又可先扶正后祛邪,或扶正与祛邪并用。一般以“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为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
疏通经络
经络系统遍布体内,纵横联系,交叉出入,沟通表里,联系上下,构成人体气血运行通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经络不通,脏腑肢节失却温煦濡养,气血闭阻,则会疾病丛生,或滞或瘀,或虚或实,或寒或热,或气血失和,或阴阳偏颇。针灸治病则可利用其“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的作用,根据经络与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机理,在经络循行分布路线和联系范围内选取一些腧穴,进行针刺或艾灸,使经络畅通,营运有度,气血调和,阴阳平衡。
针灸疏通经络作用同样主要是通过经络腧穴的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实现的。以足阳明胃经为例:
足阳明经气偏盛之牙龈肿痛,取本经内庭穴,泻热通经止痛;足阳明经气偏衰的胃痛,可取本经足三里穴,温通经络补虚止痛;足阳明经气逆乱,包括浊气上逆的呕吐,清气不升的腹胀、腹泻等。亦可取本经足三里穴,升清降浊,调和胃气;足阳明经气阻滞引起的股髀部疼痛、麻木,可取本经髀关、伏兔等穴,疏通经气,畅和气血。
4中医怎么针灸治疗男人早泄
中医的肾相当于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藏精、生精),与人体的前阴和后阴的关系非常密切(肾主二阴),储藏和释放人体的生殖物质(包括精液)和生长物质。
控制人体包括性功能在内的排泄功能,先天不足或手淫、性生活过度、肾虚不能藏精、精液排泄失控(精关不固、精窍开)而早泄,用脑过度或劳倦伤神、损伤心脾、气血产生和运行不足,气血亏虚造成早泄。
肝经络分支绕前阴而过,阴茎为宗筋所聚,其气血由肝(肝调理筋的功能)调节。所以,忧郁恼怒可致肝火(亦称相火)妄动,最易下扰储精的地方(精室)而引致失精早泄。过食肥甘、嗜酒、酿生湿热或外感湿热之病邪,流注下焦、内扰精室,肾失去封藏的功能而产生早泄。或因肝经湿热下注,致肝的疏泄异常,不能控制封藏而引致早泄。或恐惧伤肾,则精关不固而早泄。或心情不舒畅、抑郁伤肝、肝失疏泄也可导致封藏失控而早泄。
中医在治疗早泄方面,除了辨证为相火亢进,肾阳不足,肾阴不足,心脾亏损等证型加以用药外,在穴位疗法对于预防和治疗早泄,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针刺穴位治疗早泄积累了不少经验,常用足少阴肾经的穴位和督任二脉的穴位,比如肾俞、关元、气海、涌泉、三阴交、命门。一般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以上穴位可轮流应用,10-14次为1疗程。耳针疗法也有一定疗效,耳针可取肾、精宫、神门、内分泌等穴,每次选用2-3穴,用皮内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3-5天更换1次。
5治疗抑郁症可用中医针灸疗法
抑郁症的一般症状
得抑郁症的患者时常性格内向适应能力差、抗压能力差。工作生活上的问题不善解决,也不善与人沟通,时常内心压抑,对生活失去了乐趣,茶饭不香,焦躁不安,还不与人说,全部憋闷在心里。
抑郁症在中医上是七情病的一种,我们常说的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不顺,经常忧思、郁闷,以致于肝气郁结,导致茶饭不思,寝食难安。
中医上五脏对应五行,肝属木,脾胃属土,抑郁症病人多见于肝木克脾土,肝气郁结导致肝火旺盛,进而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功能,饱胀没食欲、吃饭味同嚼蜡。中医又认为,肝属木,心属火,木生火。黄芝恩称,肝与心是一对“母子”关系,肝火旺就导致心火上炎,心神不得安宁,故又难以入眠,有的人严重到彻夜不能眠。
针灸为什么能够治疗抑郁症
如上所述,在一般情况下,中医认为抑郁症与心肝脾肾的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
针灸治病具有应用广泛、疗效确定的特点,因此对抑郁症及其伴发的或继发的躯体疾病也可以通过针灸治疗。但是,针灸治病也要以患者的症状结合舌象、脉象等,经过辨证才能决定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本病的根本原则是调神理气,取督脉经穴以健脑调神,取肝经穴以疏肝解郁调情志。
刺激这些穴位缓解抑郁症症状
穴位:五脏俞加膈俞,即心俞、肺俞、脾俞、肝俞、肾俞及膈俞。应用这组穴位的理由是,抑郁症波及的脏腑是心、肝、脾、肺、肾,并由于抑郁症多是情志不畅导致的气血瘀阻,从而伴有瘀的证候。
膈俞是血的会穴,用之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而选用五脏俞会达到静心安神、补肾健脾、平肝疏气的作用,而使五脏气机调和,脏腑功能逐渐趋于正常。
穴位:神庭、百会、安眠、神门、三阴交,如果患者的情绪不稳或低沉郁闷,可加合谷、太冲穴;如果患者感到腹中有气上下窜动或腹胀,加气海、中脘、内关、璇玑以起到行气宽胸止胀的作用。
在治疗中,这两组穴位可以交替使用,患者可以得到平心清脑、安神定志的作用。如果患者同时伴有其他症状,也可以加选其他相应的穴位治疗。
针灸治疗抑郁症副作用少,一旦出现抑郁症情况,请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