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的,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那么,乳腺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我们一起看看吧。
目录
1诱发乳腺癌发作的原因有哪些
1、家族遗传
患有遗传性乳腺癌家族史可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为母亲患乳腺癌,女儿亦好发乳腺癌,发病年龄轻,常发生在闭经前,多为双侧性;另一种为母亲未患过乳腺癌, 但在一个家庭中,至少有两个姊妹患乳腺癌,这种家庭中乳腺癌的发病率要比无家族史的家庭中乳腺癌发病率高2—3倍,且这种乳腺癌多发生在闭经后,常为单侧 性。
2、不生孩子或者晚育
怀孕的9个多月对乳房是一个休眠期,此期间体内雌激素水平较低,可以暂时避免雌激素对乳腺的促增生作用。不生孩子和晚生孩子的妇女乳腺癌发病率高于普通妇女。
3、经常服用避孕药
服用避孕药的妇女比从不服用者患乳腺癌风险稍高。但停止服用后患病风险便降至正常。
4、产后不哺乳
母乳喂养可以略微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特别是哺乳持续1~2.5年者。哺乳同怀孕一样,可以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暂时避免雌激素对乳腺的作用。
5、缺乏运动
每周1~3小时的有氧运动可以减少18%患乳腺癌的风险。
6、超重或肥胖
成年后体重增加可以增加乳腺癌患病风险。原因是脂肪细胞中所含的芳香化酶可以将体内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提高体内雌激素水平,促进乳腺增生。
7、饮酒
每日饮酒已经被证实可以增加乳腺癌患病风险1.5倍左右。
8、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
这种治疗通常被用于绝经症状严重以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患者。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增加乳腺癌患病风险1.5~2倍,如果确实需要使用,应权衡利弊,并且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防止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
9、流产过多
正常自然流产不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而反复人工流产,或18岁以前多次做人工流产者,易引发乳腺疾病,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性。
2主要乳腺癌的早期症状表现是什么
一:乳房疼痛。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虽然在乳房部尚未能够触摸到明确的肿块,但常有局部不适感,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有时会感到一侧乳房轻度疼痛不适,或一侧肩背部发沉、酸胀不适,甚至牵及该侧的上臂。
二:乳房肿块。部分乳腺癌患者早期乳房内可触及蚕豆大小的肿块,较硬,可活动。一般无明显疼痛,少数有阵发性隐痛、钝痛或刺痛。
三:乳腺外形改变。可见肿块处皮肤隆起,有的局部皮肤呈橘皮状,甚至水肿、变色、湿疹样改变等。
四:乳头近中央伴有乳头回缩。乳房皮肤有轻度的凹陷(医学上叫做“酒窝症”),乳头糜烂、乳头不对称,或乳房的皮肤有增厚变粗、毛孔增大现象(医学上叫做“橘皮症”)。这也是乳腺癌的早期症状表现。
五:乳头溢液。乳腺癌的乳头溢液常见呈血性、浆液血性,因此对于出现血性、浆液血性溢液时应特别注意,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检查。
六:区域淋巴结肿大。以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最多见,如果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者已属晚期。
3乳腺癌患者日常如何预防
1、按时作息
乳腺癌的发病率跟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因此,调整生活方式是让乳房远离噩梦最有效的手段。如减少熬夜的次数,有规律的作息。
2、科学饮食
女性应该注意自己每天吃的食物,要有健康饮食的观念,可以多吃些白菜、海鱼、新鲜蔬菜、水果、菌类及豆类食品。过多地食用肉类、煎蛋、黄油、奶酪、动物脂肪可增加乳腺癌危险性,要避免过多摄入,以控制体重,忌烟酒。
3、多晒太阳
多晒太阳:与服用维生素D相关的是,多晒太阳也可以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 因为皮肤只有在阳光下才能合成维生素D。美国专家说,对大多数人来说,每天晒 10到15分钟太阳就够了,这足以使人们保持人体所需的维生素D。不过,也有 专家提出,皮肤过多地暴露在阳光下,患皮肤癌的危险将会增加,因此,晒太阳也 要适可而止。
4、调节情绪
避免精神刺激,保持情绪稳定,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适量运动,可以减少乳癌的发病机会。
5、服用维生素D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D有预防乳腺癌的功效。研究发现 ,每天服用200个国际单位(大约食用两小勺含维生素D奶粉即可)维生素D的 妇女,其患乳腺癌的危险率大约降低30%。医生因而建议:50岁及其以下的妇 女每天至少服用200个国际单位维生素D;而50岁以上的妇女,最好每天服用 400到600国际单位维生素D。
6、少吃避孕药
许多女性往往会采用吃避孕药的方式避孕,会对身体带来很大危害,也会增加女性患上乳腺癌的几率。
7、学会自查
女性应该把乳房自查作为日常乳房护理的一部分,每月检查一次,如果发现乳房有异常肿块、非哺乳期乳头有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和上肢水肿,就需要立即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4怎么确定乳腺癌疾病呢
1.X线检查:乳腺照相是乳腺癌诊断的常用方法,常见的乳腺疾病在X线片上表现一般可分为肿块或结节病变,钙化影及皮肤增厚征群,导管影改变等。肿块的密度较高,边缘有毛刺征象时对诊断十分有助。毛刺较长超过病灶直径时称为星形病变。X线片中显示肿块常比临床触诊为小,此亦为恶性征象之一。片中的钙化点应注意其形状、大小、密度,同时考虑钙化点的数量和分布。当钙化点群集时,尤其集中在1厘米范围内则乳腺癌的可能性很大。钙化点超过10个以上时,恶性可 能性很大。
2.超声显像检查:超声显象检查无损伤性,可以反复应用。对乳腺组织较致密者应用超声显象检查较有价值,但主要用途是鉴别肿块系囊性还是实性。超声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正确率为80%~85%。癌肿向周围组织浸润而形成的强回声带,正常乳房结构破坏以及肿块上方局部皮肤增厚或凹陷等图像,均为诊断乳腺癌的重要参考指标。
3.热图像检查:应用图像显示体表温度分布,由于癌细胞增殖块血运丰富则相应体表温度较周围组织高,用此差异可做出诊断。但是这种诊断方法缺乏确切的图像标准,热异常部位与肿瘤不相对应,诊断符合率差,近年来渐少应用。
4.近红外线扫描:近红外线的波长为600~900ΜM,易穿透软组织。利用红外线透过乳房不同密度组织显示出各种不同灰度影,从而显示乳房肿块。此外 红外线对血红蛋白的敏感度强,乳房血管影显示清晰。乳腺癌常有局部血运增加,附近血管变粗,红外线对此有较好的图像显示,有助于诊断。
5.CT检查:可用于不能捫及的乳腺病变活检前定位,确诊乳腺癌的术前分期,检查乳腺后区、腋部及内乳淋巴结有无肿大,有助于制订治疗计划。
5乳腺癌注意什么事项呢
(1)对早期乳腺癌采用缩小手术范围,保留乳腺,加强综合治疗。通过长期观察和比较,其疗效和以往的根治性手术疗效相仿。这一治疗方法已为西方国家妇女所接受,并已在较大范围内开展。国内也有许多医院开展这方面的治疗。
(2)对中晚期患者广泛地采用综合治疗,提高疗效。特别是在手术前采用辅助化疗,使肿瘤缩小,甚至消退,再进行手术,手术后再应用放、化疗或内分泌治疗,使中晚期患者也能获得长期生存。
(3)晚期乳腺癌的治疗目的主要是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高质量的生存期。对激素受体阳性和病变发展较慢的病人,内分泌治疗显示了其优势;而对激素受体阴性、肿瘤发展较快的病人,化疗成为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