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病情,专家表示,临床上由于长期服用心脑血管药物而引发胃出血甚至胃穿孔的案例不在少数,特别是长期服用抗凝药、抗血栓药,要特别留意对胃的保护,降低出现胃肠道疾病的风险。当心这些药吃出胃出血。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
目录
1胃出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呕血和黑便:凡出血后因血液刺激引起恶心呕吐的,便可有呕血表现。若出血后立即呕出,血液呈鲜红色;若血液在胃内停留一段时间,经胃酸作用后再呕出,则呈咖啡渣样的棕褐色。血液除吐出外,更多的是从肠道排出。由于血红蛋白经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黑色的硫化铁,所以,排出的血液一般都是柏油样黑便。只有当出血量大,血液在肠道内通过很快时,排出的血液才呈暗红色,或偶尔呈鲜红色。一般而言,当出血量大时,有黑便又有呕血;当出血量小时,常常仅有黑便。如果出血部位在十二指肠,呕血较少见。
2、出血引起的全身症状:若出血速度慢,量又少,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仅在长时间出血后出现贫血。若出血量多又快,则可出现心慌、出冷汗和面色苍白,甚至血压下降等急性失血表现。
3、原发疾病的症状: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溃疡病、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食管癌或十二指肠癌、急性胃粘膜损伤出血等。若为溃疡病出血,则出血前常有上腹疼痛史;若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则有肝硬化病史及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2当心诱发胃出血
大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病情,专家表示,临床上由于长期服用心脑血管药物而引发胃出血甚至胃穿孔的案例不在少数,特别是长期服用抗凝药、抗血栓药,要特别留意对胃的保护,降低出现胃肠道疾病的风险。
胃出血竟是吃药惹的祸
“我的胃一直没有什么大毛病,为什么突然就胃出血了?”68岁的张伯几天前在晚饭后觉得腹痛难忍,紧急到医院就诊,发现是急性胃出血,必须立即住院治疗。让张伯不解的是,一直以来自己的胃部问题仅仅是“小打小闹”,为什么会变成胃出血这种大问题?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岳辉表示,张伯之所以出现胃出血,应该与他一年前开始服用心血管药物有关。“我们经常接收到一些药物性胃出血的患者,这些病人往往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但并没有意识到所服用的药物可能对胃产生损害,最终导致胃出血或穿孔,其中心血管系统用药就有这个风险。”岳辉解释,很多需要长期服用的抗凝、抗血栓药物,容易造成胃肠道黏膜损伤,部分患者甚至可能会出现急性胃黏膜损伤,而胃黏膜损伤则会增加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几率。并且用量越大、服用时间越长、抗凝血效果越好,造成上消化道出血的机会就越大。
专家提醒,长期服用抗凝类药物的患者(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必须警惕药物可能对胃部的伤害逐日累积,若不注意对胃的保护,发生胃出血的几率较大。另外,由于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相对较弱,年龄越大的心血管病患者,药物对胃部的伤害也越大。需要警惕的是,这些老年患者容易形成无痛性溃疡,往往病情发作甚至出血也不自知,延误了诊治。
而原来就患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如果需要每天服用心血管药物,最好同时到消化科咨询专科医生是否需要服胃药。专家介绍,临床诊疗发现,很多心血管病患者应同时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类药物,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预防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定期检查是重要预防手段
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以及需长期用药的心脑血管病患者,都是胃出血的高危人群。但由于胃出血的早期症状不是很明显,许多人往往拖到病情严重时才去就医。岳辉介绍,如果在服用心血管相关药物的同时,出现消化不良、反酸、腹痛、腹胀等症状,应引起重视。若发现大便隐血阳性、出现黑便、便血甚至呕血等症状,应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避免突发性大出血的发生。
专家建议,如果已出现胃部问题,建议定期做内镜检查,这是预防和发现胃出血的重要手段。一般通过检查,可以及时了解胃是否出现炎症和溃疡,并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服用适量的胃药来预防出血的发生。而在日常生活中,服药的方式和服药的时机对保护肠胃的影响也很大,一般建议:尽量在饭后半小时内吃药,这样可以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损伤;如果需要,可以合并用一些保护胃肠道的药物。
3胃出血应该在生活中如何护理
1.规律饮食,不要暴饮暴食,按时吃饭。,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煎炒,油炸,烈酒等不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和纤维性食物,多饮水。
2.保持情绪的良好,不要悲观,胃是最受情绪影响的器官之一。
3.加强体育锻炼是治疗的关键,慢跑,打太极拳等。
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休息,避免熬夜及过度劳累。
2.三餐定时定量,宜少量多餐,不可暴饮暴食 。
3.戒烟、避免酒类、咖啡因(咖啡、浓茶、可乐、可可亚)、辣椒、胡椒等刺激性食物摄取,食物亦不宜过甜过咸及过冷过热。
4.进餐要细嚼慢咽,且心情要放松,饭后略作休息再开始工作。
5.生活规律,避免熬夜,心情保持愉快,减少无谓的烦恼。
6.以易於消化的烹调方式为主(如蒸、煮、炖)等。
4胃出血吃什么好
一旦生病了,饮食上就要多注意。胃出血也无例外。
胃出血俗称上消化道出血,40%以上是由胃、十二指肠溃疡导致,工作过度劳累、日常饮食不规律、情绪异常紧张等有消化道病史的人群容易发病;其次是急性出血性胃炎导致的胃出血,这两种原因导致的胃出血大部分经过正规治疗后都能得到有效救治。另外是肝硬化导致的胃出血,肝硬化病人一般都会发展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如果再食用粗糙食物、情绪过度刺激,食管胃底的静脉血管爆裂就会发生大出血。胃出血的死亡率高达10%。
胃出血时一般来说,只要无呕血,都可以进食。但是,呕血的病人一定要禁食,以防进食呕吐或呕血造成窒息。通常在停止呕血12小时后,不管是否还有黑便均可考虑恢复进食。如又有呕血,则再次禁食。
胃出血后吃东西的问题一般都要掌握下述原则:开始以进食流质、米汤、藕粉较好,饮用牛奶要适量。不要饮用太酸太甜的食物,这些均使产酸增多。要少量多餐,饮食温热,过热的食物有可能使胃黏膜的血管扩张,不利于止血。浓茶、浓咖啡均应避免。如食物清淡无味时,添加少许食盐无害。出血停止后,可逐步增加食物的品种与数量。
这些饮食问题,是一定要注意的。千万不要因为一时贪吃而让病情加重。平常也要多注意休息,配合医生的叮嘱,尽快把身子调养好。
5胃出血检查
当你去到医院的时候,医生很有可能会给您做以下检查。
1、X线检查:可了解出血部位与病变性质。
2、胃镜检查:对出血部位与病因常可作出迅速而正确的诊断,已列为首选检查方法。
3、选择性动脉造影:为上述诊断未能确诊时补充检查,对血管畸形更有诊断价值。
4、放射性核素显象:探测标记物自血管外溢的情况,可发现活动性出血病灶。
5、含线胶囊试验:对十二指肠远端与近端空肠病变引起出血的定位有一定价值。
下面,小编细讲三个检查项目。
胃钡餐造影
胃的X线检查以用双对比造影法为主,并以粘膜法、充盈法、压迫法的综合检查程式,有利于发现病变和提高诊断率。胃的双重造影法可清晰显示胃粘膜表面的微细结构,如胃小区,对早期胃癌和微细病变的诊断很有价值。
胃肠道CT检查
胃肠道的CT检查是通过CT对胃肠道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用于探查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局部或远处转移源。
纤维胃镜
纤维胃镜是用导光玻璃纤维束制成的胃镜,从口腔插入通过食管进入胃部。它具有柔软可曲、冷光光源、窥视清晰、直接、操作安全等优点。可以排查食管炎。
要检查那么多的吗?其实不一定。最终检查哪些项目,其实还是要看回你的体质和病情的。建议去正规医院做一个全面的检查,千万不要因为贪图便宜而去了不正规的医院,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