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根据国内外资料,认为其发病与早婚、性生活紊乱、过早性生活、早年分娩、密产、多产、经济状况、种族和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过早性生活指18岁前已有性生活;早婚指20岁前已结婚,此时其下生殖道发育尚未成熟,对致癌因素的刺激比较敏感,一旦感染某些细菌或病毒后,又在多个男子性关系刺激下发展而导致宫颈癌。怎样才能预防宫颈癌?宫颈癌是如何引起的?一起来看下。
目录
1怎样才能预防宫颈癌
1、不要吸毒、吸烟、酗酒。
3、注意性卫生,平时应注意外阴及内裤的清洁,注意经期卫生。
4、要注意有性生活的女性应该保持干净清爽的床单。
5、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加上缺少运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非常不利。
6、女性日常预防宫颈癌要穿着透气、宽松的纯棉内裤,霉菌易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生存,因此应该穿着透气、宽松的纯棉内裤,可以防止霉菌的发生。
7、多食蔬菜及水果,各类生菜、深绿色蔬菜及水果,也对不同癌症具预防效果。
宫颈癌专业指导
1、普及防癌知识,提倡晚婚、少育,开展性卫生教育,是减少宫颈癌发病率的有效措施。凡已婚妇女,特别是围绝经期妇女有月经异常或性交后出血者,应警惕生殖道癌的可能,及时就医。
2、发挥妇女防癌保健网作用,定期开展宫颈癌的普查普治,每1~2年一次,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凡30岁以上妇女至妇科门诊就诊者,应常规作宫颈刮片检查,有异常者应进一步处理。
3、积极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及时诊断和治疗CIN ,以阻断宫颈癌的发生。
2宫颈癌是如何引起的
病毒或真菌感染(25%):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人乳头瘤病毒、人巨细胞病毒以及真菌感染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但究竟以哪一种病毒为主诱发或在哪几种病毒协同下易发生宫颈癌等问题都尚未解决。
不良生活习惯因素(20%):
吸烟作为HPV感染的协同因素可以增加子宫颈癌的患病风险。另外,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也可影响疾病的发生。不洁性生活易引起阴道炎,有可能导致宫颈糜烂,而长期宫颈糜烂又与宫颈癌关系密切。
性行为及分娩次数(15%):
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16岁、初产年龄小、多孕多产等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
其他生物学因素(10%):
沙眼衣原体、单纯疱疹病毒II型、滴虫等病原体的感染在高危HPV感染导致宫颈癌的发病过程中有协同作用。
3宫颈癌有哪些表现
常见症状:阴道排液、不规则阴道出血、接触性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
阴道流血:年轻患者常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发生在性生活、妇科检查及便后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一般根据病灶大小、侵及间质内血管的情况而定。早期出血量少,晚期病灶较大表现为大量出血,一旦侵蚀较大血管可能引起致命性大出血。年轻患者也可表现为经期延长、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等。老年患者常主诉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
阴道排液:患者常诉阴道排液增多,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汤样,有腥臭味。晚期因癌组织破溃,组织坏死,继发感染等,有大量脓性或米汤样恶臭白带排出。
晚期癌的症状:根据病灶侵犯范围出现继发性症状。病灶波及盆腔结缔组织、骨盆壁、压迫输尿管或直肠、坐骨神经时,常诉尿频、尿急、肛门坠胀、大便秘结、里急后重、下肢肿痛等,严重时导致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最后引起尿毒症。到了疾病末期,患者可出现消瘦、贫血、发热及全身衰竭。
查看详情>>4宫颈癌要和哪些疾病区分
子宫肌瘤:
1.月经过多及月经期间出血:特别是发生粘膜下子宫肿瘤。
2.疼痛:一般的疼痛只是隐隐约约的痛,除非子宫本身要排出粘膜下子宫肌瘤,而造成子宫收缩。
3.压迫症状:子宫肌瘤可以压迫到膀胱、输尿管、血管、神经及肠子,而产生各种影响这些器官的操作。
4.不孕:子宫肌瘤可以影响到子宫腔的结构和子宫内膜的操作,使着床不易。但也有子宫肌瘤的病人,一样可以正常的受孕,正常的生产。
子宫体癌:
1. 阴道出血 绝经后出现阴道持续性或不规则出血;尚未绝经者可有月经过多或不规则出血。
2. 阴道排液 少数病人在病变早期有水样或血性排液增加,晚期并发坏死感染时,可出现恶臭脓血分泌物。
3. 疼痛 一般仅发生在晚期,当子宫颈管被癌肿组织堵塞导致宫腔积血或积脓时,可出现下腹胀痛或癌瘤刺激宫缩而引起疼痛,晚期癌浸润盆壁时,可出现腰腿痛。
查看详情>>5宫颈癌手术后的护理
多活动:宫颈癌手术后,多运动,可促进肠蠕动恢复,减少肠粘连,肠梗阻。早期活动有助于通气量,有利于气管内分泌物的排出,还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常术后6小时后,患者就应在帮助下在床上活动四肢及翻身。
一般做法:术后第1天,患者可翻身,半坐卧位。待情况稳定后,可在护理人员或家属协助下下床站立及行走,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补充微量元素:宫颈癌术后,治疗应注意及时补充微量元素,一些微量元素对于抗癌防癌也有很好的帮助,因此宫颈癌术后饮食建议多补充微量元素。如宫颈癌术后,饮食应注意多补充维生素,因为B-胡萝卜素摄入量低为宫颈癌危险因素。这样可以提高机体对抗宫颈癌的能力,有效的减少宫颈癌复发或者发展。
药物辅助治疗:宫颈癌术后,腹部伤口疼痛是普遍现象,疼痛通常在术后第2天开始逐渐缓解。通常有两种方法减轻伤口疼痛。一种方法是由麻醉师留置术后镇痛泵注射止痛药;
另一种方法是在疼痛剧烈时肌内注射止痛药,该方法止痛效果好,但持续时间短,通常可维持2~4小时。但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体位:术毕回病房后应给予去枕平卧位,6小时后予半卧位(改体位时间根据麻醉要求而定)。
饮食:禁食6小时后予全流质饮食,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四磨汤;肛门排气后予半流质饮食;排大使后进普食。
功能锻炼:术后翻身每2小时1次,被动活动下肢,术后3天下床活动。
病情观察:术后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每30一60分钟测量1次至平稳;注意伤口敷料有无渗血,并及时更换敷料;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及量,做好记录。术后12小时引流液为血性,但引流量不超过300 mL。如12小时后引流液色鲜红且量增加,则有内出血可能,应及时通知医师做出相应处理。
导尿管护理:妥善固定,防止脱落;留置导尿管期间每天外阴抹洗2次;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饮水量达2 000 mL以上,以稀释尿液,达到冲洗膀胱的作用;术后第7天开始夹闭尿管,每2至3小时开放1次,晚间一直开放,以锻炼膀胱收缩功能;尿管拔出后,嘱患者每1~2小时排尿1次;拔管后仍不能自行排尿者,或拔管后测残余尿量>100 mL时,应重新留置导尿管,继续训练膀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