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血小板减少,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血小板减少是什么意思。因此也不知道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也不知道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以及血小板减少吃什么好。既然不知道,那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一一解答一下。想知道的朋友就来看一下吧。
目录
1血小板减少吃什么好
1﹑红枣有补脾、养血作用。饭后用红枣加水煎汁服用,一次30毫升,每日三次。
2﹑红枣可与百合煮粥,临睡前喝汤吃枣,都能加快入睡。用鲜红枣1000克,洗净去核取肉捣烂,加适量水用文火煎,过滤取汁,混入500克蜂蜜,每次服15毫升,每日2次,连续服完,可防治失眠。
3﹑红枣中的高维生素含量,对人体毛细血管有健全的作用。用红枣20枚,鸡蛋1个,红糖30克,水炖服,每日1次,适用血小板减少的患者。
4﹑红枣还可与其他补血材料熬汤,当归15克、大枣50克、白糖20克、粳米50克。先将当归用温水浸泡片刻,加水200克,先煎浓汁100克,去渣取汁与粳米、大枣和白糖一同加水适量,煮至粥成,每日早晚温热服用,10日为1个疗程,它具有扩张血管、抗过敏作用。
5﹑粳米250克,大枣5个,生姜4块,盐适量,粳米淘洗干净,生姜去皮,切成薄片大枣去核,对半切开备用将粳米放入锅中,干炒一下,倒入适量水、大枣、生姜片,文火慢煮至粥熟,加少许盐调味即可,这种粥适用于气血不足、血虚头痛、眩晕等症状的患者使用,具有生津、健脾的作用。
吃红枣还可预防贫血。红枣50克,绿豆50克,同煮,加红糖适量服用,每日一次,15天为一疗程。
2五大方法治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治疗方法
血小板减少其实就是指人体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在减少。那当血小板减少的时候应该怎么治疗呢?
一、心理治疗
有些血小板减少患者得知自己的病情需要接受长时间的治疗和调养时,情绪会非常低落、焦虑。然而这种负面情绪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病情的恢复,所以为了帮助患者更快的治愈疾病,一定要保持心情的愉悦。
二、一般治疗
急性病人主要于发病1~2周内出血较重,因此发病初期,应减少活动,避免创伤,尤其是头部外伤,重度者卧床休息,应积极预防及控制感染。给予足量液体和易消化饮食,避免腔黏膜损伤
三、输新鲜血或血小板
该方法只适用于严重出血的患者进行紧急治疗,其主要是因为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血液中存在抗体,因此输入血小板的话,则会使血小板破坏,从而导致寿命变短。
四、根据病情着实而定
中医学的治病以宏观辨证为主,现代医学的诊治以微观诊察为主,各有所长,亦各有不足,辨证与辨病结合,可取长补短,扬长补短。辨证治疗血小板减少,无论哪一型,均可酌加有提升血小板作用,可收到良好效果。比如,卷柏紫癜方通过益气养血方法,水煎内服,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可靠。
五、注意休息
由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旦发病病情就比较危急,而且对患者的身体损害严重性也比较大。所以,为了患者的身体健康考虑必须要卧床休息,还要特别注意避免创伤,以免疲劳加重病情。
3怎么样才是最有效的血小板减少的护理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那都是因为在平时的生活中没有做好血小板减少的护理工作,那么血小板减少的护理主要是哪些细节呢?下面就来看看关于血小板减少的护理。
1、药物应用与血小板减少的护理。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最好的药物,但长期大量应用或突然停药会产生许多严重不良反应,所以必须严格在医生的指导和监督下用药,切不可自行增减或停用激素药,并在用药过程中随时观察有无以下反应。
2、出血中血小板减少的护理。仅有轻微的皮肤出血时,不须要特殊治疗,但要注意观察病情。若继续出血不止或出现其他部位和器官出血,就要到医院治疗。
3、慢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病期较长,无论病人本人还是家属都应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做好细致的家庭内血小板减少的护理,使病人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疾病带来生活上的不便。
4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血小板自身因素、年龄、性别、免疫等因素有关。下文将为您讲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
血小板抗体吸附在血小板表面,使血小板受损而被单核巨细胞系统所清除;此外,吸附这种抗体的血小板易在肝脾(主要在脾脏)中被巨噬细胞吞噬,使血小板寿命缩短。血小板数量减少的程度与循环中抗血小板抗体量的多少成正比,即抗血小板抗体量越多,血小板减少的程度越严重。
脾脏是破坏血小板的主要场所:
因为脾脏含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可产生高浓度的抗血小板抗体,且血流缓慢可阻留抗体被覆的血小板,因此脾脏不但是破坏血小板的主要场所,而且是产生抗血小板抗体的主要器官,脾切除有效的患者术后抗血小板抗体滴度显著下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与感染有关:
慢性ITP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具体病因未明。急性ITP发病与病毒感染有关,这些病毒包括风疹病毒、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腮腺炎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肝炎病毒等,甚至某些病毒活疫苗注射亦可通过激发免疫反应引起急性ITP。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其他因素:
1.年龄因素:急性型多见于2-6岁儿童;慢性型多见于成人。
2.性别因素:慢性型以青年女性为多多见于育龄妇女,主要是雌激素的作用,可能是雌激素可增加巨噬细胞对血小板吞噬和破坏能力,男:女发病率为1:3-4;急性型性别差异不明显。
5血小板减少激素治疗的副作用有什么
血小板减少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皮肤的瘀点及瘀斑,粘膜及内脏出血为特征。肾上腺皮质激素是血小板减少症治疗的首选药物,激素可使毛细血管脆性减低,减轻出血症状;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和破坏附有抗体的血小板;抑制血小板抗体的形成。激素可使2/3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
激素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会同时出现一些副作用,特别是长期或大剂量使用激素会出现很多副作用:激素治疗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力,导致患者不能抵抗外来的病原菌,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并可能加重已存在感染或使体内感染潜在病灶扩散;长期应用激素,可使蛋白质、脂肪、钙、钾代谢异常、血糖、血压升高,导致代谢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多毛、痤疮、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低血钾、骨质疏松;激素可诱发或加重胃、十二指肠溃疡,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健康;激素可引起饮食增加、易激动、失眠、个别人可诱发精神病,偶尔可诱发癫痫;激素有可能会引起一些眼部疾病,使眼压升高,诱发青光眼。
对于这些副作用,长期服用激素就需要防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应注意口服补钾、限制食盐摄入,出现胃酸增多,可加用抑酸剂,适量补充蛋白质、钙剂及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