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中风是指脑血栓形成或脑血栓的基础上导致脑梗塞、脑动脉堵塞而引起的偏瘫和意识障碍。脑血栓形成多在50岁以后起病,男性较多,常于休息、静止或睡眠时发生症状,发病情况较脑出血缓慢。常有先兆症状,如头晕、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等,在血压低时更易发生。缺血性中风有哪些表现?缺血性中风可以治好吗?一起了解下。
目录
1缺血性中风有哪些表现
1、出现眩晕症状
我们可能会突然会头晕目眩,感觉周围的东西,跟着在旋转,几秒钟便恢复正常,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而致。
2、会出现单眼突然发黑
可能会突然性的一只眼睛发黑并且看不见东西,在数十秒,便完全的恢复正常,主要是因脑缺血,而引起视网膜缺血。
3、会出现鼻出血
对于中老年人患者可出现鼻出血,这是高血压病人,即将发生中风的警报。还会有舌痛,会明显的感到麻木、活动不便;嗜睡,如果中老年人出现,原因不明嗜睡、困倦的现象,一定要高度重视,很可能是缺血性中风的先兆。
4、会出现呛咳、哈欠不断
有少数病人在早期,可能出现喝水、进食时偶尔呛咳,还会有哈欠不断的表现,人在睡眠不足、疲倦等情况下打哈欠,是正常现象。但哈欠连天,这可能是由于脑动脉硬化,日趋严重,血管内径越来越小,引起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
查看详情>>2如何避免患缺血性中风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血液黏稠度,坚持适量运动,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年人应定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心脑舒通片等,可长期使用。
2.定期健康体检要注意颈动脉血管的超声检查。当怀疑有颈动脉硬化斑块、狭窄,或已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缺血性神经损伤,甚至出现脑中风时,一定要及时治疗。
3.及时诊治对于颈动脉硬化斑块和狭窄,血管外科医生可以采用手术或支架植入方法,切除硬化斑块、解除血管狭窄,从而有效的预防脑中风的发生。
对一些已经发生脑中风的患者,也可以通过上述处理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利于康复。更重要的是预防脑中风的再次发生。无明显毒副作用的天然植物药心脑舒通片,比较适合中老年人服用,有利于中风的康复。
3缺血性中风有哪些因素引起
一、血管壁本身的病变:
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且常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其可导致各处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但以大中型管径(≥500μm)的动脉受累为主,国人的颅内动脉病变较颅外动脉病变更多见。其次为脑动脉壁炎症,如结核、梅毒、结缔组织病等。此外,先天性血管畸形、血管壁发育不良等也可引起脑梗死。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大血管的分叉处和弯曲处,故脑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为颈动脉的起始部和虹吸部、大脑中动脉起始部、椎动脉及基底动脉中下段等。当这些部位的血管内膜上的斑块破裂后,血小板和纤维素等血液中有形成分随后黏附、聚集、沉积形成血栓,而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可阻塞远端动脉导致脑梗死。脑动脉斑块也可造成管腔本身的明显狭窄或闭塞,引起灌注区域内的血液压力下降、血流速度减慢和血液黏度增加,进而产生局部脑区域供血减少或促进局部血栓形成出现脑梗死症状。
二、血液成分改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黏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小板增多症、口服避孕药等均可致血栓形成。少数病例可有高水平的抗磷脂抗体、蛋白C、蛋白S或抗血栓Ⅲ缺乏伴发的高凝状态等。这些因素也可以造成脑动脉内的栓塞事件发生或原位脑动脉血栓形成。
三、不良生活习惯:
1.吸烟,酗酒:在脑血管病患者中吸烟人数显著高于非脑血管病患者的对照组,并且每天吸烟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呈正相关,酗酒肯定是不良生活习性,酗酒是高血压显著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是最重要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2.便秘:中医认为,脑血管病的发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便秘可能相关,应通过饮食结构调整及养成规律性排便习惯,有助于降低脑血管病发生的可能性。
3.体育锻炼,超重与脑血管病:在脑血管病患者中平时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显著低于非脑血管病对照组,而脑血管病超重人数显著高于非脑血管病对照组,因此平衡饮食,控制体重与体育锻炼相结合,可以降低发生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4.高盐饮食:一般认为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是最重要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故提倡低盐饮食,饮食中可适当增加醋的摄入量以利于钙的吸收。
四、遗传家族史:
临床上许多人即使具备上述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却没有发生脑血管病,而另外一些不具备上述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却患了脑血管病,说明脑血管病的发生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尤其是遗传因素有关。脑血管病家族史可能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实验也证明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者的发病率和有脑血管病家族史的,发病人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一般认为多数的脑血管病的发病是多因素的,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有一定的种族差异,黑种人脑血管病发病率高于白种人。
4缺血性中风可以治好吗
一、急性期
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应以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原则。
1、缓解脑水肿:对于梗塞区较大严重的患者,可以使用脱水剂或利尿剂。
2、改善微循环:可以用低分子右旋糖苷,能降低血粘度和改善微循环。
3、稀释血液:目的是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和补充血容量不足,常用药物有低分子右旋糖苷和706代血浆等。
4、溶栓治疗:常用药物有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溶栓治疗的主要危险性和副作用是颅内出血,心源性栓塞脑出血的机会更高。
5、抗凝治疗:用以防止血栓扩延和新的血栓发生。常用的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必须作凝血检测。
6、扩张血管:一般认为血管扩张剂效果不肯定,对有颅内压增高的严重患者,有时可加重病情,故早期多不主张使用。
二、恢复期
恢复期治疗目的是改善头晕头痛、肢体麻木障碍、语言不利等症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降低脑梗塞的高复发率。
5缺血性中风吃什么好
1、脑梗塞的饮食护理:适量增加蛋白质。因为膳食中的脂肪量下降,所以要适当增加蛋白质。脑梗塞患者可从瘦肉,去皮禽类中获取,比如多食鱼类,尤其是海鱼,或是每天食用一定量的豆制品,帮助降低血液胆固醇与血液粘滞。
2、脑梗塞的饮食护理:限制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脑梗塞患者应少食点心、糖果以及饮料。同时注意烹调的用料。在炒菜时可加如一些醋、番茄酱、芝麻酱等以增加食欲。而且食醋除了可以调味外,还能加速脂肪的溶解,促进消化吸收,有助于防止脑出血。
3、脑梗塞的饮食护理:控制总热量。当膳食中控制了总脂肪的摄入,那么,会导致血脂降低。要限制患者的脂肪摄入量。每天膳食要减少总的脂肪量,烹调时尽量使用植物油,如花生油、玉米油等,同时限制饮食中的胆固醇。
查看详情>>
温馨提示:
多吃蔬菜和水果,饮食中应有适当的蛋白质。
脑中风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包括颅内和颅外动脉、静脉及静脉窦的疾病,但以动脉疾病为多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