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是指慢性获得性进行性智能障碍综合征。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它是一组临床综合征,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痴呆的病因有哪些?中风会引起痴呆吗?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目 录
1痴呆的病因有哪些
一、脑部各种感染性疾病35%:
痴呆为临床综合征,可由60多种疾病所致,其中最常见的是老年性痴呆dementia of Alzheimer’s type,DAT或AD占60%左右,其次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占10%~20%,脑部占位性病变,特别是额颞肿瘤占4%~5%,还有亨廷顿舞蹈病,帕金森病,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ick病,多发性硬化,脑积水,脑部各种感染性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等。
1、脑变性病:某些皮质、皮质下疾病可引起痴呆,常见病因有阿尔采木氏病,匹克氏病,Huntington’s病,Parkinson’s病,肝豆状核变性,皮质-纹状体-脊髓联合变性等。
2、脑血管病:不同部位的脑血管疾病可引起痴呆,如多发梗塞性痴呆,颈动脉闭塞、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血栓性血管炎等。
3、代谢性疾病:一些代谢性疾病影响脑的功能,造成痴呆,如粘液水肿,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肝豆状核变性,尿毒症,慢性肝功能不全等。
4、颅内感染:颅内感染导致脑实质及脑功能改变,导致痴呆,如各种脑炎,神经梅毒,各种脑膜炎,库鲁病等。
5、颅内占位性病变:肿瘤、硬膜下血肿可致结构及脑功能改变,引起痴呆。
6、低氧和缺氧血症:包括缺血性心博骤停、严重贫血和出血,缺氧性呼吸衰竭、哮喘、窒息、麻醉,淤滞性心力衰竭、红细胞过多和组织中毒性等各类低缺氧血症。
7、营养缺乏性脑病:硫胺缺乏性脑病,糙皮病,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症等。
8、中毒性疾病:常见于一氧化碳中毒,铅、汞等中毒,有机物中毒等。
9、颅脑外伤:头部的开放性或闭合性外伤,拳击员痴呆等。
10、其他:正常压力脑积水,类肉瘤病等。
二、年龄高龄、低经济水平等25%:
导致痴呆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高龄,性别女性,低教育水平和低经济水平等,此外,近年的研究还发现,老年人孤独感,缺乏工作和社交活动,文娱体育活动等亦为引起痴呆的危险因素,在上海地区所作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进行病例-正常对照研究后发现,兴趣狭窄,缺乏锻炼和活力,以及某些环境因素如经济状况低下等是痴呆的危险因素。
三、家族遗传史25%:
一些躯体疾病和家族史也是痴呆的危险因素。
根据病因及预后,可将痴呆综合征大致分成三类:
1.不可逆的进行性痴呆,如AD。
2.可部分阻缓其发展的痴呆,如VaD。
3.可去除病因从而使痴呆进展减退乃至停止,如脑积水,脑部占位性病变,药物中毒,甲状腺功能减退,肝肾功能障碍,脑炎等。
2中风会引起痴呆吗
无论是老年性痴呆还是血管性痴呆,患者均可表现为:①记忆障碍,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远期记忆保存较多,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大为降低,到了后期,则远期记忆也会逐渐减退。②思维和判断力发生障碍,开始时表现为不能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其后对原有的认识也模糊不清,到了后期,一般的常识也会丧失。③性格发生改变,大多数患者出现性格的病态演变如性格开朗者会趋向浮夸,谨慎者会变得退缩,勤俭者会成为吝啬。④情感发生障碍,轻度抑郁比较多见,常表现为呆滞,退缩。但有些患者正好相反,情绪高涨时可表现为一种盲目的欣快感。与老年性痴呆不同的是,血管性痴呆往往还伴有强哭强笑、吞咽困难、早期出现步态和排尿障碍,或不规则或经常跌倒的病史。
引起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与脑血管病相同,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等,因此,预防脑血管病、防止卒中发生是预防血管性痴呆的重要措施。您父亲已有小中风病史,因此,血管性痴呆的可能性较大。希望你能及时带他到大医院神经内科诊治,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拟胆碱药物和促智药物等。
3别把抑郁症误认为是痴呆
1、老年抑郁症起病较快,发展迅速,而老年性痴呆则起病缓慢发展也缓慢。
2、老年期抑郁症的抑郁症状持续较久,老年性痴呆症患者的情绪变化多,不稳定,变幻莫测,犹如幼童。
3、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智能障碍为暂时性的、部分性的,每次检查的结果均不相同,而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智能损害是全面性的,且呈进行性的恶化。
4、老年抑郁症患者并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脑CT检查也无阳性发现,而老年性痴呆病人的情况不是这样,他们可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变化。不少病人还有 高血压 、动脉硬化或中风的病史,脑CT检查可发现有小同程度的脑萎缩、脑梗死的表现。
5、用抗抑郁药物后老年抑郁症病人会病去体愈。恢复病前的谈笑风生、谈吐自如;而老年性痴呆症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物就不起任何作用。当然,有部分老年性痴呆症患者,在病程的早期也可出现抑郁症状。颇像“老年期抑郁症”,到了病程的中、晚期,才露出老年性痴呆的“庐山真面目。对此尤需警惕。
4滴血可鉴定老年痴呆吗
一种新型血液检测手段或能提前确诊老年痴呆症,甚至在最早的症状出现以前,从而给预防痴呆提供了可能性。
2010年十大医学突破,其中一项就是“滴血鉴定”老年痴呆。据说这种颇具前景的新型血液检测手段或能提前确诊老年痴呆症(阿兹海默症),甚至在最早的症状出现以前,从而给预防痴呆和智力衰退提供了可能性。新的检测手段通过分析血液中二十多种蛋白,诊断老年性痴呆症的准确率高达80%。提前确诊可以帮助患者充分利用行为干预手段,如保持社会接触和学习新事物以保持大脑活跃,从而减缓老年性痴呆症造成的智力衰退。
在2007年,由多国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从血浆中分离鉴别出了18个信号蛋白,被证明是可以用于阿兹海默症诊断的生物标记蛋白组合,这一研究成果当年发表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这提示不远的将来通过“滴血鉴定”作为阿兹海默症重要生物学标志物时代的到来。
确诊阿兹海默症脑脊液检测为有创性操作,多数患者不愿意接受;而PET检测高达数千元的费用也不可能广泛应用到诸多患者中去。
一些临床专家指出,阿兹海默症的平均发病年龄在65岁左右,其他因素包括急性心脑血管病、全身麻醉等可以导致临床症状的早期出现;而高教育水平、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以及缺少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老年人具有较强的“脑功能储备”,可以延缓认知损害症状的出现时间。因此,只有将患者的临床评估和多个生物标志物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才能对其进行正确的诊断和分级。
5中年肥胖可能埋下痴呆后患
肥胖作为目前全球人类面临的最大健康挑战之一,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众所周知,肥胖能引发不少疾病。如今,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流行病专家又给面临肥胖困扰的中年人带来了一个坏消息,实验已经初步证实,患 肥胖症 的中年人未来患各类 痴呆 病症的可能性远高过其他人群。
参与这一实验项目的共有一万两百余人,他们在1964至1973年间的年龄都在40到45岁之内并且在参加实验项目之初进行过全面的体检,体检项目甚至细致到对每位实验参与者进行肩胛骨下方和三角肌部位 脂肪 的测 量 ,之后实验人员一直进行跟踪调查他们的健康状况至1994年。在实验项目调研阶段于1994年完成时,总共有713名实验参与者患上某类痴呆病症。
按照实验结果所做出的科学统计,年约四十并患肥胖症的中年人在他们70岁时患上一类痴呆病症的病发率比在自己中年时体重适宜的同龄人要平均高出74%,其中女性的概率几乎高达一倍,而男性的比值也超过了三成。而根据以前其它研究的估计,老龄化社会自身所导致的痴呆病症数量就将在未来20年内增幅400%。然而,如今痴呆病症已被确认可能成为肥胖症的后遗症之一,医学专家们害怕这一数值将极有可能会进一步攀升。
对此,医学专家认为,这一实验成果又一次为人们敲响了小心肥胖症的警钟,其中特别是中年人,大家一定要注意控制体重,多参加各类运动并均衡饮食。另外,还有一些医护人员建议,尚未患有肥胖症但已属于超重情况的人也应该多加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