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多发的一种脑部疾病,脑瘫出现的原因有很多,有产前因素和产后因素,所有作为家长,要想预防脑瘫,我们就要从怀孕的时候做起,对于已经出生的宝宝来说,什么样的表现才是患上小儿脑瘫了呢?宝宝发育晚就有可能是小儿脑瘫的表现,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专家的介绍。
目 录
1警惕引起脑瘫的原因是什么
1、低体重儿(小于2500g):包括早产未成熟儿,足月小样儿;
2、先天性异常: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发育异常,在四肢性瘫痪的脑瘫病人中53%与先天性异常有关;在非四肢性瘫的脑瘫病人中,35%是先天性发育不良所致;
3、脑缺血缺氧:在脑瘫患者中20%是由窒息及产伤所引起,导致缺血缺氧的因素有:
(1)母亲因素,如患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心力衰竭、大出血、贫血、休克或吸毒、药物过量等;
(2)胎盘因素,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坏死或胎盘功能不良等;
(3)脐带血流阻断,如脐带脱垂、压迫、打结或绕劲等;
(4)分娩过程异常,如臀位产、滞产、手术产(产钳)或应用麻醉药等;
(5)新生儿因素。除窒息外,还有许多心肺功能异常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呼吸窘迫综合症、周身循环衰竭、红细胞增多症。
2宝宝发育晚小心脑瘫在作祟
脑瘫患儿在出生过程中常有缺血缺氧、脑袋受到挤压或者宫内病毒感染等情况存在,所以,对于出生时有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惊厥,或者母亲怀孕时有妊高症等"高危因素"的孩子,我们建议在孩子出生1个月、3个月、半岁时,应定期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评估其神经发育情况。
如果宝宝有问题,一般在几个月大的时候就能看出来:比如两个月了还不会笑,没有面部表情,跟大人没有眼睛交流;3个月、4个月大了还不能立头;5个月了还不会翻身;还有两侧运动不对称,比如两条腿蹬腿的次数明显不一样等。如果有异常情况,说明孩子可能有问题,应该就诊。
在这儿要强调,千万不要对孩子“发育晚”的这种现象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孩子是早产、难产的,比人家宝宝发育晚也是正常的,这种错误思想万万不可有。脑瘫的康复治疗,一定要抓住“三早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因为已经有研究证实,脑瘫患儿如果能在半岁之内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那么往往还能得到更好的恢复。因为人类的脑组织在此时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仍处于迅速生长期,处在此年龄段的脑瘫患儿的脑损伤还处于初级阶段,异常姿势和运动还未固定化,可塑性较大,代偿恢复能力较强,在这一时期进行治疗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小儿脑瘫的治疗不可耽误,如果在生活中发现宝宝发育晚,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如果确诊是小儿脑瘫,那么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最后我们祝愿脑瘫患儿能够早日康复。
3脑瘫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脑电图(EEG):约有80%的脑瘫患儿有脑电波异常其中偏瘫的脑电图异常率高。也有可能正常,也可表现异常背景活动伴有痫性放电波者应注意合并癫痫的可能性。
2、脑电地形图(BEAM):检测小儿脑发育与脑波变化。
3、脑磁图。
4、诱发电位:视力减退或听力障碍者可分别给予视诱发电位和听诱发电位检查。
5、肌电图:了解肌肉和神经的功能状态小儿脑瘫合并肌萎缩者尽可能作此检查。
6、脑阻抗血流图(REG):检查头部血管功能和供血情况。
7、做脑部CT、MRI扫描:可扫描出各层次具体的内部结构和脑组织的不同图像,有病变处密度增高。
查看详情>>4脑瘫容易与哪些疾病相混淆
1.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
本病于婴儿期起病,多于3~6个月后出现症状,少数病人生后即有异常,表现为上下肢呈对称性无力,肌无力呈进行性加重,肌萎缩明显,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常因呼吸肌功能不全而反复患呼吸道感染,患儿哭声低微,咳嗽无力,肌肉活组织检查可助确诊,本病不合并智力低下,面部表情机敏,眼球运动灵活。
2.运动发育迟缓
有些小儿的运动发育稍比正常同龄儿落后,特别是早产儿。但其不伴异常的肌张力和姿势反射,无异常的运动模式,无其他神经系统异常反射。运动发育落后的症状随小儿年龄增长和着重运动训练后,症状可在短期内消失。
3.先天性肌弛缓
患儿生后即有明显的肌张力低下,肌无力,深腱反射低下或消失。平时常易并发呼吸道感染。本病有时被误诊为张力低下型脑瘫,但后者腱反射一般能引出。
4.智力低下
本病常有运动发育落后,动作不协调,原始反射、vojta姿势反射、调正反应和平衡反应异常,在婴儿早期易被误诊为脑瘫,但其智力落后的症状较为突出,肌张力基本正常,无姿势异常。
查看详情>>5小儿脑瘫疾病会有哪些类型
一、锥体外系型(强直型):主要病变在锥体外系,表现为不自主、无规则、不能控制和无目的的运动,睡眠时消失。婴儿时期肌张力较低,婴儿脑瘫分型的依据是什么?儿童时期表现为手跳徐动、舞蹈样动作、扭转痉挛、肌肉震颤或强直,多为核黄疸的后遗症。
二、功济失调型:此型较少见,病变在小脑或其通路上,有时大脑也有损害。婴儿脑瘫分型的依据是什么?婴儿期首先表现为肌张力低下,腱反射不易引出。一般到第二年逐渐出现意向性震颤、步态不稳等小脑受损症状,但眼球震颤常不明显,智能可有轻度障碍。
三、手足徐动型:婴儿脑瘫分型的依据是什么?手足徐动型约占脑性瘫痪的 1/5,主要病变也有锥体外系统。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运动,紧张或有意识运动时,不自主的运动增多。由于颜面肌肉、舌肌、发音器官肌肉多受累,常伴有语言障碍。单纯手足徐动型患儿腱反射不亢进,巴氏征不表现阳性。
四、痉挛型:婴儿脑瘫分型的依据是什么?这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脑性瘫痪的 2/3。主要病变在大脑破质运动区和锥体束。其特点为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踝震挛和巴杉斯基征阳性。早期表现为握持反射增强。上肢症状较轻,两肘关节屈曲内收于胸前,腕和手指关节也屈曲,两手动作笨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