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生活中绝大多数中老年人有关节炎这种疾病,由于环境、生活因素的影响很多人都患上这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女性好发,发病率为男性的2~3倍。那么,类风湿关节炎的饮食有哪些?下面一起了解一下。
目 录
1类风湿关节炎的饮食
1、黄花菜根酒
黄花菜根、黄酒各50克,将黄花菜根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冲黄酒内服。每日2次,连服数天。
本方具有清热通络的作用,适用于热痹、关节红肿疼痛明显者。关节无红热者忌服。
2、辣椒猪肉汤
瘦猪肉100克,辣椒根90克。将瘦猪肉洗净,切块,辣椒根水洗后用纱布包好,封口。再把猪肉、辣椒根、葱段、姜片、花椒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改用文火炖煮半小时至肉烂,去辣椒根,吃肉饮汤,每日1剂。
本方具有温经散寒、祛湿止痛的功能,适用于关节疼痛较剧者。热痹忌服。
3、独活当归酒
独活、杜仲、当归、川芎、熟地黄、丹参各30克,白酒1000毫升。先将上述6种药物研细,分别用纱布包好,放入白酒中,加盖密封,放火旁煨24小时,候冷即可,不拘时饮之。
本方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亏虚,风湿痹痛者。关节炎早期及热痹者禁服。
4、桂浆粥
肉桂1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将肉桂研成细末,粳米洗净,常法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肉桂末、红糖,再煮沸1-2次即成。趁热空腹吃下,每日1剂,3-5日为1个疗程,有效再服1-2个疗程。
本方具有温经散寒,暖胃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痹。热证及阴虚火旺者禁用。
2类风湿关节炎怎么治疗好
痛点治疗
痛点在中医又叫阿是穴、天应穴、不定穴、敏感点等。凡无固定的位置和名称,以病痛局部或压痛点作治疗的方法就统称为痛点靶向疗法或穴位靶向疗法。阿是穴的主治病症多为痛症,其作用以近治作用为主,从古至今阿是穴应用广泛,其镇痛消炎作用的主要机理是对痛点疏通瘀滞、调理气血,经络气血通畅,通则不痛。该类穴在调理气血方面弥补了十四经穴和经外奇穴的不足。根据阿是穴和痛点的特征制成的磁可贴由位于贴膏中央的钕铁硼生物永磁体所对应的痛点部位产生毛细血管扩张作用,配合膏贴内的有效药物成分渗入骨关节部位,达到舒筋活络、消炎镇痛的作用。
代替治疗
80年代开始,在美日欧一些国家,开始把鲨鱼软骨粉作为代替疗法的一环用于临床治疗。欧洲一些国家把鲨鱼软骨的萃取物认定为药品。日本的一些医疗机构则选择企业,提供临床级别的纯天然鲨鱼软骨粉。纯天然鲨鱼软骨粉的不仅疗效稳定得到验证,更重要的是它没有常规药物所有的可怕的副作用,正在发达国家中逐步普及。而在众多的鲨鱼当中,目前尤以纯天然锯峰齿鲛软骨粉为最佳,已取得了临床验证。
外科治疗
以往一直认为外科手术只适用于晚期畸形病例。目前对仅有1~2个关节受损较重、经水杨酸盐类治疗无效者可试用早期滑膜切除术。后期病变静止,关节有明显畸形病例可行截骨矫正术,关节强直或破坏可作关节成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负重关节可作关节融合术等。
3类风湿关节炎怎样去防治
1.增强体质,加强抗病能力:平日应加强锻炼,提高耐寒能力,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2.及时治疗链球菌感染:常见的链球菌感染的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淋巴结炎、中耳炎、鼻窦炎、皮肤丹毒或脓疱疹,还有猩红热等。一旦发生这些疾病,要及时应有有效抗生素(一般应有青霉素即可)治疗,疗程约7~10天。
3.长期药物预防:对于反复发生或迁延不愈的链球菌感染患儿,以及初次发病的风湿病患儿,可应用长效青霉素注射液每月肌注20万单位,或每两周肌注60万单位。前者为了预防风湿病的发生,后者为了防止风湿病的复发,都有一定效果。
4类风湿关节炎是由什么造成的
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专家指出:因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生于女性,怀孕期间关节炎症状常减轻,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本病等,认为内分泌因素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似有一定关系。
但根据研究,病人的肾上腺结构及其他内分泌功能多属正常。另外,因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某些家族中发病率较高,有人认为可能与遗传有关。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主张 类风湿性关节炎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并提出自身免疫学说,目前已为多数学者所承认。
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在专家表示:一部分学者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有关调查结果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家族中类风湿发病率比健康人群家族中高2~10倍,近亲中母系比父系患类风湿的多;同卵双生子的共同患病率为30%~50%,异卵卵生子的发病的一致性仅为5%。
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本病与遗传因素无关。他们报告38对卵生子中有30对孪生子仅一人患类风湿而另一人健康,并提出家族性患病率增高的原因除了遗传因素外,还应考虑家庭环境、营养状况、生活习惯、心理情况等各方面的影响。
5如何避免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
(1)加强普查与宣传,争取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我们认为,虽然类风湿的致残率高,但如能获得早期诊断及早期合理的治疗,仍可完全控制其发展甚至可能治愈。所以,只要临床医生对本病保持足够的警惕性,不断提高诊疗水平,控制本病的发展,是能够减少残废率和增加劳动能力的。
(2)预防感染预防链球菌感染对有风湿中毒症状、低热为表现的类风湿与活动度低的病人尤其重要。预防办法和风湿性关节炎一样,常用长效青霉素,每月肌肉注射60万~120万单位,连用3~5年,至少1年;患上感、扁桃体眼、咽炎时,还要短期肌注青霉素或口服红霉素7~10天,同时口服阿司匹林7~10天。患急性传染病时,及时用抗生素治疗。
(3)根治感染根治病灶性扁桃体炎、鼻附窦炎、慢性胆囊炎、慢性中耳炎、附件炎和龋齿等,以及结核、淋病和肠炎等肠道感染等,尤为重要。
(4)避免诱因避免受凉、受冻、受潮、精神紧张、过劳、失眠及性生活过度。避免玩水和用冷水洗衣、游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