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俗称肝腹水。正常人腹腔内有少量的游离腹水,一般为50毫升左右,起着维持脏器间润滑作用,当腹腔内出现过多游离液体时,称为腹水。肝硬化腹水是一种慢性肝病。由大块型、结节型、弥漫型的肝细胞性变,坏死、再生;再生、坏死,促使组织纤维增生和瘢痕的收缩,致使肝质变硬,形成肝硬化。肝硬化肝功能减退引起门静脉高压,导致脾肿大,对蛋白质和维生素的不吸收而渗漏出的蛋白液,形成了腹水症。那么肝腹水有哪些危害,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目 录
1肝腹水早期症状
一般来说,肝腹水早期症状并不是太明显,有了症状之后呢就表示,肝硬化属于中晚期了,患者会出现强烈的疼痛,食欲减退,以及肝肿大等症状,其主要特征如下:
1、黄疸:症状一般出现在肝腹水的晚期,主要是因为肝细胞损害的情况而引起的,癌块压迫或侵犯肝门附近的胆管也会引起黄疸的出现,为此患者要引起重视了,积极的接受治疗。
2、肝区疼痛:患者会出现肝区疼痛的情况,疼痛位置相当于肿瘤的位置,如病变侵犯膈,痛可牵涉右肩。如果患者的,病情没有得到改善,如出血量大,则引起晕厥和休克。
3、肝肿大:有90%的患者的肝脏都会出现肿大,肝脏会显得自己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或肿块,如果用手挤压腹部的话,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这就表明肝腹水的情况更加严重了。
4、肝硬化征象:出现肝腹水的时候也表示自己的肝受到了严重的损伤,腹水很快就会增多,而且会产生肉眼,漏夜会导致患者的肝硬化症状更加的严重,患者应该积极的接受治疗以及病情得到控制。
有较好的治疗方法,那么你的病情就可以尽快的康复起来肝腹水的致病原因有很多,一般认为与血管内压过高及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我们应该了解肝腹水的一系列症状,积极的到医院进行治疗,让病情尽快得到控制,同时做好日常的饮食作息,让病情能够得到有效缓解。
查看详情>>2肝腹水有哪些危害
肝腹水早期的时候治疗比较容易,随着病情的加深,治疗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尽早治疗,把握最佳的治疗时机非常重要,肝腹水的危害是什么?具体来说有以下方面:
1、肝腹水患者腹腔内积液,容易滋长细菌,从而导致继发性或原发性腹膜炎等的发生。
2、肝腹水形成后,患者液体大量渗入腹腔,会导致血容量减少,血液黏增大,不利于血液的循环,容易导致低血压或休克等现象的发生。
3、白蛋白和电解质大量随腹水进入腹腔,使血浆蛋白和电解质降低,引起低蛋白血症、低钠等的发生,使血浆胶体和晶体渗透压降低,又促进腹水的形成,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同时引发肝性脑病的发生。
4、肝腹水形成后容易导致腹腔大量积液,使腹压增高。
由上可见,多了解关于肝硬化的知识,早发现、早治疗肝硬化是多么重要。及早的治疗肝硬化可能会避免肝腹水的出现,同时患者也可免受肝腹水带来的这些危害。
3肝腹水饮食禁忌有哪些
肝腹水五大饮食禁忌:
1、忌钠、水过量
患者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容易造成机体钠、水潴留,因此肝腹水患者应低盐或无盐饮食,同时控制进水量,每天1000ml左右,有显著低钠血症时应限制在500ml以内。
2、忌蛋白过量
肝腹水患者肝功能异常,合成、分解蛋白质的功能相对较弱,如食用蛋白过量,容易加重肝脏的负担,同时还可能诱发肝性脑病,危及患者生命。
3、忌粗糙食物
肝硬化患者多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如进食坚硬、粗糙的食物可能造成消化道的出血,因此患者应避免食用坚硬、粗糙的食物。
4、忌酒
乙醇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对肝脏有直接的损害作用,而肝腹水患者已经出现肝脏损害,如饮酒,会加重患者肝脏的损害。
5、忌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不仅会引发机体一系列症状,而且会加重肝脏负担,加重肝腹水患者的病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恢复,因此患者应避免暴饮暴食。
查看详情>>
4肝腹水的病理病因
肝腹最常见的病因是肝硬化,特别是酒精性肝硬化。其他肝原性病因包括慢性肝炎,尚无肝硬化的重型酒精性肝炎和肝静脉阻塞,门静脉血栓形成时除非同时存在肝功能损害,否则也不会发生腹水,腹水的非肝源性病因有全身性疾病(如心衰、肾病综合征、严重低白蛋白血症及缩窄性心包炎)引起的全身体液潴留和腹腔内疾病(如癌变和结核性腹膜炎)。甲状性功能减退偶尔引起明显腹水、胰腺炎则罕见引起大量腹水(胰源性腹水),肾衰病人,特别是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人偶尔发生无法解释的腹水(肾源性腹水)。
肝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失代偿期患者75%以上有腹水。肝腹水病理生理学有以下三种学说:
1、充盈不足学说
经典的充盈不足学说认为早期钠水潴留是因为肝窦和牌毛细血管Starling平衡破坏,即门脉高压超越淋巴系统疏通能力,于是液体积聚于腹腔。血管内体液丢失致血容量降低,经心肺和动脉受体感应后导致肾脏水钠潴留,但这些潴留的液体并不能恰当地补充血容量,反而进一步潴留于腹腔,形成恶性循环。不支持这一经典理论的依据为:①大多数患者的血浆容量和心脏指数并不降低而全身血管阻力降低;②腹水形成过程中血浆总容量并不降低;③动物实验表明肾钠潴留先于腹水形成,提示钠潴留是原因而非腹水形成的结果。
2、泛滥学说
提出主要试图解释腹水形成时门脉高压和低血容量的关系,认为晚期肝硬化时某种信使激发了肾小管的钠潴留信号,肾脏水钠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加;肝窦压力增加激活了肝内的压力受体,引起“肝肾反射”,加重钠潴留,导致血管过度充盈而“泛滥”入腹腔。
3、周围动脉血管扩张学说
该学说认为肝硬化水钠潴留发生在有效动脉血容量(EABV)减少之后,即周围动脉血管扩张学说。根据这一理论,门脉高压是起始因素,其引起脾动脉血管扩张并导致脾动脉循环充盈不足,感应EABV减少的动脉受体刺激SNS、RAAS和ADH,引起水钠滞留。在肝硬化早期,脾动脉中度扩张且淋巴系统尚能疏通增加的淋巴液时,一过性水钠潴留维持了动脉循环,抑制了抗钠利尿系统信号和钠潴留,EABV与总细胞外液(ECF)容量之间维持平衡。随着肝硬化进展,脾动脉明显扩张导致更广泛的动脉充盈不足,水钠潴留日趋严重,潴留的液体从脾循环溢入腹腔和(或)从体循环进入间隙组织,此时EABV已不能由增加血浆容量来维持,而血管收缩系统持续激活试图维持EABV,从而加重了肾脏的水钠潴留。结果EABV与ECF间平衡遭到破坏,细胞外液体进行性扩张,EABV不断减少。
5肝腹水患者如何护理
1、 肝腹水病情严重时
顽固性腹水或称难治性腹水,是指病人住院6周以上,经过严格限制钠、水的摄入,及大剂量利尿剂的内科规范性系统治疗后,虽水肿有所减轻,但腹水没有明显减少,尿钠低于10mmol/24h真肌酐清除率低于5096.对于顽固性腹水的治疗,除了用利尿剂外,卧床休息,调节营养,限制盐和水的摄人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忽视。对于血浆蛋白较低,特别是白蛋白较低的病人要适当补充白蛋白,但要严格计算好白蛋白的输入量,以避免白蛋白过多引发肝性脑病。
2、 利尿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 利尿宜从中、小剂量开始,不宜大量快速、急于求效。因腹水吸收率每日最多为700~930毫/升,大量利尿超此限度,势必导致循环血量的下降,对患者不利;②每一位患者对利尿的反应不一样,所以利尿剂量应个体化;③为了防止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血钾的发生,应将排钾利尿药与保钾利尿药联合使用。
3、 拮抗醛固酮增多而利尿
由于肝功不良,肝脏灭活机能减弱,肝硬化腹水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醛固酮增多,醛固酮增多时作用于远端肾小管,使钠重吸收增加,故拮抗醛固酮药物是利尿消腹水的首选药物,此类药物作用缓和又有其特异的保钾作用,这也是作为首选药物的条件。代表药物是安体舒通和氨苯蝶定。肝腹水能活多久?
4、 控制钠和水的摄入
一般每日水摄入量不超过1500毫升,每天钠摄入应少于0.5克,相当于食盐1.5克。每日进入体内的液体不得超过2,000毫升。若伴有水肿和钠降低,应将汇体严格控制在每日1000-1500毫升。
5、适当休息是治疗肝腹水的基础疗法。
能够充分的得到休息对于早期肝腹水患者的回复非常有利。医学实验证明,人体在卧床与站立时肝脏中血流量有明显差别,前者可比后者多40%以上。在肝硬化腹水早期,减少体力消耗,降低肝脏负荷,增加肝脏血流量是治疗的关键。中晚期严重肝腹水患者有时更需要卧床休息,一面加重肝脏负担导致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