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湿疹效果如何?老中医强调:湿疹的治疗要根据临床表现,审证求因,辨证论治;那么,针灸治疗湿疹的方法有哪些?针灸治疗湿疹效果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目 录
1湿疹都是由于那些因素引起的
湿疹的发病,目前多认为是由于复杂的内外因素激发,而引起的一种迟发性变态反应。湿疹病人往往是过敏体质,这种过敏体质与遗传因素有关,故在特定的人群中发病。
常见的内在因素如:胃肠功能紊乱、神经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体内有感染病灶、肠道寄生虫等。
外界因素如:日晒、风吹、寒冷、搔抓以及接触肥皂、化妆品等均可诱发湿疹。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也可使某些人湿疹加重。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内部因素慢性感染病灶(如慢性胆囊炎、扁桃体炎、肠寄生虫病等)、内分泌及代谢改变(如月经紊乱、妊娠等)、血液循环障碍(如小腿静脉曲张等)、神经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其中遗传因素与个体易感性及耐受性有关。
2.外部因素本病的发生,可由食物(如鱼、虾、牛羊肉等)、吸入物(如花粉、屋尘螨等)、生活环境(如日光、炎热、干燥等)、动物毛皮、各种化学物质(如化妆品、肥皂、合成纤维等)所诱发或加重。
3.中医认为,风邪、湿邪、热邪、血虚、虫淫等为致病的主要原因,保肤灵治疗,以疏风祛湿、清热解毒、养血润燥、活血化瘀为原则,以达到驱邪扶正止痒治愈之功效。
2针灸治疗湿疹的方法
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多形性皮损,对称分布,易于渗出,自觉瘙痒,反复发作和慢性化为临床特征。本病男女老幼皆可罹患,而以先天禀赋不耐者为多。一般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
中医学称湿疹为“湿疮”,但中医古代文献并无湿疮之名,一般依据其发病部位、皮损特点而有不同的名称,若浸淫遍体,滋水较多者,称浸淫疮;以丘疹为主者,称血风疮或栗疮;发于耳部者,称旋耳疮;发于乳头者,称乳头风;发于手部者,称瘸疮;发于脐部者,称脐疮;发于阴囊者,称肾囊风或绣球风;发于四肢弯曲部者,称四弯风;发于婴儿者,称奶癣或胎症疮。
病因病机:该病总因禀赋不耐,风、湿、热阻于肌肤所致。或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鱼腥动风之品,或嗜酒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湿热内生;又外感风湿热邪,内外合邪,两相搏结,浸淫肌肤发为本病。或因素体虚弱,脾为湿困,肌肤失养;或因湿热蕴久,耗伤阴血,化燥生风而致血虚风燥,肌肤甲错,发为本病。
针灸治疗湿疹效果如何?分类与诊断
根据病程和皮损特点,一般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
急性湿疮:起病较快,常对称发生,可发于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亦可泛发于全身,但以面部的前额、眼皮、颊部、耳部、口唇周围等处多见。初起皮肤潮红、肿胀、瘙痒,继而在潮红、肿胀部位或其周围的皮肤上,出现丘疹、丘疱疹、水疱。皮损群集或密集成片,形态大小不一,边界不清。常因搔抓而水疱破裂,形成糜烂、流滋、结痂。自觉瘙痒,轻者微痒,重者剧烈瘙痒呈间隙性或阵发性发作,常在夜间增剧,影响睡眠。皮损广泛者,可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全身症状。
亚急性湿疮:多由急性湿疮迁延而来,急性期的红肿、水疱减轻,流滋减少,但仍有红斑、丘疹、脱屑。自觉瘙痒,或轻或重,一般无全身不适。
慢性湿疮:多由急性、亚急性湿疮反复发作而来,也可起病即为慢性湿疮,其表现为患部皮肤增厚,表面粗糙,皮纹显著或有苔藓样变,触之较硬,暗红或紫褐色,常伴有少量抓痕、血痂、鳞屑及色素沉着,间有糜烂、流滋。自觉瘙痒剧烈,尤以夜间、情绪紧张、食辛辣鱼腥动风之品时为甚。若发生在掌跖、关节部的易发生皲裂,引起疼痛。病程较长,数月至数年不等,常伴有头昏乏力、腰酸肢软等全身症状。
针灸治疗湿疹效果如何?火针与体针结合治疗
根据湿疹总因禀赋不耐,风、湿、热阻于肌肤所致,郝学君采用针灸治疗时,多采用火针与体针相结合,对于一般湿疹及顽固性湿疹均有显著的疗效。
火针疗法
火针疗法是将特制的粗针具烧红后于选定部位或穴位速刺疾出的疗法,火针具有激发经气,振奋阳气,调节脏腑功能,从而使经络通达,气血畅行,因此这种疗法在针灸学中又称“温通刺法”。火针的优势病种主要集中在骨科、皮肤科、外科、神经科、妇科等方面。火针的操作方法主要有深而速刺法、浅而点刺法、慢而烙熨法等。
他采用火针治疗湿疹时,主要取膀胱经的背俞穴为主:风门、肺俞、膈腧、脾俞、胃俞等,操作方法选择“浅而点刺法”。因湿疹常由于风湿、风热引起,风门穴具有祛风散邪,宣肺固表作用。《类经图翼》:此穴能泻一身热气,常灸之,永无痈疽疮疥等患。因肺主皮毛,故取肺俞。脾俞、胃俞具有健脾利湿,和胃益气作用。
若属于慢性湿疹,则因久病入络,故取膈腧,膈腧为八会穴之“血会”,具有活血和血作用,且“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通过活血和血,有助于祛除风邪。
疗程:每周1次,进行火针治疗后,72小时内应避免局部沾水,避免感染。
体针疗法
体针疗法则主要取脾经和胃经穴位为主,如: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中脘、天枢等。其中足三里具有和胃降逆,健脾化痰,补益正气作用。三阴交具有健脾利湿,滋补肝肾作用,主治湿疹、水肿等。阴陵泉具有健脾利湿,消肿止痛作用。中脘、天枢具有健脾和胃,疏理中焦,升清降浊作用。
湿疹患者大多有瘙痒症状,甚则影响睡眠,可以取肩髃、风市、百虫窝等穴位。肩髃具有疏经通络、散风清热功效,主治风热瘾疹。《百症赋》还记载:肩髃阳溪,消瘾风之热极。风市具有疏通经络,散寒除湿功效,主治遍身搔痒。百虫窝清热凉血、散风止痒,主治下部生疮、风疹、皮肤瘙痒。
若热盛者,可取曲池、支沟、血海等。曲池疏经通络、散风止痒、清热消肿,主治疮疥瘾疹。《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记载曲池:遍身风癣癞,针着即时瘳。支沟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穴位,三焦主通调水道,故支沟有良好的利湿作用,且热随湿去,因此,具有清热利湿功效。血海调经统血,祛风止痒。《内经图翼》记载血海穴:先补后泻,又主肾脏风,两腿疮痒湿不可当。《胜玉歌》则记载:热疮臁内年年发,血海寻来可治之。若体虚者,还可以取气海、关元穴,培补元气、益气温阳。
疗程:针刺每天1次,每周5~6次,每次留针30分钟。
针灸治疗湿疹效果如何?在预防与调摄方面:一是急性者忌用热水烫洗和肥皂等刺激物洗涤。二是不论急性、慢性,均应避免搔抓,并忌食辛辣、鸡鸭、牛羊肉、鱼腥海鲜等发物。三是饮食上还应该忌酒,因饮酒易生湿热,导致湿疹复发或加重。
典型病例
柴某,女,32岁。患者5年前进食刺激性食物后开始出现红斑、丘疹等,在当地医院就诊,确诊为湿疹。经治疗后,病情缓解。此后,进食刺激性食物,导致湿疹反复发作。半月前,患者病情复发来院住院治疗,经采用静脉输液,外用中药等方法,病情有好转,欲求针灸治疗。
症见:周身红斑丘疹、渗出,结痂、瘙痒,以四肢为重,舌体偏胖,苔白,脉细数。
中医诊断:湿疮(脾虚湿盛,湿热蕴结)。
治疗:健脾利湿,清热祛风止痒。
治疗:火针取风门、肺俞、膈腧、脾俞、胃俞等穴。体针取中脘、天枢、关元、风市、血海、百虫窝、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肩髃、曲池、支沟等穴。严重皮疹区进行局部围刺。针刺3天后,搔痒症状明显缓解。治疗10天后,皮肤红斑丘疹已经明显消退,仅见黑色色素沉着,皮肤已经平整,无突起,瘙痒症状不明显。治疗2周后,患者病情缓解,遗留局部皮疹色素沉着,出院。
3湿疹偏方有哪些
湿疹是一种皮肤性的疾病,一般在婴幼儿时期比较的多,如果长了湿疹以后,宝宝会特别的痒的,又不会说话,做家长的也是非常的担心、心疼的。用药很有可能对小婴儿的皮肤造成伤害,也会有激素的含量的。所以,我们现在就给大家推荐一些小的偏方,既可以治疗湿疹又不会对婴幼儿的皮肤造成损伤。
1利用生土豆治疗湿疹的疗效是存在的,而且与“鸡蛋馏油”和“炸紫草油”等偏方相比,它的优势还是比较大的。
2藿香正气水兑水涂抹可以缓解宝宝湿疹。具体方法是,四分之一瓶藿香正气水兑一个一次性水杯的水,然后涂在宝宝有湿疹的皮肤上。
3对付湿疹,首选非激素类药膏,比如氧化锌软膏、炉甘石洗剂。把炉甘石洗剂涂抹在长湿疹的部位,干了之后会结成像石灰状的硬块,注意不能用手抠,让它慢慢自然脱落,可以起到止痒的效果。
注意事项:早期湿疹,药物和药膏暂时都还用不上。此时,妈妈的细心呵护才最重要。
查看详情>>4湿疹的预防护理方案
1父母双方均有过敏体质,他们的孩子70%左右会有过敏体质,而一方易过敏,孩子也有一半过敏的可能。这种孩子在母乳喂养未完全形成前千万不要给牛奶喂养,哪怕仅仅30ml的牛奶也会产生抗体(IgA)导致日后的过敏。牛奶中β—乳球蛋白是产生牛乳蛋白过敏的罪魁祸首。
2外界因素包括某些食物,环境温度,湿度,日光,紫外线等,护理不当如碱性肥皂,过高营养,肠内异常发酵等均可成为诱因。
3渗出后红肿渐轻进入非急性期仅为丘疹。婴儿湿疹时轻时重,反反复复,孩子在急性发作时搔痒难忍经常烦躁哭闹,影响食欲和休息,重是还可继发细菌感染,实在让大人头痛。
4要想避免婴儿湿疹,最好的方法就是纯母乳喂养。孩子出生时哪怕母奶尚未下来也不要迫不急待地加牛奶,耐下心来等待母乳分泌,不会对孩子生长造成影响。
5一旦患了婴儿湿疹,父母要格外耐心地护理和喂养,在怀疑牛奶过敏时可改喂豆奶,或将牛奶加热煮沸后多等几分钟,以期蛋白变性,减少过敏。
6在日常生活护理中应避免过热,减少出汗的机会,内衣应选纯棉制品,减少化纤和羊毛织物的刺激。
7用温开水洗脸,洗澡不用肥皂,减少皮肤痛痒感觉,避免婴儿抓搔患处,防止继发感染。
注意事项:一般到添加辅食后湿疹会逐步减轻,一岁左右大部分会消失。
查看详情>>5怎样预防新生儿湿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性皮肤病,以皮疹损害处具有渗出潮湿倾向而故名。该病病程迁延难愈、易复发。
1 、急性湿疹,发病迅速,皮疹呈多形性。主要表现为红斑水肿基础上的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等,损害境界不清,严重时可泛发全身,瘙痒剧烈。
2 、亚急性湿疹,为急性炎症减轻后,皮疹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仅有少量的丘疱疹、水疱及糜烂;皮损较为局限,瘙痒仍较剧烈。
3 、慢性湿疹,由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转变而来。表现为皮肤粗糙、抓痕、结痂、浸泡肥厚,部分苔藓样变、色素沉着,外周可散在有丘疱疹。
4、阴囊湿疹,该病是指局限于阴囊的一种常见皮肤病,其病因多复杂,常可能与局部不清洁、内裤过紧或不透气(化纤品)或过敏以及某些物理、化学性刺激有关,也可有精神因素有关。该病最突出的表现是阴囊局部奇痒难忍,局部因素搔抓留下抓痕,皮肤轻度糜烂或浸润肥厚,皮肤皱纹变深而阔。由于奇痒而搔抓导致越抓越痒,病程较长,可影响睡眠和工作。阴囊湿疹的关键在于仔细找出病因,针对病因治疗而获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