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会看病难,尤其是看哮喘病这种慢性病更是不容易。到底哮喘病能根治吗? 到了春秋两季,哮喘患者排队等候在各大医院的呼吸科门口,拿着一叠的看病单,跑来跑去,疲惫不堪。有的患者甚至都感到了对生活的厌烦,对生活失去了美好的期待。那些感叹生不如死的哮喘病患者,难道就不能快一点好起来吗?
目 录
1治疗哮喘哪最好
1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饮食宜清淡,少刺激,不宜过饱、过咸、过甜,忌生冷、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 过敏性体质者宜少食异性蛋白类食物,一旦发现某种食物确实可诱发患者支气管哮喘发病,应避免进食,宜多食植物性大豆蛋白,如豆类及豆制品等。
3饮食要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充足和平衡,特别应增加抗氧化营养素如β-胡萝卜素、维生素C、E及微量元素硒等。抗氧化营养素可以清除氧自由基,减少氧自由 基对组织的损伤,减少支气管微量元素硒的方法预防哮喘,可见到患儿发作次数减少,通气量增加。β-胡萝卜素、维生素C、E在新鲜蔬菜及水果中含量丰富,微 量元素硒在海带、海蜇、大蒜中含量较丰富。
4 防止呼吸道感染,调节免疫功能亦很重要,应注意季节性保暖,婴儿应以母乳为主,母乳中含分泌型免疫蛋白(SIgA )抗体,能增加呼吸道的抵抗力。
5 经常吃食用菌类能调节免疫功能,如香菇、蘑菇含香菇多糖、蘑菇多糖,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减少支气管哮喘的发作。
2哮喘的预防
哮喘常常反复发作,故哮喘患者要重视预防。
敏感原、感染、空气污染、气候转变、药物、运动、精神及情绪等因素常常会诱发哮喘的发生,故预防哮喘首先应避免以下这些诱发因素。
1、过敏因素:有30%~40%的支气管哮喘者可查出过敏原。尘螨、猫狗等动物的皮垢、霉菌、花粉、牛奶、禽蛋、蚕丝、羽毛、飞蛾、棉絮、真菌等都是重要的过敏原。
2、非特异性理化因子,如吸入烟、尘和植物油、汽油或油漆等气味以及冷空气,可刺激支气管粘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反射性地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和咳嗽,在气道高反应的基础上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3、微生物感染: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冬春季节或气候多变时更为明显。呼吸道感染,尤其病毒感染更易引致小儿哮喘发作。
4、空气污染: 空气中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污染物,对哮喘患者的病情有不良的影响。
5、过度劳累:突击性强烈的或长时间的体力劳动,紧张的竞技性运动,均可诱发哮喘。
6、精神因素:情绪波动可以成为诱因。诸如忧虑、悲伤、过度兴奋甚至大笑也会导致哮喘发作。
7、职业性因素:这方面涉及面广,如制药工业、化工企业中工作的工人,对某些药物或原料过敏,医护人员对某些药物过敏等。
8、气候因素,如寒冷季节容易受凉而导致呼吸道感染,或天气突然变化或气压降低,都可激发支气管哮喘发作。
要避免以上这些因素,哮喘患者应避免接触过敏原,根据气候变化调整自身的衣食住行,如高温易伤人之津气,又易贪凉遭受暑湿外感,诱发哮喘,故哮喘病人,在夏季除要注意避暑防感外,还应注意选服些扶正固本、益气养阴、补益肺肾之类的中药,如太子参、冬虫夏草、西洋参、龟鳖丸、金水宝等,以提高免疫功能;进入秋季,气候由势转凉,且气候干燥,枯草叶黄、虫螨肆虐、极易诱发哮喘,随时增添衣被,以防受凉发病。在衣料的选择上以纯棉织品为适宜,且要求面料光滑、柔软平整。对于夜间易于发作的哮喘病人,可在睡前饮用温阳散寒、抗敏定喘类食物,如姜枣汤、胡桃粥、巴戟胎盘羹等,能温阳散寒,防止夜喘发作。
另外,应把预防哮喘的重点放在缓解期的调摄养护,通过体育锻炼、呼吸调整、饮食调养以及食药预防等手段来进行哮喘的预防。如婴幼儿哮喘患者应少吃异性蛋白质,老年人则应少吃生痰之物,如肥肉、花生及富含油腻及过甜、过酸、过咸食物。对于中医辨证属寒性哮喘者,则不宜多食性偏凉之食品,如生梨、菠菜、毛笋等,而应进食性温食物,如羊肉、鹅肉、姜、桂等;而热性哮喘则正好相反。
3哮喘的护理
1、病情护理:哮喘的护理首先应掌握哮喘的先兆症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如呼吸节律、频率、深度等;密切观察病情。如喉部干痒、胸部胀闷、呼吸不畅、干咳、精神紧张等。如有上述症状发生,应立即按医嘱迅速给饕,缓解支气管痉挛,尽快减轻病员痛苦。注意观察饕物反应。
2、心理护理:哮喘发作时,患者往往恐惧、烦躁、苦闷、紧张,这种心理反应使患者的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加剧,造成喘憋进一步加重,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针对这种情况,,应通过暗示、解说、转移情绪方法,安慰病员避免紧张,给予半坐卧位或在床上放一小桌,以便让病员伏桌而会减少疲劳。出汗时,帮助病员擦干汗渍和更换衣服,防止着凉。
3、氧疗护理:患者缺氧症状明显或发给应立即吸氧,可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一般鼻导管吸氧时氧流量2一4口min,面罩吸氧4一6L/min,每15一30min巡视1次,保证用氧安全,仔细观察用氧效果,根据呼吸困难的程度随时调节氧流量,氧气湿化瓶定时消毒。
4、正确使用气雾剂:万托林气雾剂、必可酮气雾剂使用前应上下摇动,指示患者合并双唇含着喷口,吸气开始时马上按压气雾瓶喷雾1次,同时屏气5一10s,而后再行呼吸。两种气雾剂喷吸间隔5min左右,每次使用完毕后均用酒精棉球擦拭喷口,喷雾吸入后用清水漱口。
5、环境和体位:将不同病因的哮喘患者分别安置在洁净、温暖、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病房,病室内没有刺激性气味,不铺地毯,不放花草,采用湿式清扫,避免扫地和整理床铺时尘土飞扬,病室物体表面定期消毒,避免用刺激性气味强的消毒液,重度发作时患者呼吸困难,要取舒适卧位或半卧位,衣着宽松、温暖。
6、饮食护理: 哮喘发作期间,营养消耗特别多,患者体内水分、蛋白质等大量丢失,应予清淡、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劝其少食多餐,避免摄人过饱、太甜、太咸过于油腻的食物。对有某食物过敏者劝其忌食。
7、机械通气护理: ①保持气道通畅:必须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合理吸痰,动作要轻、稳、准、快,避免损伤勃膜,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引流,保持气道通畅。②气道湿化:吸人相当于体温并经过湿化的气体,才有利于气道净化,防止感染。③密切观察呼吸机的参数各种功能报警设置是否适宜及病情变化。观察患者呼吸是否与呼吸机同步,当患者出现烦躁与呼吸机抵抗时,查找原因给予处理。④气囊的管理按常规,需要保持气囊压力为2,45kPa,每隔2h充气或放气1次,每次约10一20min。
4哮喘的食疗
1.水蛇瘦肉汤:本汤化痰止咳平喘。广陈皮4克、水蛇1市斤(去皮脏后大约剩半市斤左右)、白果6~10粒(去壳,稍打)、苦杏仁5克、瘦肉80克,煲汤。适合体实者。
2. 茯苓大枣粥:茯苓粉90克,红枣10枚,粳米150克,精盐、味精、胡椒粉各适量。
将粳米、大枣淘洗干净,与茯苓粉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大火烧沸,改用文火煮至粥熟,调入精盐、味精、胡椒粉即成。每日1剂,2次分服。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利水。用治肺肾两虚型哮喘症,症见咳嗽气短,动则气促,腰酸耳鸣等。
3.川贝鹧鸪汤:本汤化痰止咳固肾。鹧鸪1只、苦杏仁9~15粒、川贝9~15粒、广陈皮5克、山药30克,煲汤。适合体弱者。
4.外治用白芥子末3克,鸡蛋清和匀,搽上背部(大椎、肺俞穴)或用老姜汁4~6滴、生油8~10滴和匀,搽背部(大椎、肾俞和肺俞穴)。前者适合体质壮实者,后者适合体虚者。
老年哮喘的食疗方
1.蜜饯双仁:炒甜杏仁250克,水煮一小时,加核桃仁250克,收汁,将干锅时,加蜂蜜500克,搅匀煮沸即可。杏仁苦辛性温,能降肺气,宣肺除痰。本方可补肾益肺、止咳平喘润燥。
2.核桃仁:取核桃仁1000克研细,补骨脂500克为末,蜜调如饴,晨起用酒调服一大匙。不能饮酒者用温开水调服,忌羊肉。适用于肺虚久嗽、气喘、便秘、病后虚弱等症。
3.糖水白果:取白果仁50克,小火炒熟,用刀拍破果皮,去外壳及外衣,清水洗净切成小丁。锅洗净,入清水一碗,投入白果,上旺火,烧沸后转小火焖煮片刻,入白糖50克,烧一沸滚,入糖桂花少许,即可食用。
4.杏仁粥:杏仁10克去皮,研细,水煎去渣留汁,加粳米50克,冰糖适量,加水煮粥,每日两次温热食。能宣肺化痰、止咳定喘,为治咳喘之良药。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支气管哮喘病人的饮食方面应做到一忌鱼虾海腥,二忌盐,三忌烟酒等。
5哮喘的症状
哮喘属于一种气道免疫炎症疾病,其特点是气道可逆性狭窄并导致呼吸困难。主要是由于气道的内壁肿胀,分泌物增多,环绕气道的平滑肌收缩,而使支气管径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哮喘发作时,呼气比吸气更为困难,而肺内常有过多气体贮存而呼不出来,所以还能引起胸部饱满、肺气肿。根据有无过敏原和发病年龄的不同,临床上分为外源性哮喘和内源性哮喘。
哮喘的发病特征是发作性、时间节律性、季节性和可逆性。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发作前往往有过敏症状,如鼻痒、眼睛痒、打喷嚏、流涕、流泪和干咳等先兆症状的出现,随后 胸闷等症状出现。有时哮喘没有先兆症状即开始发作。它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气急、气短、咳嗽、咯痰、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呼气时哮鸣音更加明显。
早期或轻症的患者多数以发作性咳嗽和胸闷为主要表现。这些表现缺乏特征性。
病情轻者,只在运动时或进行较大体力活动时,感觉到气量不够,平时只觉胸闷。病情比较严重者,病症就明显得多,在安静时,也会感到呼吸困难。更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
哮喘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发作时可用平喘药物缓解,也可自行缓解,哮喘发作后恢复的正常,可以完全没有症状。有的哮喘发作持续数天不止,常常因为呼吸极困难而窒息,常常因心力衰竭、体力不支而死亡。还有的哮喘症状不典型,表现长期反复干咳、咽痒、胸闷不适,一般消炎止咳治疗无效,应想到有可能不是典型哮喘,往往给以平喘治疗而缓解。
此外,在临床上还存在非典型表现的哮喘。如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在无明显诱因咳嗽2个月以上,夜间及凌晨常发作,运动、冷空气等诱发加重,气道反应性测定存在有高反应性,抗生素或镇咳、祛痰药治疗无效,使用支气管解痉剂或皮质激素有效,但需排除引起咳嗽的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