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是一种心灵力量,它不像智商,受先天基因局限,而会随着人生经验的丰富、学习的增长而增长。因此,情商从小学起固然很佳,而成年后开始也不算推迟。那么该怎么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呢?接下来,就一起看看。
目 录
1宝宝太过听话并非好事
太听话有4个弊端
1、独立性差
宝宝在2岁左右会经历感知运动阶段,即通过感觉和动作技能探索周围的世界。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宝宝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这种探索是有益的,是宝宝心智发展的基础。太听话的宝宝,规规矩矩、百依百顺,不会冒险去犯各类错误,缺少探索的经验,宝宝对新事物就会心存畏惧,遇到困难倾向于依赖他人帮助,表现出独立性较差的特点。
2、缺乏主见
太听话的宝宝容易缺乏主见和创造力。因为从小被训练得十分温顺,你不让碰的东西坚决不碰,使得宝宝接触事物的范围变窄,大脑受的刺激变少,提不出问题,更不会与你争论。偶尔有自己的想法,也因为习惯于听从、依赖父母而缺少坚持。西方人认为应该允许宝宝“固执”,因为那里面可能有执著;应该允许宝宝“不听话”,因为那里面可能有创造。
3、胆小怕事
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太听话的宝宝总是接受父母的指导,虽然少犯错误,但也丧失了从挫折中重新站起来的信心。因为惧怕犯错,所以对什么事都比较回避,不敢说、不敢想、不敢做,表现得胆小怕事。长大后,往往难以适应竞争环境,影响个性发展。
TIP
宝宝小时候听话可以帮助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但等大一点了,宝宝还是唯唯诺诺,你就应当注意了。
4、容易患心理问题
“你家宝贝真听话,真乖。”听到这样的赞扬,很多妈妈都很自豪。但实践发现,过于听话的宝宝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过于听话的宝宝往往产生于管制较严的家庭。父母要求宝宝“听话”,而且常常是命令式的,甚至剥夺宝宝思考与选择的权利。宝宝失去思考和辨别力,无论什么事情都依赖于父母,缺乏与环境的互动,容易造成个性上的缺陷。由于不懂得反抗,习惯逆来顺受,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宝宝的消极情绪往往得不到适时发泄和疏导,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或者头痛等身心疾病。
2与礼仪教育亲密接触
“礼仪不用花钱购买,却能透露一个人的身份。”礼仪是什么?有人把礼仪理解为繁文缛节,觉得那都是虚伪的客套,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也有的人认为学习礼仪是成年人的事,比如社交方面的礼仪,幼小的孩子又不参加正式的社交活动,学习那些繁琐的礼仪很不现实。其实,这也是对幼儿礼仪的误解。幼儿礼仪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长期以来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幼儿期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是切实可行的,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都有积极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幼儿礼仪启蒙教育应考虑幼儿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起点要低,训练要实,方法要灵活多样;应充分发掘潜在的教育因素,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影响,因为幼儿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项长期的反复性的工作,让孩子长期生活在讲究文明礼仪的环境中,使礼仪教育得以延续和进一步加强。幼儿时期正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所以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
概括而言,幼儿礼仪分为生活礼仪、学习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大部分。其中生活礼仪又分为用餐礼仪、仪容仪表、交往礼仪三个方面。用餐礼仪主要要求幼儿学会正确地使用餐具以及用餐姿势;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声音等。仪容仪表要求幼儿能养成保持身体和服装整洁、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学会保持正确的坐、站、走姿势。交往礼仪是指在与人交往中,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初步学会与人交谈的礼节;初步学会做客的礼节;懂得尊重父母、长辈,会根据他人的年龄情况与他们打招呼。
3 让孩子小手更灵活的趣味游戏
游戏1:开心玩偶(适合8个月以上的宝贝)
推荐理由:
和宝贝玩这个游戏,可以帮助他提高以下技能——
1.有利于发展宝贝的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
2.帮助宝贝发展手指灵活性,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3.如果在游戏时配以儿歌活动或者讲述一些相关的故事,还可以发展宝贝的语言能力;
4.帮助宝贝发展想象力。
游戏方法:
将旧手套或者旧衣服改装一下,变成一顶可以套在手掌或者手指上的小帽子,在上面画上宝贝喜欢的小脸谱和宝贝游戏——
1.妈咪和宝贝一人一个玩偶,套在手上或者手指上,靠手指和手腕前后左右的摆动,使玩偶活起来。
2.一边游戏,一边随机编一些歌谣或者利用宝贝熟悉的故事,与宝贝共同创造一个奇幻的小人国的世界。
3.根据宝贝的兴趣,可以编一些和宝贝生活紧密相关的故事,通过手指来辅助讲述故事。
贴心提示:
比较小的宝贝,控制小手的能力还比较弱,妈咪可以给他制作比较大的玩偶,让他套在手掌上玩。对于比较大的宝贝,除了给他准备大玩偶之外,还可以给他准备一些指偶,充分训练他小手指的活动能力。
游戏2:小小演奏家(适合1岁以上的宝贝)
推荐理由:
1岁之后,宝贝对敲敲打打的事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不管什么东西拿到手,都会试着去敲一敲,打一打,通过这种方式来探索事物的奥秘。同时,敲敲打打也是培养宝贝音乐节奏感非常好的方式之一,还可以提高宝贝的模仿能力和记忆能力。
游戏方法:
将喝剩下的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易拉罐、饮料瓶收集起来当成小鼓,也可以用金属制的小盆当鼓,用筷子当鼓槌——
1.妈咪敲几下“小鼓”,然后让宝贝模仿,或者反过来,宝贝敲几下“小鼓”,妈咪再模仿。培养宝贝敲“小鼓”的兴趣。
2.妈咪敲几下,宝贝也必须敲几下,反过来,宝贝敲几下,妈咪也必须敲几下,谁模仿错了就刮谁的鼻子。
3.妈咪敲一个节奏,让宝贝模仿,此后不时变化节奏,让宝贝模仿。
贴心提示:
妈咪一定要根据宝贝年龄的大小以及认知能力来调整游戏内容,如果宝贝很快就能准确地模仿敲击的点数和节奏,可以增加难度,逐渐培养宝贝的记忆力和模仿能力。
4不同性格的宝宝适合不同的玩具
语言能力强的宝宝喜欢听故事、说故事;喜欢阅读、讨论。也喜欢文字游戏、绕口令、字谜和背诵诗词,对文字的理解力非常强。可以将任何玩具都当成朋友,跟它们说话,把他们想象成各式成人不可能联想在一起的东西。他们具有较高的语言智能所以他们最为热衷的游戏是角色扮演,比如过家家、比如战争、比如买东西,只要是他们平时生活中所见到的、动画片里的,都可以拿来为自己的游戏所用,在这样的游戏中宝宝们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并将之演绎成自己心目中的形象。
建议:家长应该充分参与其中,陪宝宝一起扮演游戏里的某个角色,并在适当的时机发问,引导宝宝一步步将“剧情”发展深化下去。这样宝宝的语言智能才可以与逻辑思维能力更好地结合,最终编出许许多多充满想象力和童趣的小故事来。
推荐:快乐橙长过家家系列
数学逻辑能强力的宝宝很喜欢走迷宫,他们能在一堆看起来乱七八糟的线条中靠直觉迅速找到最便捷的通道,而且丝毫不觉得厌烦。他们喜欢的游戏大多只要出一个归类标准,或是提出一个问题,即可以自己静静地思考、完成,不需要爸妈过多的参与和陪伴,他们非但需要一个对手,更需要一个老师,所以经常会对爸妈下的每一步棋都刨根问底,非要听出个所以然才罢休。
建议:对于逻辑数学智能强的宝宝,家长应该学着从多方面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在宝宝2-3岁的时候,家长可以让宝宝学着将物品分类,3岁以后,可以让他们试着按高低、大小等方式排序,将所有的特性一一分类,
推荐:橙爱双面桶装数字运算汉字认知积木多米诺骨牌
爱运动的宝宝身体动觉智能比较强,喜欢动手建造东西,喜爱户外活动、体育活动。他们活泼好动,动作灵活、协调,平衡能力很强。可以说这种类型的宝宝是对玩具最具“杀伤力”的,他们最爱研究玩具的内在结构,比如轮子为什么会转、灯为什么会闪、动听的音乐是从哪里发出的。他们喜欢从高处跳下、喜欢跳远、喜欢攀登、喜欢钻狭窄的地方,喜欢骑着小车故意撞向墙角……会让你为他的安全担心不已。
建议:爸妈不应该对宝宝拆坏东西大加责骂,而是应该告诉宝宝很多东西拆开就再也不能恢复的道理,并且提供给宝宝可以拆的东西。拆装玩具无疑是最适合空间智能强的宝宝玩的玩具,在宝宝拆装的过程中,爸妈可以适当教宝宝正确的工具使用方法;游戏的时候应该多指导宝宝掌握保证自己安全的技巧而不是一味地制止他的行动。
推荐;橙爱 创意拼搭系列智玩组
55点培养宝宝的人际交往能力
(1)自动自发
情商高的孩子,懂得自动自发,自动做事、自动读书、自动做功课……因此,他们的智商虽不比别人高,但成绩却比别人好。由于他们的自发性很强,决定做一件事后,没有完成决不罢休。他们做事不需要靠外在推动力,学习也好,做事也好,都是自动自发的,他们往往都能取得成功。
(2)自我认识
每一个人都有某些个性上的盲点,是自己看不清楚的。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经常自我反省,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自己,人如果不了解自己,就很难建立自信心。没有能力了解自己的感情,也就不可能了解别人的感情。
(3)控制情绪
控制自己的情绪,化解自己的一些不良情绪,是情商的一个重点。在很多时候,人们很容易被激怒,其实发脾气根本不能解决问题,但如果能够给不好的东西一个好的解释,保持头脑冷静,就可以压制激动的情绪,使自己心情开朗。另外,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人,适度地发脾气,是情商的另一特征。
(4)眼光放远
只注重眼前利益的人,是情商不高的表现。戈尔曼告诉一批小孩:“这里有棉花糖,你们可以马上吃,但如果你们等我出去办完事,回来才吃,你们可以得到双份棉花糖。”结果是:那些能抵抗短暂诱惑,有耐心等待的孩子,不但在学习上表现优异,长大后,比较能适应环境,比较讨人欢心,比较敢冒险,比较有自信,比较可靠;而那些要满足眼前欲望的孩子,他们没有办法克制自己,情商比较低,长大后,各方面的成就,都比能克制自己的孩子低。
(5)人际技巧
提高情商水平,包括搞好人际关系。人际技巧(即社交技巧),是与他人交往的才能,是一种掌握好自己情感的特别的才能。要搞好人际关系,就要了解别人的心态、尊重别人的想法。即感觉别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