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在女性肿瘤中非常常见,受饮食不合理、用药不当、肿瘤生长及治疗方法不科学的影响,卵巢癌的出现给女性朋友带来很严重的后果,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卵巢癌很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并发症。
目 录
1卵巢癌的并发症有哪些
1、蒂扭转:瘤蒂长,中等大小、活动度大、重心偏向一侧的囊性肿瘤易发生蒂扭转,引起充血,呈紫褐色,甚至血管破裂出血,急性蒂扭转时,患者突然发生下腹剧烈疼痛,严重时可伴恶心、呕吐,甚至休克。
2、肿瘤破裂:囊壁缺血坏死或肿瘤侵蚀穿破囊壁可引起肿瘤自发性破裂,受挤压、分娩、妇科检查及穿刺可引起外伤性破裂。破裂后囊液流入腹腔,刺激腹膜,可引起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甚至休克。
3、贫血:贫血是卵巢癌晚期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晚期长期消耗、出血,导致体内供血不足,体内的免疫细胞逐渐减少,最终导致抵抗能力下降。
4、感染:卵巢癌感染较少见,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白细胞升高等,多数患者还可能出现不同程度腹膜炎,感染一般继发于肿瘤蒂扭转或破裂之后。
5、恶变:年龄较大尤其绝经后者肿瘤发生恶变后,短期内迅速增大,患者感腹胀,食欲不振,多有腹水。
2为什么检测血清甲胎蛋白也能诊断卵巢癌
甲胎蛋白是存在于胎儿体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成份。出生后不久,用一般的检查方法难以查出。多数人已经知道,如果成人血液中甲胎蛋白升高,除妊娠或活动性肝病外,主要就是原发性肝癌所致。然而,有些卵巢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也可升高,这种现象却鲜为人知。
卵巢癌类型繁多,其中有一种类型叫做卵巢内胚窦瘤,又名卵黄囊瘤,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6~15%。医学研究已经证实,在卵巢内胚窦瘤的组织切片内可见到甲胎蛋白颗粒,临床观察也发现。卵巢内胚窦瘤能产生大量的甲胎蛋白。
此外,卵巢内胚窦瘤常与其他类型的生殖细胞肿瘤同时存在,称“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目前测定血清甲蛋白所采用的火箭电泳自显影方法,敏感度很高。对于混合性肿瘤中内胚窦瘤成分极少的类型也能测出。如果病理取材未能找到内胚窦瘤,而血清甲胎蛋白阳性,可反复再作切片,即可能找到遗漏的内胚窦瘤成分,从而获得更为全面准确的病理诊断。此外,检测血清甲胎蛋白还可以判断此类肿瘤的疗效及预后,所以对卵巢内胚窦瘤的诊断很有帮助。
3为什么卵巢癌是妇女肿瘤中威胁最大的疾病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生殖系统癌中占第三位,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据资料统计,卵巢恶性肿瘤占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2.9%。近年来卵巢癌的发病率尚有上升的趋势,有报道,近40年来增加了3倍。因防癌普查普治,子宫颈癌及子宫体癌的癌前病变得到治疗,子宫颈浸润癌及子宫体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而卵巢癌早期则无明显症状,又缺乏较好的早期诊断和鉴别方法,一旦发现为恶性时,往往已属晚期病变,治疗效果不满意。到目前为止,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仍仅为25~30%。所以,在妇女生殖系统癌中,卵巢癌是造成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也是对妇女生命威胁最大的一种疾病。
卵巢癌治疗方法有很多,目前仍以外科开刀为主,免疫疗法、化学药物、放射线治疗为辅。癌症患者应与医生密切配合,尽早治疗。
4警惕“爽身粉”诱发卵巢癌
夏季天气炎热,有些女性爱穿紧身内裤和牛仔裤,紧紧裹着臀部、下腹部、会阴部和大腿根部,使汗液不易蒸发,导致这些部位容易发生痱子、毛囊炎等皮肤病。有些人常在下身扑上一些爽身粉,来保持局部的清爽。其实,这样做对身体是有害的。
爽身粉诱发卵巢癌,是因为痱子粉、去汗粉等的主要原料是滑石粉,而滑石粉是由氧化镁、氧化硅、硅酸镁以“结合”形式组成的无机化合物。其中硅酸镁就是我们常说的石棉,它是一种容易诱发癌症的物质。妇女盆腔内的脏器与外界相通,尤其是内生殖器与外界直接相通。搽在外阴、大腿内侧、下腹等处的爽身粉甚至环境中的粉尘微粒,都可通过外阴、阴道、宫颈、宫腔及开放的输卵管进入腹腔,并附着积聚在输卵管、卵巢表面,刺激卵巢上皮细胞增生,这种长期慢性反复刺激便可诱发卵巢癌。
5BRCA 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和卵巢癌
卵巢癌依然是妇科肿瘤医生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原因在于它无成熟的早期诊断方法,确诊时约70%属于晚期,即使经过有效治疗达到完全缓解,仍有70%的病人将会复发,5年存活率一直徘徊在30-40%左右。因此,人们试图像其他慢性病一样,建立卵巢癌的三级防控措施。
卵巢癌的防控环节包括病因学预防、临床前预防、临床防治。一般认为以下因素可以增加卵巢癌的风险,包括年龄、家族史、未产、滑石粉等,而口服避孕药多产、输卵管结扎、哺乳、子宫切除、可以降低卵巢癌的风险。其中,家族史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通常认为,如果一位女性的家族中无卵巢癌患者,那么她一生中发生卵巢癌的几率大约为1.4%(1/70),如果有2个或以上的一级亲属患病,发生卵巢癌的机会进一步上升到7%,如果确定是BRCA1/2有关的遗传性卵巢癌家族,则发生卵巢癌的机会增加到40%-50%!凸显了BRCA基因突变的重要性。
BRCA1/2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单个细胞中一条染色体的正常拷贝的基因的缺失或功能异常即可能发生癌症。所幸的是,并非所有携带者都会必然发展成为癌症,只是癌症的易感性高而已,即所谓“可变的外显率”。
据推算,在3亿多美国人中,约有25~50万为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一般人群中BRCA基因突变携带率为1/400-600,而在某些特定族群中BRCA突变携带率高达1/40-50,如德系犹太人, 冰岛人和法裔加拿大人,安吉丽娜.朱茱莉的母亲就是法裔加拿大人。中国人群中BRCA1/2基因突变携带情况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低于美国和北欧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