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MBD)。是指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小儿,出现不能自控的、程度不同的活动过多、情绪不稳定、任性冲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多动症中医怎么治疗?下面来详细了解一下。
目 录
1多动症中医治疗
1.肝肾阴虚,潜阳安神。主证:神思涣散,烦急易怒,多说多动,口干唇红,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味。
干地黄10 克,淮山12 克,萸肉8 克,丹皮8 克,茯苓10 克,泽泻10克,知母8 克,黄柏6 克,白芍10 克,麦冬10 克,龟板15 克。方解:知柏地黄丸滋养肝肾泻相火,加龟板、麦冬、白芍以助潜降痰火,安定神志。
2.心脾不足。
主证:神疲面黄、食少便溏、多言而声调不高昂,多动而不暴烈,兴趣多而神思涣散,追忆前事而易于健忘。舌淡、脉懦散或细弱。
治法:养心健脾,安神定志。
方药:归脾汤。
3.痰热内扰。主证:躁扰不宁,烦急易怒,多语多动,脘痞纳呆或呕恶痰多,口渴引饮,尿黄便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开窍宁神。
方药:清热化痰汤(自拟验方)。
竹黄6 克,胆星8 克,黄芩10 克,郁金6 克,菖蒲5 克,山枝8 克,竹茹10 克,川连3 克,川贝3 克。
方解:黄芩、川连、山枝清热降火,竹黄、川贝、竹茹清化痰热,郁金、菖蒲化痰开窍。
2多动症病因
遗传因素(20%):
目前研究表明该障碍与遗传因素有关,遗传度为0.75-0.91,遗传方式尚不清,可能为多基因遗传。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该障碍和多巴胺受体基因的多态性有关。
神经生理学因素(25%):
该障碍患儿脑电图异常率高,主要为慢波活动增加。脑电图功率谱分析发现慢波功率增加,α波功率减小、平均频率下降。提示该障碍患儿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成熟延迟或大脑皮质的觉醒不足。
轻微脑损伤(15%):
母孕期、围生期及出生后各种原因所致的轻微脑损伤可能是部分患儿发生该障碍的原因,但没有一种脑损伤存在于所有该障碍患儿,也不是所有有此损伤的儿童都患该障碍,而且许多患儿并没有脑损伤的证据。
神经解剖学因素(8%):
磁共振研究报道该障碍患儿存在胼胝体和尾状核体积的减小,功能核磁研究尚报道该障碍患儿尾状核、额区、前扣带回代谢减少。
心理社会因素(10%):
不良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如经济过于贫穷、父母感情破裂、教育方式不当等均可增加儿童患该障碍的危险性。
其他因素(15%):
该障碍可能与锌、铁缺乏、血铅增高有关。可乐、咖啡、食物添加剂可能增加儿童患该障碍的危险性。
3多动症常见症状
多动症虽然是一种儿童发育行为疾病,但是有些如果在儿童时期病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多动症就会延续到成年。
多动症在不同年不同的患者身上的表现都是有所差异的。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介绍一下不同时期多动症的表现特点。
学龄前时期:学龄时期是多动症的发病初期,症状逐渐明显,幼儿园有多动表现,难静坐,难守规则,难集中注意力,上课不听讲,学习困难,随便走动,不服管教,和其他小朋友不能友好相处,不肯睡觉,常被老师惩罚。
小学时期:这一时期多动症开始发展成熟度起来,一切症状都显露出来,比如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上课不专心听讲,容易分散注意力,学习困难,不能完成作业,忍受挫折的耐受性差,对刺激的反应过强,激动任性,情绪不稳,有攻击行为,与同伴相处困难,班上的"小丑"。
中学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有了自我控制的意识,活动过多可能逐渐减少,仍注意力集中困难,接受教育能力愚钝,缺乏自尊心和动力,办事不可靠,有攻击性、激动性行为,对抚慰反应过强,有过失行为,情绪动摇,说谎,逃学,容易发生事故或少年犯罪。
成年时期:多动症的发病高峰期是6-15岁,只有在初期没有得到有效地治疗才会是病情延续到成年,多动明显减少,仍有半数以上的人和正常人有所不同。多数人注意容易转移,激动,情感爆发,易与人争执打抖,与同事关系紧张,参与集体活动有困难,酗酒嗜赌,工作不能胜任,缺乏理想和毅力,事业上难有进展。
4多动症常规治疗
对导致ADHD病因中的环境因素进行早期的产前识别、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然后进行预防和治疗。对幼儿园和小学儿童进行ADHD的早期筛查,在社区和学校队重点人群加强ADHD相关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家长、老师、基层保健医生对ADHD症状的早期识别水平,及早让患者诊治,提高ADHD的早期识别水平和诊治水平,减少疾病对自身、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治疗上,根据患者及其家庭的特点制定综合性干预方案。
药物治疗能够短期缓解部分症状,对于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则更多地依靠非药物治疗方法。
1.心理治疗主要有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两种方式。患者同伴关系不良,对别人有攻击性语言和行为,自我控制能力差等。行为治疗利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及时对患者的行为予以正性或负性强化,使患者学会适当的社交技能,用新的有效的行为来替代不适当的行为模式。认知行为治疗主要解决患者的冲动性问题,让患者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识别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选择恰当的行为方式。
2.药物治疗药物能改善注意缺陷,降低活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成绩,短期内改善患者与家庭成员的关系。
(1)中枢兴奋剂 一线治疗药物,目前国内主要是哌甲酯及其控释片。哌甲酯,商品名利他林。低剂量有助于改善注意力,高剂量能够改善多动、冲动症状,减少行为问题。中枢兴奋剂仅限于6岁以上患者使用。因有中枢兴奋作用,晚上不宜使用,药物副作用有食欲下降、失眠、头痛、烦躁和易怒等,尚不能确定是否影响生长发育。中枢兴奋剂可能诱发或加重患者抽动症状,共病抽动障碍患者不建议使用。长期使用中枢兴奋剂时还必须考虑到物质滥用的问题。
(2)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代表药物托莫西汀,托莫西汀疗效与哌甲酯相当,且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已被列为ADHD的一线治疗药物。特点:每天给药1次,疗效可持续24小时;长期服用,无成瘾性;该药起效时间比中枢兴奋剂缓慢,一般要在开始用药1~2周后才能出现疗效,不适用于需要急性治疗的ADHD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需餐后服药。
3.行为管理和教育教师和家长需要针对患者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行为管理和心理教育,避免歧视、体罚或其他粗暴的教育方法,恰当运用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自觉性。当ADHD患儿的父母和校方确定患儿的病情或行为已经影响患儿参加学习的能力时,则患儿可以在学校里接受干预治疗。可以将患儿的座位安排在老师附近,以减少患儿在上课时的注意力分散,课程安排时要考虑到给予患者充分的活动时间。
4.针对父母的教育和训练适合于伴有品行障碍或其他心理问题、父母不同意接受药物治疗或父母教育方式不恰当的患者。教育和训练可采取单个家庭或小组的形式,内容主要有:给父母提供良好的支持性环境,让他们学会解决家庭问题的技巧,学会与孩子共同制定明确的奖惩协定,有效地避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掌握正确使用阳性强化方式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使用惩罚方式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
5多动症饮食注意
1.多动症孩子应该多吃一些含锌丰富的食物。因为锌是人体内的微量无素,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密切有关。锌缺管常使儿童食欲不振,发育迟缓,智力减退。研究发现,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大多数头发中锌含量较高。所以,常吃含锌丰富的食物,如蛋类、肝脏、豆类、花生等对提高智力有一定帮助。
2.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因为铁是造血的原料,缺铁会使大脑的功能紊乱,影响儿童的情绪,加重多动症状。因此多动症孩子,应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肝脏、禽血等。
3.多食含脂肪酸、卵磷脂和B族维生素的事物。鱼类脂肪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对脑细胞的发育有重要的作用,还可以改善脑功能,提高记忆力、判断力。平时给孩子多吃一些瘦肉、蕈类、豆制品等含卵磷脂多的食物,对改善记忆也有帮助。因此,食用蛋黄、豆制品、鱼头等,对多动症儿童也是有益的。
4.家长要知道,小儿多动症的饮食尽量不要吃一些含铅食物。铅对儿童的危害性相信家长们都有所耳闻,铅可使孩子视觉运动、记忆感觉、形象思维、行为等发生改变,出现多动,所以多动症患儿应少食含铅的皮蛋、贝类等食品。
5.少食含酪氨酸的食物,如挂面、糕点等。少食含甲基水杨酸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桔子等。饮食中不要加入辛辣的调味品,如胡椒之类,也不宜使用酒石黄色素,如贝类、大红是、柑榄等食物。
6.多动症患儿应少吃油条,因为制作油条需要在面粉中加入明矾,而明矾的化学成分为硫酸钾铝。因此,吃油条对小儿的智力发育不利。
温馨提示:
要提倡婚前检查,适龄结婚,切勿早婚、早孕,也勿过于晚婚、晚孕,避免婴儿先天不足;有计划地优生优育。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在我国称为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国内外调查发现患病率3%~7%,男女比为4~9:1。部分患儿成年后仍有症状,明显影响患者学业、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