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痛经的发作处在女性身体最薄弱的时期,而一些痛经药物可能会对女性的身体形成影响,因此,痛经的药物治疗显然是不得已才会选择的一种方法,那么,缓解痛经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目录
1痛经患者如何休息
第一:痛经要避寒
起经前期及行日2次,不要冒雨涉水,坐卧湿地,不要用凉水洗脚,并暂停游泳,以免使细菌侵入阴道,引起感染;洗澡要用淋浴,维持外阴清洁,可每晚用温水清洗外阴部;使用清洁消毒的月经带、月经纸;月经期要严禁房事;要维持情绪明星,以免血行不畅,引起痛经;平时应注意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维持大便通畅;痛经发作时,应卧床休息,下腹部置热水袋,以暖和盆腔,促进血液流通。
第二:痛经要讲究心理调养
中医学以为,精神紧张,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是导致本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研究表明,焦虑、紧张、挫折及情志刺激等,均可引起机体内分泌变化,从而导致子宫痉挛性收缩,引起痛经或加重痛经。因此,首先要使病人懂得妇女来月经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惧怕、紧张,更不可把来月经当成负担。此外,要维持情绪的明星,可针对患者情志失调的不同原因予以开导、说明、安抚,以减轻其心理负担,督促患者丰富生活内容,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以改善心境,调剂心理,终极达到畅情志、舒肝气之治病之本。
第三:痛经要注意饮食和休息
痛经患者平时,特别经前及经期宜少吃寒凉、生冷及刺激性的食品,痛经属虚者,则宜多食滋补性食品,如羊肉、牛肉、鸡、桂圆、核桃、木耳、山楂等,这些食品有利于缓解痛经。
2?缓解痛经的办法
注意保温,如果是坐着或躺着,最好用热水袋晤着,但不能总晤那一个地方,适当的轻揉,如果没有热水袋,最好也要用手去轻揉小腹,如果可以最好慢慢的走动,一开始可能会很疼,慢慢走一会儿就好多了。
服用维生素类药物:b族维生素,特别是b6对经前紧张症有显著疗效,它能稳定情绪,帮助睡眠,并能减轻腹部疼痛。当然,对于痛经不能缓解的女生,还应当及时到妇科就诊。
保持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鸡肉、鱼肉,并尽量少吃多餐,不吃生冷和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
加强体育锻炼,尤其是体质虚弱者,在利用饮食改善营养的同时,可以配合做一些轻度的运动,比如散步。
中药食疗缓解痛经,药物食疗的方法很多比如羊肉炖当归北芪适合气血虚弱型的人,最好有中药师指导。
显而易见,对于女性月经期间出现的一些痛经症状,在对缓解痛经的方法选择时还是需要通过一些保健性质的方法来缓解痛经带给自己的痛苦,同时建议患有痛经的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晚上临睡之前喝一杯加了蜂蜜的热牛奶,其对缓解痛经的治疗也是十分见效的。
3痛经应怎么预防
由痛经的症状表现可见,痛经的发生会让患者痛不欲生,所以,提醒广大的女性朋友如果有出现妇科疾病要及时到医院确诊治疗,避免诱发痛经,危害身体健康。另外,在平时还必须做好预防工作,减少痛经的发生。
注意饮食:女性的经期或经期前后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有痛经史的病人要多喝温开水,禁止吃冷食或喝冷饮,以免导致下腹疼痛加重。
注意保暖:夏天出汗比较多,如果大汗没干就洗澡或吹冷风,那么就比较容易受风寒之邪的侵袭,特别是月经期更应当注意,不然极易引发痛经。
劳逸结合:女性月经期间机体免疫力比较低,所以在此期间要避免劳累过度,禁止做激烈运动或提重物等,应当劳逸结合,有条件者多卧床休息。
4痛经会引发什么疾病
原发性痛经一般无并发症;某些继发性痛经者,不尽早治疗,可引起不孕等严重并发症。
女性痛经根据产生疼痛的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等级,即轻度、中度和重度,不同等级的痛经症状导致对患者的危害程度也是不同的。
轻度痛经的危害: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显,伴腰部酸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时需要服止痛药。
中度痛经的危害: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腰部酸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用止痛措施疼痛暂缓。
重度痛经的危害: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必须卧床休息,伴腰部酸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或肛门坠胀,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
比较严重的痛经症状很可能是因为某些妇科疾病诱发的,所以建议这类女性一定要注意,出现症状后最好及时就诊,以免发生危险。
1、影响生活:痛经时,女性身体不适,下腹疼痛难忍,给女性工作、学习以及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2、导致不孕:痛经与不孕有着密切联系,不孕患者约有半数以上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痛经;
3、潜在危机:痛经患者应警惕是子宫疾病、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子宫肌腺瘤等疾病的可能,常常是导致女性不孕的关键原因。
查看详情>>5痛经如何鉴别诊断
中医诊断:
痛经的主证是伴随月经周期出现小腹疼痛,所以,辨证时首先应识别疼痛的属性,并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性质、部位、程度,结合月经的期、色、量、质、兼证、舌、脉,以及患者的素体情况等辨其寒热虚实。如经血量少、质稠、挟块而痛发于经前者,多属实;经血量少、色暗红、质薄而痛发于经后者,多属虚;痛为掣痛、绞痛、灼痛、刺痛、拒按者属实;痛为隐痛、xiu痛、坠痛、喜揉按者属虚。另外肠痈、癥瘕、胃脘痛等疾病出现的腹痛证,亦可发生在经期或于经期加重。故临症时,需详细门诊并依据辅助手段加以鉴别。
1.气滞血瘀
主证:每于经前一、二日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或排出不畅,经色紫暗有块,血块排出则疼痛减轻,胸胁乳房作胀,舌质紫暗,舌边或有瘀点,脉沉弦。
分析:冲住气血郁滞,气血运行欠畅通,故经前或经期少腹胀痛、拒按,经量少或排出不畅;经血瘀滞,故色暗有块;块下瘀滞稍通,故疼痛暂减;瘀滞随经血而外泄,故经后疼痛自消。但若郁滞之因未除,则下次经期腹痛复发。舌质紫暗,脉沉弦,均为气滞血瘀之象。
2.寒凝胞中
(l)阳虚内寒
主证: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痛减,经量少,色暗淡,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苔白润,脉沉。
分析:肾阳虚弱,冲任、胞宫先煦,虚寒滞血,故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经少色暗淡;寒得热化,故得热痛减;非实寒凝血,故喜按。余症均为肾阳不足之象。
(2)寒湿凝滞
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色暗黑有块,恶心呕吐,畏寒,便溏,苔白腻,脉沉紧。
分析:寒湿之邪伤及下焦,客于胞中,血被寒凝,行而不畅,因而作痛,经血色暗黑而有块;寒湿中阻,阳气被遏,水湿不运,则畏寒便溏,恶心呕吐。余症均为寒湿阻滞所致。
3.湿热下注
主证:经前、经期少腹胀痛,经量多,色红,质稠或有块,平日带下色黄或有秽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分析:外感或内蕴湿热,流注冲任,阻滞气血,经行不畅,故经来腹痛;热扰冲任,则量多色红有块;热灼津液,则经水质稠;湿热下注,伤及任带,则平日带下色黄或有秽臭。舌脉均为湿热内盛之象。
4.气血虚弱
主证:经期或经净后,小腹隐痛、喜揉按,月经色淡量少,质稀,伴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虚细。
分析:体虚气血不足,经行后血海空虚,胞脉失养,或体虚阳气不振,运血无力,故见经期或经净后小腹隐痛,喜揉按;气虚阳气不充,血虚精血不荣,故经血色淡量少,质稀。余症亦为血虚气弱之象。
5.肝肾亏虚
主证,经净后小腹隐痛、腰酸,经血量少而质薄,经色暗淡,或有头晕耳鸣,小腹空坠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分析:肝肾亏虚,冲任俱虚,精血不足,行经之后,血海更虚,胞脉失养,故经净后小腹隐痛;精亏血少,阴损及阳,经量少而色淡质薄,小腹空坠不温;肾虚精亏,清窍失养,故头晕耳鸣;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酸。舌脉亦为肝肾亏虚所致。
西医诊断标准:
痛经诊断标准:
1.经期或其前后有严重下腹痛、腰酸等,影响工作及生活。
2.原发性:自初潮即有痛经,疼痛剧烈者卧床不起,不能工作。妇科检查无明显异常,子宫发育稍差,较小。多见于未婚未育者。
3.继发性:由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引起,常见于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西医断依据:
常发生于年轻妇女。根据病史提示痛经的出现与月经来潮时间相符。出现阵发性痉挛性下腹痛及相关的伴随症状。妇科检查除外盆腔器质性病变。
西医鉴别诊断
与原发性痛经最需要进行鉴别诊断的是由内异症造成的继发性痛经。内异症痛经的患者,疼痛通常从月经来潮前1-2周开始,但月经来潮时或稍后有所缓解。性交痛或附件肿物及后陷凹触痛结节, 能够帮助诊断。同样的疼痛节律也见于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她们往往年龄较大,并且伴有子宫的增大。
子宫发育异常:有原发性闭经、痛经、不孕、习惯性流产、每次妊娠胎位均不正或难产等病史。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往月经来潮时并无疼痛,而从某一个时期开始出现痛经。可发生在月经前,月经时及月经后。
子宫腺肌病:30岁以上的妇女,出现继发性、渐进性加剧的痛经为本病的主要症状。
子宫内膜息肉:出现月经失调,如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痛经等。
阴道血吸虫病:不规则阴道流血、月经过多及痛经,白带明显增多。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