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还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早上起来尿液很黄是什么原因?是不是身体不健康现象呢?如果只是尿液发黄的话这多是人体的正常情况。下面的内容详细的为我们介绍早上起来尿液很黄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来看下面的文章了解一下。
目录
1常见尿液信号有哪些
专家介绍,正常人尿颜色从无色到深琥珀色不等,变化较大,这主要与尿液的酸碱度、色素浓度有关。正常人的尿液刚排出体外时,应为清亮透明,放置一段时间后可出现混浊,这主要与尿中一些溶质沉淀析出或细胞污染有关。正常人的尿液没有泡沫,也无明显的气味。正常人一般状况下,每昼夜的总尿量约1600毫升。
尿量异常主要表现在少尿、多尿、夜尿增多几方面: 少尿:是指每昼夜尿液的总量不足400毫升,儿童的尿量如果低于0.8毫升/每小时/每公斤体重也提示少尿。每昼夜的尿量如果少于50100毫升,则为无尿。
少尿或无尿主要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包括肾前性、肾性、肾后性急性肾衰。血容量减少、肾血流灌注不足,如严重腹泻或呕吐、失血或大量失液、心衰或肾血管栓塞等是产生肾前性肾衰的常见原因;肾性衰竭多为各种严重的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疾病所致;肾后性衰竭则常发生在机械性梗阻的病人,如前列腺肥大、结石、肿瘤等。
多尿:如果每昼夜的尿量大于3000毫升,就叫多尿,多见于心理或强迫性饮水后。脑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不足会导致中枢性尿崩症。另外,肾性尿崩症是成人多见的一类疾病。常见原因包括利尿药使用不当,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高血钙、低血钾症,慢性肾病如肾小管酸中毒、慢性肾小管间质病,或先天性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抗利尿激素无反应或反应低下。有些多尿是因为溶质性利尿引起的,如糖尿或尿素浓度过高往往导致多尿。在尿路梗阻解除后、移植肾早期或急性肾衰的恢复期,都可能出现多尿。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常见的尿液信号,我们应该有所发展有所思考,不要等我们的尿液出现不正常再去治疗,我们平常应加上锻炼,平衡膳食,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2早晨起来尿液很黄是怎么回事
尿液发黄,如果只是发黄,而没有其它不适,这多是人体的正常情况;人体的尿液的正常颜色,本来就是淡黄色的;尤其是早上起来每一次排尿,发黄的机率非常大;
有些人在吃维生素B,或者胡萝卜等食物,或者其它的药物如痢特灵等,也会出现尿液发黄等情况;停吃后会消失,这个不用理会;
若是小黄非常黄,甚至如浓茶状,即使无其它明显症状,也要考虑肝胆病变,赶紧去看医生;
若是小便黄,同时伴有尿道发热,这是轻微的尿道炎症,也就是大家俗称的上火,尤其是早上第一次排尿时会出现,第二次排尿就没有发热的感觉的;这多由于头一天没休息好,或者吃了易上火的食物如辣椒,酒等;这个不用治,每个人一生中会出现无数次这样的情况的;
若是感觉小便黄,尿道发热疼痛,并且排尿频繁,严重的会伴有血色,或者尿道分泌物,这才是真正的尿道炎表现,医学上的描述是尿频尿急尿痛;此类需要服抗生素来治疗,建议去看医生;
注意严重的尿道炎还有每次尿量少的表现,中医上有一个症状叫小便短赤,指的就是尿道炎尿频时,每次都尿得少——因为炎症刺激,所以尿得频,尿得少;这一点不可不知;女性尿道炎时多伴有白带变化;
尿液发黄时,伴其它症状如尿频;如果反复出现,这是有问题;如果偶尔出现或只是每天早上出现,一般没多大事;尿液发黄时,不管有没有病变,都应当多喝水的。
早上起来尿液很黄是什么原因呢?早上第一次排尿是晨尿,是一夜间浓缩的尿液,色黄和味大都属于正常现象。建议一天最少和上8杯水,大约6斤水,这样不仅有助于冲洗尿道防止泌尿系感染,也可以补充人体水分所需。如果发现不适,请立即到医院就诊。
3正常的尿液是什么样
尿液混浊是人的肉眼易于观察到的,正常孕妇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占96%~97%,固体成分占3%~4%。正常成人每天排出固体物质约60克,固体物质中无机盐约25克,其中一半是钠、氯离子。有机物约35克,其中尿素约30克,其余是少量的糖类、蛋白及体内多种代谢产物。
正常新鲜尿液是透明的,尿液排出后不久会变混浊,主要是由于盐类结晶析出或细菌生长繁殖所致,放置时间较长或气温较高时,尿液混浊更为明显。
4尿液泡沫多的疾病原因
蛋白尿:尿液中蛋白含量异常升高是引起泡沫尿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也是各种疾病尤其是肾脏病的重要临床表现。有蛋白尿时一般都会出现泡沫尿,这种泡沫尿的特征是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久不消失。
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可以引起尿液中泡沫增多。常见的包括尿路感染、膀胱炎、前列腺炎等,大多同时伴随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脓尿:尿常规检查可发现较多的白细胞或脓细胞(破坏的白细胞),见于泌尿系感染、肾积脓、肾结核等疾病。
肾脏有病变或尿道内分泌物增多,其确切原因需通过进一步检查确定。人体的尿液,除含有绝大部分的水分外,还含有极少量泡沫如果泡沫很长时间不消失,那多数是尿液里面出现蛋白,正常人尿液里是没有蛋白的,如果出现上述情况,有可能是肾功能出现异常了。
尿路炎症、前列腺炎、糖尿病、膀胱炎等疾病的影响。
尿糖增多:尿液中的有机物质(葡萄糖)和无机物质(各种矿物盐类),也可以使尿液张力增强而出现泡沫,但这种泡沫一般较大,且很快消失。糖尿病病人因血糖升高,继发尿糖升高,容易产生泡沫尿。
5尿常规检查的五大误区
一、红细胞陡然增多
红细胞的沉渣参考范围是0~2/HP,但常常会有病人拿着超出范围的验单找医生,担心自己“肾出血或是下尿道出血”,而实际上很多妇女检查完后都被排除在外,因为她们的“结论”是根据经期尿样得出的,不可靠。
妇女尿中常混有阴道分泌物,红细胞陡然增加其实很可能是因为正当例假期间,在尿液提取中,红细胞是非常重要的“考查对象”。
女性经期或排卵期一定不能做尿常规检查,因为这时候的红细胞形态是被破坏的,而且数量也会改变。另外,憋尿同样也会大大破坏红细胞的形态,而且尿液的PH值也随之改变。
二、尿蛋白增加
蛋白波动,有时显示阳性也不能就说明病人一定是肾炎,尿蛋白是一种比较“活泼”的东西,它在一天24小时之内的变化范围是比较大的,而且定性试验又较粗略,有时显示阳性也不能说明病人一定是肾炎,故应多次测定才可确定。
蛋白在人体直立太久状态下、剧烈运动后、喝大量牛奶后都可能产生,检查时也要避免生理性蛋白。另外,尿标本不宜用防腐剂;最好用离心后的尿试验;尿PH值宜调至7.0,并及时检查。此外,作定量时,宜用24h尿肌酐定量来评价尿液标本的质量。
正常人的尿蛋白定性为阴性或弱阳性,定量小于150mg/24h(如超过即“蛋白尿”)。阳性者不用害怕,尤其是男性,可能是刚刚进行过剧烈运动,这样情况下蛋白增加一点也不奇怪,所以要进一步作定量检查。
三、尿酮体检查呈阳性
尿中出现酮体可能意味着机体缺乏足够的胰岛素来代谢葡萄糖,需要脂肪来供能,多见于代谢不好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很多病人在进行饥饿疗法或是不吃早饭到医院验血,同时作了尿酮体检查,在这样的情况下,平时没有的酮体呈阳性可能就出现了,但这未必表示病人酮体中毒。
酮体假“中毒”最常见便是饥饿状态下的测试,所以患者应该“填饱肚子”后再进行检查。
另外,如果孩子在急性发病时也可能出现酮尿,寒冷、剧烈运动后紧张状态、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都可能导致尿酮体增加。
四、尿色检查变黄
尿色也是常规检查中一个重要而且市民“喜欢自己判断”的项目。健康状态下的尿液应该呈现黄色或淡黄褐色,但尿的颜色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尤以与尿色素的关系最大。专家认为,尿色素由肾脏产生,排泄量固定,所以尿液颜色的深浅基本与尿液的比重相平行。大量饮水,尿量增多时尿色淡或无色;反之尿少,尿浓缩呈深黄色或浓茶色。
专家说,尿色确实可以判断出很多疾病的问题,如尿色淡且量过少,可能提示肾功能不良;暗褐色或近黑色则可能是高铁血红蛋白尿、血尿。
五、尿味变臭
尿液放久了都会自动变臭,因为尿液里的分子会不断分解、腐败。尿液放置过久,在细菌作用下,也可产生氨臭,故尿臭味的确定应该以新鲜尿及时检查为原则。市民不要因为久置尿液“难闻”就认为自己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