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是很常见的,生活中常见的疾病种类很多,在发现身体有疾病的时候,都是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例如高血压、糖尿病、脑血栓,这些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而且这些疾病对人体体质的影响也是很多,所以在有这些疾病上,都是需要选择食物进行调理,那脑血栓吃什么食物好呢?
目录
1?老年人血栓性疾病吃什么好
1、限制总热能,适当控制每日摄食总量。节制膳食,定时定量进食,不过饥过饱,不暴饮暴食,食物种类齐全,营养素比例合理,不挑食偏食。
2、适量蛋白质。应控制食物蛋白质的质量和数量,选用高生物价优质蛋白,按每日1g/kg掌握,其中植物蛋白质可占50%,动物蛋白选用鱼、鸡、牛肉、鸡蛋白、牛奶、猪瘦肉等。大豆蛋白可防止脑卒中的发生,宜多食用。
3、限制脂肪、胆固醇。膳食脂肪不超过40-50g/d,可选豆油、菜油、花生油、芝麻油、玉米油、红花油等植物油;应限制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脑、蛋黄、肥肉、贝类、墨鱼、动物性脂肪的摄入,膳食胆固醇不应超过300mg/d。
4、选用含膳食纤维高的食物,如淀粉、糙米、标准粉、玉米、小米等,可促进肠蠕动,加速胆固醇排出,对防治高血压病有利。
5、低钠盐饮食,限制食盐可降低血压,一般每日食盐摄入量2-5g为宜;
6、注意选食桔子、大枣、番茄、芹菜叶、油菜、小白菜、莴笋叶等新鲜蔬菜和水果,及时补充维生素C、B6、B1、B2和维生素B12等水溶性维生素。
7、戒烟、慎酒,适量喝茶。
8、具有降血压作用的食物有:芹菜、胡萝卜、番茄、荸荠、黄瓜、木耳、海带、香蕉等;降脂食物有:山楂、香菇、大蒜、洋葱、海鱼、绿豆等;此外草菇、香菇、平菇、蘑菇、黑木耳、银耳等蕈类食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对防治高血压病、脑出血、脑血栓具有一定作用。
所有过咸食物及腌制品、蛤贝类、虾类、皮蛋,含钠高的绿叶蔬菜等,烟、酒、浓茶、咖啡,以及辛辣的刺激性食品均在禁忌之列。
2老人出现血栓的4个信号
1、睡觉时流口水
很多人都不把睡觉流口水当回事儿,甚至以为是正常现象。不过,如果老年人经常在睡觉时流口水,且口水总朝一个方向流,那就要提高警惕了。血栓可造成咽喉部位的一些肌肉功能失调,睡梦中人体失去对肌肉的主动控制,口水就流下来了。
2、不时晕厥
这也是血栓患者中较常见的一种状况,早晨起床时多发,每天可发生一次或多次。这种情况要考虑血栓的可能,特别是一天之中多次晕厥的老人,要尽快去医院确定病因。
3、四肢麻木
不少血栓病人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四肢发麻,但常常误认为只是坐太久了或者睡觉压到胳膊腿了。但其实,腿麻很可能意味着血栓堵塞了血管,影响了神经的血液和营养供应,导致神经功能受损。
4、胸闷
因受伤或手术等原因长期卧床的病人,恢复期常有胸闷或胸痛发生。不少老年人因年高体弱,长期不运动、卧床静养,也容易有此现象。长期卧床的危险性在于,血液容易进入高凝状态,继而形成血栓,并且随时有可能掉落,再随着血液流入肺部。胸闷、胸痛就说明可能有栓子卡在肺里了,需要尽快处理,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3老年人预防血栓的方法
限制脂肪摄入量。减少肝脏合成内源性胆固醇,烹调时不用动物油,而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要限制食物的胆固醇,每日每人应在300毫克以内,也就是说,每周可吃3个蛋黄。
控制总热量。如果膳食中控制了总脂肪的摄入,血脂是会下降的,肥胖或超重患者的体重也会下降,最好能够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这样对全身各内脏的生理功能有益。
适量增加蛋白质。由于膳食中的脂肪量下降,就要适当增加蛋白质。可由瘦肉,去皮禽类提供,可多用鱼类,特别是海鱼,每日要吃一定量的豆制品,如豆腐,豆干,对降低血液胆固醇及血液粘滞有利。
限制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包括点心、糖果和饮料的摄入。
要经常饮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间,清晨饮水可冲淡胃肠道,水分入血液后,随活动以汗液和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晚间活动量小,睡眠前饮水的最大好处是可以稀释血液,防止脑血栓。
4冬季老人脑血栓如何护理
1、心理护理
脑血栓形成的患者由于病情发展快、恢复期较漫长,患者常产生焦虑不安、低落、悲观失望、厌倦等情绪。首先了解患者的希望和期待,患者希望能被医务人员尊重和重视、期待安全可靠的诊疗护理,医务人员应给予这方面的满足;建立舒适安静方便的修养环境,可减轻久卧病床患者的身心疲惫和减少行动不便带来的烦恼和沮丧;给予周到细致的生活护理,帮助患者协调其社会生活,用护理技巧填补患者的体力、智力和意志方面的缺陷,促进自主生活的恢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饮食护理
给予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饮食,宜多食蔬菜、水果,忌烟、酒,对TIA应积极治疗,以减少脑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保持大便通畅,切忌暴饮暴食,避免过度肥胖。
3、对失语患者进行语言训练
失语对患者生理和心理上造成的不良影响极大,有的甚至超过运动功能障碍,语言训练越早越好。首先帮助患者学习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支持,通过语言与逻辑性的结合,训练患者理解语言的能力;其次借书写方式表达,将日常用语、短语写在卡片上,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短到长教他朗读,通过以上方式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5脑血栓的症状
1、颈内动脉系统
1)颈内动脉血栓形成 病变最常见的部位是颈内动脉起始部和虹吸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最易出现,以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多见,主侧半球还可有不同程度的失语、失用和失算等障碍。可出现病变侧视力丧失、Horner征、动眼神经麻痹和视网膜动脉压下降等。
2)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 最为常见。主干闭塞时有三偏综合征,主侧半球受累时尚有失语、失算、失读、失写等。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时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以头、面、上肢为重,主侧受累时可有失语、失读、失写等。
3)大脑前动脉血栓形成 由于前交通动脉提供侧支循环,前主干闭塞时因对侧代偿可无症状;交通动脉后缺如,皮层感觉障碍以深感觉为主,瘫痪为中枢性面瘫及以下肢为重,可伴共济失调、排尿障碍及精神异常等,优势半球可有运动性失语。
2、椎-基底动脉系统 又称后循环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主要供血给脑干、小脑、丘脑、海马、枕叶、大部分颞叶及脊髓。其引起的缺血又称后循环缺血(PCI),临床表现以脑干受损为主。由于脑干结构的致密和血管支配与神经结构的非一一对应特点,决定了绝大多数的PCI呈现为多种重叠的临床表现,极少只表现为单一的症状或体征。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头晕和眩晕是PCI的常见症状,但头晕和眩晕的常见病因却并不是PCI。
主要症状:出现一侧脑神经损害和另一侧运动感觉损害的交叉表现是PCI的特征表现。包括头晕、眩晕、肢体或头面部的麻木、肢体瘫痪、感觉异常、共济失调、构音或吞咽障碍、跌倒发作、偏盲、声嘶、Horner征等。
PCI类型: TIA、小脑梗死、延脑外侧综合征、Weber综合征、闭锁综合征、大脑后动脉梗死、腔隙性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