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什么叫做高血压性脑病吗,相信大家都知道高血压肾病,高血压心脏病,单纯性高血压疾病,但是对于高血压脑病,很少有人知道,也有很多人表示不解,这个疾病一旦发生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对脑部造成的伤害太大了,神还会出现血压升高之后全身抽搐的现象,甚至脑部还会出血,那么高血压性脑病该如何来治疗呢?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目录
1高血压脑病有哪些症状
1.本病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儿童和60岁以上亦可发生。发病年龄与病因有关,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多见于儿童或青年,慢性肾小球肾炎以青少年及成年多见,子痫常发生于年轻妇女,恶性高血压引起多见于30~50岁。动脉压升高通常发生在高血压基础上,起病时先突然出现血压急骤升高,舒张压常在140mmHg以上,平均动脉压常为150~200mmHg。由于儿童、孕妇或产后妇女的初始血压较低,以及妊娠毒血症造成子痫的患者和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当血压突升至180/120mmHg时即可发病。
2.高血压脑病临床表现颇相似,可把高血压脑病看作发生在脑部的高血压危象。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发生高血压脑病一般需12~48h,短则数分钟,长则1~3天,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视盘水肿和黑矇,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失语、偏瘫、偏身麻木、听力障碍和病理反射等。有时出现前驱症状,如精神错乱、水肿、无力和不适等,此时病人卧床休息,适当处理,常可避免进展。头痛常为早期症状,局限于后枕部或全头痛,清晨明显,情绪紧张、咳嗽及用力时加重,与血压增高及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有关,降压药和脱水剂可缓解。视盘水肿常伴火焰状出血、绒毛状渗出物和动脉痉挛变细等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多数患者出现视力模糊、偏盲或黑矇等。
3.有些患者可伴颈强直,可能为枕骨大孔疝前期表现。癫痫发作常见(10.5%~41%),为脑缺血缺氧所致,多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意识丧失可伴舌咬伤和尿失禁等;少数患者为局灶性,历时1~2min,可反复发作,最后进入癫痫持续状态,个别病例因发作诱发心力衰竭死亡。病人可出现嗜睡或昏迷,通常昏迷程度不深,可见烦躁、精神错乱、定向力及判断力障碍和冲动行为等。个别病人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呼吸中枢缺血及酸中毒所致。及时降压治疗,患者所有症状可在数分钟至数天内消失,病程短,不遗留任何后遗症,如不及时救治可导致严重神经功能损害,甚至死亡。
2高血压性脑病的治疗
高血压脑病一旦发生,应迅速救治,尽快降低血压,控制病情,防止脑疝形成。1.迅速降压治疗为预防或减轻靶器官的损伤,在数分钟至2h之间使血压降低,至目标血压水平,仍有争议。有主张将血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有主张血压降低幅度应小于20%~25%,或将舒张压降至100~110mmHg(13.3~14.8kPa),以免引起脑血流灌注不足。
应用短效静脉制剂降压常用药物:
⑴首选硝普钠:硝普钠0.25~10μg/(kg/min)静滴,立即起作用,持续作用2~3min。
⑵硝酸甘油:5~100μg/min静脉点滴,2~5min起作用,持续5~10min。
⑶尼卡地平:5~15mg/h静脉点滴,5~10min开始起作用,持续1~4h(常时间使用后持续时间超过12h)。
⑷拉贝洛尔:每10分钟静注20~40mg,或0.5~2mg/min静滴,5~10min开始起作用,持续2~6h。
⑸乌拉地尔:首剂12.5~25mg,随后5~40mg/h静滴,3~5min起作用,作用持续4~6h。
⑹酚妥拉明:5~10mg静注,1~2min起作用,持续10~30min。
迅速降低颅内压呋塞米20~40mg加10%葡萄糖液20ml内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使用。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
对症治疗安定10~20mg肌内注射,或10%的水合氯醛10~20ml保留灌肠,以制止躁动和抽搐。癫痫发作者给予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抗癫痫治疗。平时应经常测量血压。
3高血压脑病是怎么回事
任何类型的高血压均可发生高血压脑病。主要病因:
1.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占1%左右,高血压病史较长,有明显脑血管硬化者更易发生。既往血压正常而突然出现高血压的疾病,如:急进性高血压和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也可发生。
2.继发性高血压 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肾小球肾炎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等血压中等程度增高,也有发生高血压脑病的可能。
3.某些药物或食物诱发高血压脑病 少见情况下,高血压患者应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同时,又服用萝芙木类、甲基多巴或节后交感神经抑制剂,也会引起与高血压脑病相似的症状。进食富含胺类的食物也可诱发高血压脑病。
4.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后 高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后,脑灌注突然增加,亦可引起高血压脑病。
4高血压脑病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眼底检查
可见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性眼底,视网膜动脉痉挛、硬化甚至视网膜有出血、渗出物和视乳头水肿。
2.CT检查
主要表现为局部或弥漫性的白质水肿为主,累及灰质少见,可有占位效应。亦可从阴性、可逆性后部白质水肿到弥漫性脑水肿甚至合并出血、脑疝。
3.脑电图
如出现弥漫性慢波,提示脑组织水肿。
4.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压力增高(诊断已明确时禁作),细胞和蛋白含量也可增高。
查看详情>>5高血压脑病如何预防
1、注意抗高血压药、利尿药、抗精神病药、抗忧郁药、左旋多巴、抗胆碱药和血管扩张药物引起的低血压,如与服用上述药有关时,应按医嘱减药或停药。
2、查明并治疗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疾患,如心脏病、脱水、电解质紊乱、贫血、尿道炎等。
3、控制诱因和适度锻炼,改变体位时要缓慢,如由卧位起立时先缓慢坐起,数分钟没有症状后再慢慢起立行走。早晨起床要特别注意由于睡眠后压力感受器反射迟缓。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热水浴、饱餐、运动后以及气候炎热时,外周血管扩张,也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4、经常立位工作者,如理发师、教师、外科手术医师要避免站立过久,应适当进行活动.但不要在饭后立即活动。白天休息时可用躺椅.避免平卧床上。
5、避免饱餐、饮酒和过度疲劳,举重物、用力咳嗽和排便时更危险。
6、锻炼对体位改变的耐受力。睡眠时可将头部垫高15厘米,保持半垂直体位,这样可促进自身对脑血流量不足的自动调节,逐渐使脑适应低血流量的情况。也可用反复起坐的方法练习改变体位的运动,对防治体位性低血压有益。
7、可逐渐增加食物中的食盐量,作为扩充血容量的开始尝试.但禁忌食高盐。
8、其他措施均无效时.可选用适当的药物治疗,如口服麻黄素等。
查看详情>>
温馨提示:
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
高血压(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 90mmHg(12kPa)。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