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脚长标准,这是很多家长都想全面了解的,因为很多的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的健康,能跟上增长的这种标准,所以想全面了解一下宝宝脚长标准有哪些?下面内容就做了具体的介绍,所以对于很多家长,可以全面的了解下面的内容,详细了解一下宝宝脚长标准有哪些。
目录
1准妈妈要重视脚保健
怀孕后负担最重的是心脏。由于子宫的增大提高了横膈,90%的孕妇有功能性的心脏杂音,平均每分钟增加10~15次心跳,心搏出量也增加25%~50%。
被称为人体第二心脏的脚 ,在怀孕后的负担也不轻。首先要支持增加的体重10~14.5公斤,脊椎前弯、重心改变,怀孕末期由于松弛素的分泌,颈、肩、腰、背常常酸痛,脚更不堪重负,足底痛时有发生。
怀孕三个月后要穿宽松、舒适的鞋,前后留有1厘米余地。鞋底防滑、鞋后跟以2厘米为好。孕妇的脚容易浮肿,最好选择柔软天然材质的软皮或布鞋,可有效减少脚的疲劳。合成革或不透气的劣质旅游鞋,沉重且不透气,会使浮肿加重。
每日温热水足浴,还能让生完小宝宝的妈咪迅速恢复步态优雅的风姿。
2宝宝脚长标准有哪些
宝宝的脚长标准,这是很多家长都想全面了解的,因为很多的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的健康,能跟上增长的这种标准,所以想全面了解一下宝宝脚长标准有哪些?下面内容就做了具体的介绍,所以对于很多家长,可以全面的了解下面的内容,详细了解一下宝宝脚长标准有哪些。
(1)一般情况下,6岁以下的宝宝,参考以下的标准就可以了,
0-6月, 脚长10以下;
6-12月,脚长10-12cm;
12-18月,脚长12-13cm;
1岁半-2岁:脚长13-14cm;
2岁-3岁:脚长14-15cm
3岁-4岁: 脚长15-16cm
4岁-5岁: 脚长16-17cm
5岁-6岁: 脚长17-18cM
(2)宝宝的脚长是没有标准的,因为宝宝的脚长有其自身的个体差异不好确定。
16个月以内,每三个月小脚丫长长0.5cm。16~24个月,每4个月小脚丫长长0.5cm,3岁以后,小脚丫生长 速度逐渐变慢。
3岁前年均增长20mm左右
3-4岁年增长12mm(每月长1mm)
5岁至13岁年增长9mm
以上的内容就全面介绍了宝宝脚长标准有哪些?相信很多的家长已经通过以上全面的介绍,详细了解了宝宝脚长的标准,所以在全面了解以后,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不同年龄,根据以上的介绍对照一下自己孩子的脚长是不是达到了标准。
3宝宝脚扭伤后的应对措施
当宝宝开始蹒跚学步的时候,妈妈可要提高警惕了!因为宝宝的身体还是比较脆弱的,平衡感也不是太好,一个不小心就容易受伤。而脚踝扭伤是最常见的,所以要注意保护宝宝的小脚丫。
[讲述]
儿子一岁半了,刚学会走路,也就比较兴奋,天天踉踉跄跄地四处走。偶尔摔倒了,也不哭。前几天,他在客厅里走来走去的,由于铺着地毯又清空了周围的东西,我就没有太在意,在旁边做着家务。只看到儿子晃了晃,摔在了地毯上。我刚准备说“乖儿子,自己站起来”的时候,就听到儿子哇哇地大哭。我心想坏了,一定出啥事儿了!不然儿子哪能哭得这么厉害!
我赶紧把儿子抱起来,摸了一圈,还好,没撞着,可儿子还在哭。难道是脚扭到了?我轻轻地脱了他的鞋子和袜子,左右脚踝看起来还好,没有红肿。不过也没敢大意,把儿子抱到了沙发上后,轻轻地触摸了儿子的脚踝,问他疼不疼。碰到左边脚踝的时候,儿子哭得更大声了,看来应该是扭到了。这时,我冷静地回想了之前为儿子学步做的准备功课,其中说到当孩子扭了脚的时候,应该立即冷敷。于是迅速打来一盆冷水,用毛巾浸了冷水,拧干了敷在左脚的脚踝处。半小时后,儿子不哭了,看来冷敷起作用了。
下午,他奶奶回来了,听说儿子脚扭了,急急忙忙地去买了红花油,说要给儿子按摩按摩。按摩的时候,儿子还是表现出一副不舒服的样子,扭来扭去的,但没哭。接下来的两天,我都不敢让他多走路了。可这小子好了伤疤忘了痛,一没感觉了就急吼吼地又要走来走去了。
通过这件事,我挺自责的,虽然老公和公婆都没说我什么,可毕竟是我没看好儿子,才会让他扭到脚的,幸运的是只是扭到了,还不严重。所以以后我一定要好好看着他,不让他再扭到脚了。——添添妈
[提醒]
扭伤后的应对措施
发现孩子扭伤后,首先要安慰孩子,并且告诉孩子不要乱动,以免加重受伤的程度。然后,父母要简单地检查一下孩子扭伤的情况,如果脚扭伤后还能自己站立、勉强走路的话,说明扭伤的程度较轻,此时就应该在扭伤的部位进行冷敷,持续二十分钟。此刻切忌不能热敷,如果伤后立即热敷,局部的血液循环一加快,组织间那些断裂或不完全断裂的毛细血管遇热后便会扩张,出血会更多,受伤肢体的局部更加肿胀。
同时,尽可能把脚抬高,可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踝部肿胀。更不要给孩子进行不恰当的推拿和按摩。因为在急性期,推拿和按摩反而会加重出血。如果脚扭伤后足踝活动时有剧痛,不能持重站立或挪步,应立即去医院拍片诊治。
[链接]
保护小脚丫防患于未然
刚学走路的宝宝平时在家最好只穿防滑的袜子走路。在户外学步的话,要选择一款合适的鞋子,以柔软有弹性的材质为宜,把鞋底弯曲,鞋尖能接触到鞋跟就很好,也就是通常说的对折。
而对于已经掌握走路技巧的宝宝来说,鞋底要稍微有些硬度,可以帮助宝宝端正走路姿势。另外,两岁前的宝宝最好穿高帮的。高帮鞋并不是妈妈想象中为了保暖而设计的冬季鞋子,它的主要功能是可以保护脚踝。给宝宝选鞋子,透气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一定要选择舒适的透气材料,比如羊皮、牛皮、帆布、绒布。最好不要穿人造革或塑料制成的宝宝鞋子。
4宝宝应该养成多锻炼的好习惯
儿童扁平足分为两种:第一种为功能性扁平足,看上去脚外形扁平,足弓小,是由于足底肌肉发达,软组织肥厚造成的,但是足关节正常,正常的走、跑、跳不受影响;第二种是病理性扁平足,较多见,由于足弓的作用减弱,使走、跑、跳受到影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就会产生脚痛,从而妨碍孩子的全面锻炼,长大成人后,其劳动能力也受到一定限制。
扁平足除少数与遗传有关外,大多数小儿扁平足是由于后天因素导致足弓的韧带、肌肉松弛而造成的。常见的原因有:
1、脚的肌肉、韧带缺乏锻炼,力量不足。例如,从小就不爱体育锻炼,或长时间穿过小的鞋子,都会影响脚的肌肉、韧带发育,以致足弓的正常发育受阻;
2、脚的肌肉、韧带过度疲劳,儿童长时间地行走、站立、搬抬过重的物品,运动量过大等均可造成扁平足。例如,长时间进行重量较大的举重运动,超常距离的跑步都可导致脚的肌肉、韧带慢性损伤,造成足弓塌陷,从而形成扁平足;
3、疾病的影响。因病长期卧床的患儿,脚有肌肉萎缩,也可造成扁平足;
4、跟骨骨折畸形愈合,胫后肌腱断裂、跟骨或其他足骨结核等均可造成扁平足。
5预防宝宝扁平足要选择合适鞋袜
婴幼儿脚的底部,分布着与身体脏器相关的血管和神经,还有许多穴位,因此,双脚对于人的身体来说,就像树根对于树一样的重要。
另外,婴幼儿的足弓正处于发育期,好的鞋子能保护足弓,缓冲在走路时由地面产生的大部分震荡,不仅保护足踝、膝、腰、脊椎,还能保护脑部不受震动的损伤。
为宝宝选合适的鞋袜:
怎样为宝宝选择鞋袜才能既合乎卫生,又有利于脚的生长发育呢?
·质地面料:牢固、柔软
布面、布底制成的童鞋既舒适,透气性又好;软牛皮、软羊皮制作的童鞋,鞋底是柔软有弹性的牛筋底,不仅舒适,而且安全。
不要给宝宝穿人造革、塑料底的童鞋,因为它既不透气,还易滑倒摔跤。
·大小:一定要合适
孩子的脚长得很快,有的父母就特意给孩子买大尺码的鞋,为的是多穿些时间。殊不知,这种做法非常不好。由于小脚在大鞋中得不到相应的固定,不仅容易引起足内翻或足外翻畸形发育,还会影响以后走路时的正确姿势。
还有的父母以为,鞋子虽然小了点,但还没穿破,就让宝宝将就着再多穿些时间。这对宝宝脚部肌肉与韧带的发育非常不利。孩子的脚骨软,穿小鞋会使宝宝的脚变形。这一时期宝宝脚的生长速度很快,一般来说,3-4个月就要换新鞋。
·式样:宽头、穿脱方便
刚学走路的宝宝,穿的鞋子一定要轻,鞋帮要高一些,最好能护住踝部。
会走以后,可以穿硬底鞋,但不可穿硬皮底鞋,以胶底、布底、牛筋底等行走舒适的鞋为宜。宝宝宜穿宽头鞋,以免脚趾在鞋中相互挤影响生发育。
鞋子最好用搭扣,不用鞋带,这样穿脱方便,又不会因鞋带脱落,踩上跌跤。
·袜子:注意质地与大小
宝宝的袜子以全棉织品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