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了,妈妈们可以带宝宝出门多多晒晒太阳,这样不仅可以为婴儿补充大量的钙,同时还可以能够带宝宝多多呼吸新鲜空气。何乐而不为呢?宝妈宝妈们快快带着宝宝行动取来吧!不过,小编也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宝宝晒太阳也要注意方法哦。下面,小编就同大家一起分享如何正确的带宝宝沐浴暖暖的阳光~
目录
1宝宝晒太阳的注意事项
一、选择适合的时间。
如果天气好的话,一般一整天都会有太阳,但是是不是可以在太阳底下晒一天呢?其实选着对的时间晒太阳能更好的促进宝宝的健康成长。一天最好的晒太阳时间是上午的九点到十点左右,这个时候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强度比较弱,不会晒伤皮肤,又能促进新陈代谢。下午四点到五点也是晒太阳的好时机,下午的阳光可以促进肠胃对钙的吸收,增强宝宝的体质,促进骨骼的生长。不管是在什么季节,早上十点到下午四点是属于一个紫外线比较强的时间,特别是夏天,很容易晒伤皮肤。晒太阳的时间不宜太长,而是每次晒一会就要到室内或者树荫下休息一下。
二、不要给宝宝穿太多。
春天虽然还是比较凉的季节,人们常说春天要“捂”,所以很多新妈妈带着宝宝到户外晒太阳的时候依然包得很严,怕户外有风,怕宝宝感冒,因此给孩子戴了帽子还有手套什么的。但是其实这样晒太阳一点效果也没有,晒太阳的时候紫外线要照射到皮肤才有效果,而且春天的太阳比夏天的弱,穿太多就不能穿透衣服,而且穿太多晒太阳流汗被风吹就更容易感冒。
三、注意照射的部位。
带宝宝晒太阳的时候要避免太阳光直射到宝宝的头部还有面部,特别是不能直射到眼睛,这样会因为强烈的阳光导致眼睛受到伤害,一般可以晒四肢,如果气温比较适宜的话可以把宝宝全身赤裸的晒,要用帽子挡住头部和面部。还有就是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虽然很多时候太阳会照进房间,有些新妈妈就想着直接在房间里晒就好了,其实这样效果并不好。玻璃有阻挡紫外线的作用,隔着玻璃就降低了紫外线的强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宝宝满月后要如何晒太阳
知识点1:晒太阳的时间段
时间以上午6~10时及下午4~5时为宜。上午6~10时阳光中的红外线强,紫外线偏弱,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下午4~5时紫外线中的X光束成分多,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增强体质,促进骨骼正常钙化。
中午到下午4时这段时间,最忌长时间晒太阳,这个时段阳光中的紫外线最强,会对皮肤造成伤害。
Tips:宝宝满月以后,即可常抱出户外晒太阳。
知识点2:晒太阳的时间长短
每次晒太阳的时间长短随婴儿年龄大小而定,要循序渐进,由十几分钟逐渐增加至1~2小时为宜。或每次15~30分钟,每天数次。如发现宝宝皮肤变红、出汗过多、脉搏加速,应立即回家并给予清凉饮料或淡盐水,或用温水给宝宝擦身。也可晒一会儿,就到阴凉处休息一会儿。
知识点3:晒太阳的方法
让宝宝躺在床垫上,先晒背部,再晒两侧,最后晒胸部及腹部。开始时,每侧晒1分钟,以后逐渐延长。
春天的太阳紫外线含量也较高,是皮肤的“隐形杀手”,人们很容易疏忽皮肤的防晒工作,因此进行日光浴时要注意保护好宝宝的头部和眼睛,最好把他的头和眼睛用太阳帽遮起来,不要让刺激的阳光直接晒到眼睛上面,避免强光对眼睛的损害。
3如何让孩子在冬天合理的沐浴阳光
由于天气炎热,阳光充足,最好不要在强光下直晒,以防晒伤皮肤,宜在树荫下晒太阳,树叶可以遮挡一部分强光;时间最好选择上午9点以前,下午5点以后,阳光会变得弱一些;晒太阳不要直接晒宝宝的眼睛,如果是躺在车里晒,最好在头部放一把伞,遮挡住宝宝的眼睛;每天晒太阳的时间长短,应该随宝宝的年龄大小决定,可由出生后的几分钟、10几分钟逐渐延长到2小时,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晒太阳后要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
还有就是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因为玻璃可以阻挡大部分紫外线,不能有效合成维生素D;如果宝宝在户外活动的时间比较长,怕晒伤皮肤可以涂抹儿童专用的防晒霜,防晒霜可以减弱紫外线的强度,但不能完全阻挡光线的照射,还是有效的。
新生宝宝还太小,不能直接到室外曝晒,只能在室内,斜射阳光时打开窗子(玻璃可将阳光中50%~70%的紫外线给阻拦在外,会降低了日光浴的功效)给婴儿晒太阳,每天晒1~2次即可。一般出生后3~4周后的婴儿,才能抱到户外晒太阳,而且开始的时间要短,只一部分如脚腿等,然后再慢慢地增加晒太阳的时间和范围。头部和脸部一般不要直接照射,可置阴凉处或戴遮阳帽。
给宝宝晒太阳时,家长不要给宝宝穿得太厚,那样晒太阳很难达到目的,就好像洗澡不脱衣服一样。宝宝的衣服尽量选择透气性好的纯棉制品,颜色要淡,避免吸收更多的热量。如发现宝宝皮肤变红、出汗过多,最好给宝宝喂点白开水,或用温水给宝宝擦身。
4大中午别带孩子晒太阳
1.选择适当的时间。孩子满月以后,即可常抱出户外晒太阳。时间以上午6—10时为宜,此时阳光中的红外线强,紫外线偏弱,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下午4—5时紫外线中的X光束成分多,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增强体质,促进骨骼正常钙化。需要强调的是,不管哪个季节,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尤其是中午到下午4时这段时间,最忌长时间晒太阳,因为这个时段阳光中的紫外线最强,会对皮肤造成伤害。每次晒太阳的时间长短随婴儿年龄大小而定,要循序渐进,可由十几分钟逐渐增加至1—2小时为宜。或每次15—30分钟,每天数次,如发现宝宝皮肤变红、出汗过多、脉搏加速,应立即回家并给予清凉饮料或淡盐水,或用温水给宝宝擦身。也可晒一会儿、到荫凉处休息一会儿。
2、不要给宝宝穿得太多。有的妈妈带宝宝晒太阳时,怕宝宝感冒,给孩子戴着帽子、手套和口罩,殊不知这样晒太阳很难达到目的,因为春天太阳中的紫外线较夏天弱得多,紫外线要透过衣物再到达皮肤就很难。给宝宝晒太阳应根据当时的气温条件,尽可能地暴露皮肤。另外,衣着过厚在阳光下活动容易出汗,出汗后受风易感冒。
3、注意照射部位。应避免阳光直射头部,也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有的妈妈怕宝宝吹风,常隔着玻璃让宝宝晒太阳,岂不知紫外线穿透玻璃能力较弱,大部分紫外线阻挡在外,故而降低了阳光的功效。
4、晒太阳前别洗澡。晒太阳时不宜空腹,最好不要给宝宝洗澡。因为洗澡时可将人体皮肤中的合成活性维生素D的材料“7-脱氢胆固醇”洗去,减低了促进人体钙吸收的作用。
5孩子晒太阳四注意
对所有婴幼儿来说,冬春季节多接触阳光,能增强机体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有效预防感冒。然而,让宝宝晒太阳,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患有佝偻病症状或平时从未服过鱼肝油和钙片的孩子,特别是营养不良或人工喂养儿,应先服一段时间的维生素D制剂,以防在晒太阳时突然发生抽风。
2.在室内隔着玻璃晒太阳是没有效果的,因为隔着一层玻璃接受紫外线照射时,效果就会减少30%,隔着两层玻璃就会减少80%以上。
3.空腹及早餐后1小时内不宜晒太阳。日光浴应持之以恒,方能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
4.若发现孩子皮肤变红、出汗多、脉搏加快或晒太阳后出现虚弱、暴躁、不眠、渐瘦等症状,则应停止。